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账本——又名,熵
17030900000006

第6章

我把酸菜拿到厨房,放到盘子里,把碗刷完擦干净,拿着碗从厨房走出来。看到大伯,已经站在厨房门口等我了。然后我就跟大伯拿着碗,到对门李叔家去了。

我俩一敲门,李叔就在屋里喊,“门没锁,推门。”大伯把门推开,我们俩进到李叔家。李叔看到是大伯和我,马上和李婶(儿)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我是第一次,到李叔家串门。李叔家,非常的干净整洁。以至于进门后,我跟大伯都不知道在哪(儿)站,到哪(儿)坐了。李叔赶紧过来,接过我手里的碗。拉着大伯叫着我,直接就到沙发处,让我们坐下。我看得出来,李叔真的很尊敬大伯。大伯到他家来,他都有点受宠若惊了。李婶(儿)好像也挺紧张,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处,看着我和大伯。

以至于李叔手里拿着碗,站在沙发边上,不停地对大伯说,“您别客气,您这坐啊。”

这时的李婶(儿),好像有些松弛了,在一旁提醒着李叔,“你还不赶紧把碗放厨房去。”这时,李叔才从刚才的诚惶诚恐中,脱离出来。赶紧把碗放到厨房,又迅速回到客厅,让李婶(儿)给我们沏茶喝。

这时,我才发现,大伯今天来奶奶家,穿得非常的体面,比往常利落多了。在我印象中,大伯是最不注重仪表的人了,今天不仅整理了发型,刮了胡子,还穿了一身紫色的,印有暗花的休闲服。皮鞋也换了,是一双头很尖的,一看是那种质地柔软、档次很高的一双黑棕色的双色皮鞋。手腕上,还戴着一块金色的手表。可能因为是大伯来的缘故,李叔把客厅所有灯都打开了,这样更显得大伯与众不同了。

大伯端起一杯茶,先闻了闻,没有喝,把茶又放在了茶几上。对李叔说,“这茶叶不错,但还得加点(儿)料。”

李叔俩眼直勾勾地盯着大伯,等待着大伯,告诉他品茶的秘诀。大伯又拿起茶杯,闻了闻,对李叔说,“你这个红茶里边(儿),得对点(儿)黄茶喝。”

李叔不解地问了一下大伯,“黄茶。”

大伯这才说道,“在这茶杯里,得放两叶(儿)君山银针。那样,茶就有了多层次的味道。让喝茶的人,感到另有一番茶趣,与之就有了人茶合一的感觉。”

李叔听大伯这么一说,马上说,“大哥,我可真不懂,咱老北京人喝茶,就是一缸子高碎。”

大伯当即拦住李叔的话说,“喝高碎,就得等放温了之后,咕咚咕咚一饮而尽。用此方法喝茶,那就是一个爽字。可这种喝茶方式,仅仅体现了一个,解渴的功能。却不能充分体现,茶本身的含义,也不能充分体现,茶文化的妙绝。否则茶文化,就不能流传到今天了。

古人喝茶,最注重的是沏茶的水。在沏茶前,先得把水省透,才能烧开沏茶。在喝茶前要非常有仪式感。在沐浴换衣焚香后,朗奏着自己喜欢的鼓曲,吟诵着赞美江山的诗词,轻吮着杯中的香茗。这样才能体会到,茶赋予人们,曼妙绝伦的至高境界。才可以让人们,进入到一个,飘仙神移的世界。”

李叔睁大眼睛,认真听着大伯,对他讲的这些,茶之境界与世界的飘然大话,而且不住地点头,顺口说了一句,“原来喝茶,有这么多说辞。”

这时,李婶(儿)走过来,对李叔说,“你好好听人大哥给你讲讲吧。”

大伯这时才饮了一口茶,对李婶(儿)说,“居家过日子,有茶喝就不错了。我这是跟小李一见如故,所以就有点礼少词(儿)多,您可别在意啊。”

李婶(儿)马上对大伯说,“像您这种贵客,我们请还请不到呢,您别嫌弃我们就行了。”

大伯拿出了场面上的派头,笑了笑,对李婶(儿)说,“弟妹,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就得有一个支持他,爱他的女人。为了男人的事业,付出自己的所有,我看你就成。”

李婶(儿)听大伯这么夸她,嫣然一笑,对大伯说,“您过奖了,我也没上过什么学,您说的这些话我都记住了。”

