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盛世遗珍
17199000000003

第3章 盛况空前:金银器在唐代的使用

概述

唐代是中国古代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古代金银器制作和使用的鼎盛时期。唐代的金银器不但数量大、种类全。而且制作也极为梢美,足以代表中国古代金银工艺的最高水平。在唐代,金银器不但是皇室贵族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具,而且在当时的政治生活中还发挥着其它任何质地的器物所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1.唐代金银器兴盛的原因

金银器在唐代的大量出现和使用,是当时社会狂热祟拜金银器的结果。

中国虽然在商代就出现了金制品,但唐以前的金银器大多为金银饰物,金银器皿的数量极少。魏晋至隋,金银器皿开始在上层社会中逐渐流行。但从有关的考古发掘资料看,当时的金银器皿主要为外国输人品。而非本国制造。因此。

可以说,中国并没有使用金银器皿的传统。相反,西方尤其是中亚一带盛行使用金银器皿。

唐代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发达,大量外国人和外国物品不断涌人,使唐王朝成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开放的国家,唐朝人对认识世界和与世界沟通,比升通“丝绸之路”的汉代人有着更大的热情、更多的好奇以及史为广阔的胸襟。他们乐于接受包括生活方式在内的一切外来事物,以至用外来物品、穿外来服装、吃外来食品、跳外来舞蹈成了当时社会上的一种时髦。在这种崇尚外来事物观念的支配下,原本流行干西方的金银器自然成了唐代人追逐的对象、唐代金银器的大量出现和使用,应该说土要是受到西方生活方式影响的结果。

实际上,对外来物品的崇拜和金银器昂贵的价值以及华美的外观并不是唐代皇室贵族对金银器狂热追求的唯一原因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还在于唐代继承和发展了汉代以来刘金银所持有的神秘观念汉代方士认为“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金银为食器可得不死”。金银器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死理沦的提出,不但给金银器的使用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更重要的是它对干上层社会对金银器皿的追求、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汉代金银器皿较前代有较大的增力。主要一原因即在干此。到了唐代,金银饮食器可以延年益寿的观念仍然!分流行如《太平御览》珍宝部银条载:“方术人师市奴合金银并成,上(李渊)异之,以示侍臣”。封德彝进曰:“汉代方士及刘安等皆学术,唯苦黄白不成,金银为食器可得不死。”浙西观察使李德裕也曾向敬宗说:“臣又闻前代帝王,虽好方士,未有服其药者,故《汉书》称黄金可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在此观念影响下,求索、占有大量金银器皿。必然成为帝上及上公贵族的共同心愿。据《唐律疏议》舍宅舆服器物条载:“器物者,十品以下,食器落不得用纯金、纯玉。”

对使用纯金食器作出明确的规定,不仅反映了高级官吏中以金为食器可益寿观念的牢固、而且这种观念还渗透到了社会生活之中,使得使用金银器成了人们等级身份的标志。又《唐会要》杂录云:“神农三年(706年)九月,仪制令诸十品以下,食器不得用浑金玉,六品以下,不得用浑银”但是,考古发现的金银器,有不少出土于十品以下的墓葬或遗址中,说明《唐律疏议》、《唐会要》中的有关规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执行,可见以金银为食器可益寿的观念和等级的象征义口深入人们的思想,反映到人们的行为方式中,用法令制度加以限制实际巨是难以作到的。价位崇拜和命运向往的结合,使唐代金银器更为神圣化,再加之,由于矿冶技术的进步,唐代金银产量有了很大的增加,于是,唐代金银器的制造便迅速兴盛起来。

