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白岩松的说话之道
17406500000004

第4章 个性鲜明——绝不人云亦云

打造个性化的语言风格

在如今这个星光闪耀、媒体云集的电视圈内,具有个性魅力、风格鲜明的主持人,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事实也证明,一些电视栏目之所以能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也与有魅力、有个性的主持人息息相关。

白岩松曾经说过:“主持人必须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始终坚持做自己,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大凡有个性魅力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必定是一个具备较高个人素养的人,其谈吐也必然会独具特色。

2007年4月8日,第三届全国电视体育播音员、主持人大会在北京召开。在会上,曾经在多次大型体育赛事转播中担任主持的白岩松以主持人和足球迷的身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白岩松首先对孙正平的讲话表示认可,他说:“刚刚我最喜欢孙哥(孙正平)报告当中的一句话,叫‘我们是一支团队’,我非常喜欢这句话。”

在谈到第二点的时候,白岩松称解说员、主持人要有个性,他说:“客观中追求个性。我的直觉是随着观众个人素质的提高,观众将对那些过于洋溢在客观事实表面上的个性越来越厌倦,不信你问问自己。因此在未来体育赛事的转播过程中,恐怕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客观感,接下来要强调个性。但是我这里要插句话,任何事情不能说我注意了这一点就忘掉了另外的一点,我觉得对于个性的追求应该更加专业化和群体化。我甚至觉得体育频道应该有意识地打造不同的体育播音员、主持人的个性,但前提是客观的。”

个性是人与人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性,比如独特的性格特点、语言动作等。而要当好一名有个性的主持人,其个性风格的形成必须要在长期的采编播环节中不断挖掘、凝练自己的优势专长,并固化为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才能真正独当一面。

1993年2月,白岩松因为师兄崔永元的一个电话,开始和央视联系起来。当时,央视这个庞大的机构正开始处于从纯粹的机关单位逐渐向一个事业机构转型的过程中。白岩松颇具个性的行事和语言风格暗合了转轨中的央视部分栏目“启用有个性的主持人”的想法。白岩松主持了《东方之子》,处于改革热情中的领导们谁也没有对这个“不一样”的主持人表示异议,此后,白岩松开始成为颇具个性的中国的第一批新闻节目主持人之一。

事实上,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窗口是电视屏幕,但是观众总免不了对其评头论足。而当一个主持人将其不一样的语言个性特点展现在观众面前时,观众才能够被其颇具个性的魅力所吸引住。

央视著名主持人毕福剑曾经在论坛中表示,在有限的主持人生涯中,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并不高,认为自己只要有个性就可以了。

在毕福剑的口中,央视目前的台柱子都是一群有特色的主持人。“崔永元看人时左眼角朝下,右眼角朝上,喜欢斜眼看人,说话时也咄咄逼人。李咏的脸很长,说话时一兴奋还喜欢向后抬起自己的右脚,我们经常说他,你小子是属驴的呀!王小丫刚主持《开心辞典》时,也有人提出,一个年轻的女孩经常指着对方问‘你确定吗’‘你还改吗’,这样的话是否得体?后来证明,这些所谓的缺点都成了他们的特色。”

毕福剑说,一个主持人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并且把他们的特色控制在可以播出的范围内,然后发挥到极致。“崔永元非常喜欢说黑色幽默,他的很多话都有对对方小小的攻击,你可以看出他说的话是经过大脑的。李咏的特长在于他随时都可以张牙舞爪,他在主持大型节目时的忽悠能力非常强。至于我,我觉得自己的特色就是我比大多数观众长得难看,观众见到我会觉得很有亲和力。”

实际生活中,一个富有个性的人,其话语选择必须是自发的、由衷的,而不是被动的、强制的。另外,还要符合自己的语言特点,能够表达出自己和节目所要传达给他人的观点,这样才能达到内涵丰富,令人回味的目的。

很多时候,语言表达力不仅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思想、文化、智慧及审美情趣,得体而精到的语言表达还能体现出说话人的学识素养,这种精致而又为人喜欢的鲜明特点即便是第一次见面也能给对方留下很深的印象。

总之,一个人要想在他人面前展现自己的特点,让周围的陌生人备感亲切,就应当利用好自己的语言特色,不盲从,不媚俗,而且能够将自己要表达的观点准确地传达给他人,才能够凭借自己特殊的魅力和感染力吸引他人注意。

咄咄逼人的口吻也是个性

说话咄咄逼人,常常会招来他人的厌恶,然而如果将“咄咄逼人”的气势换成另一种场景,譬如屏幕上的主持人,那么这种“剑拔弩张”的气势可能就会成为另一种独特的性格魅力了。

