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新股民炒股一定要会算计
1690300000039

第39章 充分算计,把握走势--中国股市将走向何方(3)

(1)在明年牛市背景继续明确的情况下,应采取更为积极进取的投资策略,加大对股票类资产的配置,在选股时应抓牢股指权重板块,提高大盘蓝筹的比重。近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坚持价值投资理念是投资的必然选择,建议顺应市场趋势,积极挖掘价值成长股的投资机会。在行业上,以银行、保险、券商为代表的金融服务业、房地产、食品饮料等消费类行业、自主创新的装备制造业以及钢铁、传媒、3G、数字电视等行业仍有上涨空间。此外,投资者在明年还需要密切关注盘面动向,把握好行情节奏,投资策略上要趋于灵活,忌运作呆板。

(2)把握投资时机,采取波段操作策略。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明年如何在价格博弈和相对价值博弈之间寻找到新的均衡点,时机选择与个股选择将同样重要。在市场博弈过程中,由于市场的大趋势是由宏观经济、公司估值等因素来决定,我国证券市场政策市场痕迹明显,资金推动型的价格博弈、波段性操作是机构投资者获取超额收益的关键所在,同时,对于机构资金来说,建仓的时机选择尤为关键。我们认为,在2006年底至2007年初,或者在大盘震荡修整的时候,应该是投资者逢低建仓的较好时机。当然明年行情也面临宏观调控和新股扩容等一些不确定因素,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投资期望也不能过高,重在把握波段性投资机会。

(3)加强风险控制仍是明年投资策略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毕竟牛市中也有调整,加之部分个股经过2006年的大幅炒作之后,主力也有兑现的要求,为此注意风险控制仍是明年投资致胜的首要环节。具体是在操作上要尽量摒弃绩差股、庄股,尽管这里面许多个股的绝对价位较低,但如果业绩较差或者市净率过高,则该类个股仍存在回调风险或被市场继续边缘化。其次,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的周期性行业个股,尤其是一些涨幅过大或得到大幅投机性炒作的个股,参与时需要严格设立好止损点,及时兑现,以防风险。此外,投资者还应注意避免盲目追高操作,而尽量保持逢低介入的波段持有策略,这样才能够回避相应的风险。

(4)提防投资操作上“赚指数不赚钱”。事实上,“赚指数不赚钱”也是一种风险,很多投资者看着别的股票狂拉,自己手中的股票却像蜗牛一样在那慢慢爬升,稍微一个回调,股价又回到起点,心态自然浮躁。而在饱受煎熬之后,一旦手中个股刚刚拉出一根中阳就急急忙忙获利了结,追捧其他热门品种,但往往卖掉的反而连续拉升,而追入的股票又再次陷入调整,节奏基本踏错最终还是没有赚钱。因此,在未来阶段的投资策略中,投资者一定要保持稳定平和的投资心态,更加注重个股的选择,对于一些已经被大幅炒高的品种中期还是需要规避,而对于很多资金刚刚介入或涨幅不大的品种可逢低积极把握,以获得投资主动。

(3)2007年主要投资机会

根据2006年股市的表现和2007年股市环境的展望,我们建议沿着“估值提升”、“消费升级”、“投资/产业升级”和“奥运题材”四条主线,可以在2007年挖掘其中的投资机会。

(1)大市值“海归”公司“倒逼”A股估值的提升。大市值回归有利于“倒逼”A股市场相关行业/板块估值的提升,这在2006年的商业银行股行情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从未来1年内可能从香港“回归”A股的大市值公司来看,则主要是保险、石油(能源)、机场、铁路/远洋运输等板块。综合来看,保险板块、以证券公司为主体的多元金融板块、机场、铁路/远洋运输这四个板块有可能从大市值公司回归A股中获得较好的投资机会。建议可关注:中国人寿、平安保险、中信证券(行情资讯)、深圳机场、上海机场、铁龙物流(行情资讯)、大秦铁路、广深铁路、中海发展(行情资讯)、中远航运(行情资讯)、中海海盛(行情资讯)等公司。

(2)全流通后收购兼并、股权激励引发的局部投资机会。国际企业增长协会和汤姆森金融证券数据公司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到2006年底全球并购交易总规模将达到3.5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全球并购总额继2005年增长40%后2006年将再增长20%,从而刷新2000年以来并购交易额的最高纪录。经历了5年时间的漫长等待之后,历史上第六次并购浪潮正悄然走来。合着全球并购浪潮的节拍,2005年以来,中国已然参与第六次全球并购浪潮之中。与中国股市前五次以点带面产生的并购浪潮相比,第六次购并浪潮的广度与深度将是前五次所不能比拟的。2006年,以中石化、中石油为代表的私有化购并主题不断涌现,而以华润集团收编华源集团为代表的央企层面的整合也频繁出现。与此同时,以“宝钢系”、“申能系”为代表的国企集团,和以“三一系”、“万向系”、“银泰系”为代表的民营产业资本对股市的投资力度也空前加大,引发上市公司产业价值重估概念不断升温。同时,随着股权分置问题的逐步解决,以及2005年12月31日《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的公布,华平、凯雷、贝恩资本等大型私人并购基金已进入中国内地,多家外资公司已对国内上市公司进行战略投资。外资并购也成了2006年国内并购市场的最大看点(表2),莱钢股份(600102)、四川双马(000935)、华新水泥(行情资讯)(600801)、双汇发展(000895)、徐工科技(000425)、阳之光(行情资讯)(600673)、福耀玻璃(600660)、美的电器(行情资讯)(000527)等就是最好的例证。2006年外资并购的密集程度是以往任何年份都不曾出现的,而相关个股的市场表现也有目共睹。