接着话锋一转,对大伯和我说,“您爷(儿)俩在这坐着,我得陪孩子去复习功课了。”

说完,没等大伯说话,李婶(儿)就转身回屋了。大伯看李婶(儿)离开了,又喝了一口茶,对我说,“小子,你也品品这茶,你知道这是什么茶吗。这个茶可不便宜,你喝到嘴里先含着,含一会(儿)再咽下去,你就能感觉到,茶留在嘴里的余香,是多么的醉人。这种茶,按规矩讲,它并不属于红茶。但是多数人,就因为茶名字里有个红字,就以为是红茶了。”

我按照大伯说的,喝了一口,含在嘴里没有咽下,过了一会(儿),我才把茶咽下。并没有体会到,大伯说的那种,醉人的感觉。可能是平时,不喝茶的缘故,就觉着嘴里有点苦、有点涩。大伯看我把茶咽下去,没说话,对我说,“小子,是不是开始怀疑我刚才说的,喝茶的那种感觉。这不奇怪,这种感觉,与人对茶的认识和对茶的理解,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经常喝茶的话,可能对茶,会有更高更独特的评价。”

我真佩服大伯这种谈话的方式,我也确实开始怀疑,刚才体验到的那种涩和苦。恰恰表明了,我对茶的无知。这跟大伯对茶的评价,毫无关系。大伯又劝着我,喝了一口茶,也劝着李叔,喝了一口茶。他在我们喝茶的时候,不断地提醒我们,茶是醇香的、甘甜的。当我咽下去的时候,似乎感觉到,嘴里那种苦和涩,已经渐渐消失,取而代之地,还真有些许茶香了。

我又拿起茶杯,喝了一口。咽下去后,感到茶的香味,似乎又放大了一些。从这一点上看,大伯确是一个,对茶有一定研究的人。证明了大伯,是一个有着至高境界和懂得创造另一个世界的人。李叔也好像对茶,有了亲近感。认真地,按着大伯所说的喝茶程序,一口一口的,含着咽下,含着咽下。甚至端茶杯的姿势,都与大伯一样了。大伯看到我们两个,有如此的进步,很欣慰地对我们俩说,“要多喝茶,要多体会,并且要与个人的精神世界,联系起来。故而方能达到,一个人生的新境界。”

李叔还是一个劲(儿)地笑,一个劲(儿)地点头,当我对李叔说,“李叔,茶壶里没水了,该续了。”这时,李叔好像才缓过点劲(儿)来。起身拿暖壶,往茶壶里倒水,然后把暖壶放下,又给大伯和我,续了一杯茶。

大伯用手指,敲了敲茶几,对李叔说,“你这岁数,正是干事(儿)的时候,千万别耽误了。如果有什么想法,你对大哥说,我会尽力帮你把事做好的。”

李叔一时间竟有点语无伦次,只会一个劲(儿)的点头,嘴里还不停地对大伯说,“谢谢谢谢...”。

从进到李叔家开始,大伯就一直摆着架子,压根(儿)就没让李叔缓过劲(儿)。这亏了是在李叔家,这要是在外面,李叔只有站着拎包,闻酒席香的资格。哪(儿)还有跟大伯,坐着聊天的份(儿)啊。大伯看到李叔,一直对他恭维的样子。他又开始大谈特谈,他自己那个三原色画廊,如何发展的宏景蓝图了。

就在大伯说得正上瘾的时候,三伯推门进到李叔家了。大伯一看三伯来了,马上终止了谈话。紧接着对三伯说,“行了,老三,我这认识一好兄弟,哪天咱们喝酒的时候,你把小李叫上,咱们一起好好的聚聚。”

没等三伯说话,大伯站起身,跟李叔说了一句,“小李,大哥我今天叨扰了,就不跟弟妹打招呼了,改日咱们好好聊聊,我就先回了。”

没等李叔搭话,大伯就站起身回家了。我也站起身,在临走的时候,我偷偷看了一眼李叔。看大伯起身要走,李叔从沙发上慌忙地站起来,张着嘴看着大伯,从他们家走出去,一句话没说出来。最后还是我,跟李叔说了声,“李叔再见啊。”

这时,李叔才回过神来,张了张嘴才说出一句,“你们慢走啊。”我刚回到家,三伯也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