从某一个角度来看,“咄咄逼人”往往更能够为节目带来强烈的人性化特色,吸引观众的眼球。例如,白岩松在节目中所展现出的那种惯有的“得理不让人”式的犀利访谈,是吸引观众眼球的原因之一。

2005年,在白岩松主持的《决策者说——六问“南水北调”》中,有一环节是针对南水北调有无腐败问题而展开的,在访谈中,白岩松对国务院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咄咄逼人的采访气势在这里得到了呈现:

白岩松:“五千亿,的确非常庞大,而且持续那么多年,这么大一个工程,一定会有人找过您,或者说写条子,或者说用各种方式,希望能从您的大工程里分到一杯羹。”

主任:“这种是有的,找我的大部分是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我觉得这些企业能够参与到南水北调,实际上是对南水北调建设的一种支持;另一方面,欢迎他们来是欢迎他们来投标,而且是公平、公开、公正地参与竞争,绝不是说不经过投标就给他一项工程。”

白岩松:“从工程筹备一直到开工,一直到现在,工程系统内部的人有没有因为经济方面的问题倒下的?”

主任:“到现在还没有,希望以后也不要有。正因为这样,南水北调办提出了三个安全,一个是工程安全,不能出现任何问题;第二个资金安全,不能挪用和拆借;第三个就是干部安全,绝不能南水北调工程建成了,干部全部倒下了。”

白岩松:“现在没有倒下是因为没有发现,还是您拍着胸脯确信,是因为各种机制的保障,他应该不会倒下?”

主任:“在这方面我更同意后者,因为各种机制还是比较完善的,而且监督比较健全……”

一般在新闻传播的前台,新闻主持人都会自觉扮演起事实真相的探索者和社会公正代言人的角色,这是公众对记者职业角色的期望。主持人越是表现得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甚至咄咄逼人,被采访对象也越容易进入“信息掌控者”的角色,从而让答辩的话题变得更加宽广和深远。

事实上,在某些特定的场合,需要我们以犀利且咄咄逼人的语气来为自己造势时,就一定要义正词严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在一些工作中的谈判场合,咄咄逼人的气势往往为自身加上一层更加强势的色彩,从而迫使对方作出让步,或达成共识。

当然,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要尽量避免咄咄逼人的气势,毕竟没有谁会喜欢整日与一个针锋相对的人相处。这种犀利的处世态度只会让你的人脉圈越来越窄,使你在生活中越来越不受欢迎,因此“咄咄逼人”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场合运用。

谈到外国新闻史上的人物,不得不提起被称为“世界第一女记者”的奥里亚娜·法拉奇,她以其咄咄逼人、锋芒毕露的问题而闻名于世。

1975年8月,法拉奇在吉达采访沙特的石油部长亚马尼。

法:“像1973年伊朗国王迫使您强加给我们的那次臭名昭著的涨价吗?”

亚:“……当你们的小麦、大米和食糖的价格涨了4倍,汽车的价格涨了两倍时,石油仍维持着40年代末期的价格,使我们继续遭受着剥削,这难道是合理的吗?”

法:“亚马尼,你们这样做给我们带来了灾难……但是到了使用代替性能源时,我们将不再需要你们。”

当亚马尼谈到阿拉伯世界自身的困难时说道:“这又是一个恶性循环,另外,我们还缺水,我们……怎么说呢?”法拉奇却幸灾乐祸,甚至是恶狠狠地来了一句:“像渴得要死的米达斯王。”甚至在采访的结尾,法拉奇仍然不依不饶地说道:“很可惜,您的狡猾刻毒的微笑没有被我的录音机录下来。”

在一些交谈场合,如果一开始便用一个空洞、大众化的问题,可能会让人感到十分乏味。比如在一场体育比赛结束后,一个记者冲上前去问那个冠军得了金牌感觉怎样。可能有这样的回答:我感谢我的祖国,我感谢我的家人、教练和队友等等。这种乏味的问题只能得到乏味的回答,无法真正吸引他人。

如果换一种交谈方式或者提出一些挑衅性的问题,得到的效果必然不同。事实上,“咄咄逼人”有时候不仅是一个人个性的象征,在某些特殊场合中,更代表着一个人是否强势有力。如果“咄咄逼人”用对了场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走向成功的动力。

说话符合自己的身份

在新闻镜头面前,白岩松是一脸严肃的主持人,这个身份要求他公正、严谨,丝毫不能有差错。然而,生活中的白岩松给友人的感觉却是十分轻松,毫不拘谨,非常和蔼的一个人。

曾经有媒体问白岩松,谈话主持的边界在哪儿。白岩松笑着形容自己在“潜行”,并不能知晓边界。央视张巍在评价白岩松时说过:“他说话永远有人愿意听,有人不愿意听,他会判断,谁愿意听,谁不愿意,这几乎成为一种本能。”