2.唐代金银器的使用盛况

在唐代,使用金银器已成为土层社会竭力追求的一种时髦,唐代金银器的使用数量之大,既不是前代所能比拟的,史不是我们今天听能想象的。

唐代金银器的使用盛况,主要体现在各种金银器皿的大量使用上,由于唐代贵族权要爱讲排场,多喜豪宴,每宴动辄邀请数十成百公卿大臣,费钱以数十万贯计,如此尤规膜的宴会,必然需用数量极大的各种饮食器,再加上当时权贵迷信使用金银饮食器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因此,宴会便用的饮食器特别讲究用金银来制作“谁能载酒开金盏,换取佳人舞绣筵”、“凤凰尊畔飞金盏,丝竹声中醉玉人”以及“弦吟玉柱品,酒透金杯热”等唐诗,既反映了当时贪淫奢纵、醉生梦死的社会风气,也道出了金杯等金银器皿在唐代的流行情况,而王建《宫词一百首》中“一样金盘五千面,红酥点出牡丹花”的诗句,在反映庸代宫廷生活豪华的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唐代金银器的使用盛况提供了重要的信息。金盘(有可能是鎏金银盘)只是种类繁多的饮食器之一,一种饰有牡丹花的金盘便确五千面,以此来推断唐王朝宫廷中所使用的金银饮食器的总数,其数量之大,令人膛目。对此,文献的其它记载可以佐证:9世纪前半叶,王播任淮南节度使期间曾三欢向皇室进奉金银器,最多的一次“进大小银碗三千四百枚”,三次进奉的金银器皿共达5900多件、宫廷如此,一般的王公贵族也毫不逊色。1970年10月,在西安南郊何家村发掘出了两个唐代的陶瓮,其中装有以金银器皿为主的金银器270余件。据考证,这批器物全是盛唐时期唐玄宗的堂兄、邠王李守礼家的遗物。

一个皇族即拥有如此众多的金银器,那么,当时金银器之盛行及制作量之大,便可想而知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中国,饰件等非器皿类余银器出现得很旱,而金银器皿的大量出现则是在唐代。据不完全统计,考古发现的唐以前的金银器皿总共不过几十件,而唐代则不然,目前已发现的唐代金银器皿已达千余件。不仅如此,在已发现的唐代金银器中,金银器皿也占了绝大部分。它们不但数星众多,而且制作也极精,足以代表唐代金银器制作的最尚水平,我们通常所说的唐代金银器,主要就是指金银器皿。金银器的大址使用,必须以雄厚的社会物质财富作为基础。而唐代金银器使甩的盛况、充分体现了大唐经济的空前繁荣和社会的富足丰裕。也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使用金银器的这种豪华,只有唐代雄厚的社会物质财富才能支撑。

但是,金银器的大量使用和由此而产生的进奉之风的恶性发展,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败坏了政治风气。为此,唐代的么宗和文宗都曾下过禁断金银器的诏令,如玄宗开元二年(714年)七月下诏说;“肤欲捐金抵玉,正本澄源,所有服御金银器物,今付有司,令铸为挺,仍别贮掌,以供军用。”同时,他还“出金银珠玉锦绣之物于朝堂,若山积而焚之。”但考古发掘却揭穿了玄宗俐书的真相。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的大批金银器中,绝大多数器物均是在玄宗开元、大宝年间制造的。西安北郊大明宫出土的鎏金大银盘,也正是天宝年间的遗物,玄宗以后的皇帝也没有真正执行过金银器禁断诏令。当时官廷官衙中使用金银器仍极为普遍,刻有“左策使茶库”的婆金茶托子和刻有“宣徽酒坊”等契文的中、晚唐金银器的出土就是显证。而1987年在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十的大批金银器中,唐懿宗、僖宗父子亲自供奉的就达百件之多,更充分说明了禁断金银器的诏令,从未得到认真执行。

3.唐代金银器的社会作用

在唐代,金银器不但是上层贵族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用终,同时,它作为一种贵重的物品,在当时的政治生话中也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皇帝安抚、奖励臣僚时,常常以金银器作为赏赐,如秦叔宝跟随李渊征战于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居最多,高祖遣使赐以金瓶。睿宗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斗争激烈,李隆基组织刘幽求、葛福顺、陈玄礼、玉琚等人,诛夷太平公主。事后,论功行赏,“赐功臣金银器各一床”。而翰林学士王源中仅因与其兄弟踢了一场球,大受文宗赏识,一次就赐给金碗二十四个,总之,无论攻城略地、舞文弄墨、踢球斗马、幸位宠爱,遇到皇帝高兴,都会赐给金银器的。

唐初用于赏赐的金银器并不多,越到晚期数量越多,赏赐范围也逐步扩大。虽然中国历史上在政治斗争和社会生活中用金银财宝收买对方、笼络人心的做法屡见不鲜,但像唐代那样用金银制成的器物赏赐而且数量如此之巨,却又是极为少见的。

