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真理求索历程
17486000000002

第2章 A卷论文集(一)

地球,人类唯一的家园

邓桂荣 姜远丰

摘要:地球是当今发现的唯一有生命和可供人类生活的星球。也许在宇宙中还有供地球人类生活的星球,但它们距地球至少4.3光年。即准光速的飞行物也不可能在数年到达!这样,地球才是可供人类居住的唯一家园!为此,作者提出建设天堂般地球的五点构想。

关键词:地球 唯一家园 战争 文化 环境 人口 经济

不管你是何种肤色,使用何种语言;不管你是何种信仰,从事何种职业;不管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幼……我们都是地球的统治者。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类!

然而地球在整个宇宙中只是一颗小微粒,即使在太阳系中也是一颗较小的行星。人类统治了地球并不等于统治了整个宇宙——因为按照现有的哪怕接近光速的航天器人类也很难通达其他可供人类生活的星球;太阳系以外的其他星球离地球最近的是比邻星,它距地球也有4.3光年。——何况航天科学表明,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发现生命和供生命居住的环境!这样,人类,有点理智的人类,就应该正视一个现实:地球,才是人类唯一的可供子孙后代居住的家园!这样,在天堂尚处于人们的梦幻之时把地球建设成天堂是我们人类的共同义务。为此笔者提出五点构想。

一、消灭战争

或为了扩大某集团的势力范围,或为了某种名誉和利益的争夺,地球上人类互相残杀,战争此起彼伏。战争伤亡了大批的优秀体魄,破坏了物质财富和自然环境——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等不断更新的武装加剧了以上的破坏。这是地球上人类的至愚至蠢。也许有一天,地球将毁灭于人类的战火之中(如核战争等)。人类为什吗不能觉悟起来,聪明一点,停止兄弟姐妹之间的互相杀戮,消灭战争,消灭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有争议的问题矛盾按一定方式投票表决及进行那种在和平基础上的公平竞争呢?

二、优化环境

人类的放任自流的工业文明和人口的无节制的增长,对地球资源不断掠取而为其消费,却排出了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及噪音等来不及——也许根本不可以处理。这样,使得山河湖海污染,空气污染,地壳被掘翻得千“窗”百孔,森林的砍伐破坏大于种植生长,使得生态破坏环境恶化,地球物种不断灭绝,臭氧层被破坏——将导致高能射线的强驱直入,使癌症病人(特别是皮肤癌)增加;地球的恒温体系被破坏,水、旱、火、地裂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这样,也许有一天,地球资源会枯竭、自然环境将不适宜于生物的生长,人类将自行的毁灭——自己消灭了自己,并且也消灭了人类长期依赖的各种生物。这样,立足全球的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且必须要彻底革命。譬如严格控制和取缔有污染的工业和其他产业,限制二氧化碳、氯氟烃等排放,组织各种人力——如所有的失业者及各行业富余人员——进行全球性的环境改善活动。

三、计划生育

人类无节制的生育导致了地球人口的几何递增。同时,由于医药业的发展,使得这种人口的增长有了保证。而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譬如石油、天然气、煤和各种矿业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其他资源随生态的破坏会减少),到时候,将满足不了人类的消费需求。若这样的不加控制,也许有一天,人类为争夺生存权(譬如食物、能源等)而发生大战争小干戈。于是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将会恶性发展。于是,人口大增长大爆炸的背后将是地球末日的来临——那时,人吃人的闹剧将成为正统,茹毛饮血将成为时尚。人类将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庞大的地狱来。这样,全球人口的按约为一比一的比例有计划的生育——即每对夫妇也可以只能生育两胎孩子,一则为了继承前代,二则双胞胎多胞胎可为因灾难夭折者和无能生育者以弥补——将由国际组织立法在全世界强制执行,决不能轻视和袖手旁观。

四、剔除文化劣根

政治、哲学、宗教、价值观的多元化,人类未能求得一个共识。不同的社会集团(国家、党派、宗教团体等)皆为自己的势力大打出手;不同的信仰者为观念之争战从古至今愈演愈烈;狭隘的民族主义、宗教主义和狭隘的爱国主义根深蒂固,导演了以战争和恐怖为代表的一曲又一曲人间悲剧。同时,荒谬的迷信害人不浅。人类是否可以为了共同的幸福——绝大多数人的幸福,寻找一种人类永葆活力,地球永葆青春的全球一统的共存方式呢?