(3)“估值洼地”引发的投资机会。便宜不是投资的理由,但便宜的价格可能更接近于投资的“安全边界”,因此我们沿着几条途径寻找“洼地”中“性价比”相对好的公司。今年以来涨跌幅、P/E、P/B和P/S是我们的寻找路径。单种“洼地”并不能说明价格的相对便宜,但多种“洼地”效应有可能意味着“高性价比”,四种指标中有三种指标低于全部A股水平的公司是我们寻找的目标。有6个三级子行业,6个三级子行业有3种“洼地效应”。电力:涨幅“洼地”+P/E估值“洼地”+P/B估值“洼地”航空、航空货运与物流、纸与林木产品、容器与包装、多元电信服务:涨幅“洼地”+P/B估值“洼地”+P/S估值“洼地”上述6个三级子行业一共92家公司,除去若干亏损公司、ST公司以及若干高市盈率公司后,剩余50家公司作为投资候选对象。

4.认清股市形势,备战三大投资方向

对于目前的牛市,股民一定要保持理智,通过对种种信息的研究,能够对未来几年的股市行情有一个尽量准确的预测和认识,并采取合理策略,在牛市中合理操作,既不错过机会,也不埋下祸根。

(1)主力与政策的分析

从2007年3月19日起大市一路上扬,最大升幅高达22%,两市之强势直教基金经理额手高呼:看不懂,真是牛市不言顶。或者是凑巧,在4月19日,大市以一记强劲的跳水结束了长达一个月的疯狂牛市。

从统计数据来看,两市跌停板的个股超过40家,沪指最大跌幅接近7%;而深指方面最大跌停也超过7%;总体而言,今次跌幅虽然弱于2月27日的罕见暴跌,但仍然算得上是小型股灾。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今日的暴跌呢?

第一,本次暴跌的主要导火线是即将公布的一季度宏观数据。据有关专家预测,一季度GDP增长超过11%,而CPI数据也将超过3%的警戒线。一般来说,宏观经济偏热会导致央行采取进一步的紧缩政策,如上调准备金率或加息。但现在的问题是,前面几次低开高走的先例都已证明,上调准备金率或加息都不妨碍牛市的脚步。那么,今日市场的过度反应不是有点异常了吗?有人认为,市场主要是受了数据改期公布的影响,由于管理层少有的修改发布会的时间,让市场怀疑事态的严重性,从而产生了过度了反应。事实上,这也印证人们信奉的一句名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

第二,今日暴跌和本轮行情的参与主体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一季度基金是以减仓为主基调,相反散户在一季度蜂拥而入。也就是说,以散户、私募、大小非等资金成为了本轮上涨行情的主要推动者。由于这些资金具有投机性、短线投资、不稳定的特点,因而任何风吹草动都极可能造成他们的过度反应。

后市建议采取的策略:在后市操作方面,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才能做出正确的策略。第一,资金面对大市的支持情况。据统计,短短4天新增开户数超过2005年全年的新增数目,从这点不难看出现在人们投资股票的热情有多高。全民炒股的盛况绝不会戛然而止,事实上,2月27日的暴跌反而刺激了人们入市的热情。另外,目前是大小非解禁的高峰期,拉高套现的游戏才刚刚开始,应该不会马上结束。综合而言,资金面应该还是可以支持市场的强势格局的。第二,管理层对目前市场的态度。回顾近来一段时间,虽然大市升了不少,但管理层似乎保持了沉默是金的态度,这和300点附近的频频提示风险的风格是截然不同的。在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层似乎是默许了目前的牛市行情。如果这种分析成立的话,管理层何以在公布宏观数据这一举动上卖关子呢?在本轮行情中,市场的中流砥柱,即大蓝筹和二线蓝筹上涨有限,这在客观上保证了大市整体仍然合理的格局。但是,低价股的炒作有过火之嫌。因此,管理层便从心理上向市场施压,希望能平息炒作之风,又不至于伤及大市的稳定。

