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奇幻古未凡仙
16966300000055

第55章 招募女工

没有土地的三十多人回家‘放了一天假’就返回了韩宅,韩鑫立刻安排他们,一组负责墙面,一组负责地面,一组负责挂招牌,这样商铺的装潢开始了,当然材料都是韩鑫从现世采购,包括地板砖,各种颜色的涂料、墙纸和LED灯具等,配合着不同的韩宅商铺。

同时管家又在彭城张贴了招聘女工的告示,彭城一片哗然,‘妇道人家也能出门做工?也能赚钱养家?’一些饿不死的人,都带着鄙视的心里,但穷苦百姓家可不一样,韩鑫也让一些人跑腿,沿着彭城周边,各个村里跑去召集女工,年纪大小不计,只要会种菜的,待遇与男工一样。

这一系列的动作,让各个家里的女人们,都心动着纷纷要求家人,自己要前去,韩宅可是大户人家,即使去做了丫鬟婢女的也比在家饥一顿饱一顿的强。

在消息放出去的第三天,韩宅门口成了女人大会,年纪大的来了一小部分,大部分的都在家务农收割庄家。而年轻又没嫁人的,在韩鑫眼里看去只是一个个小女孩,最小的只有七八岁,最大也只有十四五岁,韩鑫叹着气,这些年纪的孩子在现世都在上学啊,而且都是家里掌心宝。可面前看见的,看着前来一身褴褛的小丫头,环儿她们也站着韩鑫身边,看着她们再想想自己,一天一地的差别。

因为都是女人,韩鑫叫了丁柔前来帮忙登记造册,惠欣负责收种菜的,而环儿帮韩鑫收做工的,就这样,第一天来的一百五十七人全部收进韩宅,做工的一百二十多人,剩下三十多人为种菜的。当然对于七八岁是属于做工里,但实际上是在韩宅教室里做个‘书童’一样的差事,可以边读书识字学习,边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为了解决住的地方,韩鑫把韩宅对面的商铺三楼,原本是按照酒楼建造的,因为很多原因,酒楼要滞后开业,就先变成了女人宿舍了。

天热,每人一张席子和一些日用品便可以了,至于床铺要木匠王慢慢来了。

韩鑫给环儿下载了现世的空姐的礼仪培训,当然不是要做空姐,而是一些姿势和动作,最主要的是气质的培养,这个需要花很多功夫。

四楼的顶楼,成了她们的培训场,韩鑫一直担心晒黑了皮肤,环儿却说了一句大实话,“不来这里做活,她们就不会晒黑吗?”

韩鑫听听也是这个理,大唐时穷苦人家的女孩子,不都是当男孩子一样养活么,该干的活一点不会因为是个女孩子而少一点。

于是,韩宅这边的四楼,成了男人们最爱去的地方,因为同样是四楼,可以看到对方。后来韩鑫找到吕淳度,叫他严管一下,对面也都是韩宅的人,而且都是孩子一样,注意一些韩宅的形象,人家还没上工,万一传了出去韩宅岂不是成流氓窝了。

吕淳度被教育的一直说着“是!是!是!”

至此,对面的女孩子们,终于感觉可以放的开了,夏天热,穿的又少,韩鑫还没给他们配工作服,原因很简单啊,男人的衣服大一点小一点无所谓,但女人就不行了,要一个一个的要订做差不多的,这些孩子基本都是瘦,非常非常的骨感美,个别几个的胳膊腿和竹竿真的一模一样,韩鑫也吩咐着厨娘,对面的女孩子,饭菜该加量加量,该加料的加料。

环儿最开心的就是每天早上不用一个人做瑜伽了,而是带着一百多个孩子一起做,那场面,如果发微博必火!

当然冬月也来凑了一脚,说女孩子要有自保的基础能力,每天跑步两公里,而且在傍晚晚餐前打四十分钟太极和一起基础拳法。

韩鑫知道了,只是笑笑,那一帮子小丫头,这还得了啊,谁敢欺负谁就去欺负吧。

秋收一直很顺利,一直都没有下雨,这是彭城一直特有的干燥气候。彭城一号大道的完善施工,进行的更顺利,路灯全部安装完毕,同时韩鑫先把韩宅这边的商铺四楼,一半用于安装了未来科技的太阳能发电和一套存电的能量块,连接了路灯试了一下,简直是绰绰有余,韩宅未来工业用电都不成问题,就现在这点电力消耗,根本是毛毛雨小意思。

在路灯试用成功的当天,王石匠前来复命说,道路两侧的石雕,已经完毕。

让管家,去別驾府发了邀请贴,于两日后对彭城一号大道进行正式开通仪式。并把彭城一号大道的管理制度一起上报了,管理制度拿在手上,许多乾这个別驾算是见多识广的,可看着彭城一号大道,却是一脸懵逼,

例如:进入彭城一号大道的马车要收费,一匹马两个铜板,此为清洁费;

二是沿途不可占道摆摊,不可无故占道;

三是随地大小便要罚钱,一次五十铜板;

四是彭城一号大道上任何物品不得损坏,损坏者将十倍赔偿,恶意毁坏者请官府以破坏公堂罪名定罪。

许別驾这下算是涨姿势了,一条条的阅读完之后,恨不得想立刻去看看这彭城一号大道,究竟建成了什么模样,虽然最初的过错在別驾府,那该死的写告示的衙差,把大唐第一水泥路,少些了水泥两字,为这事,韩鑫找过他两次,要求增加道路沿途的韩宅占地,韩宅骑虎难下增加了很多东西,为了保证別驾府的告示,付出了那么多,然后又一大堆的物件造价昂贵等等,许多乾也无奈,最后韩鑫变通了一下,要了几座山作为补偿。

路灯测试的晚上,因为这路一直修到彭城城墙下,路灯也一直安装到了彭城城墙下,在正式开通仪式前的头一天晚上,城墙上的士兵懵逼了,眼前一条明亮的‘长龙’呈现,古人哪有见过这些,韩宅里的匠人,做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纷纷在大道上游走,光线的明亮程度,比现世的城市路灯还要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