如今,在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白岩松都掌握得游刃有余,即便是面对不同的新闻镜头和事件,他也能明确播报身份的转变,将其表达得恰到好处。

新闻评论部一位编导说过:“白岩松能把上下政策吃得比较透,他不会简单曲解上面的意思,无论站的姿势还是高度都很准,从不把官员当傻子。”然而,白岩松也有妥协的时候。

2000年前后,白岩松身兼三个节目的制片人,后来看了《道德经》,全推了。他说:“36岁本命年的时候,《道德经》里的一句话一下子让我把很多问题想明白了,‘无私为大私’,不是说总像我们说的要大公无私,喊口号,人家就告诉你,无私为大私。当你真无私的时候,你得到的是最多的。”

再后来,白岩松有两档节目:《新闻1+1》《新闻周刊》,一共30多个成员。虽然他不是制片人,但是团队内绝对核心。有位同事在接受《人物》杂志采访时就曾这样评价白岩松:“他也不好意思连累别人,出点问题,人家也会给他打预防针,不断敲打他,所以这会变成约定俗成的一种文化。他会知道自己的身份,话说到什么尺度,他有经验。”

在适当的时间里选择了勇退,这虽然不大符合白岩松一贯的勇进态度,然而对于不同场合应变能力的思考,却让白岩松的心界大开,更懂得了在不同场合中对自己身份的认识,何时应当保持真我,何时又该适时地转变。

事实上,人们在交谈时,总是在以一定的身份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然而,要想使彼此交流达到理想的效果,除了要有对象意识外,还要有自我身份意识,就是说话要得体,言语形式的选择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保持自我本色。

例如,工作中,我们以下级的身份向上级汇报思想工作,当持敬重的态度,注意措辞的严肃性和应有的礼节性。与同辈亲友交谈,则以亲切、自然为宜,不宜过于“一本正经”,否则便有矫揉造作之嫌。说话不得体,不注意身份,让听的人感到不是滋味,甚至产生反感,这就必然要影响到交际效果。

很多年前,一家工业企业考察团去日本考察。考察结束后许多人用剩下的几天时间观光购物。然而,在公交车上,他们和一群年轻人激烈地争吵起来。

两拨人虽然语言不通,但都情绪激动。就在他们吵得不可开交时,一位日本老人走到那群年轻人面前,用十分严厉的语气训斥了几句:“人家是客人,我们作为主人怎么可以如此无理!你们赶紧给我老老实实地坐好,别再造次!”听了翻译人员的话,考察团更迷惑了,这三句话中有什么不寻常的吗?怎么就这么三言两语将一群情绪激动的年轻人训斥得服服帖帖呢?

翻译员告诉考察团,确实没有什么不寻常,只是日本人十分尊重老人,也更愿意遵循老人的教导。所以,老人靠着年龄赋予自己的社会地位,再加上和身份、环境相符的语言,才能声色俱厉地训斥一群素不相识的年轻人,使他们安静下来。试想一下,如果老者和颜悦色地说教,恐怕效果就会差很多。

由此看来,要想充分发挥语言的影响力,就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使用符合自己身份的语言。所谓语言的影响力,就是在和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自己的语言能够有效影响和改变交谈对象的心理和行为,使其接受自己的观点。

充分发挥语言的影响力,实现对谈话对象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说的话有分量,也才能深入人心。

记住,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人不喜欢你

央视三套曾经播出过一场大型演唱会,在演唱会中,女主持人曾指出其中一位男高音歌唱家是中国最好的男高音歌唱家。此话一出,立马引来不少网民质疑。因为在大多数网民眼中,中国的男高音歌唱家无数,而主持人用的这个“最”字却并没有原则性,不符合实际,因此可信度极低。

现实生活中,谁都愿意与谦和者共事,也希望以自己谦和的态度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基础。于是,如今不敢坚持原则、怕得罪人,当“老好人”的人越来越多。事实上,在口语表达中,你所坚持的原则越确切,你所说的话就会越有力,在气势上也会更胜一筹。而一味充当“老好人”的角色,反而会让自己陷入“失真”的角色中去。

2013年,白岩松接受了某记者的采访:

记者:“如今,一方面不少民众开始调侃央视,另一方面包括你在内的不少主持人也成为不少民众心中的标杆,你怎么看待这种差异?”

