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水浒传(青少版名著)
1750700000043

第43章 梁山好汉大聚义

宋江领兵攻打东平府,兵马都监董平带兵出城迎战。这董平善使双枪,人称他为双枪将,英勇无比,颇有威名。董平先与韩涛交锋,再与徐宁大战,一对枪使得神出鬼没,锐不可挡。宋江见此,心下有了爱惜之心,决意设计令董平归顺。

当夜,宋江领兵攻城,董平奉太守程万里之命,再次带兵,出城迎敌。宋江人马佯装不敌,四下逃散。董平紧追宋江,一直追至城外十多里外。

经过一处村镇,驿路两边都有草屋。宋江早已在此设下埋伏,让王矮虎、一丈青、张青、孙二娘四人带了一百余人,在两边草屋里埋伏,另拴了许多绊马索在路上,用土遮盖了。宋江将董平引诱至此,只见两边屋门齐开,四下绳索飞起,将董平的马绊倒在地。王矮虎等人一同上前,把董平绑了,押来见宋江。

宋江亲手替董平松绑了,劝董平上山入伙,共聚大义。董平见宋江义气相待,甘愿归顺,并主动提出骗开城门,助宋江一臂之力。宋江大喜。

董平重新披挂上马,来至东平城下,大声叫道:“速速开城门!”宋江人马收起梁山泊旗号,紧随其后。那把门的官兵见是董都监,忙开了城门,放下吊桥。董平进城后,斩断铁锁,身后宋江的人马一拥而入。

宋江拿下了东平府,夺了府库钱粮,整顿了军马,准备回山寨。忽见白胜飞奔前来报信,说卢俊义打东昌府,接连输了两阵。

原来,那东昌府城中,有一猛将叫张清,善用飞石打人,百发百中,人称没羽箭。手下两名副将也甚了得,一个是花项虎龚旺,全身剌着虎纹,善在马上用飞枪伤人,另一个叫中箭虎丁得孙,擅长在马上用飞叉袭人。如今,郝思文与项充两位头领皆被打伤,现在船中养病。

宋江听了,叹道:“不想卢俊义竟与梁山泊主如此无缘!我特地安排吴用、公孙胜去帮他,一心盼望他成功,率先破城,也好让众人心服,竟碰到这等厉害对手!”说罢,带领大队人马直奔东昌府。

卢俊义等迎宋江入帐,将交战情况一一细说。正在众头领商议破敌之策时,有人来报:“没羽箭张清又来挑战。”宋江立刻带兵,在旷野上摆开阵势。

两军对垒,战鼓不息。宋江营中,徐宁忍耐不住,飞马出阵,直奔张清。二人斗了不到五个回合,张清勒转马头就走,徐宁追赶过去。张清摸出石子,扭回身,只一下,便打中徐宁眉心,徐宁吃痛,跌下马来。龚旺、丁得孙赶来,要捉了徐宁。宋江这边早已抢先一步,把人救了回去。

随后,燕顺、韩涛、呼延灼等头领先后迎战,皆被张清用飞石打伤。宋江见了大怒,拔剑割袍为誓:“若不捉得此人,我宋江绝不回山!”

董平想在众人面前显些武艺,手持双枪,拍马来战张清。张清连发两颗飞石,董平一一躲开。两匹马搅在一块,二人竟在马上撕扯起来,赤手相搏。宋江这边,索超抡起大斧袁赶来相救。那龚旺与丁得孙冲来袁拦住索超。林冲、花荣、吕方、郭盛四人连忙赶来助董平与索超。张清见势不妙袁回马归阵。混战中袁龚旺、丁得孙被捉袁张清要来相救袁终究势单力薄袁只得退回城中。

宋江收兵回营袁派人将受伤头领以及龚旺、丁得孙先送回梁山泊,后又对众人道:“我曾听说,五代时袁大梁王彦章曾连打三十名唐将。今日,张清片刻间连打我十五名头领,算得上是个猛将。”众头领听了,相对无言。吴用道:“兄长放心!我已想出一计:要鲁智深、武松、黄信、孙立以及所有水军头领,安排车辆船只,水陆并行,引那张清出城抢粮,定能捉住他。”

