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南海里的家世渊源
16876700000004

第4章 师爷的后代:恩自日边来

绍兴城内,无论是“百草园”周树人(鲁迅)的周家,还是“百岁堂”周恩来的周家,都尊奉一个始祖,那就是周茂。

父母还给周恩来取了个小名,叫大鸾。鸾,是一种与凤凰齐名的神鸟。这种叫鸾的神鸟,象征吉祥、幸福,它一出现,天下便太平安宁。

1898年3月5日清晨,在江苏淮安城内的驸马巷中段的一所宅院里,一个面目清秀的男婴呱呱坠地。谁也没有想到,他就是日后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伟人——周恩来。

也许父母在为长子取名时的期望,预示了这个男婴的未来。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上过私塾,获得过清代教育制度的最高学位“国学生”,当过文书即师爷,算是有学问之人。他给儿子取名颇有讲究。在家谱中,长子是“恩”字辈。恩者,爱也。《诗》云:“恩斯勤斯。”经过一番思量,贻能用“来”与“恩”相配。来者,未来也,《论语》云:“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恩来”,这是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犹如先人所说:恩自日边来。

父母还给周恩来取了个小名,叫大鸾。鸾,是一种与凤凰齐名的神鸟。《说文》云:“鸾,亦神灵之精也,赤色五彩,鸡形,鸣中五音。”《山海经》云:“女床山有鸟,状如翟而五彩文,名鸾,见则天下安宁。”这种叫鸾的神鸟,象征吉祥、幸福,它一出现,天下便太平安宁。

然而,周恩来却诞生在一个不安宁的年代。1898年,是清光绪二十四年。按中国传统甲子纪年方法,这年正好是戊戌年。这年前后,中国内忧外患: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开了腐败的清王朝的大门,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半个世纪中,中国人民灾难深重。1895年,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中国的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并且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赔款白银二亿两,要求中国七年内付清;规定日本可在中国任意设厂……1897年11月,德国紧随其他帝国主义之后,占领了中国的胶州湾。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到了周恩来降生这一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更是变本加厉,而清政府则更加腐败无能、丧权辱国:

1898年2月,英国迫使清政府声明,不同意长江流域各省割让或租借于他国,变“利益均沾”为“利益独享”;

3月,德国驻华公使海靖与清朝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在北京签订了《胶澳租界条约》,德国把山东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

3月,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5月,又签订了《续订旅大租地条约》,强行租借了旅顺口、大连湾及其附近海面;

4月,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日福州口租界条约》,使它在租界内享有一切优惠权利;

6月,英国公使窦纳乐又与李鸿章在北京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规定将九龙租给英国,租期99年;

7月,又是上面那位英国公使窦纳乐,与清政府签订了《中英订租威海卫专条》,拿到了威海卫、威海湾内之群岛以及全湾沿岸10英里以内地方的租借权;

到了11月,法国通过《中法广州湾租界条约》,又用一个99年的租期,把中国的广州湾拿走;

……

一个个不平等的条约,把中国宰割得四分五裂,把貌似强大的满清王朝戳得千疮百孔。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周恩来降临到的这个家庭,正处在家境没落,入不敷出的时期。

淮安的周家,发于浙江绍兴,世代师爷。在绍兴周家祖居“百岁堂”的三门上,有一副对联:“莲溪绵世泽,沂国振家声”。“莲溪”,指的是周氏始祖、宋朝大学者周敦颐,又名“濂溪”,他的名篇《爱莲说》,表达了不爱牡丹之富贵,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心态。而“沂国”,则指绍兴宝佑桥周氏祖周茂。“字元泊,元进士,官至左丞相,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封‘沂国公’,赠太师。”绍兴城内,无论是“百草园”周树人(鲁迅)的周家,还是“百岁堂”周恩来的周家,都尊奉一个始祖,那就是周茂。对这种渊源关系,周恩来后来曾多次提及。

1938年10月19日,周恩来出席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等团体召集的纪念鲁迅逝世两周年大会,在会上发表讲演,开头就说:“我自己不是文学作家,然而却参加了文艺协会,同时在血统上也许是鲁迅先生的本家,因为都是出身在绍兴城的周家。”

第二年3月,他因抗敌机缘顺道回了一趟祖籍浙江绍兴,曾向姑夫询问:“‘百岁堂’周家与鲁迅是否同族?”为此他还查阅了周族家谱。据周氏宗谱考证,周恩来与鲁迅确是同宗同族。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还向鲁迅的家人提到这件事。1952年的一天,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到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家做客,已是国家总理的周恩来恭敬地对许广平说:“广平同志,排起辈分来,我应该叫你婶母哩!”1969年4月上旬,在党的“九大”期间,周恩来在北京饭店看望鲁迅的小弟弟周建人时,还风趣地说:“建老,我已查过哉,您是绍兴周氏20世孙,我是绍兴周氏21世孙,您是我的长辈,我要叫你叔叔呢!”……

然而,周恩来的祖辈却离开了绍兴,迁居江苏淮安。个中缘由,是与当时绍兴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有关的。封建时代的绍兴社会里,除劳动者外,中上层中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读书人,一种是商人。读书人的出路一般是应科举,而绍兴人却大批地去当师爷,到全国各级衙门里给主官当幕僚,管文案。在县衙门里,刑名师爷管司法,钱粮师爷管财政税收,他们在幕后辅佐县官,出谋划策。因为在全国的师爷中,大多是绍兴人氏,所以人们称之为“绍兴师爷”。周恩来的祖父周起魁(字攀龙)就是当师爷才离开绍兴到淮安的。

(南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