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柴静的沟通力
17406800000002

第2章 把话说得通俗易懂最重要

说平常话,不卖弄艰深和文采

说话具有亲和力的人不会总是满口“官话”,而会用最平实的语言与人交流,哪怕自己的职位和社会地位比别人高很多。他们把自己的这种亲和力逐渐变成了影响力,赢得人们的喜爱和追随。

柴静说:“好的文字,是要用来听的。说到底,是不装。写文章用副词、连词是想吓唬人。告诉别人,我成年人了,你们要重视我,其实是虚弱。我也是花了好多年才学会平常说话。”

在柴静写的《看见》一书中,说话总是点到为止,她没有在书中推销自己的思想,也没有卖弄自己的文采,而是客观、精准地向人们展示事实。柴静在访谈的过程中,也并没有因为记者这个职业而忘记自己作为“人”的本性。

柴静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在镜头对着自己时,总是觉得必须要夸张自己的行为来取悦谁,认为只有这样才算是完成任务。但是后来柴静逐渐意识到,对于一个新闻人来说,在镜头前做到真实、不装才是最重要的。

在一个谈话节目中,如果主持人仅仅是照着预先定好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地提问,而嘉宾一板一眼地回答。整个“谈话”的过程就像是一台僵硬的机器,没有丝毫的生动可言。这样的谈话节目也就没有任何的吸引力。既然是聊天,那么彼此之间就不应该有距离感,也不应该有地位身份的差别。主持人、嘉宾和观众都应该是平等的。

有些人为了给他人一个好的印象,便让自己的话语里堆满华丽词藻,乱用一些专业术语,显得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说话是为了给别人听的,因此语言必须要平顺、通俗、易懂。

如果跟你交谈的对象听不明白你说的话,必然影响信息的传递和思想的交流,交谈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即使是专业性很强的学术交流也是如此,如果尽是些晦涩、难懂的语言,无论谁都是不喜欢听的,而通俗易懂的语言也并不损害学术的严肃性。当然,平易绝非浅薄庸俗,而要浅中见深,平中见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

有一次,敬一丹跟随“心连心”艺术团去延安做采访。然而在当天的彩排中却正好遇到了一场大雨,当时一位老大爷在雨中苦苦等待,迟迟不肯离去。问过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位老大爷是担心如果自己一离开就再也看不到这么好的演出了。

时任中央电视台台长的杨伟光知道后,立即从后台走了出来,亲自给老大爷送票。一位记者连忙跟老大爷说:“大爷,这是中央电视台台长给您的赠票。”老大爷一脸茫然。因为周围的人将老大爷围成一团,大家七嘴八舌,老大爷一点也没有弄清楚给他这个票的人到底是谁。这个时候,在一旁的敬一丹走向前了,对老大爷说道:“大爷,这是我们那里最大的官给您的看电影的票,您收好。”就这样一句话,让老大爷反应了过来,惊呼“我的妈呀”,当场感动得差点掉下眼泪,而当这个细节在电视中播出之后,更多的观众也瞬间被感动了。

北京广播学院一位教授曾这样评价敬一丹:“她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感受得很浓很深,可在面对观众时,她又能把事情表达得很平和很清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说话的对象有不同的年龄、性格、脾气等,思想认识和所处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因此他们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会有所差异。善于说话的人会根据各种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程度、语言习惯来做不同的处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对同辈人与对长辈(或上级),对陌生人与对知己,对不同性格的人说话都应讲究分寸,考虑到听者的接受程度,不故意卖弄艰深和文采。

想要让自己的语言得到他人的认可,首先要让听者听得清、听得懂、听得亲切。特别是在演讲中,让听众们听懂自己在说什么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总是运用专业的术语或者过于书面化的语言,只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只有把那些难懂的语言化为易听易明的口语,自然地讲出来,才能把话说到人们的心坎上,引起听者的共鸣。

