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为你自己读书
16887200000004

第4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书开启快乐之旅

兴趣是一种动力。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你对这件事情充满兴趣,那么,即使再苦再累,困难重重,你也会心甘情愿地去做,这就是兴趣的魅力。因此,我们要培养自己学习的兴趣,只有快乐地去学习,才会取得好成绩。

你的爱好,就是你的兴趣所在

一个人的生活有所爱、有所好,才能更加有趣、生动和优美。我们的一生中会有许多爱好,有人爱旅游,有人爱美食,有人爱书法,有人爱画画……爱好不同,让我们各享其乐。

爱好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比如,我们喜欢什么就更愿意去接近什么,喜欢做某件事,就会变得更加主动。拥有爱好还能改变我们的人生,甚至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即便是生活中遇到许多无法想象的坎坷和挫折,有爱好相伴也会活得更有滋味。

作为青少年,我们都有着自己的爱好,也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领下,我们可以更投入地去做事,也会更容易体会到做事过程中的乐趣。读书,是当下我们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所以读书的兴趣是我们必须培养和保持的。只有有了兴趣,我们才能够学有所成。

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被人亲切地称为“数学王子”,而带领他走上数学道路的正是他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陈景润生于福建闽侯,小时候家境贫寒,经常被同学欺负。他知道,只有好好学习,长大才会比欺负他的同学更有出息。所以,他擦干眼泪,把平日所受的痛苦,化为学习的动力。在小学和中学读书时,他对数学情有独钟,最感兴趣的是数学课,只要一有时间就演算习题,在学校里成了个“小数学迷”。

有一次,数学老师介绍了中国古代人物对数学的贡献,说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成果早于西欧1000年,南宋秦九韶对“联合一次方程式”的解法,也比意大利数学家欧拉的解法早500多年。老师接着鼓励同学们说:“但我们不能停步,希望你们将来能创造出更大的奇迹,比如‘哥德巴赫猜想’是数论中至今未解的难题,希望你们能把它拿下来!”

听了老师的讲话后,他暗暗立誓:长大后无论成败如何,都要为此不惜一切地去努力!

后来,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当时,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因为战事吃紧而不得不滞留在福州。英华书院得知沈元教授就在福建,就邀请他去讲学。于是,陈景润有幸听到了这位著名教授的讲课。

沈元教授给大家讲了一个有趣的数学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

沈元教授所讲的数学的美妙与神奇,让陈景润听得入了迷,他对这个有趣的数学现象也感到好奇不已。为此,陈景润在课余时间更加津津有味地研究起数学来,图书馆里从中学到大学的数学书几乎被他读了个遍,他被同学们戏称为“书呆子”。

后来,陈景润对数学的这份执着和热爱结出了硕果,也使他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并在数学方面做出了诸多重大贡献。

陈景润能够成为著名的数学家,与他从小一直保持对数学的兴趣息息相关。正是因为有了兴趣,他才会愿意去探寻数学的奥秘,也更愿意去阅读与数学有关的所有内容,并主动进行更多的研究。可见,兴趣对成就一件事情的积极影响。

其实,无论学习什么知识,我们都应该保持一份兴趣,因为当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之后,即使没有人催促和监督,我们也能主动地进行学习。

因此,从现在开始,就培养自己对读书的兴趣吧!它会改变我们的一生。

读书小贴士

兴趣是能量的来源,它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让你不觉辛苦,忘记劳累,而且能够为你的学习增添一层斑斓的色彩。因此,尽可能多地培养自己的兴趣,对学习大有好处。

善于用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除了寻找其中的乐趣之外,学习还需要依靠一种精神力量和内在动力去推动,而成就感就是很好的精神力量和内在动力之一。

成就感,简单地说就是一种自我认同。它是一个人精神的支柱、坚持的动力、快乐的源泉,以及挖掘个人潜力的有利条件。只有时刻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我们才能积极主动地继续学习下去。

成就带来的满足感可以说是激发我们学习热情的有效方法。当然,这种满足感的来源并非是给自己施加学习压力,在各项考试中取得第一名,而是通过日常生活或小圈子的活动,让自己学习的成果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激发和保持自己的学习热情。

有一个小女孩,平时很喜欢在小区的花园里玩耍。

平日里,小区的花园里很是热闹,许多老年人在这里健身、散步。有一天,几个老人在花园里转起了呼啦圈,但是技术很一般。这时,小女孩刚好下楼出来玩耍。有个隔壁的老奶奶看见了,就叫她也过来试试。