白岩松:“我觉得这是个积极的信号。当时我们策划问‘你幸福了吗’,我原担心受访者会‘被幸福’,答案会全部阳光灿烂,后来看到很多搞笑的回答居然也播了,包括‘我姓曾’。这个时代不止央视了,所有事情被大家亦正亦邪地对待,很多东西都被消解掉了。作为央视的一员我觉得,央视应该适应,做得对的不要指望多少人表扬,因为你是央视,所有人觉得你是应该的;做得不对的,大家会恶搞和挤对,你要接受,因为你是央视,有很大的传播平台。但我并不认为自己是标杆,我不希望大家符号化,央视既有《新闻联播》也有《新闻1+1》,也有不同的主持人。综合来看,央视有很多需要改变的地方,但另一方面也在安静地做一些事,比如纪录频道、戏曲频道,都是要往里面砸钱的。这个时代,不可能让任何人都理性地看待事情,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了。”

白岩松曾经说过:“一个新闻评论员让所有人都开心,那一定是做得很烂的标志。让所有中国人都喜欢的只有人民币和大熊猫,我从来不指望做成这样,所以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也正因为此,在每次访谈中,白岩松总会呈现出自己鲜明而坚定的态度。

会说话的人,往往十分注意把握自己的身份,并且让自己的话语具有影响力。在一些重要的交际场合中,人们之所以对说话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性的人不屑一顾,就是因为他的言行举止与所体现的身份不相吻合。很多时候,一个人说话是否有原则性完全可以定义其处世是否稳重。

尽管有些时候,我们的话可能一时惹他人不高兴,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是可以获得对方信任的。毕竟好好先生做多了,只会让人觉得虚伪。而一个人敢吐真言,锋芒毕露,有时候反而让人觉得直诚。社会在呼吁诚信,也是在呼吁大家处世有原则,人人自律。

2013年,某报记者采访《非你莫属》的主持人张绍刚。

记者:“去年年初的各种风波,让你饱受争议,这之后你的心态是否会发生变化?会不会在主持风格上变得谨慎?”

张绍刚:“我没什么变化,因为我还是一个比较有主见的人。我不会因为别人的议论而改变什么,但是我也在学习,学习安全地说真话,因为我不希望被关注。你可以看到在年中的两次事件中,我从来没有说过话,我从来没有发过言。原因特别简单,你们讨论的那个人不是我,和我没什么关系。如果把我唯一的身份定位成为主持人的话,可能我会受影响,但是,这不是我唯一的身份,主持人只是我的一部分,我还得回家呢,我还得上班、教书。”

接着他又补充说:“其实那些正确的废话我会说,但是说完我会发自内心地鄙视自己,我也会装作视而不见,如果是那样的话我的价值是什么?”

一个人在表达自己的立场时,越遵循自己的处世原则,就越能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达到克强制胜的目的。但是,我们还应当明白,如果原则性的话语过于尖锐,就要在一些特定的场合适时地化解。

2013年3月,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召开,白岩松出现在新闻出版界的小组讨论现场。尽管已经不再是上会记者身份,而是一名新闻出版界别的委员,但是白岩松却表明,尽管角色有所不同,但还会做记者该做的事情。既然承担了这样的一份职责,就不能做好好先生,将会继续自己原有的语言风格。

不要总是在谈话中做“好好先生”,而要硬话好好说,原则不能变,这样你的话语才更有影响力,最终也会赢得他人的理解与支持。

普遍问题少谈,个性化问题多谈

美国政界有位要人曾经说过,个性和口才的能力比起外语知识和哈佛大学的文凭更为重要。富有主见和思想的话题,往往更能调动人的情绪,比那些千篇一律、毫无亮点的话题更能打动人心。

事实上,人们总是容易充当他人言语的“传话筒”。在他们所陈述的观点和事实面前,我们很难找到他们自己的思想、态度与观点。所谓千人一腔,听完他们的话只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

在一期访问中,针对记者有关现今中国体制问题的频频提问,白岩松终将自己埋藏已久的想法对着记者说出来:

“民主问题,中国回避不了。因为只有民主,才可以建立起更多的信任。否则的话民众觉得不信任你政府,改革也很难办,所以民主完全绕不开。”

“我反问你一句,你仔细研究了十七大报告吗?十七大是我做的直播,我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和嘉宾谈民主,因为十七大报告,前半本谈民主,后半本都在谈民主,为什么不谈?我谈了一个小时,直播的。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也要多谈。”

“现在我们犯的许多幼稚错误,都是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中,那是因为你制度没有完善,所以从媒体的角度来说,永远是透过表面发生的事情去看到背后那个东西。我觉得这十几年在变,我一直认为很多事情都处在量变的积累过程当中,还没到质变的过程。只有将来更民主化了,才会让这些量变积累下来的东西,发生重要的质变。”