我们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说平常话会让你显得真实自然,赢得更多人的喜爱和信赖。好的语言,重要的不是卖弄华丽的词藻,而是要具有真情实感,让听者产生共鸣。如果你总是大讲特讲一些不着边际的高深理论,对方必是不爱听的。相比之下,“平常话”会显得越发具有优势和吸引力。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傅雷家书》中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

在《杨柳坪七日》节目播出后,柴静说:“从这期节目,我开始转变。以前会害怕发生什么,但现在却很踏实这种‘不知道’的状态,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敬畏。”

说起自己曾经主持的电台节目《夜色温柔》,柴静表示:“回头看那个阶段,我觉得好的一点是,我还比较克制。做电台很容易犯出口成章的职业病,我还比较老实,不会不懂装懂、教别人人生,语言也比较节制。”

在柴静主持的第一期《看见》节目中,邀请的嘉宾是被人称为“微博女王”的姚晨。对于为什么在自己的第一期节目中选择姚晨做嘉宾,柴静在她的博文中解释说:“我们选择她,是因为她的公民意识,她把这个意识放在明星身份之前,而且尽力践行这样的责任。一个国家由人构成,需要独立的、有思考能力、能有所建设的人。这样的人,不论职业和身份,都是我们节目的访问对象。”

柴静还说:“我很喜欢她偶尔的‘不知道怎么说’的状态,她说‘宁可无趣,也不说假话’,这是一个人的信条,也应该是公众人物的信条,就像胡适在办《独立评论》时引《论语》中的话说‘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

有些人原本并没有多少知识,偶然被人问住,欲明说“不知道”,又恐丢了面子,只好不懂装懂,信口胡诌,答非所问,敷衍了事,聊以脱身。或者明明知道自己能耐不大,却不甘寂寞,人前人后“打肿脸充胖子”,摆出一副博古通今的架势,专唬那些学识浅薄之徒,借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他们以为不懂装懂,可以使别人相信自己是一个内行,以此赢得别人的尊重。殊不知,孤陋寡闻的他们是很容易露馅的。

有一个人想向县官求个差事。为了投其所好,他在拜见县官前先找到县官手下的人打听县官的爱好。县官的随从告诉他:“县令空闲的时候喜欢读书。我经常看到他手捧《公羊传》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

了解了这些后,这个人就胸有成竹地去见县官。当县官问他平时都读些什么书时,他连忙讨好地回答说:“别的书我都不爱看,一心专攻《公羊传》。”县官说:“既然这样,那你告诉我,是谁杀了陈佗呢?”

这个人其实根本就没读过《公羊传》,当然也不知陈佗是书中人物。他琢磨了半天,吞吞吐吐地回答:“我平生确实不曾杀过人,对于陈佗被杀之事更是一无所知。”县官一听,立刻明白了,这家伙并没读过《公羊传》,还在这里不懂装懂。于是县官便故意戏弄他说:“既然陈佗不是你杀的,那么你说说,陈佗到底是谁杀的呢?”

见县官还在往下追问,这人更加惶恐不安起来,吓得狼狈不堪地跑出去了,连鞋子也来不及穿。

实际上,没有人能够做到门门学问都通、任何事情都了解,必然有很多需要学习和弥补的地方。而不懂装懂就像给不足之处盖上了一块遮羞布,施了个障眼法,虽然能暂时挡住别人的视线,使自己得以苟延残喘,但是终有真相大白的一天,那时就要为自己的欺骗行为付出代价。

在《论语·为政》中有一个小儿辩日的故事。两个孩子在讨论一天之中哪个时辰的太阳离我们最近。一个说早上,太阳又大又圆;一个说中午,太阳炙烤大地。两人争执不下,就问路过的孔子,孔子也说不上,小儿就说,你怎么也不知道呢!孔子的徒弟也请教老师,孔子就诚实地讲,这是一种态度的问题: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不懂装懂来掩饰自己的无知,早晚会穿帮,只有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谦虚态度,才能获得别人的信赖。