除皇帝赏赐下属外,臣属和各地官吏为得到皇帝的宠信也纷纷向皇帝进奉金银器。如淮南节度使上播在太和元年(827年)五月,一次就向敬宗皇帝进奉“大小银碗一千四百枚”。又如平卢节度使田神功,血洗扬州,“大掠百姓商人资产,郡内比屋发掘略遍”。然后在“大历三年(768年)朝京师,献马千匹,金银器五十件,增采一万匹”。由此而获得李庸统治者“忠朴千勇”的称誉。加官进爵。荣宠无比。这种进奉之风自安史之乱后愈演愈烈,到代宗时更出现了“四节进奉”,即侮逢元旦、瑞午、冬日及皇帝生日这四个节日,地方官都要向皇帝贡奉包括金银器在内的各种礼物,并要在所进奉的金银器上刻上官衔姓名。如西安北郊发现的“裴肃进”双风纹大银盘上就刻有“浙东道团练观察处置等使大中大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臣裴肃进”的鉴文。陕西耀县背阴村出土的一件折枝团花纹银碟的背面也刻有“盐佚使臣敬晦进十二”的契文。这两件器物大约就是四节礼品之类的东西。大年初一,朝廷还要将这些进奉上来的东西陈设于殿廷。作为“考绩”的根据。

因此,各级官吏为邀恩取宠,晋官加爵,不惜以各种手段搜罗或换取金银财宝。竞相进奉给皇室,皇帝也以官吏进奉的多少而妄施恩宠。

在唐代对外交往中金银器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唐不王朝经常以金银器作为礼品馈赠周边的吐蕃、回纥、突厥等少数民族。如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唐玄宗封契丹过折为北平郡王,同时赐“锦衣一副、银器十事、彩绢三千匹。”回纥在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两京时,立下了战功,唐肃宗李亨也以金银器赏赐回纥首领,武则天时期,突厥人曾借用唐皇室赠送的金银器是假货而悍然发动了对唐王朝的战争。由此可见,金银器在民族交往中的重要地位。

金银器大量用于赏赐,进奉,反映了唐代金银制造业的兴盛,同时也为唐代金银器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金限器作为一种实用器,首先具有实用功能。但是由于其精美的纹饰、别致的造型以及造型与装饰的和谐统一。

人们更多地把它看成是种艺术品而非实用器,也就是说,金银器的审美价值往往超过了它本身的使用价值。

在唐代,由于金银器曾经广泛运用于赏赐、馈赠、供奉以及作为对外交往,政治斗争的媒介物直接参与许多政治活动并对当时的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其社会功能有时又往往超过了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

4.唐代金银器的主要种类

金银器的种类既与人们的市美情趣有关,更与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直接相关联,也即不同的生活方式使得器物的种类和形态随之改变。正如痛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一样,唐代金银器的种类也极其繁多。主要分为两类,即金银器皿和非器皿类金银器物而以金银器皿为主,金银器皿主要有饮器、食器、药具、茶具、容器、卫生用具及杂器一非器皿类主要包括饰件、宗教器物、殡葬用具以及口用杂器等。

饮器是指饮酒、茶、水用的器皿有杯、壶、羽觞、茶托、盏等,以杯的数量和种类为多。

古代文献对杯的形制没有具体的描述,现代考古学中所称的杯一般是以器物的形状和现代器皿的名称来定名,有些碗形的器物也被称为杯。唐代的金银杯可分为高足杯、带把杯、长杯等。高足杯器口为圆形或多曲回形。杯体之下接高足,高足中部一般有一个被学者称为“算盘珠”式的节,下部向外撇呈喇叭状。杯体用来盛装液体,器足具有放置和使用时手执的功用。唐代的高足杯为外来器物,其渊源在罗马或中亚地区。

带把杯最显着的特征是杯身一侧有不同形制的把手。杯体较深且大部分有折棱,底部有圈足,如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中国传统器物造型中没有带把杯,出土的唐代金银带把杯有些是直接从中亚粟特等地输人的,有些则是唐代工匠模仿粟特等地器物而制造的。

长杯的杯口大多呈椭园形和多曲椭圆形,体形较长,杯腹较浅,内壁有凸起的条棱,外壁则向内凹陷。杯体下一般附圈足,故又称为圈足杯。这种器形不同于唐以前中国的传统器皿,是受波斯萨珊器物影响而制作的器物。由于长杯的形制比较特别,目前对它的定名也不太统一,有时又被称为船形杯。椭圆形杯、花口形杯、多曲杯、羽觞等。

壶的形式很多,用途也不一,有的为饮器,有的为容器。大多有提梁、带盖、底部有圈足,有的一侧有流,一侧有把手,即人们习称的执壶、酒注,如鸳鸯蔓草纹金壶。除一般造型外,有的壶作成皮囊壶的样子,有的作成仿生的双鱼形。也有些壶被称作罐,较大的还被叫作瓮。