“我一直在提民主这个词,我也一直在说,要让这个词‘脱敏’,如果我们都不提,那就更没人提了。”

有人曾经说过:“有一副好口才,首先要敢讲,不管在什么场合,讲话都不紧张,能把自己想说的,或准备好的讲出来。其次就是要做到讲话有内容不空洞,逻辑清晰,有说服力、有感染力、有文采、有个性。”

要想让话题能够瞬间吸引人注意,就一定要使主题新奇且富有个性,否则谈话的过程就会平淡无奇。毕竟,每个人都会对精彩而独具特色的新鲜事物感兴趣,因此,话题越是有意思就越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

当然,要想让自己的谈吐富有个性而不张狂,就要把握好尺度。如果妄想以乱说或没话找话来吸引听者,那只能是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2013年7月,台湾主持人蔡康永以一身个性穿着在上海参加某品牌活动。在发布会上,蔡康永撇开一些记者的常见问题,一开始便透露《康熙来了》将在近期邀请最近正火的电影《小时代》剧组人员来上节目,让小S徐熙娣和郭敬明比毒舌。

这一富有个性的话题一经爆料,现场立刻热闹起来。在随后的采访中,蔡康永继续说道:“我之前就听说过郭敬明写的《小时代》,现在电影票房也相当不错。在这里可以先预告大家,下星期,郭敬明将偕《小时代》的主演上‘康熙’,这会是我们第一次在《康熙来了》中访问郭敬明,我相信小S肯定会有很多问题想要当面问他。”当有记者问及是否会问敏感话题,蔡康永则说看节目就会知道,小S一向很犀利。

个性的话题能够引人注意,而把握个性话题,让其得到充分拓展,实则也考察了说话人的口才。在台湾,蔡康永富有“铁嘴”之称,很多时候他的话语不仅新鲜而且十分富有个性,从上文提到的例子也可以看出,他往往喜欢直接将鲜活而有个性的话题放在谈话首位,以吸引观众。

普遍性的问题往往都已经被他人所熟悉,没有亮点可言,重复叙述只会让听者感到厌烦。如果能够将一些不经常出现,或者大多数人所不知晓的话题提出来,就能勾起对方的好奇心,从而让交谈气氛更加活跃。所以,与他人交谈时,要想避免让人听觉疲劳的话题出现,要想展示你的口才魅力,不妨将个性话题摆放在首位。

发表独特的见解

名嘴们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善于对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面对周围质疑声,他们始终都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最终他们能够成为“真理”的代言人。

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主见,而不是去盲目追随别人。当然,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不意味着一意孤行,而是忠于自己和相信自己的一种自然体现。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才能让自己不会轻易被别人的思想所左右。

有一次,白岩松接受某杂志专栏的采访,当记者问及“刘翔退赛这个事情,你怎么看?”时,白岩松十分坦然道:“说白了,不就是一个比赛嘛。刘翔退赛那晚,我去安慰他爸妈,那个时候他们连刘翔都没见着。所以我去安慰,说是采访,但我30%是采访,70%是安慰,我想跟他们聊聊天,帮助他们缓解一下。”

“看刘翔比赛的时候他妈妈号啕痛哭。他爸送走两个朋友之后在卫生间哭的。我跟他爸爸抽了半天烟,聊很多事,包括我也受过伤。再一个我跟他父母讲,我说你想过没有,每届奥运会110米栏冠军,第二届都摔倒在跑道上,2004年刘翔的前辈约翰逊摔了,眼镜都掉了,然后2004年的冠军刘翔2008年退赛了,2008年的冠军罗伯斯,这次摔了。我这么一说完,他父母说,哎,真是。所以他们就会好受一点。刘翔受伤的消息早就公开了,我不知道受伤的程度。网上关于刘翔退赛,有一种阴谋论。我不同意这种论点。我觉得在透明度上,将来也许会有更多的东西展现在大家面前。你觉得他不想好好比赛吗?哪个获得更大的利益?因为哪怕从利益的角度来说,人家也期待的是跑好。”

有位成功人士曾经指出:“当有人对你说,‘快看这儿!’或‘快瞧那儿’的时候,请你不要盲目地用目光去追随他们的指引,因为你的眼睛可以自己看到东西,你的脑袋可以自己转动,你完全不需要别人的指引。”

其实,做人做事也是这样,你不能在听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后,就依附他们的喜好来改变自己,你要按照自己的个性生活,尽情展示自己的能力,而不是盲目顺从别人的意见,丧失掉自己的主动权。

在事实面前不说假话,敢于发表自己的真实意见,这便是白岩松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正因为他真实,对任何问题都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博得了众多观众和网友的喜爱。而也正是由于他能够就事论事,能够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分析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他才能更加客观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2008年,有报纸专访韩寒,探讨“抵制家乐福”事件。

记者:“你对抵制家乐福事件最初的了解是什么时候?”