然而,小女孩从来没有玩过呼啦圈,不管大家怎么叫她都不过来。后来,几个老人硬拉着她过来,把呼啦圈套在她身上,一定要她转一转,小女孩只好硬着头皮旋转起来。

可能是由于她腰部柔软、平衡能力强,试了几下,就将呼啦圈转了起来,而且越转越好,大家都鼓起掌来。小女孩也越转越开心,她突然才发现,原来自己可以转得这么好。

后来,小女孩兴奋地回到家,要求妈妈给她也买一个呼啦圈。从此,她每天放学回到家后都会来到花园转她的呼啦圈。由于长时间地玩,她能够随心所欲,而且转出各种花样。后来,她还在学校的文艺晚会上进行了精彩表演,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赞誉。

可见,一个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取得了成功,感觉到自己在这方面有才能,就会受到鼓舞,兴趣就会不断增强。学习也是这样,只要我们不断进步,哪怕比别人走得慢一点,也同样能够体验到成就感,渐渐地,学习兴趣自然就会提高。

那么,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利用成就感来提高自己的热情,促进自己的学习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从最喜欢的科目开始

学习的科目有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科目,我们不妨从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学起。这样,不仅热情高涨,而且能很快完成学习任务,很容易产生成就感。这时再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其他学科,自然也会顺利一些。

2.不喜欢的科目从简单的做起

自己不喜欢的科目,往往也是自己的弱项。对于不擅长的科目,我们常常有着抵触的情绪,这是因为有太多的障碍会带来心理打击。要想改变这种心态,就应该先放低要求。不妨先放弃难题,从简单的、会做的题目开始,这样时间一长,我们心理上的反感就会慢慢消除,并渐渐喜欢上这些科目。

3.多回忆取得的成功

在学习的过程中,成功和失败总会伴随在我们左右。我们不能总想着自己的失败,而要多想想取得的成功。经常唤起成功的回忆,能增强我们的信心,振奋我们的精神,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学习的兴趣。

拥有成就感,就仿佛有了一种惯性,对于好的、容易的、成功的事情,我们就会接着做下去,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种惯性行为的体现。当我们的目标实现后,成就感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喜悦之情也会油然而生,我们的精神世界会因此得到满足。伴随着这种满足,我们很自然地会为自己设立下一个目标,并且竭尽全力地去完成,原因在于我们想要再次得到这种满足。可见,成就感是我们完成目标的催化剂。

总之,拥有成就感能更好地激发我们奋斗的潜力,使我们更加容易成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地为自己创造成就感,我们的学习才能进入一个美好的良性循环。

读书小贴士

体验不到学习的成就感,是缺乏学习兴趣的一大原因。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体验其带来的成就感。这样,你就会产生一种由内而外的动力,激发你对学习的兴趣。

空虚的日子,就让读书来陪伴

读书的时光是充实的,每天在闹铃的催促下早早地醒来,然后像打仗一样刷牙、洗脸,吃过早饭,在铃声响起之前踏进教室,就这样开始一整天的学习生活。每天都是如此,虽然有时候我们也会感到些许疲惫,但没有比这更让我们感到充实的了。

当然,我们也总是期盼周末的到来,因为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渴望得到放松。我们常想着周末回到家什么都不做,好好在家里休息,睡觉、躺着、看电视。可往往真到了周末,又会觉得很空虚、无聊。因为突然脱离学校有规律的生活,我们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无所事事。尤其是在假期里,当我们拥有大量时间的时候,反而不知该如何去打发了。

相信每个人都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些空虚的假期呢?是休息,还是忙碌?

下面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若雨是一位高一的学生,学校生活对她来说是最充实的。每到放暑假的时候,她总会有那么一大段的时间感到空虚无聊。虽然平时她也帮家里做各种家务活,但是当白天父母上班去了,她做完所有家务的时候,一个人在家就会越发觉得无聊。

有一次,她实在无聊得很,看电视看得头晕,睡觉又睡不着,后来就走进了老爸的书房。对于课外书,若雨看得并不是很多,因为她对这类书并不是很有热情。看着满书架的书,她随手拿了一本,不曾想越看越有兴趣。她渐渐地发现,书中的故事太丰富了,就好像在跟自己对话一样。

从此以后,若雨每天都会抽出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坐在书房里看书。她总是在这个时候看一些平时没时间看的书,或者是看了几遍但是还没有看够的书,看完以后还写下自己的感想,她的假期生活再也不觉得无聊了。

渐渐地,书架上的书几乎都被她看完了。大量的阅读,不仅充实了若雨的假期生活,还开阔了她的眼界,尤其是她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她写的文章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里传阅,有些甚至还发表在杂志上。