羽觞又称为耳杯,为中国传统器物,最早出现于东周盛行于汉代。唐代羽脑主要仿自双代漆器,椭团形口、有双耳如翼、浅腹。如鎏金蔓草鸳鸯纹银羽觞。唐以后罕见羽觞。

食器有盘、碟、碗、豆、盏及附件等。盘和碟是唐代食器中数量最多的器形。且流行世于整个唐代,因它们形制接近,可统称为盘。一般形体较大的称盘,较小的称碟。有圆形、菱花形、海棠形、葵花形等、有的底部还加有圈足。

碗在唐代金银器中的数量很大,形制变化也颇多。主要有折腹碗、弧腹碗、多曲碗、带盖碗。大多数为银质,金碗很少,最有名的当数鸳鸯莲瓣纹金碗。在唐代。金碗有时还被用作酒器。如与鸳鸯莲瓣纹金碗同时出土的舞马衔杯纹皮囊式银壶上,舞马口衔之酒杯与金碗的形状相同。文献中也有唐代用金碗盛酒的记载如唐文宗赏赐给翰林学士王源中的酒,就是用金碗盛装的,“命赐酒二盘,每盘贮十金碗,每碗各容一升许。宜令并碗踢之。”

鉴于此,有学者认为应把鸳鸯莲瓣纹金碗看作饮酒之器。

茶具唐代饮茶之风极盛,饮茶方法极为考究,茶具也日趋齐备和精美。与现在相比,唐代茶叶的形制与烹饮方法均大不相同。当时的茶叶为饼茶(团茶),使用前,先需炙烤使之干燥,称为”炙茶,然后再经碾、罗,使之成为茶粉。唐代饮茶采用烹煮法,而且还要加入食盐、胡椒粉或姜末等调料调成咸香味,饮用时连汤带粉一道喝下去,故谓之“吃茶”。

考古出土的唐代茶具主要有炙茶用的银笼子,碾茶用的茶碾子,罗茶用的茶罗子,贮茶用的银盒,放调料用的银盐台、银坛子,煮茶用的银锅、银风炉、系链银火筋、银匙(则),以及调茶、饮茶用的银杯等。

可以说,唐代茶道的主要器具目前均有出土。

药具药具类主要有炼丹、温煮、盛贮器等器具。

庸代帝王尊崇道教,迷信道教丹药。以为食之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因而炼丹之风一时大盛。

炼制丹药,一般炼丹家多使用陶瓷用具,贵族大吏之家为显豪华,则多用金银用具。炼丹器主要有石榴罐,因小而状如石榴而得名,其作用相当于现代的蒸馏器。温煮器有双耳银锅、提梁银锅、铛等。盛贮器主要是各种金、银盒以及大、小银磁。银碗则用于服药。

容器主要有盒和罐。

盒是唐代金银器皿中数盘最多、延用时间最长的器类之一。其形制分为上下两部分,可以开启闭合。盒盖的平面有圆形、多曲花瓣形等,盖顶有平顶、隆顶之分,有些盒还带有圈足,以圆形盒、花瓣形盒最多。盒的用途很广泛。一般形体较大的盒用于盛放各种药物、茶、香料和其它珍贵物品,形体较小的主要用于盛放化妆品。用于盛放药物的银盒,其上大多有墨书题记,用以标明所放,药物的名称和重量等。

罐,最常见的是提梁银罐,此外,还有三足银罐。罐多用来盛酒、盛水,有时也用来盛放药材,如鹦鹉纹提梁银罐的盖内就有“紫英五十两”和“白英二十两”的墨书,紫英和白英皆为名贵药材。

装饰品可分为发饰、颈饰、耳饰、手饰等。以发饰的种类数量最多,主要有钗、簪、梳、步摇、栉、金钿等。颈饰主要为项链。手饰主要有手镯、戒指、臂钏等。

卫生用具主要有香囊、熏炉、渣斗(又称唾盂)。香囊为熏香用品。一般称为熏球。作镂空球形状,上上两个半球有子母口及合页相连,加上钩链,以便开关,下半球体内有两个同心圆环和一枚焚香金盂。熏炉也为熏香用具,但有的可能还用于取暖,由盖、器身和支足构成,有的不用支足而用炉座。

宗教器具主要有法器、宝函、棺停、造像等法器为佛教作法事活动时使用的器具。如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迎真身金花十二环锡杖、单轮十二环锡杖、阔伽瓶、迎真身素面金钵盂等。宝函和棺椁为佛教供奉舍利的用具,均出土于寺庙塔基地宫遗址中。

杂器主要有银锁、合页、箱笥的铰链、洒筹筒、洒令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