韩寒:“短信上说家乐福的大股东赞助达赖,我就第一时间去网上搜索了,发现我所搜索到的都是传闻,并没有确证。我觉得至少应该找到确凿消息以后你才能去抵制,不然很可能自摆乌龙,无法下台。再说股东的事情也很难讲,我们买了长虹的股票,就是长虹的股东。这跟企业没有关系的。再说我觉得这事做得没有‘范’,我只听说过在大使馆门口示威的,没听说过到超市门口抗议的。我自己觉得这挺丢人的。”

记者:“你身边的人有表示想去家乐福示威的吗?”

韩寒:“有,但是被我劝退了。”

记者:“没有人表示反对你的意见吗?”

韩寒:“有,但是跟他们讲理基本上讲得通。我觉得大家愤怒没有问题,当然每个人听到这个消息都不会很高兴,比如黑人听到同胞被白人打了,他们可能不会有这么过激的行为,但是作为同胞都会很不高兴,这些感情我都理解。但是你要找准对象来表达自己的愤怒,你不能瞎表达,给人看笑话。我是这么感觉的。”

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自己是否也有过类似的行为。比如,在你需要对某件事发表自己看法的时候,你从来都是附和所谓“权威”人物的观点,而不敢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再比如,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你经常按别人的反应来决定,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决定等等。长此以往,在他人的影响下,我们就会慢慢丧失自己独立的意志力。

事实上,遵从自己的意志,时刻守护自己的发言权,才能铸造自己的谈话个性,并且打造一套属于自己的口才模式。一个人要想在这个社会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就得先将自己内心顺从他人的影子去掉,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让自己闪亮起来。

“雷人”的观点吸引人

在养生界,很多养生理论和主流医学都是相对立的,然而正是那些人们没有听过的东西,才会让一心养生的人心动。这是为什么呢?有位养生大家说过:“别人说了的我不说,养生理论标新立异才最吸引人。”反科学的养生理论是要坚决摒弃的。但是标新立异的话题最吸引人这一点给我们留下了启示。

话题越是新颖,越是与众不同,就越受人们欢迎。因为其出人意料的特性使人惊诧的同时,也能够让人瞬间折服。尤其是一些比较“雷人”的观点,不仅能吸引听者注意,还能瞬间博得听者的好感。

在2009年某期节目中,白岩松就“两会”的“雷人”方案发表了见解。

主持人:“你个人喜欢这些所谓雷人的东西吗?”

白岩松:“从目前‘两会’的提案和议案,就从我们今天所谈论的话题的角度来说,如果大家都趋热,我们也提倡冷,在冷中也要包容雷,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个性的和更多元化的一种体现。我不妨拿自己作为一个例子,很有意思,以前有一位北京市长,曾经跟我们有一次小范围的对话,探讨北京市文化发展。没有想到我说了三点很怪异的。”

主持人:“很雷。”

白岩松:“对,我说北京这座城市必须在文化上包容摇滚乐的音乐人们和那些北漂的美术家、诗人,以及话剧演员和所有北漂的文艺界的战士,因为他们是北京文化的生产力和最核心的动力。北京要想在全国有一点是别人打不倒的,就是文化,可是为什么我们在政策和相关的态度上不包容他们。因为中国的音乐如果在亚洲能拿得出手的话,摇滚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力量,包括民谣,而且它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我就看周围的人眼光就有点懵。”

“第二我说,在奥运即将来临的时候,我建议北京多辟出一些地方,让大家可以涂鸦。国外很多城市都给年轻人滑板、涂鸦等等,我认为那是年轻人有活力的地方,而北京很少。”

主持人:“你这个观点也雷了人家一下。”

白岩松:“对,我就看周围人的眼光一直在持续。”

在网络语言中,“雷”可以说成是惊吓,被吓到了,指看到某些文字时,脑子里忽然“轰”的一声,感觉像被雷打到一样。而在说话过程中,如果我们想尽快吸引听者注意,就可以运用“雷人”的句式,让听者被“吓到”。

在“两会”结束后,白岩松很显然被一些“雷人”的方案吸引住了,否则也不会将注意力转到这些“雷人”的建议上,而正是因为知道“雷人”说话方式的影响巨大,他才毫不掩饰自己的“雷人”话语,并以此吸引大家的注意。

事实上,高明的“雷人”话语和生活中的冷幽默有点相似,在不经意的夸张之下,不仅能逗人一笑,还能让人从中感悟到更多。这种“雷人”之语,不仅能为说话者增添个人魅力,还能增强幽默感。

作为一位青年人十分喜爱的主持人和偶像,何炅经常会遇到有人向他“取经”,问他主持秘诀。曾有位观众问他:“你作为一位走红的主持人,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大牌,请问主持人最重要的是什么?”