譬如,在面试中,并不是面试官提出的每个问题都在我们的知识范围内,如果遇到自己确实不会的问题,支支吾吾或者不懂装懂,即使一时可以蒙混过去,一旦人家进一步追问,只会让你陷入更加难堪的境地。但是如果你果断而坦然地回答“我不会”,反而会给面试官留下诚实、坦率、磊落的印象,可以变不利为有利。

因此,我们应该用诚实、谦虚的态度去对待知识,对待别人。承认自己也有不知道的事并不丢人,而为了自抬身价而不懂装懂,自欺欺人,只会贻笑大方,就像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终有灰溜溜逃走的那一天。

少讲大道理

有些大的道理,说起来往往需要长篇大论,说者固然口若悬河、兴致勃勃,然而时间长了则口干舌燥,而听者也因单调枯燥而感到昏昏欲睡。那些所谓的大道理,看似很有说服力,但很难让别人产生共鸣。

在柴静的《看见》一书问世后,有一次接受媒体的采访时,柴静说:“我之所以写这本书,只是尽可能诚实地讲一些这十年来自己看见的人和事,并不想说什么大道理。但假如你在阅读的时候对其中一个细节或者某一个片段有点触动,有一种亲切的感觉,那就够了。”

柴静还说:“其实在我们这个年代,有点亲切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你想要去教化别人,你想要去改变世界,这是做不到的,也太狂妄了。”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大的道理很多人都明白,如果你总是抱着教育别人的态度,不厌其烦地讲一些大道理,必然会引起对方的厌烦。

如果一个人说话夸夸其谈、不着边际,总是爱讲一些大而空的道理,我们就会说他“不接地气”。一个不接地气的人是很难受到他人尊重和欢迎的。只有“接地气”,真心实意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才能受到他人的尊敬和爱戴。

生活中总有人喜欢故弄玄虚,卖弄学识,讲一些看似高深的大道理,把人给说蒙了,以为这样就显得高人一等。殊不知,这样做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只会适得其反。在某部电视剧中,宋美龄这样对空军军官说:“跟我说话不要用专业术语!”因为她明白,当军官跟她讲专业术语的时候,是他们自己心里没有底气,用她听不懂的专业术语做解释,其实就是在敷衍。

说话的关键并不在于你去用多么高深的长篇大道理让对方崇拜自己,而在于将你要告知的信息准确地传递到对方的心中去。即便语言朴实无华,但只要你论述正确,有条不紊,那么你的谈话就能播种到对方心中去。

当我们不得不像别人讲一些大道理,而对方又拒绝接受时,我们不妨使用一个有寓意的小故事来试着打个比方,进行一下类比,没准还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墨子拜见楚王的时候,没有直接说出自己此行的目的,而是给楚王讲了一个小故事:“我在来的路途中碰到这样一个人,自己有华丽的车子不坐,偏偏要去偷邻居的破旧车子;自己有丝绸衣服不穿,偏偏要去偷邻居的破衣烂袄;自己有山珍海味不吃,偏偏要去偷邻居的粗茶淡饭。您怎么看待这件事?”

楚王哈哈大笑说:“这个人真奇怪,我看他是得了偷窃病了。”墨子接着说:“照我看来,贵国领土方圆五千里,宋国只有五百里,这就好比是华丽车子和破旧车子;贵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宋国一片荒野,地瘦民穷,这就好比是山珍海味和粗茶淡饭;贵国森林密布,宋国树木稀少,这又好比是丝绸衣服和破衣烂袄。这样比起来,大王派兵去攻打宋国,是不是和那个人犯了同样的毛病呢?大王这样做,只能使天下人耻笑大王,绝对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楚王如梦初醒,连说:“先生讲得很对!”