人类啊,热爱地球吧,相互友爱吧。人类作为地球上的高级生命,都是兄弟姐妹和朋友,我们共同的敌人只是挑起种族矛盾、仇视异族、异国、异种文化、破坏和平、扰乱社会安宁、损害他人身心健康的社会垃圾。

五、经济的可持续性

人类为了自己物质上的精神上的需求,必然向自然界索取和进行一些创造性劳动。但人类的各种活动几乎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团体以团体利益为中心——而轻视或不顾全人类的全地球的共同的整体的利益。经济上的失控发展而不顾环境的被污染,不顾资源的被掠竭。资源的各自占领,资本的垄断,使得一批人富得流油,而另一批人却流离失所。我们能否建立一种既保护个人财富,又能使每个人都温饱,且维护环境,控制、保护、创造资源的有益于整个人类发展和地球最大限度长久生命活力的治理方法呢?

假劣商品的生产和存在,一方面破坏了消费者的利益,影响了人类的身心健康,两方面也损害了正宗优质产品生产者的形象和利益。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不必要的废品垃圾。建议对制造假劣者以重惩——罚款不是好办法,因为他们有手段再造假劣再挣钱;而应把这些人,包括其他的对地球的健康生存带来威胁的社会渣滓处以如坐牢、强逼在劳改工场创造一定价值方可得到自由等。

总之,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把地球建设得像天堂一样美好。让我们子孙万代永远有一个安居之所。

参考文献:

1.余谋昌《关于“全人类利益”的讨论》,《哲学研究》1993年第1期

2.林伯强 姚昕 刘希颖《节能和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能源结构战略调整》,《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3.艾思奇主编,《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 1978年

4.宗教经典:《圣经》、《古兰经》、《金刚经》。

5.古籍:《易经》、《道德经》。

(此文发表在《新华网.发展论坛》2013.8.2.)

宇宙科学新思维探析

摘要:作者通过数十年的研究和人生领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假设:宇宙的本原乃是正宇宙和负宇宙的相互影响和制约。由纯精神构成的质量几乎为零的负宇宙同样五彩多姿。作者企图揭示精神运动的特殊规律。且作者留言:若干年后,如果此文的观点被科学证明是谬误,那么上帝存在、灵魂不朽只是臆想的产物;否则,它将开启灵魂不朽新时代,直到永远永远。

关键词:物质 精神 正宇宙 负宇宙

一、宇宙的本原:

宏观宇宙类比于微观粒子的原子。

整个原子是呈电中性的。其形状即电子运动的范围——可由三维空间坐标表示为接近球体的空间。这可看成是宇宙的模型。电子带负电,所占空间相比之下很大很大,而本身的质量几乎可以忽略。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其电量同其周围高速运动的电子的电量之和相同。从而使整个原子就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电中性状态。而原子核的质量却相比之下大得惊人,其所占体积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整个宇宙类比于这整个原子。我们可以把整个宇宙分为“正宇宙”(阳)和“负宇宙”(阴)两个部分,即“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

所谓“正宇宙”就是人们通常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的宇宙。人们可以测定其质量、运动速度、描绘其运动轨迹或揭示其运动规律等等。包括日月星辰,各种有生命活力或无生命的有机体和无机物。且可包括光、电磁波、磁场等。活着的人——即灵魂和躯体合二而一的人,无疑是正宇宙的主人和主宰者。

“负宇宙”即人们常说的“阴间”、“天国”、“地狱”等灵魂的或精神的世界。有如老庄哲学中的“无”。它的的确确也是一种存在形式,并可能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存在形式。它是同“正宇宙”同时存在于宇宙空间之中的。只不过目前人们还无法明晰它、无法掌握它的运动规律罢了。

“正宇宙”和“负宇宙”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得寰宇之一统。

于是,死后的灵魂确有归宿;于是,其质量几乎为零的“负宇宙”里的万事万物同样五彩多姿。

请不要固执一念,一叶障目。请不要把宗教迷信看得一无是处,有些则是尚未揭示的科学,但也不要去笃信某些江湖骗子的闹剧丑角。

二、灵魂论:

灵魂是“负宇宙”的主体。

灵魂几乎无质量可言,如同电磁波、光粒子。人类可以感知它。灵魂的运动速率有任意性。可以要多快有多快,即无穷大;要多慢有多慢,即无穷小。

灵魂可以借宿于生物体内(如人脑中)。于是,生物便有了灵性、有了思维。

灵魂的存在影响着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兴衰存亡乃至影响着人类的命运。

灵魂具有穿透性。可以穿过物质的乃至微观粒子之间的间隙。这样,它也就无孔不入,出入无阻。

灵魂寄托于动物体内,乃至细菌、病毒之中,于是被寄托的物质也有了灵性。

灵魂有灵魂的金字塔,如同生物有生物的金字塔。

灵魂同生物体的结合,构成了运动的生命。一旦被寄托的生物体的结构损缺、直至破坏、死亡,灵魂便脱离而去,而去寻找新的去处寄托之。抑或自由飞翔、飘然似云如光。

灵魂的幸福、快乐、痛苦和悲哀可以随生物体的某种物质行为(如生长、损缺、破坏、茂盛、枯萎、增大、减小等)而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灵魂可以永恒存在,亦可以转瞬即逝。这一方面由某个灵魂本身的能量能力决定,另一方面受其他灵魂的斗争、共和而影响。无疑,宇宙间尚飘拂着各种各样的灵魂,但它们也有质的区别。有的确确实实在主宰和影响着人类的活动和命运——即常言的神灵和魔鬼;有的却是自由天地、超脱一切或独立、或以集团形式活动着。

美好的灵魂人、神向往。它本身所具能量也越大,能力也越强。

丑恶的灵魂人、神鞭笞。它本身所具能量也小,能力也弱。

三、神秘的粒子——灵魂光粒体

当人们在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时,认识了诸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多种微粒。无可非议,人们亦企图用现有的理论去解释所有的发生于自然界的问题。然而,对诸如“祈祷止雨”,“灵魂效应”[见美国阿维德·门罗著《神秘大观》(冯卓研等译)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和“特异功能”等许多自然现象的解释却望洋兴叹。对《易经》的预测准确性的解释更是无能为力。

科学是在不断地发展的。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必然会不断深入。对任何现有理论的固步自封和对任何新假设理论的极力排斥都是与科学的精神背道而驰的。诚然,非科学的东西必将被历史的巨轮碾碎和被抛弃之。

科学史上,曾有过基督教义对哥白尼为代表的日心学说的极力排斥;苏联的遗传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被认为是违背马列主义的而遭受冷嘲和批判。等等。这些都是历史的悲剧。但最终真理是扼杀不了的,它会为人类的文明闪耀光彩的。

基于以上认识,本人毅然决然地写下此文,供同仁们批评和参考。

设:“灵魂光粒体”是充斥于宇宙的一种极小极小的微粒,人们无法触摸它、观察它、描绘其运动规律,而只能感知它。这种微粒的体积小、质量轻远胜于电子,然而它的能量却相当大,它能摆脱任何物质实体的束缚而飘然似云如光(犹如人造地球卫星在超过第三宇宙速度时即可抛离太阳系一样)。——即它的运动速率可以超过光速乃光速的n倍(n可为大于1的某一实数)。这种微粒是意识和智慧的源泉。作为微粒的个体,它永恒而不朽。于是,当人们进行心灵呼唤时——如同开启了电子计算机的键盘——这种光粒体便会欣然光临,且会通过对求问者所输入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推导,如《易经》预测即可通过《易经》这部先灵们(血肉之躯死朽后灵魂可以飞向别处,即物质不灭,精神亦不灭)创作和精通的书籍上的有关文字,让求问者去寻找到正确的答案。

同理,以上谈到的一些自然界难解之谜亦可以求解了。于是,不难理解,人类的,物质世界的命运常常受“灵魂光粒体”的制约;“灵魂光粒体”这种精细的物质微粒从广泛意义上来说,确实在主宰着宇宙的一切——犹如电子在主宰着一切化学反应一样。

四、太极及其正反物质的关系:

《易》曰:太极生两仪。即无穷小的质点“太极”可以分解出物质(阳)和精神(阴)两个世界:即正宇宙和负宇宙,正物质(简称物质)和反物质。太极无疑是正负宇宙的中心。它在何处?也许在地球或某行星的中心,也许在太阳或某恒星的中心,也许在圣人的心目中,也许在鲜花的花蕊里。

