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多维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16951900000004

第4章 社会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思政工作者关注和探究的重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研究有很多,每一类研究都可能带来相应的行动策略。社会化是一个无主语的模糊的概念,包含了“成为社会性的”“扩展到社会的范围”“上升到社会的水平”“在社会范围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社会范围内组成一个整体系统”“着眼于社会范围思考”“在全社会采取行动”等,以至于社会化前只有加上主语才能较为清楚地表明它的涵义。因此,我们在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之前,有必要对社会化这个概念进行一番阐述。

第一节 社会化的不同学科视角

中华书局1936年出版的《辞海》对社会化(Socialization)做过如下解释:人类互相接触,其思想、感情、信念等逐渐趋于同化,而协力合作是为社会化。即由分离之个人,递演结合而成社会,个人生活转化为社会生活之一部之意。社会主义者谓一切产业应从个人所有转变为社会全体所有,由社会公共团体管理之,亦称社会化。可见社会化是一个具有多种含义的范畴。人们经常借助社会化前的主语来明确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通常社会化都被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也就是与人的社会化的概念类似。现实中,人们还经常在社会化的概念前加上不同的主语组成生产社会化、政治社会化、人的社会化等常见的概念。

一、社会化的不同学科阐释

现代社会,社会化概念的运用越来越普遍,许多学科都提出了本学科研究中的社会化问题。诸如:“政治社会化”“生产社会化”“人的社会化”等。

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这个提法是美国人戴维。伊斯顿和赫伯特。海曼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来的。西方学者提出这个概念的目的就是意在回避思想政治教育这类“教化色彩”很浓的词语,也是西方政治教育中一直秉承的“隐蔽”思维的体现。

人的存在是社会存在的根本,是一切历史运动的前提。人创造了社会,同样社会也创造了人。因此,人的存在是社会的存在。另一方面,人的存在又是政治的存在。马克思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1]退一步说,“人即使不像亚里士多德说的那样,天生是政治动物,无论如何也天生是社会动物.”[2]人从自然动物发展为社会存在的“社会动物”和政治存在的“政治动物”,就需要一个认识社会生活、适应社会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适应和学习的过程;就需要一个认识政治生活、适应政治生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适应和学习的过程。前一个过程,社会学称之为人的社会化过程,后一个过程,政治学称之为人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因此,英国学者K.P.兰顿认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个体以各类社会组织、机构为介体,了解相关的政治态度倾向和掌握相关的政治行为方式的过程。

生产社会化。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生产从来不是单个人的行为,而是社会的生产,它体现在生产的组织过程的社会性,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生产产品的社会分配等等几个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必然越来越高。生产是人的存在方式,生产从来离不开人的参与,人也不可能脱离生产而存在。生产社会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与方向。伴随着生产社会化,人的社会化也就应运而生了。

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是从社会学的视角来考量的。它所要探讨的主要是个体如何适应社会要求又如何参与、影响乃至改造社会的问题。人的社会化,不仅是社会化的一种特殊含义,同时,也是各种各样社会化中的一种重要形态,而且也可以说是多种表述的社会化的核心。一切形态社会化的根本内容都与人的社会化密不可分。因此,要想充分理解社会化概念,就必须把人的社会化概念弄清楚。

二、人的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对于人的社会化的涵义,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论述。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主编的《社会学概论》认为,“社会化就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3]在心理学界,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吴江霖教授给社会化下的定义是:“怎样把自然人变成对社会有用的社会人就是社会化。”[4]在教育学界,法国教育家E.涂尔干首开个体社会化研究的先河。他认为,“使我们每个人形成社会我,这就是教育的目的。”在他看来,教育中个体社会化,就是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社会的要求,适应特定环境的要求。顾明远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辞典》把“个体社会化”解释为“个体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变迁的过程。”[5]

因此,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个人学习他们生活的那个社会长期积累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把这些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内化为个人的品格和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作为一个社会学习者和一个社会参与者的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从以上表述可见,人的社会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凡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与社会联系的方面都是人的社会化的内容。因此,要想罗列出清晰的人的社会化的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本研究只就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叙述,其用意就是使读者能对人的社会化有一些更加直观和具体的认识。

人的社会化主要有以下几项主要内容。一是政治社会化。也就是个体学会对现有政治体系的认同并理解,进而接受现有政治规范的要求,采取适合于现有政治要求的态度和行为的过程,是个体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形成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目的就是将个体培养或训练成为遵守政治规定、服从国家法律、行使正当权利、承担应尽义务、促进政治稳定的合格公民。因此,政治社会化具有使个体适应社会,更有个体促进社会稳定的作用。政治社会化在人的社会化的诸多内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道德社会化。与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比较相似,道德社会化就是个体将特定社会所认可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转化成自己的内心信念,并在现实中切实履行和遵守这些信念和规范的过程。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形式,主要由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三部分构成。道德体系的这三个部分,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一个人不仅在道德意识方面社会化,而且在道德规范、道德活动方面也要社会化,才能说实现了道德社会化。三是法律社会化。法律社会化就是使人们学会按照一定的社会法律制度来规范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法律社会化是每一个现代社会成员社会化的必备内容。作为个体社会化内容之一的法律社会化,最根本的是提高自制能力,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具有按照法律、法规办事的自制能力。