这种方法在今天同样可以使用,讲道理的时候采用类比的方法,先说出形象、生动,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再引出自己要表达的真实意思。类比法运用的是形象思维,而不是逻辑思维,使一般人更易于接受。

中国人向来习惯于形象思维,喜欢用这种打比方的说理方法,实际上这种方法的确能非常清楚地说明白道理,更为重要的是,在劝说之前,讲述刚开始用来类比的小故事时,双方之间的气氛以及对方的情绪都是轻松而和谐的,良好的气氛和情绪预示着你的劝说会获得成功。

对每个人都表现得礼貌、尊重

我们在与他人交谈的时候,如果总是表现出一副狂妄、傲慢的姿态,不仅不会让双方的交谈顺利,只会使得双方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糟糕。如果你想与他人融洽相处,并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爱戴,就得以一种低姿态出现在他面前,表现得谦虚、平和、朴实、憨厚,甚至毕恭毕敬,使他感到自己被尊重,他才会愿意真诚地与你交流。

崔永元说:“作为谈话节目主持人,我觉得除了需要会表述和倾听外,还应该善解人意,对每个人都表现得礼貌、尊重。”

礼者,敬人也。我们在和别人交谈时要有礼貌,懂得尊重对方。

电视节目中的柴静,面对每一位受访者,她都会以一个倾听者的姿态,身体前倾,目光注视着对方,并适时点头。她希望每一位受访者都能从她这里感受到理解和尊重。

柴静曾采访过一个因为被性侵而杀人的少女。当时女孩并不愿意接受采访,怕因此影响自己以后的生活,柴静对此表示理解,她对女孩说:“接受和不接受采访,都是你的权利。除了司法机关,任何人跟你交谈案情,你都可以拒绝的……我只能说,如果你愿意谈一谈,我愿意听。”

女孩被柴静的真诚和细心所打动,终于接受了采访。在采访的过程中,有些问题是可以问的,但是柴静没有问,她说:“这些问题与案件的判定无关,与基本事实无关,只与人性有关,我听时有自己的判断,但我没再问下去。这样的题材涉及人之最私密的部分,这世界上有的事,有的问题,只能与母亲,与姐妹,与爱的人分担,或者,只能永远留在一个人不知名的深处。”

正是柴静表现出来的礼貌与尊重,才让受访者愿意接受她的采访,并对她吐露心声。其实,每个人都值得尊重,当和别人谈话时,无论对方的地位、等级、辈分如何,我们都要尊重他们。尊重他人其实就是尊重自己,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必定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喜爱。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掀起了一股黑人追求平等自由和尊重的浪潮,但是有很多白人不以为然,依然认为黑人比他们低贱。有个黑人司机经常被那些白人侮辱,白人总是用奇怪的口气说:“黑人怎么会开车?”“黑人不应该当司机”有很多白人招手让他停下,发现他是黑人之后宁愿再等也不愿意坐他的车。

有一天这个黑人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小孩子只有4岁,在车里缠着他妈妈问:“为什么司机伯伯的肤色和我们不同?”母亲回答道:“上帝为了让世界缤纷,创造了不同颜色的人。”黑人司机感动得几乎哭出声来。

到了目的地,黑人司机坚持不收他们钱,因为他从来没有听过这么美妙的回答。

尊重的语气是化解冲突、减弱矛盾、增进沟通的最好办法。同事、邻里、朋友之间相处,经常用“您好”“麻烦您帮个忙”“您受累,谢谢您了”这样的语气不仅是一种礼貌的表现,也体现了你对别人的尊重,这样你自然到哪里都会受欢迎。

一个人无论地位高低、财富多少,只要懂得尊重别人,在举手投足间流露出尊重别人的态度,那么无论多穷都会被别人尊重。相反,一个人有再大的权力、再多的金钱,如果整日趾高气扬、耀武扬威,也会招致别人的厌烦。

语言简洁明了,不绕弯子

语言交流很重要的一条是要明确主题,开门见山,简洁明了,直奔主题,不绕弯子。最会说话的人,是语言简洁明了的人。口才最差的人,往往可能就是那些喋喋不休的人,说了一大堆,也没有说出主旨,反而还认为自己很棒。事实上,要真正把话说得高效,就必须让自己的语言简练,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对方明白你的意思。

2006年柴静采访孝义市长,主要谈论城市污染整顿问题。

柴静:“这个城市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现在回头来看的话,这个代价是不可避免的吗?”

市长:“这个代价是惨痛的。”

柴静:“是不可避免的吗?”