若雨用读书来有效地驱除了自己的空虚,让自己变得充实起来。其实,作为青少年,读书本该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在学校里,我们努力学习课本知识;在假期里,我们更应该广泛阅读课外书籍,让我们的大脑充实起来。

另外,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更希望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是有一技之长,可是,这些在平时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根本没有时间去做,怎么办呢?漫长的假期就是行动的最好时机。

在假期里,我们可以把时间一分为二,一部分时间用来读书,比如,读一些老师推荐的经典著作,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看完后还可以写一写自己的读后感;另一部分时间则可以用来参加社会实践或做做家务,这些活动都会给我们带来快乐。

总之,一个将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的人,生活会更有劲头,更加充实。相反,如果我们总是懒散松懈,就会掉进空虚的泥沼。空虚是比痛苦和挫折更可怕的怪物,它会消磨我们的意志。若想战胜它,就开始读书吧!

读书小贴士

读书是治疗孤独最好的良药,它是开在内心深处最美的花朵,也是孤独时最幽香的佳酿。在无聊空虚的日子,能与书为伴,会让你的内心世界得到升华,心中的痛苦得以解脱。

如果不读书,你会更快乐吗

我们经常抱怨读书苦、读书累。的确,每天的学习生活不是大清早起来背单词,就是晚上熬夜做题,沉重的学习压力让我们喘不过气来,学习似乎让生活变得压抑和痛苦。我们是多么希望逃离这一切,但逃离了就会快乐吗?

其实,读书就好比品咖啡。喜欢读书的人品出的是香浓和甘甜,他们能够品出书的韵味,能够进入乐之境界;而不爱读书的人,尝到的是苦涩,他们只知读书之苦,不知读书之乐。因此,我们没有感到快乐不能怪罪于读书,而在于我们自己的心境。

文宇已经读高三了,学习成绩一直中等偏下,平时特别喜欢看动漫,最近迷上了《名侦探柯南》。每天放学回家,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看动漫。在他看来,一天中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看电视,而最讨厌的事情就是去学校上课。

有一次,文宇中午放学回家吃饭,打开电视一边吃饭一边看,眼睛紧张地盯着电视屏幕里的卡通画面,他咬着嘴唇、双目圆睁的表情像被施了魔法似的凝固在脸上。这时,爸爸用手在他肩膀上狠狠地拍了几下,指着墙上挂着的钟让他看。

文宇一看,猛地站了起来,一张小脸顿时皱成了一个小老头,剩下的饭也来不及吃了。打开门一阵风似的朝学校飞奔,可是心却还停留在电视里,以至于下午的课,文宇根本没法专心听讲,头脑中满是动漫的画面。

文宇经常觉得读书让他错过了很多美好的事情,比如一集扣人心弦的《名侦探柯南》。他想如果不用读书该多好啊,就可以每天看自己喜欢看的动漫了。

后来,由于文宇经常看动漫,学习成绩一直提不上去,结果没有考上大学,只能早早地步入了社会。在亲人的介绍下,他进入工厂打工。这个时候虽然他有时间看动漫了,但工作的劳累让他再也没有那种心情了。

我们总是在读书的时候喊苦喊累,觉得每天循规蹈矩地重复着,上课铃声、下课铃声一点也不能通融,作业、考试样样都得认真,怎一个“累”字了得。

其实,与步入社会相比,读书时期应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了。我们要把学习当作求知的过程,求知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快乐。设想一下,假如我们对一个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而不是飞到天上去,为什么四季会不断地更替等知识一无所知,对其他的一切都知之甚少,这样的生活又会有多快乐呢?

相反,我们为了弄明白这样的问题而去读书,去上一堂物理、地理课,带着求知欲去学习,当我们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后,是不是会拥有一种成就感呢?这时快乐就会油然而生。可见,读书不会成为我们的负累,相反,它会使我们成为一个心明眼亮的人,让我们越来越有智慧,智慧也会带给我们无穷的快乐。

一个人真正的快乐来自于真实独特的自我,来自于始终保持着的心灵宁静。读书能够赋予我们心灵的宁静,让我们明白人要为内在的自己而活,不在乎外在的虚荣。这样快乐感才会润泽我们的心灵,浸透我们的全身。

读书还让我们善于思考,而一个积极思考的人常会有意识地使自己保持心情愉快。当我们埋头苦干、奋力打拼时,不要忽略了生活的本来意义;当我们拥有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时,不要忘记了平淡的快乐。

罗素曾说:“人生应该像条河,开头河身狭窄,夹在两岸之间,河水奔腾咆哮,流过巨石,飞下悬崖。后来河面逐渐展宽,两岸离得越来越远,河水也流得较为平缓,最后流进大海,与海水浑然一体。”其实,读书也是如此,只要坚持走过这段最狭窄的地方,曾经吃过的苦、熬过的夜、做过的题都会铺成一条宽阔的路,引领我们走向成功,走向快乐的生活!

