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就做聪明人
1753900000013

第13章 做个处世进退自如的聪明自己(4)

龚遂接受了他的建议,按他的话回答了汉宣帝,宣帝果然十分高兴,便将龚遂留在身边,任以显要而又轻闲的官职。

立了功,而不能正确对待,是很危险的事情。领导给你安个“居功自傲”的罪名打你打入冷宫,正中了眼红你的同事的下怀。你不了解这种孤立无援的后果是不能自保的。把功劳让给领导,是明智的捧场,稳妥的自保。

光芒再艳,也要懂得收敛

人有了才能是好事,但如果因为自己的才能出众而狂妄自大就不是什么好事了。狂妄往往是与无知和失败联系在一起的,会招人反感,自然也很难得上司的赏识和朋友的认可。

班克·海德是位资深演员,不仅演技精湛,而且聪明过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无情的岁月在她的脸上刻下了道道皱纹,使她失去了昔日的羞花闭月之貌。

有一天,她偶然听到跟自己在百老汇同台演戏的一位年轻女演员极其傲慢地对众人说:“班克·海德实在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随时可以抢她的戏。”

班克·海德知道,这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年轻演员,但不改掉目空一切、自高自大的毛病,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于是,她从旁边走出来,既心平气和又针锋相对地说:“我的确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说句不够谦虚的话,我甚至不在台上也可以抢了你的戏。”

这位年轻的女演员听后不以为然,针尖对麦芒地说:“您过于自信了吧。”

班克·海德说:“那我们就在今晚演出的时候试试看。”

当天晚上,班克·海德和那年轻女演员同台演出。演出快结束的时候,班克·海德要先退场,留下那名女演员独自演出一段电话对话。

班克·海德在台上表演饮香槟的内容之后,把盛着酒的高脚杯放在桌边上,随即退下场。高脚酒杯有一半露在桌外,眼看就要跌下去了,观众担心、紧张,几乎都注视着那个随时都可能掉到舞台上的高脚杯。

那位年轻的女演员只好在观众心不在焉的表情下演完这场戏。不用说,观众紧张的心情,破坏了她本来可以大出风头的演出。

为什么高脚杯没从桌边掉下来呢?原来,老练的班克·海德退场前用透明胶布把高脚杯粘在了桌边上。

那位年轻的女演员从此事中领悟到:如果能把遇见的每个人都当成老师,能学到许多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同时也能化解许多不必要的阻力和麻烦。对于一个刚出道的年轻演员来说,更是如此。

那位年轻的女演员主动找到了班克·海德,诚心诚意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花开能有几日红,年轻莫笑白头翁”。班克·海德大度而关切地说:“如果年轻貌美是一个人的推荐信,那么优秀品质则是一个人的信誉卡。”然后,拿出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送给了那位年轻的女演员。班克·海德在笔记本中,记下了多年舞台生涯的丰富经验和教训,并在笔记本的首页给那位年轻的女演员写下了这样的话:“向尊长谦恭是本分;向平辈谦虚是友善;向下属谦让是高贵;向所有人谦和是安全。”

狂妄的人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过低地估计别人的智慧。他们认为谁都不如自己,他永远都是正确的,高高在上的。有的人读了几本书,就自以为才高八斗,无人可比;有的人学了几套拳脚,就自以为武功高强,到处称雄。这些狂妄的结局往往是以失败告终。

1996年6月,在俄罗斯大选中爆出了一个大冷门:列别德单枪匹马竞选总统,获得了15%的选票,名列第三,后来,叶利钦为了蝉联总统,将列别德招至麾下,委以安全会议秘书和总统国家安全助理的重任。叶利钦预言:列别德将成为2000年的俄罗斯总统。

可是,就是这位政坛红人,在10月17日,被叶利钦撤销一切职务。仅仅121天,这位被称为“明星政治家”的人被撵出了克里姆林宫。列别德怎么那么快就从权力高峰上跌落下来,原因何在呢?

