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唐代士大夫与佛教(增补本)
17197900000002

第2章 总序

中国佛教发展到了唐代,遇到了时代的契机,异军突起,蔚为大观。佛教风靡于全社会,渗透到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当时佛教、道教、儒教三家鼎立的情况下,从对社会生活的渗透、影响方面来说,佛教虽然不曾取得国教的资格,但在实际上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样的形势下,唐代的士大夫阶层便不可避免地与佛教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唐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因而也成为历史研究的重大课题。本书所做的初步探讨,便是以唐代士大夫与佛教的联系和相互间的影响作为考察对象的。

为了研究的方便,有必要对唐代士大夫和佛教这两个概念做出基本的限定。唐代的士大夫是个广泛的阶层,在文献上有搢绅、朝士、士人、文士、士子、儒者、衣冠、大夫等等不同的称谓。此外,士大夫一词有时专指某一类人。北宋王谠《唐语林》卷2说:“代有《山东士大夫类例》,其非士族及假冒者不见录。”这里的士大夫,仅仅指地主阶级中的士族地主。《资治通鉴》卷197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条记载:唐太宗征辽,说:“及朕之未老,用士大夫馀力以取之。”这里的士大夫,兼指文臣和武臣。把武人称为士大夫,古已有之。西汉司马迁《史记》卷109《李将军列传》说:“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南朝刘宋范晔《后汉书》卷19《耿弇传》记载:刘秀建东汉前夕,注意拉拢王莽时期的文武人员。破王郎以后,刘秀宣称:“当与渔阳、上谷士大夫共此大功。”在战斗中立功的原王莽下属,被刘秀封为大将军、偏将军。唐制出将入相,文武不分,很多武人都是文士出身。本书所考察的士大夫,是指以修习儒家著作而安身立命的文人和文人出身的武官,他们的身份不再分什么士族、庶族、簪组、布衣,纯粹武人则置而不论。而唐代的佛教,既是宗教,又是社会组织、社会势力和意识形态。本书在叙述和分析的时候,有时指佛教整体,有时则指一个或某几个方面。

笔者自知能薄才谫、绠短汲深,本书中童牛角马和纰缪疏漏的地方一定不少,期待方家通人不吝赐教,严正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