书城哲学辩证法·范畴与现实
16864500000003

第3章 自序

收入本书的文章,大部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写,只有少数篇章写于20世纪60年代。

在收集、审阅、筛选文章的过程中,我思想上逐渐形成了这样一条线索:辩证法,特别是辩证法范畴与当代现实之间的关系。前者,是我研究的专业,后者,当代中国的最大现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于是,辩证法与当代现实便成了我这本论集的主题,文章的取舍大体上就是按这个线索进行的。

文章内容大体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理论形态阐发的哲学思想,另一部分是以当代中国现实为基础所论述的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重点也是两个,一个是对辩证法范畴的探索、研究和阐发;另一个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思考和感受。

为让读者了解我的思路,特作如下几点说明:(一)为什么把那几对范畴作为重点?在本书的第一部分我列举了几对范畴,它们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绝对与相对、同一与差别、一般与个别等。总的说来,我以为这几对范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有的范畴比如统一性和多样性在当代现实中更是会经常遇到,而且其地位是越来越凸显出来了。世界大势的审视,国内外两个大局的把握,实际生活中各种复杂关系的处理,均与这个范畴密切相关。因此,把统一性和多样性作为一对新范畴纳入辩证法科学体系,使之与“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等具有同等层次的地位,成为捕捉自然之网上的一个新“纽结”,是必要的。众所周知,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个论断,是恩格斯一个半世纪之前作出的。当时的主要指向是哲学唯心主义。自从那时以来,关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的论断虽屡遭攻击、贬抑和挑战,但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却一再证明这个论断是正确的。另一方面,百多年来,世界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变动巨大而深刻,宇宙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自然之网”越来越复杂而多变,多样性像潮水一般地向人们涌来,叩击哲学的大门;统一性和多样性这个网上“纽结”在当代现实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因此,在坚持恩格斯上述论断的同时,把统一性和多样性作为辩证法的一对新范畴这个角度加以研究,是有意义的。研究视角的转换或加大,也许客观上就有利于研究力度的加强。基于这种想法,我在本书中收入了相关的几篇文章,试图对统一性和多样性这对范畴的内涵、特点、与其他范畴的关系以及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作说明和论证。(二)在第二部分中,我把辩证法和科学发展观作为重点。想法是:唯物辩证法是专门讲发展的,是关于发展的全面、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学说,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则是这种学说在当代中国发展问题上的成功运用。把“以人为本”纳入发展观,并把它作为核心理念确定下来,这在内容和提法上均有新意;把现代化、市场化和社会改革这三重重大的社会变迁浓缩在较短历史时段内同时进行,这需要有一些新的思路和举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是由此应运而生,它回答了我国现实关于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以人为本”纳入发展观得民心,顺民意,随着相关一系列政策和举措的落实,广大人民群众欢欣鼓舞,激发了新的生活热情,成为推动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的巨大物质力量。而唯物辩证法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这就是我收选文章时的想法。

最后,我对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和学部主席团领导的决策,对文集的支持和鼓励,以及黄英、冯春凤、田文、喻苗等所有编辑出版人员的辛勤劳动,深表谢意!

赵凤岐

2012年10月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