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分配正义(中华道德文化研究丛书)
16881900000003

第3章 总序

道德是人类借助于实践理性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也是人类本质力量的集中呈现,体现着人们“过人的生活”和幸福优雅生活的目的性追求,凝聚着人类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和完善自我的智慧,也是人类区别于草木禽兽的本质规定性。道德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重要内容,尊道贵德、志道据德、行道成德是人类主体性活动的确证,也使人类发展起了颇具特色的道德文化。

作为道德动物而存在,人类总是希望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合乎道德的内在要求。雅斯贝尔斯说:“人不仅生存着,而且知道自己生存着。他以充分的意识研究他的世界,并改变它以符合自己的目的。”过一种合乎道德要求的生活是人类的最基本生存目的。

道德是人类基于自身生活需要所创化出来的旨在使人生活得更美好的一种实践理性和价值体系。人类希望他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状态能够有序化,因此,他们不得不发明一系列社会规范。道德规范在这样的社会规范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它是非强制性的,但能够对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持久而稳定的影响。道德规范一旦内化为人类的思想观念,它就变成了众所周知的道德价值观念。道德价值观念的形成不仅能够让人类洞察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应然”关系,而且能够推动他们将自己的行为纳入这种“应然”关系的制约之中。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其意指,“国家”和“社会”是人类存在的规定性,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一定的国家和社会而存在,而具体的国家和社会总是基于特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而存在;因此,人类总是一定国家和社会制度里的人类,他们的生存状态总是需要依据特定的国家和社会来界定。正因为如此,不同的国家和社会必然具有不同的道德文化传统。生活于不同国家和社会的人往往拥有不同的道德思维方式、道德原则和道德行为方式。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这句话既告诉我们道德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和一个人获得人生成功的根本,也告诉我们当代中国人应该拥有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道德文化。中华民族从古到今绵延不断,并且创造了灿烂文明,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华儿女能够将中华道德文化传统不断发扬光大。当代中国人正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这一道路的根基是中华道德文化,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在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取得了让党心、国心和民心为之振奋的巨大成绩,但我们遭遇的问题之多也是空前的。仅从道德生活领域来看,改革开放既带来了巨大道德进步,也导致了我国道德状况不尽如人意的局面。很多人变得越来越富裕,但他们同时沦为了“物”或“金钱”的奴隶,并因此而丧失了人之为人应有的精神幸福。许多人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私有财产,但他们同时变得越来越自私自利,并因此而丧失了人之为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有些人身居官位,本应该以“官德”照人,但他们要么为官不为,要么醉心于以权谋私,并因此而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嗤之以鼻的“贪官污吏”。有些人身为医生,本应该以“医德”示人,但他们置“治病救人”的美德于不顾,并因此而成为以医误人,甚至以医害人的唯利是图之人。有些人位居教师岗位,本应该以“师德”感化人,但他们将“教书育人”的德性修养抛之脑后,并因此而成为“丧德败俗”的代名词。这些现象的出现并不一定说明当今中国的道德状况已经每况愈下,但它们至少说明我国道德状况在改革开放时代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的一些变化是需要引起我们高度警惕的,因为它们是作为社会的负能量而存在,并且在人们中间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道德建设是我国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它也是一项特别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完成这一社会系统工程,我们不仅需要深刻认识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需要深切把握道德建设的理论依据、任务使命和现实路径,因此,道德建设对于我们来说任重而道远。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需要两方面协同并进。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推进道德文化理论创新和伦理学学术研究,以不断深化和完善道德生活的智慧;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大力推进道德建设,以符合时代潮流、引领社会发展的正确理论引领实践,并总结实践带来的新经验。前者主要是我国学术界的任务;后者则是全体中国人的使命。

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于2012年成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的伦理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和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中心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推进我国伦理学理论研究和道德文化建设,在伦理学原理、中国伦理思想史、外国伦理思想史、应用伦理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为了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更为了促进我国伦理学理论建设和道德建设,中心拟从2014年开始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华道德文化研究丛书》。丛书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致力于伟大复兴的社会现实,集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的中心课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切入,力图能够贴近生活、贴近民众,回应民众期待与关切,提出新的与时代同行的理论命题和观点,借以提升中国道德文化的软实力,为中国精神的锻铸、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做出应有的贡献。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王泽应

2014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