针对以上两点,投资者需要注意避开毫无实质支撑的个股炒作,但是不必过于悲观,只要适当控制仓位和调整投资品种即可。

(2)主力资金博弈

考虑到指数处于相对高位与股指期货即将推出等因素,部分主力机构抛出了部分获利丰厚的筹码以锁定利润,或者将配置的重点转向防御性品种,但总体仓位相对前期也有所下降。新基金方面,虽然已经开始建仓部分品种,但建仓力度不大。总的来说,各机构都采取边走边看、隔山观虎斗的谨慎策略,即使在权重股的争夺方面,同样也是涉水不深。

(3)中小散户之间博弈

建议将投资重点放在质地较好的并购重组股,或者市盈率较低的二线蓝筹。对于短期涨幅过大而无业绩支撑个股,可以考虑逐步减仓。

机会板块预期:建议暂时减少操作。

市场风险点:短期内涨幅过大的个股,注意逢高出局。

保护措施:适当控制仓位。

5.策略性中线投资

股票投资方法是一个整体,关注点、选股、操作等应面对同一个目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就像踢足球时把巴西、德国最强的几个球员选出来,并不能组成一只强大的队伍。

这里说的“策略性中线投资”,是指把握一些时间跨度为月级、预期收益在50%以上的机会,在多数市场参与者尚未注意时提前买入。假如判断出错,后果是预期的上涨没有出现,损失的只是时间,但不会造成20%以上的实际损失。在操作上,开盘时间可以不盯盘,只需在收盘后验证各种信号,确认原先的判断是否出现错误,以及根据最新的消息调整判断。

这种投资方法耗时较少,适合非专业投资者,但对大局观和策略思维要求较高。如果能达到较高的判断准确率,将会挖掘到大量低风险高收益的机会。

在目前的中国股票市场,这种投资流派的盈利并不依赖于牛市,只要中国股市的“非有效市场”状况不出现改变,即使牛市转熊,策略性投资的收益仍将会保持稳定。

(1)形势判断

孤立的个股上涨是不安全的,要么是靠资金的推动力,要么是有特殊利好推动,这样的机会,并不适合不盯盘、没有稳定内幕消息源的投资者。

50%以上涨幅的板块性机会,会吸引大资金进入,这样的行情对于提前埋伏的人来说,往往是非常安全的。而这样的机会,背后必然有形势上的背景支持。

大盘分析的目标,并非判断是涨还是跌,更重要的是大盘的“状态”。2007年1月份的A股大盘是“消耗战”状态,形势非常不确定,多方和空方谁将获胜是无法预测的,但是等消耗战结束之后,获胜的一方将大幅推进。所以,大盘在3000点以下进行消耗战时,会出现大幅震荡,合理的操作方式是空仓抓小波段;而当消耗战完成,大盘出现向上趋势之后,就应该保持满仓,充分享受逼空行情的成果。

2007年4月底开始的B股行情,则改变了B股的资金状态。原来的B股资金往往是价值投资型的,而这轮行情的背景是A股在2007年初的暴涨拉大了跟B股的差距,从而有投机资金进入炒作B股,赚钱效应吸引了散户资金跟进,这些推动力量并非价值投资者,因此,B股行情中收益最大的不是价值投资者看好的绩优股,而是低价股(折价高)和热门概念股。

由于制度、业绩等方面的原因,某些板块会出现整体性的机会。例如2007年的最大主题是整体上市。资产注入将给企业带来超常增长,这是基本面上的实质性利好。

周期性行业不时会出现业绩逆转的拐点,业绩忽然爆发性增长:2006年起有色金属价格暴涨,于是有色板块股票也出现暴涨,龙头股驰宏一年十倍;2006年3季度开始钢铁行业复苏,龙头股武钢在半年之内从不到3块涨到12块;券商是牛市的最大收益者,于是券商股和券商概念股就出现数倍的增长。

(2)建立股票池

根据大盘形势和板块性机会,可以选择出一批在未来一年具有较大潜力的股票板块。在这些板块中选择出好股票建立股票池,原则如下:

(1)基本面良好。基本面不是投资的必要条件,但是是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即使判断出错,或者大市形势逆转,也会在未来一两年内解套。基本面中最重要的是成长性,高成长性的股票在牛市熊市中都能赚钱。

(2)存在上涨的非投机性原因。成长性好、有确定性的资产注入,或者是严重低估的股票,都属于此类。投机收益是值得去争取的,但是不应该参与纯投机的行情。非投机性的上涨是最好的安全边际。

例如2007年初的包钢行情,就是在钢铁板块整体的业绩上涨行情背景之下,对整体上市的投机炒作。最终结果是包钢的股价远远超出整体上市后的合理价格。但是即使投机泡沫失败,买入包钢也会获得钢铁板块的平均上涨幅度的收益。

(3)简单原则。选择业绩预测尽量简单的行业,减少不可预测的风险。

例如生物制药行业,不了解该行业的投资者应该回避。而像有色、钢铁、证券这些可以根据公开信息就能较准确判断业绩的行业,则是相对风险较小的选择。

业务多元化的企业,还有关联交易比例过大的企业,都是不符合简单原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