市长:“政府对于焦化,始终是冷静的。我们采取措施之后呢,后面的这股劲我们给压住了。”

柴静:“压住了?压住了还会有这三十多个违规项目上来吗?”

市长:“因为当时有个投资的狂热,他们都想做这个事,市场形势特别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态度是坚决的。”

柴静:“如果你们态度坚决的话,那么这些违规项目就应该一个都不能上马才对呀?”

当柴静问完这句话后,市长陷入了漫长的沉默之中。

老舍先生曾说:“我们应该有点石成金的愿望,叫语言一经我们的手就变了样了,谁都能说,谁又都感到惊异,拍案叫绝。必须馅多皮薄,一咬即破,而味道无穷。”“皮薄”就是要说明白话,说通俗易懂的话,“馅多”就是要说有内容、有质量、有信息容量的话。

柴静语言上虽然简洁,但是从她的每句问话中,我们都能感到一种力透纸背的深刻。在风沙漫天的沙漠中,一棵树便是一道风景、一种希望,而在现实的采访中,柴静简洁的语言就好比是一颗冲破黑暗迷雾的火种,给大家的心中带来一丝光亮。

西班牙有一传说:一个守礼的伯爵将死,一位朋友去看他。伯爵已经喘不过气来,但那位访客还在啰啰唆唆没有停止的意思。到了最后关头,伯爵不耐烦地对来客说:“对不起,求先生原谅,让我此刻断气。”他翻身朝壁,就此善终。

林语堂曾说:“绅士的演讲,应当像女士的裙子,越短越好。”一个人口才好,不在于他在别人面前如何侃侃而谈,或同样一件事经他嘴一说就能天花乱坠,而是他说的每句话都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听众。如果话语能简短有力,又何必长篇大论呢?

在很多场合中,一个人说得越少,就显得越神秘。当学会适当闭上嘴巴时,实际上就获得了更多拥有权威和被他人信赖的机会。

法国波旁王朝著名的国王路易十四是个寡言少语的君主,在他主政期间,人们对他的话印象最深的就是“朕即国家”,也正是这句简洁明了又富有气魄的话语,让他的权威形象闻名于世。

曾有人评价路易十四说:“没有人像他一样懂得如何抬高自己的言辞、自己的微笑,甚至是一抹眼神。他创造了奇迹,威望也因深沉而得到了提升。”

在一次宫廷会议中,贵族和大臣为了某件国事各抒己见,争论不休。而路易十四只是在一旁静静地聆听,脸上挂着难以猜测的表情。等到双方都陈述完毕后,路易十四才看了看两人,不动声色地说“我会考虑的”,然后就走开了。“我会考虑的”是路易十四用来回答各式各样请求的简短而有力的答复之一。

高尔基曾说:“简洁的语言中有着最伟大的哲理。”古人云“立片言以居要”,即用最精练的语言讲述丰富的内容,把意思表达准确,使语言充满新意。简洁的语言可以一语中的、一言九鼎、字字珠玑。

尤其是在当今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更不喜欢那些讲话,冗长拖沓、半天说不到点子上的人。常言道:“鼓要敲在点子上,蛇要打在七寸处。”话不在多而在于精,话要说到点子上,说到人的心坎里,力求用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思,这样才能够处处受到人们的欢迎。

聊家常的方式,让对方放下顾虑

跟别人交谈的时候,如果对方总是运用公式化的语言,动不动就“打官腔”,我们就会失去跟对方谈下去的欲望。而如果两个人的谈话就像是聊家常一样,语言口语化,就会营造出一种亲切的氛围,这时候,我们就很容易放下自己的顾虑,向对方吐露自己的心声。

柴静在采访著名网球运动员李娜之前,有人对柴静说李娜是一个挑战型的人,越是尖锐的问题,她的回答就会越精彩。柴静觉得那样的话或许会让对话十分激烈,但是她更想让观众了解到一个最真实的李娜。

