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郡年记》问世于1949年,正值美国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都在信心满满地为征服和利用自然迈进现代社会而奋斗着。在当时生态学的意识和概念对人们来说还十分陌生,这本书的出版并没有引起很大影响。而作者利奥波德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土地伦理思想,对人类要怎样生存的睿智、高瞻远瞩的理念远远超越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对于我们今天的启迪依然是如此巨大。
《沙郡年记》可以说是利奥波德的工作日记,它多以叙事形式描述自然生态、万物和谐共生的美妙的场景。他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态的尊重都体现在他的细微描写当中滴水声、一丝草动、一缕晨风、一片大雁羽毛的抖落……
这位生态学家的思想,对今天的我们是难得的财富。利奥波德长期从事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他从生物学角度阐述了土地共同体概念,对传统土地观进行了新的界定;在他的“土地共同体”理论中,提出土地不仅包括人们认为的土壤还包括土壤离不开的水、空气、气候以及在其上生存的动物、植物、乃至我们人类的观点。他认为在土地共同体中成员都是平等的,它们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共生共存于同一个平衡有机体中。他的土地伦理观为传统的伦理范畴增添了一抹新绿,把伦理范畴从人与人、人与社会扩展到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这也正是我们现代社会需要重视的“伦理关系”。
曾几何时,我们把开山造田、拦河筑坝、工厂浓烟滚滚视为大干快上、人定胜天的壮举。人们似乎认为现代文明注定要以牺牲自然为代价,但如今,现实证明这一代价是高昂的。我们并未与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和谐共生,我们把它耗尽,导致它疾病缠身。而与它息息相关的水、空气、万物生灵在这不和谐的状态中又会是怎样的状况,对此人们自有定论。
阅读《沙郡年记》带给我们一种享受、一种憧憬、还有一些伤感,因为书中所描述的多数场景,我们今天都见不到了,只有在忙忙碌碌中挤出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坐下来静静地品味自然的真谛与万物和谐的美妙。
这部书对中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早在1992年侯文蕙根据本书初版所译的《沙乡的沉思》就已出版,吴美真1997年在台湾出版了《沙郡年记》增订本,2004年再版时译名改为《沙郡岁月》。此外当代世界出版社还在2005年出版了英汉对照的《沙郡年记》,由孙健等人合译。近年出版的有李静滢翻译的《沙郡年记》。本人参考了各家的译着,在翻译中借鉴各家之长,注重对原文的尊重,尽可能表达出利奥波德的生态学观点,这也是本作品翻译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翻译此书不能只考虑
用词华丽、句式优美,更重要的是承载、传播这位伟大生态学家的思想,反映他为扞卫土地伦理观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从上个世纪这部着作的中文版问世到如今的近二十年里,它对国人的影响有多大,本人并没有考究过,但本人能作为译者再次翻译这部着作,倍感欣慰。希望这部作品能对人们的生态意识有一个新的启迪。利奥波德当年之所以没有用科普性知识来呈现他的观点而是用故事性、叙事性方式来表述,初衷可能也是希望以浅显易懂的话语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土地伦理的观念,并能真正担当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吧。
王铁铭于杭州
2013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