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做决定前,读一点心理学
16884700000014

第14章 厚脸皮定律

脸皮厚不是天生的,只要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就不会成为厚脸皮的人。

“厚脸皮”定律是指:人由于后天长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久而久之,其羞耻感会逐渐降低,变得对别人的不尊重行为习以为常。其实,脸皮就像手心的肉,如果经常磨它,它就容易形成茧子,以后再磨、再磨,感觉就不敏锐了。

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是有自尊和羞耻感的。即便是婴儿,从6个月大的时候,也能识别“好脸”、“坏脸”。大人逗他笑,给他好脸,他会笑;大人横眉竖眼,大声吆喝,他马上会哭。可见人都有自尊,一个人只有受到别人的尊重,他才会有羞耻感,脸皮儿才薄。

厚脸皮定律一般被广泛应用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无论是当父母的,还是当老师的,无视孩子的自尊,动辄就当众辱骂、训斥,日久天长,孩子就会视辱骂、训斥为“家常便饭”,不再脸红,不再害羞,也就是变成了“厚脸皮”的人。那时候,不仅孩子的心灵受伤,你再想影响他,也不像先前那么容易了。在学校里,我们会发现,经常挨批评的孩子反而经常犯错,甚至屡教不改;而那些极少受批评的学生,受到了一次批评,会难为情、内疚好几天,从而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厚脸皮定律同样可以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比如,一位员工不小心把公司的文件弄丢了,领导当着全公司所有人的面对他严厉指责,他频频地道歉,并下定决心改正自己粗心的毛病,保证下次不犯类似的错误,以后会更加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可是他的领导无视他的诚意。非要拿他的例子给全公司的人予以警告,结果,领导见他一次说他一次,同事也一直在他耳边提醒他。导致他颜面尽失,工作起来诚惶诚恐,不断地出错。后来,他对自己也无所谓了,领导的警告成了耳旁风,同事们的善意提醒对他来说也成了家常便饭。

试想一下,如果领导能够顾及他的尊严,看到他的悔悟之心,对他予以鼓励;同事们能够尊重他,不经常揭他的短,而是给予他理解和信任。他在吸取经验后努力工作,就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员工,而不是一个厚脸皮的人。

同样,人和人之间的相互指责也要小心厚脸皮定律的影响。有的男女朋友之间,刚谈恋爱时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优点,彼此都很珍惜对方。但是一旦步入婚姻的殿堂,日子不像以前那么浪漫了,取而代之的是锅碗瓢盆、柴米油盐的琐事。两个人谁也不愿让谁,做家务也会相互推诿。动辄为一点小事吵架,甚至后来升级为大吵大闹,都觉得对方的变化真大啊,已经不是以前那个自己深爱的人了。

刚开始,两人还觉得自己怎么能这样不文明,想要改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是越积越久的大矛盾却没有办法通过文明的方式得以解决。这样,久而久之,吵架吵得多了,脑子里已经没有什么文明不文明的概念了。男人说,这个女的太不讲理,她失去了以前的温柔善良,变得不可理喻。女人说,这个男的以前是骗我的,他不再温和体贴,整天一副凶巴巴的样子,是他把我变成了泼妇。

其实这样的恶性循环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两个人之间缺少足够的耐心和理解对方的心胸,他们没有发现交流的艺术,不知道沟通的重要性。最后两人潜意识里都觉得破罐子破摔,反正自己就是粗鲁的人,根本就不用做出一副谦谦君子或是温婉贤淑的样子。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自己首先尊重他人,才会赢得他人更多的尊重,才能避免厚脸皮定律带来的消极影响。

心理小贴士

“不要脸”与“厚脸皮”

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不要脸”是可以把自己的脸皮和尊严都撕掉,而“厚脸皮”则是一种状态,说明一个人不会为了一些别人的嘲笑而动摇内心,继续自己的个性。但不要脸和厚脸皮也有那么一点点的联系。

不要脸的人和脸皮厚的人在争执发生时,往往能占上风。不要脸者能将讲理的、不讲理的比下去,一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会经常使用。脸皮厚当然也有类似的功能,只是厚脸皮不像不要脸那么露骨,有时甚至可以为人所接受。向自己暗恋的人表露心声,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在陌生的环境里积极与人沟通……这些都是害羞的人所做不到的,而做不到这些事情的人注定要失去很多。所以说,为了达到成功,适当地厚脸皮一些,未免不是一个好策略。

然而在现实中,大多数人是将厚脸皮当作一个贬义词来看的。因而人们听到这个词的时候,就误认为自己做错了事情,就会对自己本来就正常的行为加以改正。这样就造成了压抑后的羞涩,长此以往就真的失去胆量了。脸皮太薄,被东西轻轻一碰就可能流血,这样的人做起事来害怕别人会指指点点,自然会变得唯唯诺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