柴静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她说话率真敏感,面对挑衅,一定激起水花,这个水花看上去好看,但有时会把一个人的实质掩盖了……我对她之前也有水花四溅的印象,一交谈就知道错了,还好不至于蠢到再找几块新石头砸进去,只能把原来的碎石搬开一点,让真实的她流淌出来。”

2011年,李娜在法国网球公开赛夺冠后,却陷入了持续低迷的状态。柴静问她:“你在害怕什么呢?”李娜坦诚地回答:“我怕输。”

在平时,就算是对自己最亲近的人,李娜也不喜欢轻易说出自己的感受。在采访的过程中,柴静并没有问李娜一些尖锐的问题,而是以聊家常的方式关注她的内心感受,更多的时候,柴静是在倾听。这让李娜逐渐放下了自己的心防,她对柴静说:“我其实是一个很自卑的人,一个很消极的人。”

在轻松的闲聊中将话题导入正题,会让人觉得亲切随和,尤为重要的是,闲聊可以保持沟通过程的有效性,同时,闲聊中的表情、动作以及姿势都能传递一些心理信息给对方,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亲切与可信赖的人。

《鲁豫有约》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著名主持人陈鲁豫采访过众多嘉宾,她认为没有一个场景是尴尬的,大家都是聊家常一样地谈话。像采访金星的那一期,整期下来都像是在看两个小女生聊天,丝毫没有采访类节目一问一答的古板气氛。我们知道,金星是现代舞的拓荒者,1988年获全额奖学金赴美学习现代舞,1999年创办金星舞蹈团,获得很高赞誉。她们聊到学现代舞这段:

陈鲁豫:“那首先你怎么,你怎么说服你的老师,我要去练现代舞,我要去学现代舞?”

金星:“当时你想,我已经在部队是首席演员,主要演员。在军队是主要演员,你突然学一个现代舞,全国谁都不知道什么叫现代舞的时候,部队领导是不放我的,完了我又用了一次我对我父母施的那个伎俩,我小时候当兵的时候,我父母不让我去,我不绝食两天嘛。”

陈鲁豫:“绝食,你是真绝食?”

金星:“真绝食。”

陈鲁豫:“真没吃东西?”

金星:“真没吃东西,完了我妈就放过我了,让我当兵去了,完了我这次要去学现代舞,部队领导又不让我去。”

陈鲁豫:“你又绝食?”

金星:“我又开始绝食。”

陈鲁豫:“绝了几天?”

金星:“一个星期。”

陈鲁豫:“你真不吃东西吗?”

金星:“天天晚上吃巧克力。”

陈鲁豫:“领导不知道吗?”

金星:“领导当然不知道了,当时正好我又演一个主要角色,一个大戏我是主要演员,全军汇演,我要不吃饭那跳不了的呀,我说那不行,你答应我让我去学习现代舞,不让我学现代舞我就不吃,我也不跳,我说没体力,也跳不了。软磨硬泡,最后老师说行啊,小孩这么愿意学习就让她去吧去吧去吧,就让我去了。”

太正式的谈话会有压迫感,让人觉得拘谨,不能畅所欲言,闲聊则能活跃气氛,让人放松,愿意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千万不要小看进入正题前的“闲聊”,社交过程中一般的交谈总是由“闲聊”开始的,说些看来好像没有什么意义的话,其实就是先使大家轻松一点,熟悉一点,造成一种有利交谈的气氛。

很多人都看过香港凤凰卫视的节目《锵锵三人行》,有人说《锵锵三人行》不过是东拉西扯闲人俗话,也有人说它深入浅出举重若轻。而这恰恰是这个节目最大的看点,也是主持人窦文涛的风格,凤凰掌门人刘长乐曾坦言:“没想到文涛具有茶余饭后杂谈的能力。”《新周刊》曾经以“一个话痨的十年”评述窦文涛的“窦式脱口秀”让中国电视开始说“人话”。

三个人坐在那儿就像朋友在饭桌上胡侃神聊,聊到兴头上了,所谓的观点就是谈资,也就是谈资而已,到最后得出什么样的评论观点已经不重要了。似乎窦文涛自己也不在意表达什么样的观点,更关心的是表达得是否有趣和新鲜奇特。