物质世界宏观,无穷大,看得见,摸得着或测量得到。精神(反物质)世界微观,无穷小,来无踪,去无影。物质世界是反物质(精神)世界运动的形象的表现。精神(反物质)在描绘、雕塑、设计、谱写着日益高雅的有形的物质作品——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反物质世界与物质世界的体积之比是无穷小比无穷大;质量比亦然。然而其能量之比却是(反物质的)无穷大比(物质的)无穷小。像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能量只能是反物质释放出一丝一毫能量的无穷小。反物质在控制操纵着物质世界——如同原子中的质量较之为无穷小的电子却在操纵着一切化学反应一样。反物质可以随心所欲地对物质进行斧凿、削减、增生和湮灭。反物质来去自由,飘拂自在,物质的机器企图对它们捕捉吗?除非是低能的粗劣的反物质。高能的高级的反物质(暂且叫神)是人类等生物体难能企及视闻的。反物质的世界多姿多彩,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内部的较量和斗争——无疑,最后是正义真理美好善良的一方胜利地完成正负宇宙的共和。

五、精神运动的三条规律

1.运动速率可以静止为无穷小,亦可超光速为无穷大。

2.时间可以倒流——重新追回从前;可以超前,未来的事物可视可见;空间可以别开生面——为超四维的可弯曲可流线可伸可缩的可避开正视的负面的存在。

3.精神的能量较任何同质量的物质的能量要大得多!!但不同的精神的能量的大小有所不同。能量大的可以压迫能量小的。

六、“宇宙史提纲”的班门假想:

1.原始。没有正负宇宙。没白天没黑夜,没生没死,没文明没愚昧。只有一个有灵的质点叫太极。它是数轴的原点,杠杆的支点,圆的圆心,密度巨大。它与时间空间一起安睡。一觉醒来,觉得梦很美,欲让成真,于是向四周伸展了一下。一声巨响,开天辟地,混沌一片。能量小的质量大的构成正宇宙,物质,阳。能量大的质量小的构成负宇宙,精神,阴。

2.负宇宙高能者聚会,公平竞争选举上帝,以主宰正负宇宙,制造和执行自然规律。结果,“永恒”以“精神原子弹”——这种能控制他神思维和意识的武器挫败了所有竞争者,成为第一任上帝。从此,上帝及众神们一直在控制着宇宙万物,制造和执行着自然规律。没有谁有能力篡夺其权力。

3.上帝及诸神与大自然相恋。创造了日月星辰,用各种元素的粒子塑造了动物植物微生物。

4.花草虫鱼树,百禽万兽人。生命繁衍,生老病死。但其灵魂或轮回尘世并都能回归到负宇宙里去。永无休止。

5.宇宙目前仍在扩张。到一定时候,当扩散能量不够时,将停止扩张,并且将会逐渐缩小,再缩小,直到回归原始,回归太极。当密度巨大,空间极小时,再来一次大爆炸,如此循环下去,永无穷尽。

参考文献:

1.艾思奇主编,《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 1978年

2.宗教经典:《圣经》、《古兰经》、《金刚经》。

3.古籍:《易经》、《道德经》。

4.王永久,《空间、时间和引力》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5.尤广建,《爱因斯坦是怎样创建相对论的》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3年

附:本文作者留言:若干年后,如果此文的观点被科学证明是谬误,那么,灵魂不朽,上帝存在只是臆想的产物。否则,它将开启灵魂不朽的新时代,直到永远永远。

(此文主体思想发表在《管理观察》2009年第5期和《科教创新》2010年第3期)

哲学的错误

摘要:自古以来,人们宇宙观五彩缤纷,哲学家三教九流。然而,宇宙的真理在哪里?作者企图给予解析。并以此指出经典哲学的错误所在。

关键词:物质 精神 宇宙观 哲学错误

一、引言

自从有了人类以来,就有了各种宇宙观。诸如拜物、祭天;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以及以《周易》为代表的二元中和哲学等等。五彩缤纷,众说纷纭。各执己见,争战不休。那么到底孰谬孰真?经典哲学是否有错?笔者企图给予解析。请方家指正。

二、精神的本质是什吗

纵观所有的宇宙观,大体可分为唯心,唯物,二元中和三种。

唯心主义者认为,精神是上帝的专利。它源自上帝的呼吸(见《旧约?创世记》)。它是不依赖于生物蛋白质和DNA的客观存在。精神在支配着一切物质的运动。

唯物主义者认为,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存在。是生物蛋白质和DNA的物理的化学的变化的结果。精神产生于物质之后,但精神可反过来支配物质运动。一旦生物体死亡,精神也随即消失。