何炅上下打量自己一番,然后俏皮地说道:“有人见过我这样瘦的‘大牌’吗?我觉得主持人最重要的是一种‘台缘’,看他怎么样跟观众互动和沟通。其实主持人很像一个交际家,他要在各个环节间起到很好的沟通作用。很重要的一点是大家喜不喜欢他。可能有人台下看起来,不是很漂亮很有学问,但一上台,大家都喜欢他,其实就看观众给不给机会,‘赏不赏饭’吃。”

而又有一次,在科幻爆笑喜剧《火星宝贝》的拍摄中,首次出演警察的何炅苦于没有合适的警服:“我这身衣服都是经过改造的,帽子里塞报纸,衣服也在腰后面缝了几针,裤子也不合适……”不过,因为在剧中有机会训斥“火星人”黄磊,何炅还是演得相当过瘾,他说:“在话剧《暗恋桃花源》中一直被黄磊呵斥,当我拿到《火星宝贝》剧本时,我觉得报仇的机会来了。”

说话不人云亦云,保持自己独有的个性,偶尔向他人展示一下“雷人”的态度,或许很快你就能成为众人眼中的活宝,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了。

用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

一个人看待事物的眼光往往代表着一个人拥有怎样的眼界,而眼界的高远往往又决定着这个人的心有多大。当一个人的心随着周围的事物而不断变化时,这个人才能依据这些变化而说出一些让人备感新鲜的话题。

用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才能打破固有的见解和标准,眼界才能更加高远,说出的话才能更加让人信服。如果看待事情总是一成不变,说出的话也就毫无新意,见解也不会独到。

在某大学演讲中,白岩松就青年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农民工城乡冲突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表述。

“关于农民工城乡的冲突问题,90后都已经走上了打工的道路,并且已经开始有一两年的过年回家了,我们还在想80后的时候,90后已经以更加凶猛的姿态闯入了我们生活。在座的各位,集中是以90后构成的,也就是说大家80后这个问题还没有讨论完的时候,90后快把80后拍在沙滩上了。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他们和过去的期待不一样。60、50、70后打工的时候,他的全部梦想不是为了自我实现,而是为了改变家庭的境遇。”

面对90后的汹涌而至,白岩松选择站到未来的高度来反观如今的现实。他认为,尽管80后是当今全社会的共同话题,然而时代在发展,一批又一批不同的年轻人正快速加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因此我们看待事情的眼光也应当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每一代人的思想和所要肩负的责任都有所不同,如果用一个标尺来衡量全部,那么很显然不公平也不公正。

白岩松的忧虑是对现实的反思,然而说出的话却显得寓意深远,这不仅体现出了他不断发展的思想,还体现出他与时俱进的精神。正是因为他站得高,看得远,所说的话才显得宏观而可信,让人记忆深刻。

一个人的思想一定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就会腐朽老化,说出的话也会因为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渐渐被他人排挤在外,找不到自己的圈子,融不进日新月异的社会交际中去。

2010年,某报对白岩松做了一期访谈。在访谈中,白岩松明确表示自己如今的成长已经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变化是一种情理之中的改变。

记者:“把你的时间分块打散来看,现在独处的时间多吗?”

白岩松:“人到40岁之后,很大的变化是你开始很好地和自己相处。年轻的时候我是个非常强烈的群居动物,个体的东西都不太喜欢,我不打网球、不下棋,两个人在这场游戏里都变成了对手;涉及集体的项目我玩儿得都好,比如打牌,直到现在还在踢足球。老同学开玩笑说我是‘群众领袖’、‘不是班长的班长’,用北方话来说是一个张罗人,去年开大学全年级的同学聚会我当秘书长,光策划会就开了8次。36岁那个本命年之后的变化很明显,你会左右看看,往回看,抓得住青春的尾巴;向前看,终点依稀可见。这个心理挑战是巨大的。我想每个中国男人都是自己这么抉择和挣扎过去的,没有交流,很奇怪。你听过哪几个中年男人会去聊中年危机?可是在每个人心里都会看到这种暗流。中年危机是一个跟生命、恐惧、不安等等都密切相关的过程。”

正如白岩松所言,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将美好打碎然后再慢慢重建的过程,只有经历种种浮华过后才能真正领悟到平淡中的幸福,只有经历过心灵的躁动才能慢慢静止下来。这种变化不仅是对周围事物的一种理解,更是一种全新的彻悟。