列别德的下台,主要起因在和50岁的内务部长库利科夫的争吵。库利科夫得到叶利钦的支持,又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的盟友,他是克里姆林宫里参与决策车臣战争的“强硬派”。但是,当列别德一进入克里姆林宫,把手伸向库利科夫权力范围时,库利科夫当然就和他发生了对抗。

他抡起大牌把上下左右的同行们揍了个够:他攻击切尔诺梅尔金政府的经济政策不是维护国家利益,而是有利于某些“势力集团”;他指责总统办公厅主任丘拜斯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想成为俄罗斯的“摄政王”;他又阻挠叶利钦总统任命前总统国家安全助理巴图林担任负责高级军职任免机构的领导人;他一再攻击库利科夫,而且要其“引咎辞职”;最后,他又和以前的好友、国防部长罗季奥诺夫吵翻,他指责罗季奥诺夫对空降部队进行改革是“企图消灭空降部队”。这个目中无人的家伙在议会、在党团到处树敌,他谁也看不起,而且野心勃勃。他刚担任安全会议秘书,就要求扩大安全会议的职能,还起草了新章程,以国家安全为由,把自己的手伸进外交、经济等领域。他还不知天高地厚,提出增设副总统的职位,毫不掩饰他要当二号人物的企图……

列别德把自己估计得太高了,他真以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他是“救世主”外,别人都是无能之辈。10月17日,叶利钦撤消了列别德的一切职务。列别德在这121天的时间里的种种表现足以说明他从政经验不足,还不成熟,出言不逊,树敌太多,不具备一名政治家应该具备的素质。

一个人有多少本事,别人都看在眼里,不用自己吹来吹去的。如果过于狂妄,往往还会为别人留下笑柄。人们常说“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狂妄有时候反而暴露了自己内心的虚弱,极力表现自己也是生怕别人触到自己的软肋,说自己不行。

人若是狂妄,那么他评判事物的标尺就会失衡就不能再正确地看待自己,并且最容易走进自己的怪圈。因为你被自己头上的那层光环迷住了双眼,有些眼花缭乱,有些飘飘然,头重脚轻,摇摇晃晃,如同醉汉。伴随着岁月无声的流逝,他自以为已经走了很远的路,有一天当他突然醒来一看,才知道自己还停留在当初的出发点上。

不要急于崭露头角

急于显露自己的能力,几乎是每一个新人通病,也是人之常情。聪明人总是注意适当地隐藏自己的实力,而不是一上阵就表现得太过分。

很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往往希望从一开始就引人注目,夸耀自己的学历、本事、才能,即使别人相信,形成心理定势之后,如果你工作稍有差错或失误,往往就被人瞧不起。所以,刚走上岗位或新的岗位的人,不应当过早地暴露自己,当你默默无闻的时候,你会因一点成绩一鸣惊人,这就是深藏不露的好处。

阿信,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的故事》的女主角。《阿信的故事》是一部曾对日本一代年轻人产生过深远影响的电视剧。

里面有这样的一个情节:阿信好不容易令理发店老板愿意把她留下来工作,她觉得应该勤快点,主动找事做。于是,她赶在大家起来之前,就把地抹了,把所有的理发器具也擦得一尘不染。

阿信没想的是,自己的勤奋却引起了别人的不痛快。原先负责搞清洁的女孩表现得很不高兴,老跟阿信过不去。幸好后来有了个机会,才使两人消除了误会。阿信这才意识到自己无意中把别人的工作抢了。

聪明的阿信很快为自己找到了另一份没人干的事:为等候的客人倒水,给离去的客户擦鞋。从而给自己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赢得了老板的赏识、同事的欢心和客人的赞赏。

还有另外一个事例。

赵萌是某政府机关办公室主任,谈起新人在单位急于表现的话题,他就摇头叹气。

他说,有一年招了一个中文系毕业生,人是很用功,但劲儿总是使不到点子上。

毕业生来上班的第三天,看见赵萌桌上有一份领导发言稿,他觉得文章结构不够合理,于是,也没问过赵萌就自己把稿子拿回去改了。改完以后,还直接把稿子交到领导手里。

那篇稿子的初稿是赵萌写的,已经给领导看过,并根据领导的意思做了修改,文章的结构也是领导惯用的。

开会时,领导读起稿子来很不顺,与自己习惯的风格相去甚远,会后,领导对赵萌大发雷霆,赵萌非常委屈。

事后,赵萌把毕业生叫到办公室,那位毕业生不但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事,而且还辩解说是为领导好。

