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账本——又名,熵
17030900000022

第22章

作者,A.酒阳、袭广文

一家人驻足在一幅画面前,小雅阿姨说,“这是一幅伦勃朗的画,伦勃朗画的特点,就是由光来体现他的作品。”

话音刚落,表姐紧走了两步说,“这幅画的光线不对啊。”

小雅阿姨看了一眼表姐,微笑着说道,“哪里不对。”

表姐说,“伦勃朗的作品在光线上的运用,是十分考究的。他的这种用光手法,也是摄影人非常喜欢的。这幅画的光暗处理,与原画完全不同,感觉像是临摹的照片。门前的这部分是灰暗的,但这幅作品却很亮,而且身后墙壁两边的凸起部分,应该是明亮的,但这里却是灰暗的,和原作完全不同。”

这时我说,“表姐,您这拿锤子凿子的,也懂拿笔画画的事(儿)啊。”表姐用脚轻轻踢了我一下,嘿嘿一笑接着往前走。

小雅阿姨的表情,好像挺僵硬,并没有接话,转身跟着大家继续往前走,我和尚洁来了兴头,跟在表姐后面,津津有味地听她讲。

紧接着,我往前走了两步,站在一幅画前,回头问表姐,“表姐,这几幅画的雪景,怎么看起来感觉差不多啊。”

表姐走过来,看了看说道,“这几幅画的原作者是莫奈,他曾经画过上百幅雪景,而这几幅,是他在搬到巴黎的时候,生活状况正处在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那时候,压根(儿)就没有人关注他的作品。而且他的一些画,还被债权人没收了。

当时他在巴黎西北一个小村庄,待了一阵子。每天都去同一个地方观察,感受冬日景色的变化,哪怕当时,他经济状况堪忧,但他依旧专注于作画。这几幅作品,虽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但是它们精神上的激励,是非常强大的。”

小雅阿姨这时说,“没错,这几幅雪景,是我特意选出来的,初衷和你说的一样,是为了激励人们,在困难的时候不要惧怕,要努力感受那个当下。同时好好地完善自己,给自己充电,最终一定会迎来一个全新的春天。”

表姐笑着点了点头,继续往前走着,这时,尚洁突然指着一幅画,问表姐,“姐姐,这幅画是梵高的吗。”

表姐转身看了看,说道,“没错,这幅虽然是梵高的作品,但这是他临摹米勒所作的《第一步》。梵高临摹了不下上百幅,米勒的画作。有一年,他在信中告诉弟弟,米勒的画,让他重新燃起了创作的热情,并开始疯狂地研究他的作品。他对米勒的敬仰终生未改,可以说,是骨灰级的粉丝了。米勒的《第一步》,风格非常的亲切和真实,色彩并不丰富。而梵高的用色,非常的主观,艳丽的颜色直入人心,感到扑面而来的热情。比起米勒的温馨,我更倾向于梵高的斑斓。”

小雅阿姨听完了,轻轻拍了拍手,对表姐说,“没想到,小妹妹对艺术的嗅觉,这么灵敏,你是学美术的吗。”

我马上就对小雅阿姨说,“我表姐是木匠。”说完,大家哄堂大笑。

小雅阿姨转身,继续带着我们往前走。在拐弯处,有一张很特别的黑白色作品。表姐也注意到了它,走过去之后,看了看,对小雅阿姨说道,“这幅《格尔尼卡》的黑色部分的深浅有问题。它的主题,虽然是黑白灰,但是这三个颜色,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深浅。并不是全黑、全白、全灰的。

而且您看,这一片展厅的灯光和墙壁的颜色,也有些冲突。白色的墙壁,配刺眼的光,很容易让人视觉疲劳。灯并不是越亮越好,除了大厅天花板的几个大灯以外,墙壁上的灯光,应该是暖色的浅光更好一些。”

表姐说完,我才觉得这里的灯,确实非常亮。回过神来的时候,觉得眼睛真的有些累了。我和尚洁,不由自主地揉了揉眼睛,把目光从画上移到了别处。

小雅阿姨说,“你提的意见,我都记住了,确实需要再进行调整。”

说完,大家继续走向了大厅的另一边。这边好像多了许多水墨画,没走多久,小雅的侄女突然停下来,站在一幅画前,对表姐说道,“这幅画,你来给我们介绍介绍吧。”

表姐刚看了几眼,还没说话,小雅的侄女紧接着说道,“这幅画,其实是经过我们请来的专家点评过的,是这些所有画作中,临摹的最像的几幅画之一。而且经过专家评定之后,价值也是我们这个展厅中,最为昂贵的一幅。

画中阳台上这些花盆,藤蔓,还有外面的大海、天空和船,用了鲜艳的绿色、蓝色、紫色和橙色,这幅画是马蒂斯率领野兽派,名声大噪的成名作之一。”

我听了半天,怎么听怎么觉得,像是很生硬的在背课文。表姐只是继续微笑着,点了点头,并没有说话。小雅阿姨说,“咱们再去前面看看吧。”说完就转身往前走,我们继续跟在后面。

小雅阿姨这次,径直地走到了一幅画前。我抬眼一看,好像有点眼熟。低下头,看了看画下面贴着的标语,写的是清明上河图,原来这幅只是临摹了长卷中的其中一部分。

这时,小雅阿姨的侄女又站出来,对表姐说道,“这幅画,你再来好好的品评品评,这可是咱们国宝级文物的临摹作品。”

说完,表姐走上前,观看这幅画,还没说话,奶奶突然扭头,对二姑说,“老二,把我那小包给我。”

二姑把小包递给了奶奶,奶奶慢慢地打开包,从里面拿出了一副眼镜,戴了上去。之后,二姑着扶奶奶,走到了这幅画前,我和尚洁也凑到跟前。奶奶仔细地看了一会(儿),不紧不慢地说,“这幅画整体来说,临摹得还不错,但仍然有瑕疵。”

小雅侄女问奶奶,“那倒要请教您了。”

奶奶看了一眼她,然后用手指了一下,画中的一个门脸(儿),说道,“这的算盘怎么没了,这东西没了,账可就算不清楚了。”

奶奶说完以后,我都没反应过来。算盘?这是什么意思,是某种暗语吗。

我正琢磨着,奶奶又说,“原画这里,应该有一把算盘才对。”

奶奶说完,所有人都不言声了,沉默了一会(儿),小雅侄女说,“您没开玩笑吧。”

奶奶笑了笑没说话,然后表姐说,“不信咱们用手机查一查。”

说着,拿起手机就开始查,搜到清明上河图,并且找到这幅画,所在原作的位置之后,表姐把画放大。看到这里,这个门脸(儿),果然有一把算盘。

我再一次被震撼了,没想到奶奶,对这方面艺术的造诣也这么深。我回头看了一眼,大家的表情,除了表姐和李叔父女,也很惊讶以外。二姑、三伯还有老爸,都很淡然地笑着,只有大伯的脸上,好像有些不自然。

这时,小雅阿姨说,“老太太,您真是博学多识。今天我和我侄女,也算是开了眼界了。刚刚侄女冒犯了您,您别往心里去。”奶奶摆了摆手,没有说什么。我突然发现,我们已经快走到大厅中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