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绘画概论
169589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我们为什么又可以将中国绘画与其他绘画区分开来呢?这是因为中国画是一个家族。属于一个家族的成员都有某些相似之处。这就是本世纪分析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具有深远影响的新概念:“家族相似”。维特根斯坦在论述“游戏”这个概念时说,当人们追问“什么是游戏”时,只能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或者归纳一堆类似的活动而叫作“游戏”,却不能高度抽象出一个玄妙的“游戏”概念。“我想不出比‘家族相似’更贴切的字眼来描述这些相似了,因为一个家族的成员之间的各种相似之处一体形、容貌、眼珠的颜色,步态气质等等以同样的方式重复交叉。我不得不说:‘游戏’组成了家族”中国画如同游戏一样,它们只有家族相似之处,而并无固定的本质特征。例如文人画与作家画有相似之处,作家画与宫廷院画亦有相似之处。但如果以“写意”来界定中国画,那显然不能涵盖整个中国绘画。“写意”只能说明文人画的艺术特征,却不能说明宫廷院画和作家画的审美特征。因为固定的本质总是仅仅适用于某一种画体,或某一个特定环境的绘画,一旦情况发生了变化,它便不能适应了。这是从家族相似的第一个特征来讲的,中国画没有共同的本质特征。从家族相似的第二个特征看,中国画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封闭的、固定的外延。例如有些论者认为,“笔墨”是中国画所独具,没有笔墨就没有中国绘画,笔墨是中国画唯一识别系统,等等。可是,笔墨是通过对整个古代绘画中的文人画或水墨画总结出来的“特征”,它不可能作为整个中国绘画的“识别系统”,而事实上,本世纪出现的实验水墨、探索性水墨,早已冲决了用笔墨编织的罗网。总而言之,中国画是“家族相似”,它并没有固定的本质(内涵)和确切的界域(外延)。中国画是一个开放的概念。既然中国画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那么,我们的中国画家们就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来接纳新的绘画语言、新的表现形式、新的技术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延续中国绘画的生命,中国画也不至于作为“画种”进入博物馆。

中国画概念在表述了它的开放性的同时,亦表明它是一个流动性过程。开放性结构中,总是在不断丰富、不断地接纳新的子民。因此在中国绘画的发展过程中就形成了中標画的不同形态。从中国绘画自身发展的运动轨迹来看,大致呈现出和谐的古典形态、对立的近代形态和当代艺术家们正在奋力探索而渐渐露出曙光的辩证和谐的现代形态。

中国绘画的古典形态,是指中国绘画传统的物质形式(主要指传统的笔墨语言)充分地表现了整个古代人的意识和精神内容,即感性的物质形式与理性的精神内容达到了高度统一的整个古典和谐型绘画艺术。具体地说,在内容上表现为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再现与表现、意与境、形与神的朴素统一,在画面形式上表现为画、诗、书、印高度和谐。这种古典和谐的绘画艺术,是在中国独立自存的文化系统中形成的,它代表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典型形态。

中国绘画的近代形态,是指20世纪以来,将西方绘画观念、艺术手法融入中国传统绘画材料和表现形式中去,如徐悲鸿借鉴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观念图式、技巧,林风眠以至20世纪80年代一些年轻艺术家们借鉴西方现代表现主义以及现代派各种绘画的观念图式、技巧等;或者将中国传统绘画主要指宋、元、明、清绘画传统中的一些有意味的符号从程式化的现象中抽离出来,注入现代意识,如用传统的笔墨语言来表现现代人的意识和生活。这种绘画艺术不是精神内容大于物质形式(如表现型水墨、抽象型水墨),就是物质形式大于精神内容(如写实型水墨)——感性的物质形式与理性的精神内容,不能够达到和谐统一,所以这种绘画艺术是中国画的近代形态。

如果说古代和谐型、近代对立型已作为中国画的两个典型形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的话,那么,中国画的辩证和谐的现代形态还在孕育之中。虽然我们的艺术家们为中国画的现代转型作出了艰苦的探索,并已露出了某些“现代的曙光”,但作为一种现代形态的中国画,还没有形成。它需要我们的艺术家们一方面对传统的中国绘画语言形态和结构进行重建和再造,把传统的绘画语言投射到现在和未来的层面,使之具有现代性和未来性;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展中国绘画的元语言,即以完美的绘画艺术形式充分地表现现代人意识和精神内容,使感性形式和精神内容在更高的基础上达到和谐统一。然而,中国画毕竟没有固定的内涵与外延,它乃是一个开放、流动的概念。它如同大海,一方面接纳水流的灌注,一方面又不断蒸发。海深无比,海阔无涯,故海成其无限。中国画如同大海,内涵无限,外延无涯,在无限追求中显示出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