无论是刚从校门走进社会的毕业生,还是在跨国公司间跳槽的资深职业经理人,到了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总会希望尽快展现自己的才华,以求得别人的了解与认同。在新的办公环境,怎样显示自己的能力,何时显示自己的能力,显示哪一方面的能力,显示到什么程度,还有,透露什么样的个人隐私会增加同事间的感情等等,都需要讲究。

要做一个聪明人,在刚开始接手某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把自己的点滴进步归功于他人而不是你自己。

给别人留余地,便是给自己留机会

战国时,楚庄王赏赐群臣饮酒,他的宠姬作陪。日暮时正当酒喝得酣畅之际,灯烛被风吹灭了。这时有一个人因垂涎于楚庄王美姬的美貌,加之饮酒过多,难以自控,便趁烛灭混乱之机,抓住了美姬的衣袖。

美姬一惊,奋力挣脱,并顺势扯断了那人头上的系缨,私下对楚庄王说要查明此事,并严惩此人。庄王听后沉思片刻,心想:“赏赐大家喝酒,让他们喝酒而失礼,这是我的过错,怎么能为女人的贞节而辱没将军呢?”于是命令左右的人说:“今天大家和我一起喝酒,如果不扯断系缨,说明他没有尽欢。”于是群臣一百多人都扯断了帽子上的系缨,待掌灯之后,大家继续热情高涨地饮酒,一直饮到尽欢而散。

过了三年,楚国与晋国打仗,有一个臣子常常冲在最前边。楚庄王感到惊奇,忍不住问他:“我平时对你并没有特别的恩惠,你打仗时为何这样卖力呢?”他回答说:“我就是那天夜里被扯断了帽子上的系缨的人。”

留余地,包含两方面的意思,给别人留余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要把别人推向绝路,万不可逼人于死地,迫使对方做出极端的反抗,这样一来,事情的结果对彼此都没有好处。另一方面,给自己留余地,让自己行不至绝处,言不至于极端,有进有退,以便日后更能机动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

把优越感让给别人

在人际交往的世界里,那些聪明、谦让而豁达的人总能赢得更多的朋友,相反,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的人总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最终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到孤立无援的地步。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邱丽云是湖南某市人事局的一名职员。由于她近几年工作十分勤奋,十分卖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于是人事局领导经过几番讨论研究,派她到市的某一区人事局做主任。

在她刚到区人事局当主任的几个月当中,她正春风得意,对自己的机遇和才能满意得不得了。她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不可一世,每天都使劲吹嘘自己在工作中的成绩,如何拼搏取得,如何受到上司的表扬等等。但朋友们听了之后都非常不高兴,都避之唯恐不及。这使得百思不得其解。过了一段时间,她发现根本没一个再理她,虽然她仍是个主任,甚至连上面的几位局长都不愿理她。她觉得自己活得很空虚,很孤独,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唉声叹气。

最后终于有一位朋友一语点破了她的处世原则,她这时才意识到自己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从此她开始很少谈自己而多听朋友说话,因为他们也有很多事情要说,把他们的成就说出来,远比听别人吹嘘更令他们兴奋。后来,每当她有时间与朋友闲聊的时候,她总是先请对方滔滔不绝地把他们的欢乐炫耀出来,与其分享,而只是在对方问她的时候,才谦虚地说一下自己的成就,慢慢地他的人缘又好了起来。

还有一个故事:

有一位已工作十余年的老干部,他向来十分低调,只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从最初的职员到现在车间主任,每次他受到领导的表彰和嘉奖时,他都会对领导说:“这不是我一个人荣耀,这是整个集体的荣耀,是整个集体的功劳,我没什么可以炫耀的,要嘉奖就嘉奖在座的所有人吧,是他们创造了我们厂的奇迹!”他一直都把荣耀、把优越感献给别人,因此他一直深受工人们的爱戴和拥护。

当我们的朋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时,他们就有了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们还优越,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造成羡慕和嫉妒。聪明人早已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从来不自己独享荣耀,也不与朋友平分荣耀,他们做的只是把优越感让给别人。

日常工作中不难发现这样的人,其人虽然思路敏捷,口若悬河,但一说话令人感到他很狂妄,因此别人很难接受他的任何观点和建议。这种人多数都是因为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从而能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失掉了在朋友中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