其实,闲聊就是这样,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调侃,表达通俗、有趣、有分寸,就能让气氛持续热烈。当然,聊到兴起,也会有争执。窦文涛说:“朋友聊天也有抬杠,但是抬到最后呢,还是友好的,这一点我觉得挺温暖,也符合我个人的性格。我们可以为了观点争得口沫横飞,但是我们的友情更重要。聊天是为了快乐,而不是为了吵架,甚至为了忧国忧民我都不喜欢。”

闲聊贵在自由,只要注意回避一些敏感的话题,比如隐私、禁忌,能拿来聊的话题可以说俯拾即是。昨天刚去吃的火锅,今天刚做的发型,早晨坐公交车看到的新鲜事,新闻里刚刚发布的消息,等等。闲聊的重点不在于说什么,而在于怎么说。一定要表现出充足的热情,再加上丰富的表情、动作,那么就能聊出水平和气氛。

放下架子,用平易近人去营造谈话气氛

平易近人就是没有架子,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放下自己的优越感,站在与对方平等的角度上,让自己具有亲切感。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更喜欢语言上和他们接近的人。想要让谈话成功,就要使交流方式平等化,也就是说要以“真诚”的态度,以“合作”的心态,发自内心、实在地和对方交流,这样对方才会感到亲切和产生交流的愿望。

柴静曾经说过:“一个记者首先不是一个记者,而是一个人,只有你的内心先对别人袒露,才会得到别人的心灵,我希望自己永远都可以这样。”

2003年,柴静去采访一名患有抑郁症的16岁男孩。柴静花费了很大力气去为这场采访做准备。为了让男孩对自己产生亲切感,柴静和他一起吃饭、聊天。但第一次正式采访时,男孩还是不想说出心里话。

虽然第一次的采访以失败告终,但也许是看到柴静对自己采访后,因为工作没有顺利完成而爆发出的急脾气,男孩反而觉得这个时候的柴静是一位实实在在的人,对她开始有点“亲切感”了。

第二次采访时,男孩终于开口接受了访问。这次的采访非常顺利,男孩说了许多埋藏许久的心里话。等到柴静晚上回到自己的住处后,接到了男孩发的一条短信。男孩在短信中说道:“我想告诉你,如果你只是一个记者,我不会跟你说那么多。”

也许,正是柴静将自己放在了充满人性的位置,没有刻意隐瞒自己作为普通人的一些小脾气,才让男孩愿意打开自己的心门。就像那个时候,男孩看到了柴静因为采访不顺利而暴露出人性中的“软弱”一面,才发现原来这个坐在镜头前的女子,并不单单是一名记者,而也是茫茫大众之中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所以倍觉亲切。

2008年11月14日晚,俞敏洪应邀到北京科技大学演讲。一开口他便说道:“我以前来过北科,不过目的不纯,是为了找女朋友,但遗憾的是,北科女生都不喜欢我。”这个诙谐、风趣的开场白,引得北科学子们哈哈大笑。

2010年6月9日,俞敏洪回到家乡的江南大学演讲,他说:“我18岁离开江南水乡去了北京,被北方的风沙吹得一脸沧桑。”这一句话顿时拉近了他与家乡学子之间的距离。

这两个故事中,俞敏洪以谦恭、揶揄的自我贬低形式低调出场,一句“目的不纯,女生都不喜欢我”,诙谐幽默,可亲动人;一句“一脸沧桑”,不仅蕴涵着自己少小离家的奋斗史,也透露着他的乐观情绪。贬低自己容易让人认同接纳,因此,俞敏洪的开场白很快就感染了听众,活跃了现场气氛。

端着架子、没有亲和力的谈话,只会使别人因为恐惧、拘谨而谨言慎行,不敢轻易表露心意,甚至不敢说实话,如此,也就失去了谈话的意义。相反,放低姿态,放下架子再说话,这样的话语才更有魅力,反而会赢得别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