读书小贴士

不读书,意味着你将提前步入社会,更早地参加工作。面对社会的优胜劣汰,如果你不具备充足的知识,所从事的工作会比读书更苦更累。作为青少年,一定要认识到读书带给你的价值,只有吃得一时苦,方能获得更长久的快乐。

快乐读书,从培养学习兴趣开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母亲,它会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世界。然而兴趣与读书最初没有天然的联系,我们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培养自己的读书兴趣。读书兴趣也就是认识兴趣,它是我们渴望获得知识、探究事物或参与活动的积极倾向,它的强弱决定着我们在学习上是“苦学”还是“乐学”。

要想培养自己的读书兴趣,就必须要有求知的精神,而且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才能形成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也是快乐的原动力。学习若没有兴趣,就会变得乏味和无趣,甚至成为一种心理负担。

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尤为重要。它不仅是我们时刻保持注意力的重要因素,而且能促使我们坚持不懈地学习。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我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它,正如孔子说的那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对于知识,懂得它的人赶不上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又赶不上醉心于它并以它为乐的人。

我们之所以能够以苦作乐,能够变繁为简,能够坚持学习到底,任何事情都能够做到一心一意,都是兴趣的缘故。人生不怕挑战、风险和艰难,就怕丧失兴趣。可以说,兴趣是我们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

当然,兴趣需要逐渐地培养。例如,把书中枯燥乏味的东西转化成为鲜活明亮的东西,这就需要兴趣来推动。有了兴趣,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

下面,我们来看一项实验,了解一下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苏联学者C. 索洛维契克曾召集了3000多名在学习方面不擅长的学生,要求他们配合做一次“满怀兴趣地学习”的实验。要求是这样的:

第一,学习前做好充分准备,一再对自己说:“我喜欢你——××学,我将高兴地去学习。”而这其中的“××学”就是学生原来不感兴趣的学科。

第二,一定要努力地去学习,比平时要更细心,花更多的时间。

几周之后,索洛维契克陆续收到了学生的回信。结果令他大感意外,很多学生按照实验要求去做了之后,对曾经讨厌的科目逐渐产生了兴趣,学习起来也不再枯燥无味。

其中有一位学生说:“我原本很讨厌俄语语法课,一到上课我的困意挡都挡不住。后来,我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了之后,每当上课时我都怀着高兴的心情,就像是在上我最喜欢的历史课一样。这样持续了12天之后,我现在完全形成了习惯,俄语语法课也变得非常有趣了。”

通过这个实验,索洛维契克得出一个结论,满怀兴趣地学习会收到很好的成效,这种成功能够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进一步给人以兴趣,直到它变成日常的学习习惯。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起来就会有良好的情绪,而良好的情绪自然会让我们感受到学习的愉快。这也说明学习兴趣的确是可以培养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呢?

1.不轻易否定对学习的兴趣

我们上学要学习的科目有很多,我们要认真地了解自己对各学科感兴趣的程度,不要轻易地放弃一门学科。我们要意识到出现对课程不感兴趣的情况是正常的,但为了系统地掌握知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必须对不感兴趣的学科从心理上亲近,以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为出发点,将所有的知识系统化,从而培养对其他学科的兴趣。

2.寻找积极的情感体验

情感是滋生兴趣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体验会让我们将一种行为进行下去。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情感,不要抱着消极或应付的态度去学习,要努力获得真正的乐趣和满足,从课本中寻找有益于自己成长的知识和道理。

3.制定目标,激发读书热情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每一个科目的内容对学习进度做一个明确的计划。这样朝着目标一步步靠近,让自己切实感受到变化和进步,才能增强自己的成就感。当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时,我们便会热情大涨,学习兴趣自然也会得到增长。

读书学习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无穷尽的,只要我们多想想这些好处,想想自己经过努力之后将会有怎样的收获,相信兴趣便会不邀而来。

读书小贴士

任何学习取得好成绩都与兴趣分不开,带着兴趣去读书学习,往往学习效果更佳。缺乏兴趣与爱好,只会给自己带来空虚和烦恼;一个有着自己兴趣的人,在他的生活中总会有愉快的事情不期而至,让他快乐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