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别让沉不住气毁了你(全新升级图解版)
171109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人生在世,没有人一辈子交好运,也没有人一辈子走背运。失败、委屈、痛苦、无奈、寂寞等都是成功前必须要经历和承受的。一个沉不住气的人,心智肯定是不成熟的;一个沉住气的人,必然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面对世间百态,我们压住自己内心的不平、愤怒和躁动,只有在小处忍让,才能在大处获胜。

古往今来,无数成大事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经历过艰难曲折,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就举出许多例子:“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就连司马迁本人,也是在遭遇宫刑之后发愤著书,才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传唱于世。能沉得住气的人,必是勇者,更是智者。曹雪芹耐住了一生的寂寞,才成就了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小说《红楼梦》;参加科举考试屡屡失意的蒲松龄,于寂寞里聊斋闲话,才有了“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聊斋志异》;居里夫妇埋头实验,耐住数十年的寂寞,才终于从几十吨矿石残渣中提炼出0.1克的镭……由此可见,只有沉得住气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没有人随随便便就能成功,在面对黑暗的时候只有沉住气,才能有所作为。在苏轼《留侯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说的是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具有一般人没有的度量。普通人受到侮辱,拔剑而起,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能算作勇敢。天下有一种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缘无故地对他施加侮辱也不动怒。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他胸怀大志、目标高远的缘故。人生自有沉浮,当我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要沉住气,做到“猝然临之而不惊”,“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以冷静的态度应对;当目标没有达成时,要沉住气,学会忍耐,等待机遇,继续努力;当遇到挫折或者失利时,要沉住气,心态平和,靠毅力咬紧牙关。时刻谨记:沉住气,才能成大器。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第一境界的含义是,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勘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也是人生迷茫、独自寻找目标的阶段。第二境界作者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这也是人生的孤独追求阶段。第三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也就自然能够从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中破茧化蝶的。这也是人生实现目标的阶段。由此可见,大凡成功者都是孤独而执着的。沉住气,是一个人思想、灵魂、修养的体现,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风范。

沉住气是成功的基石,是成功前的蓄积。只有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才有时间和精力去刻苦钻研、奋然前行。少了物质的羁绊,少了心灵的纷扰,做事情就会更加投入和专注。寂寞不一定都能通向成功,但所有的成功必有一段在寂寞中奋争的过程。远离喧嚣,敬谢浮名,认认真真做事,扎扎实实地积累与突破,这样才能在人生路上走得稳、走得远。过于浮躁,急功近利,往往适得其反,劳而无功。

本书从人生、处世等多方面对“别让沉不住气毁了你”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一个人如果沉不住气,精神的家园就会被杂草侵占,心灵的净土就会被邪念玷污,生命的底线就会被欲望突破,就极有可能从此徘徊在黑暗与痛苦里,饱受心灵的鞭笞和谴责,甚至将自己的所有都彻底葬送。相反,能够沉住气,就会对生活中的痛苦和快乐有所感悟,精神灵魂就会得到升华。因为沉住气,才守住了幸福;因为沉住气,才成就了事业……沉住气之于人生,不是无聊与痛苦的渊薮,而是成长与创造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