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忍经·劝忍百箴
17196000000002

第2章 忍经(一)

圣人劝诫

【原文】

《易·损卦》云:“君子以惩忿窒欲。”

【译文】

《易经·损卦》称:“君子自己抑制愤怒和情欲。”

【原文】

《书》周公诫周王曰:“小人怨汝罟汝,则皇自敬德。”又曰:“不啻不敢含怒。”又曰:“宽绰其心。”

【译文】

《尚书》载周公告诫周成王说:“坏人忌恨你,骂你,你自己应当加强修养,不要理睬他们。”又说:“不只是不敢发怒。”又说:“要放宽你的心胸。”

【原文】

成王告君陈曰:“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译文】

周成王告诫君陈,说:“必须有忍性,事情才能办成;有度量,道德才能高尚。”

【原文】

《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译文】

《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谚语说:‘要在心里酌度行事的机宜,江河和沼泽容纳着污秽,山和湖泊中隐藏着毒物。’美玉含有瑕疵,国君忍受坏人,是自然的道理。”

【原文】

“昭公元年”:“鲁以相忍为国也。”

【译文】

《左传》昭公元年记载:“鲁国以相互忍让来治理国家。”

【原文】

“哀公二十七年”:“知伯入南里门,谓赵孟入之。对曰:‘主在此。’知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对曰:‘以能忍。耻庶无害赵宗乎?’”

【译文】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记载:“知伯进入南里门,叫赵孟也进来。赵孟回答说:‘我的君主在这里。’知伯说:‘你不勇敢,别人怎么会尊敬你呢?’回答说:‘因为我能忍耐。耻笑我对我有什么伤害呢?’”

【原文】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译文】

楚庄王攻打郑国,郑国君王袒露着肩膀牵着羊来迎接楚国的军队。楚庄王说:“郑国的君王能够忍受别人的侮辱,也一定能对郑国的老百姓讲信用。”

【原文】

《左传》:“一惭不忍,而终身惭乎?”

【译文】

《左传》:“不愿忍受一次羞辱,而使自己惭愧一辈子吗?”

【原文】

《论语》:“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

《论语》:“孔子说:‘小的事情不忍让,就会破坏了大的计划。’”

【原文】

又曰:“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欤?”

【译文】

《论语》载孔子说:“一时气愤之下,忘记了自己以及自己的亲人,而做出了错事,这不是糊涂吗?”

【原文】

又曰:“君子无所争。”

【译文】

《论语》载孔子说:“君子之人不想与别人争什么。”

【原文】

又曰:“君子矜而不争。”

【译文】

《论语》载孔子说:“君子之人,处事谨慎,从不与人斗争。”

【原文】

“曾子犯而不校。”

【译文】

《论语》载曾子说:“纵然被人欺侮,也不计较这件事。”

【原文】

戒子路曰:“齿刚则折,舌柔则存。柔必胜刚,弱必胜强。好斗必伤,好勇必亡。百行之本,忍之为上。”

【译文】

孔子告诫子路说:“牙齿刚硬而容易折断,舌头柔软而得以保全。柔一定会战胜刚,柔一定会胜强。好斗的人必定受到伤害,好勇的人定会导致死亡。做各种事情的根本,忍让为最重要。”

【原文】

《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

【译文】

《老子》说:“知道它是雄性的,就用雌性的动物去对付它;知道它是白色的,就用黑色的去对付它。”

【原文】

又曰:“大直若屈,大智若拙,大辩若讷。”

【译文】

又说:“最直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弯曲的;真正聪明的人表面上好像是笨拙的;最能辩论的人看起来像是很木讷。”

【原文】

又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文】

《老子》又说:“至高的品德像水一样,能有利于万物而不争斗。”

【原文】

又曰:“天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

【译文】

《老子》又说:“符合自然规律的事物,虽然不与别物相争,却能取胜;虽然不说话,却善于应答。”

【原文】

荀子曰:“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译文】

荀子说:“伤害别人的言语,比用矛戟刺入人体还要厉害。”

【原文】

蔺相如曰:“两虎共斗,执不俱生。”

【译文】

蔺相如说:“两只老虎争斗,肯定不能都保存自己的性命。”

【原文】

晋王玠尝云:“人有不及,可以情恕。”

【译文】

晋代的王玠曾经说过:“别人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一定要从情义上宽恕、原谅他。”

【原文】

又曰:“非意相干,可以理谴,终身无喜悒之色。”

【译文】

王又说:“不要意气用事,与别人争斗,可以用道理来谴责他。一生保持温和,不要有喜怒之色。”

细过掩匿

【原文】

曹参为国相,舍后园近吏舍。日夜饮呼,吏患之,引参游园,幸国相召,按之。乃反,独帐坐饮,亦歌呼相应。见人细过,则掩匿盖覆。

【译文】

曹参做汉惠帝的丞相,他家的后园靠近小官吏的住所,小官吏日夜欢呼吵闹,其他的官吏很担心,领着曹参游览后园,希望国相能召见他们,让他们停止吵闹。曹参回来后,独自坐在帐中饮酒,也和小官吏们唱歌呼应。看见别人有小的过失,就替他们掩盖。

醉饱之过不过吐呕

【原文】

丙吉为相,驭史频罪,西曹曹罪之。吉曰:“以醉饱之过斥人,欲令安归乎?不过吐呕丞相东茵。”西曹第忍之。

【译文】

丙吉任丞相,他的马车夫经常喝醉,西曹要处罚他。丙吉说:“因为别人喝醉而斥责他,想让人家安心地待下去吗?不过是呕吐弄脏了丞相的车垫罢了。”西曹只好容忍他。

圯上取履

【原文】

张良亡匿,尝从容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坠其履圯上。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强忍,下取履,因跪进。父以足受之,曰:“孺子可教矣。”

【译文】

张良逃亡时曾在下邳从容地游玩。桥上有一位老人,穿着粗布衣服。到了张良面前,直直地把鞋扔在桥下,回过头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取鞋去。”张良惊愕,强忍住怒气,下桥捡鞋,跪着献给老人。老人用脚去受鞋,说:“孺子可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