张清果真中计了。当晚,张清领了一千人马,乘着月光,悄悄出了城。行了不到十里袁望见一行车队袁旗号上写着“水浒寨忠义粮”。张清喝一声“着!”一颗石子就打中走在车队前面的鲁智深头上,顿时鲜血直流袁往后倒去。

张清带人直冲过来,武松忙抢上前去,拼命救回鲁智深,撇了粮食便跑。张清轻而易举夺得粮车,见里面果然是粮米,大喜不已,先派人押送粮车回城。自己又转至南门,见河上有无数粮船,便大开城门,领兵直奔河边去抢船。

早已埋伏的林冲等人袁带兵三面杀出袁把张清连人带马逼下了水。李俊、三阮等八位水军头领早已潜伏在河里,张清不识水性,被三阮捉住,绑了起来,送至寨中,派人告知宋江。

吴用令众将连夜攻城袁那太守哪挡得住众人?宋江大队人马杀入城中,打开府库,将钱粮分了,一部分送上梁山泊,一部分发给城中百姓。

宋江人马大获全胜,皆到州衙相会。水军头领把张清押来袁众人中多有他飞石打伤的,对他恨之入骨,非要杀了他不可。宋江去亲自为其松绑,道:“冒犯虎威,还望见谅!”说罢便邀他上厅来叙话。

正在这时,只见鲁智深用布包着头,挥起禅仗就要来打张清,宋江挡在张清前,喝退了他。张清见宋江如此重义,立即跪下拜他,甘愿归顺,宋江大喜。

张清又向宋江举荐一人,道:“此人乃东昌府一兽医,复姓皇甫,名端,生得碧眼黄须,绰号紫髯伯,擅长相马,懂得牲口各样病症,药到病除。梁山泊必有用他之处,可叫他带上一家老小,同上梁山。”当即去唤了皇甫端来拜见宋江及众头领。宋江大喜,连声称赞。皇甫端与宋江一见如故,愿随他上山。

宋江大队人马收拾好粮食金银等物,一齐往梁山泊而来。至忠义堂上,宋江命放了龚旺、丁得孙二人,好言相劝。二人见张清已归顺,忙叩拜归降。宋江大喜,忙吩咐摆酒设筵庆贺。

众人皆在忠义堂上,依次坐下了。宋江一看之下,正好是一百零八位头领。席间,宋江感慨良多,往事历历在目。宋江对众兄弟道:“自宋江闹了江州,上了梁山以来,全靠众兄弟好汉相助。如今又立我为梁山泊主,共聚得这一百零八员头领,心中甚是欢喜。从今往后,众兄弟要同心合意,患难与共,一同替天行道,保国安民。”众头领齐声答应,发誓愿生死相随,绝无二心。

梁山泊今非昔比,人丁兴旺。宋江便与吴用等人商议,整顿各处关寨,严明各项号令。在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写上“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挂两面红旗:一面上写“山东呼保义冶”,另一面上写“河北玉麒麟”。忠义堂与断金亭皆换上大牌直。

忠义堂后建一座雁台,前面设立三关,另在东山、西山、北山各设一关。除此六关,另设八寨,有四个旱寨,四个水寨。这六关八寨,皆分派头领把守。

待一切整修完毕,选好良辰吉日袁杀牛宰马,祭告天地。当曰,宋江大摆筵席袁手捧兵符印信袁颁布号令,分调众头领已定袁各人领了兵符印信。酒席过后,各归其所,人人皆欢欣鼓舞。

从此,梁山泊上呈现一番生气勃勃的气象。真是:八方聚义,亲如一家。相貌有别,忠义无差。梁山四五百里袁好汉一百零八。上梁山袁各自有坎坷,说水浒袁世人论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