二元中和哲学认为,精神为阴,物质为阳,没有先后,没有贵贱,互相依属,相互为用。精神视而不见,摸而不着,恍兮惚兮,比光更迅速(超光速!),比电更威力(超级能源!)。然而却是一种存在,一种比分子原子电子更高级的存在!一种比光比场比波更细微的存在!于是精神亦为物质,物质亦有精神。只是因为特性的不同而区分开来,精神为阴为负为虚为“无”(老庄哲学),物质为阳为正为实为“有”。既然物质不灭,作为更小微粒的精神亦可不灭不朽。精神可以描绘雕塑设计谱写着日益高雅的物质作品。此理论能解释宇宙的结构——譬如暗物质反物质源自宇宙中广泛存在的精神。亦可解释所有的困扰于人类的诸如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质,和生活中各种神秘现象。

三、哲学的错误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经典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能都是片面的,偏颇的,局限的。也许二元中和哲学才是唯一正确的。因为物质和精神本是一个完美的统一体。易学上叫作“太极生两仪”(道学上叫作道生“有”“无”)。物质(相当于阳),精神(相当于阴)如同每个人的心脏和大脑,同时产生,同时消长,没有什吗先后之分,贵贱之分,两者同样重要和不可割裂。

于是哲学上的论争就可结论为:唯物主义也好,唯心主义也好,皆是走向了一个极端。如同一个数轴,一个朝正向走,一个朝负向走,而代表公正的中心原点仍然不变。又如同一个杠杆,中心点是支点,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向左向右各移动相同距离是平衡的。而一旦有偏颇,一个移动得近,一个移动得远,杠杆就失去了平衡。我们不妨把这数轴的原点,杠杆的支点看作哲学真理的本身。把唯物主义看成是正向或右向行进,唯心主义看成是负向或左向行进,于是,离开中心点越远,离宇宙的真理也就越远,越是走向了歧途。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片面的,错误的。只有二元中和哲学可正确认识世界,可正确解释世界。根据此理论,我们可以认为,现代和未来的航天科学的往来于星际空间是可以实现的。即超光速的出窍灵魂(自由精神)可达到宇宙的任何地方——太阳系以外离地球最近的星星是比邻星,它距地球也有4.3光年,即准光速的飞行物也难以在数年内到达,所以目前状况的航天思维要想飞出太阳系以外只是痴心妄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66年,北京,人民出版社

(2)《毛泽东选集》1991年,北京,人民出版社

(3)艾思奇主编《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1976年,北京,人民出版社

(4)古籍:《易经》《道德经》

(5)宗教经典《圣经》《古兰经》《金刚经》

(6)邓桂荣《宇宙科学新思维探析》,《管理观察》2009年第5期

(7)邓桂荣《寻找天堂·A卷,中和的哲学》2003年,香港,名家出版社

(此文已发表在《中国科技博览》2011年第28期。同时发表在《新华网.科技论坛》,发表40天,点击近4万人次。)

宗教的批判

摘要:不管上帝是否存在,宗教文化始终都充满了欺骗性和虚伪性。一切盲从、愚忠和宗教极端可笑而可悲。

关键词:宗教 欺骗 虚伪 上帝

一、上帝是否存在

唯物主义者从来就否认上帝的存在,认为那是人与人之间的蓄意欺骗、无稽的谎言和人们对自然界神奇力量的谄媚、歪曲和投机。

然而唯心主义者和二元论者却对上帝的存在深信不疑。认为只有上帝的伟大力量才可以把世界装点得如此绚丽多彩。大至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质,小至生活中某些神秘现象的不能满意解释,为上帝的存在提供了理论基础。

而真理往往是不依赖于人们的主观认可的,它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幻的,是客观的存在而不是主观的意识。换言之,上帝是否真的存在?任何人在没有见到上帝之前就随意地否定和肯定都是浅薄的行为。

——某些特异功能的鼓吹者和支持者似乎论证了精神力量可转变为物质行为。于是就推论出上帝是存在的结论。显然,这种证明显得苍白无力:(1)特异功能是魔术和欺骗尚不能重复实验、足够认同;(2)即使精神力量可以转变为物质行为,就此推论上帝存在尚不能被逻辑学所接受。

诚然,任何人也难以反证上帝的不存在。于是,在彼此争论不休时,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起见,我们暂且假设上帝是存在的。