人要学会用变化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这样我们的内心才能涌现出更多属于自己的见解,思维才能更加广阔,说出的话才能更加符合周围的客观情况。这种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全新认知,会让我们的言谈更加富有深意。

要想让自己的话语更吸引人,不妨学学白岩松,多站在未来的角度反思现状,多用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勤加思考,从而让自己的语言充满思想和智慧。

遭遇不公,要勇于申诉捍卫权利

面对不公正待遇,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顾全大局,为了丁点利益的取舍,很多人选择了紧闭申诉的嘴,保持沉默。如果我们总是顾及他人的感受,而在应当行使正当防卫和申诉权利的时候退避,吃亏的就只能是我们自己。

个性勇敢、懂得捍卫自身权利的人,往往会给人一种强大的气场。他们凭着这股气场说出的话威严十足,让对方胆寒三分。这种极富个性的说话方式为他们提供一股正能量,让其说出的话更具权威性。

在2012年央视新闻频道精品栏目《奥运1+1》中,白岩松对伦敦奥运会进行了精辟的总结,尤其是对于一些裁判的不公现象更是大胆给予了评价:

“裁判我相信大多数都没问题,实际上每届奥运会、世界杯,裁判都会出问题,这几乎成了体育的一部分。但是像这次的确有些裁判给我们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像女子链球,获得铜牌的运动员投掷了7次,比其他运动员都多一次,不知道那个裁判是怎么想的。”

“如果再遇不公,中国代表团必须第一时间申诉:当然,一来全世界的裁判需要尽快提高水平;二来今后中国代表团遇到这种不公正判罚时,必须第一时间申诉。过去我们很多时候都不申诉,当时有两个理由:一是‘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二是‘我们是大国’。我觉得这跟申诉不申诉没关系,社会主义只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奥运赛场也不是说比大小,该申诉必须申诉。只有这样,裁判员的水平才能提高,在这一点上,中国责无旁贷。”

一个人要想立足于社会,首先就得懂得如何捍卫自己的权利。尤其是在申诉捍卫权利时,说出的话不仅要有力度,还要讲事实。这样当我们拿起自身武器时,才能真正将他人给予的不公消除掉。

尽管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声势浩大,然而面对其中一些裁判的不公正评判,白岩松却毫不留情地指了出来。这种情况下站出来伸张正义,正是为了唤起人们对体育的热爱和公正心。这不仅能帮助更多人正确认识奥运会的初衷,还能帮助运动员捍卫自己的权利。

遭遇不公时,我们千万不要轻易就向恶势力屈服。如果我们连反抗之心都没有,便只能臣服在这种不公之下。要大声将不公喊出来,并且向大众还原真相,就要让我们说出的话具有威慑性,更具有说服力。

在2012年的奥运会上,中国女羽涉嫌放水,被伦敦奥组委指控为“消极比赛”。这件事情发生后,中国代表团向国际羽联提出正式申诉。白岩松针对此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对此事感到非常非常遗憾,甚至是愤怒。我的期待是羽毛球在奥运会上单项规则必须要改,因为节目一开始之前一点点,羽联官方的网页上已经出来这样一个决定,非常非常遗憾。我非常不希望这是最后的一个结果,因为还要上诉。”

“我也知道很多很多的人,要用他们的道德大棒打在这些运动员身上,但是我特别想强调为什么这次出现了这么多的问题。是背后很多老爷们制造的这种不合理的规则所导致的,我们都知道羽毛球过去单项比赛按照排名进行蛇形分队单淘汰制,一路往上打,但是现在有些老爷从道德说法,把它弄成一个小组,弱一点选手可以多打几场比赛等等,结果导致出现了这样一种结果。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大家用道德大棒打我们运动员,难道现在期待已经出线中国运动员要玩命打自己没有把握赢的韩国选手,而目的为了跟中国选手碰着,然后再干掉一个,你觉得这是规则漏洞,还是道德问题?你觉得这是傻啊,还是脑子进水了,我想真正傻和脑子进水是不合理规则的制定。所以在此时此刻我们要反思的是任何不赢就能够获利的规则,与其说骂运动员,不如说这个规则本身需要改变。”

白岩松曾经表示,上诉虽然不是最好的结果,然而却能够去改变未来的灰色。遭遇不公,应该站出来勇于捍卫自己的权利,否则不但会让制造不公的人继续逍遥法外,还可能让遭遇不公的人失去信心。

不轻易妥协,让自己的正义长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逐渐消除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不公现象,也才能从根源上拔出那些让不公产生的“毒瘤”。不要惧怕周围的恶势力,也不要轻易向他人妥协,坚持原则一路向前,你的话语才会越来越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