人的社会化还有许多方面的内容,本节不再依次列举。在此,我们列出以上内容目的,就是有助于我们较为清晰地梳理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内容。

第二节 大学生社会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界定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渠道。大学生社会化作为人的社会化过程的一个特殊阶段,具有与人的社会化的相似之处,当然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就是要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化中的功能。因此,其内容与大学生社会化的目标密不可分。要想准确理解和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内容,首先要对大学生社会化做一个明确的界定。

一、大学生社会化的定义及内容

大学生社会化作为本研究的特殊定义,很有必要做深入地阐述。人的社会化概念上面已经论述,大学生社会化是借助于人的社会化的概念,表述大学生要完成社会化的有关目标和内容。大学阶段,作为人生的特殊时期,正常情况下,就是处于青年中期,也是人完成基本的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这时,青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处于基本定型时期。人的社会化也基本完成“第一阶段”,换句话说,就是个体基本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由于在大学期间完成的社会化具有的特殊意义,促使我们对大学生社会化进行探析非常必要。

大学生社会化的内容通常认为有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法律社会化和心理社会化等。这些内容使大学生获得社会生存的适应力和发展力。大学生社会化完成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在社会上的发展。因此,大学生社会化应具有以下几层含义:第一,大学生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中的一个阶段,与人的社会化具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第二,大学生社会化是大学生增强社会适应性的过程,是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促进自身发展的必然过程。第三,大学生社会化是大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过程。大学生适应社会绝不是被动地被社会所改造,而是主动迎接社会召唤,在适应的基础上不断地超越社会,变革社会的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第四,大学生社会化的内容具有特定性。它主要实现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法律社会化和心理社会化这些关键的内容。根据大学生社会化所具有的特殊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就显得有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内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有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理解。借鉴目前学界相关研究成果,所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指由社会发展需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矛盾引发的,由高校主导的,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下,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适应社会又改造社会的双向互动过程和结果,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具有以下几层涵义。

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由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满足需要这一矛盾引发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作为一种运动,必然要有引发这种运动的动力。这个现实存在的矛盾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根本动力。这就解决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要社会化的问题。因为,作为意识形态一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来源于鲜活的实践,也就是说,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鲜活的实践总是处于领先水平。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实现好它的教育功能。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是一个必然存在的趋势和目标。

二是由高校主导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参与的双向互动过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主导者是高校。高校一定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过程中找准自己设计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的定位,起到主导作用。同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共同参与,这是充分重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性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主体间性,是主体之间的互动过程,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也同样需要主体的共同参与,形成双向互动的过程。

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既适应社会又改造社会的过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从第一层意义上来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的适应性问题,也就是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等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能否提高教育对象——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的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还是一个超越社会的过程。这要求,社会化的过程不单是适应的过程。这是因为,教育适应的目的是培养出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这样的人才一定会在社会中有所作为,适应的程度越好,作用也会越大。作为主体的大学生,在社会中的作为会对社会带来影响。这就实现了改造社会并超越社会的目的。因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在表面上是适应社会的过程,实质上是既适应社会又超越社会的过程。这个特点是我们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内涵时必须牢记的原则。

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众多解决方案中,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一条可贵的思路。”[6]这也就是说,社会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有效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作为具有应用研究色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一定要关注研究的应用性。因而,关注有效性是本研究的必然选择。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内涵决定了其具有鲜明的特质,这些特质是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内涵的有益补充,下面简要阐述一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特质。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必然性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或有效性,这个命题显然具有比较明显的功利色彩,似乎与教育的根本追求相悖。但是,教育从来不能回避效率的话题,“自教育产生以来,社会对它的看法一直是基于一种功利主义的考虑,即将它看成是稳定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的工具。”[7]可见,这个命题自然具有它的现实的客观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学界也一直在苦苦思索和详细论证着不同的思路与策略。本文选取社会化的思路来探讨,就是看到了它的必然性。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动力来源于矛盾。矛盾的存在及矛盾的解决不断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实践活动,它的发展变化自然也由于其自身的矛盾运动所引起。社会化的发展和变化方向也是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引发的。那么,这个矛盾是不是必然存在的,换句话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作为意识形态一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的范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8]显然,思想政治教育是来源于社会存在的。由于社会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中所需要时间的客观性,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之间的滞后性就客观存在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促进和带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由于社会实践总是超前于思想政治教育,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总能满足于社会的要求,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就需要不断地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社会化。看来,这个矛盾的客观实在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必然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特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内的教育人员和多种教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使有社会化的运动,这个社会化也一定是高校主导下的社会化。高校主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必须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下的互动过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弊端就在于“单向性”,通常采用“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教育方式。教育者把一些知识灌进受教育者的头脑中,把学生视为“容器”,也不管有多少知识能外化为良好的行为和习惯。而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是重视受教育者的体验、内化和外化的连续的过程,是推进知行统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过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也是一个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合力作用的过程。我们要求以高校为主导,绝不是说只有高校在发挥教育作用。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寄希望于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作用,实现教育效果的倍增。