二、宗教的欺骗性

上帝存在,是否说明一切宗教规范都是真理的呢?答案是否定的。

由于宗教是人类的自我创造,它往往是以现实存在的人为原型作为上帝的象征。如基督教徒认为耶稣即上帝,穆斯林们尊崇安拉为真主,佛教徒崇拜释迦牟尼为佛祖……各执一神,莫衷一是。换言之,地球上有20种不同的宗教,就有了他们各自的20个不同的上帝。显然这是一种荒谬。试问,宇宙中有多少种地球人类一样的智能生命?如果他们同一群体也认同不同的上帝,那么宇宙中的上帝就可以有无穷多个!这显然是同上帝的本质相违背的,即上帝应当是宇宙的主宰,他必然有高能量高能力,他可以定时竞选,可以是领导集体,可以高能者取代低能者,但绝对不会有无穷多个。上帝只有一个。而各种不同宗教他们自己的上帝只是一种个人崇拜的变态行为,与真正的上帝水火不容。而他们各自执意认同自己的上帝就是最高的主宰,只能相当于竞选者对选民的影响和笼络,与自然界的上帝相距千里。

于是宗教不攻自破。它们要吗是愚昧的产物。要吗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它的存在价值在于人们的精神上麻醉效用和其各自教规的教化带给局部社会集团的某种凝聚力。

三、宗教规范的虚伪性

即使上帝存在,作为宗教文化,也具有彻头彻尾的虚伪性。如基督教的《圣经》对男性受阳皮割礼的规定:“但不受割礼的男子,必从民中剪除,因他背了我的约。”……(见《旧约?创世记》17章14节等)。我想,这绝不是上帝耶和华的话,而是作者本人的意思。作者本身认为这种礼节是必要的,就想借助神学的威慑力要人们广泛接受,于是在写《圣经》时便把这一条也写进去了。这事实上是对上帝的丑化。——试问:既然人人都是上帝的孩子,而不受割礼的人(不管是坏人或是好人)都大有人在,那么不受割礼的人就不是上帝的儿子了?这难道不是在间接地否定上帝是一切生命的主宰者吗?又如《圣经》中记载的历史故事“取艾城而焚之”。“耶和华吩咐约书亚:‘你向艾城伸出手里的短枪,因为我要将城交在你手里’。约书亚就向城伸出手里的短枪,他一伸手,伏兵就从埋伏的地方急忙起来,夺了城,跑进城去,放火焚烧……以色列人在田间和旷野,杀尽所追赶一切艾城的居民。艾城人倒在刀下,直到灭尽,以色列人就回到艾城,用刀杀了城中的人。当日杀毙的人,连男带女共有一万二千,就是艾城所有的人。……唯独城中的牲畜和财物,以色列人都取为自己的掠物,是照耶和华吩咐约书亚的话。约书亚将艾城焚烧,使城永为高堆、荒场,直到今日。……”(见《旧约?约书亚记》第8章第18节至28节)——这个故事所说明的只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弱肉强食。而作者却把这种法西斯式的杀戮也归于上帝耶和华的指使、授权,岂不是在否定耶和华是全人类的共同之天父吗?试问:耶和华难道残忍到让自己的儿女们互相屠杀乃至连那些无辜的小孩、老人、妇女也不放过吗?

又如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对穆斯林吃猪肉等禁忌:“他只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屠宰者……”(《古兰经》第16章《蜜蜂》第115节)则是一个空前盛大的灾难。因为自死物可能不洁和污染,有损健康,但猪肉里含有蛋白质脂肪等各种营养物质,适量食用百益而无一害,怎吗要禁止食用呢?这难道不是作者的思想偏颇而带给人类的灾难吗?特别是《古兰经》中对男女地位的规范,更是充满封建色彩和强权政治:“……你们可以择娶你们爱悦的女人,各娶两妻、三妻、四妻……”“如果一个男人死了……如果继承人是几个兄弟姐妹,那么一个男人得两个女人的份子……”(分别见《古兰经》第4章《妇女》第3节、第34节和176节)这些规范明显藐视妇女的地位,只能说是大男子主义的体现,早已是被历史抛弃的糟粕。

再如佛教里尼姑、僧侣的无色无欲的生活规范,则是一种人为的病态的歪曲了的畸形的规范,是对人的自然属性的根本践踏。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不管上帝是否存在,灵魂是否不朽,宗教文化始终都充满了欺骗性和虚伪性。在此,我不得不为那些把毕生殉身宗教事业的人惋惜:他们的人生是多吗的悲惨!更有那些以宗教为名义的骗子、恐怖分子的所作所为是多吗可笑!

我想,如果有一个上帝,如果上帝还是一个伟神,他也应当对那些顶礼膜拜和阿谀献媚者不屑一顾的。

参考文献

(1)艾思奇主编,《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 1978年

(2)宗教经典:《圣经》、《古兰经》、《金刚经》。

(3)卓新平,《宗教起源纵横谈》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此文发表在《中国科技博览》201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