以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突出特征,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求和本质特征,是与当今时代要求相合拍的特征。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环境

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处在一个特点鲜明的环境中。中国社会正在进行着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的转型,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型,从同质的单一性社会向异质的多样性社会转型,从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型。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期,大学也由社会的边缘进入了社会的核心。大学承担了更多的经济职能,经济利益的诱惑使大学对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学科倍加重视,相反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的课程不屑一顾。这就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置于尴尬的境地。这样的社会转型,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做出相应的转变。当前高校的校园环境也发生着巨大变化。这些转变的突出特征就是受市场经济逐利性的影响,高校的课程体系、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功利化倾向。学生把追求“分数”和“技能”当作唯一标准,这也预示着“光明”的职业和收入前景。大学生这种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错位造成了他们精神的错位。大学校园的多重的价值冲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严重影响。这些变化无不深刻地影响着高校校园中的一切,当然包括生活在校园中的教师和学生。社会转型带来的大学地位和教育方式的改变都客观地要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来适应社会,克服社会转型带来的弊端。这种转型的方向不是唯一的。但是社会化的转型却是更好地适应社会,发挥教育功能,达到教育效果的一个基本选择。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来判断,社会化的发展方向是我们理性的选择。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大学生社会化的现实选择

大学生社会化是一个特殊阶段,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一种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人本德育的体现;是开放的、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满足学生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大学生社会化的现实抉择。

一、大学生社会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拥有社会化的理念

作为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阶段,大学生社会化是现实存在的。大学生社会化也就是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教育将起重要作用。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必将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发挥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封闭、僵化、孤立的思想政治教育显然不可能承担这样的职责。相对应,开放、生活化、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将承担这样的重任。这就亟需一种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首先,大学生社会化需要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社会化的目标也要随之调整。我们在以前社会模式下所建立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明显不能承担起社会转型的重托,只有及时调整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以开放的姿态去迎接社会挑战的开放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及时调整的特质和能力。因此,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大学生社会化需要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是以实践的方式在社会中存在,这个实践就是生活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大学生社会化本身就是一个在生活世界的实践过程,是经过认知、实践内化、外化为实践的几个环节,使大学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因此,只有生活化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紧密与大学生的生活世界相结合,从而有效地保障大学生社会化的顺利实现。

最后,大学生社会化需要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社会化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大学生与社会不断发生联系,不断地双向建构的过程。一方面大学生要不断地调整自己适应社会的要求;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发挥主体性积极地影响和改造社会。这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正是大学生社会化的模式。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融合,使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学校与社会的双向互动、共同发挥作用是保障大学生社会化双向互动过程实现的重要基础,也是大学生社会化表现出来的互动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总之,大学生社会化所需要的开放式的、生活化的、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就是这样一种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推进大学生完成社会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就是要形成一种开放式的、生活化的、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是适应全球化、市场经济、网络化的现时代社会要求的模式。高校培养的学生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这是社会对学生提出的根本要求(虽然这个要求具有鲜明的工具性,但是教育从来都回避不了这个工具性),也是个体完成社会化的根本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手段之一,只有实现社会化的转变,才能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主要包括目标的社会化、内容的社会化和方法的社会化等。

第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社会化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目标的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有关重要文件中多次规范的表述过。通过对这些规范表述的考察,我们发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核心意思就是要实现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宏伟目标的确立和引导,同时,更需要社会化目标的确立。这些切实的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具有现实性和必需性的特征和作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目标正是大学生社会化的目标。因此,社会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力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实现。

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社会化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具体措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否来源于社会实践,是否把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带来的社会变化的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实现内容的社会化。这是促进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变化,形成正确的社会思想意识的关键。这些社会化的教育内容对促进大学生完全社会化的实现,意义重大。大学生社会化还表现为大学生不断适应社会,同时不断改造社会的过程。大学生要适应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如何去适应社会,这些问题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出有效回答。同时,大学生还要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去影响和改造社会。如何影响社会、如何改造社会;影响什么、改造什么,这些答案都蕴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现内容的社会化。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可能提供更多的、新鲜的、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信息,使大学生能在真实地认识社会的基础上改造社会,而不是在理想化的、乌托邦式的认识基础上去改造社会。

第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社会化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有效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社会化的有效途径,这是被学界所普遍认可的,也是本研究一以贯之的观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之一,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有效手段。这是因为,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教育内容的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目标和内容都体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实现的宗旨。因此,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才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实现的有效手段。

总的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也就是目标、内容和方法等要素的社会化。由它们构成的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保障大学生社会化顺利实现的、效果显著的教育模式。从满足大学生社会化需求的角度来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是一个趋势和方向。那么,这是否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呢?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具有厚重的理论基石和丰富的实践基础。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第21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363页

[3]社会学概论编写组.社会学概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第54页

[4]吴江霖.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北京:工人出版社,1986,第194页

[5]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6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第458页

[6]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第457页

[7]周浩波.教育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第201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