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周咸鱼王
17564500000037

第37章 跑偏的历史

依旧是分开吃的饭。

主人赵希安,客人印子李,外加一个身份尚不明确的周侗。

这三人才能上桌,其余三位,都自动自觉躲在厨房里用餐。

主菜自然是名为红烧肉的东坡肉了,其实这两个称呼都可以用,只不过后者不太好交代来历罢了。

看着眼前奇香扑鼻,色泽金红,看上去就极有食欲,但名声却不太好的五花猪肉,印子李依旧有些犹豫。

他从前还是穷光蛋的时候没少吃,不过身份地位既然已经提升,足足有二十年未曾尝过这种滋味了。

还真是怀念那些在夕阳下奔跑的日子,那是他逝去的青春啊!

两滴浊泪从印子李有些昏花的眼中流出,这不是悲伤,而是领悟。

正伤春悲秋中,耳畔却听到了异样的声音。

睁开眼睛一看,一整盘的红烧肉,神奇般地消失了差不多一半。

再看赵希安和周侗嘴里鼓鼓囊囊的样子,印子李如何不明白。

“给我留点!”

“年纪大了,肥腻的就少吃点。”

“就是就是,我们习武之人才应该多吃。”

“不许用手!”

…………

香,

真香!

那肥而不腻酥而不烂的口感,以及肉皮入口后随之流淌满嘴的醇香,无一不昭示着这道神奇的菜肴,绝对不是寻常人眼中的等闲贱肉。

看来“鸿宾楼”又要多一道当家菜式了。

品尝后,印子李毫不吝惜对于这道家常菜的褒奖,毕竟“鸿宾楼”还有他一半份子,赚来的钱自然也有他一半。

而且猪肉相对于羊肉,要便宜许多,如此一来,成本无疑也会大大下降。

如果不是猪肉的名声不太好,印子李简直想要弄上一席全是猪肉做出的菜式来镇店了。

名字他都想好了,就叫杀猪全席!

还有就是,自己的手速实在是太慢了。

都端上桌足足有八块红烧肉,印子李居然只抢到两块。

看来单身生活过得少了,确实不如年轻人快啊。

还好,还有几道李木鱼做的菜能尝一下,否则今天一定会饿肚子的。

赵希安则是一脸的满足,眯着眼笑道:“李员外,这几道菜如何?”

“红烧肉不错,其余几个冷菜倒是寻常,只是这道鱼香肉丝从未见过,肉质细滑,莫非也是猪肉做的?”印子李一脸的满意。

赵希安点点头,看来自己“开发”的菜式,连老饕印子李都不得不服。

身为一家大酒楼的老板,李木鱼做的平常菜式自然无法吸引他过多的关注,能说一句寻常已经算是不低的评价了。

而红烧肉和鱼香肉丝这两道“贱菜”,都能吸引印子李的关注,足以称得上是成功了。

“现在万事俱备,就等李员外的‘鸿宾楼’早日开张了,到时候必定生意兴隆,财源滚滚。”赵希安笑着说道。

心里默默地补充了一句,这里面可有我一半的钱。

印子李自然听不到赵希安的心声,只对他说的话做出了回应:“我这几年都在催,一切开销都不论,差不多能提前几天收工。这几日还烦请赵公子多多训练一番,新店开张能不能火一把,就要看李木鱼的了。”

赵希安是读书人,自然不会去掌勺,那么一切都要看李大厨到时候的表现了。

“那是自然。”赵希安应允道,心里盘算接下来这几天,到底要传哪几道菜才好。

又聊了几句今后的发展路线,印子李这才心满意足地告辞,赵希安送到门口,两人依依分别。

接下来的几日,除了每天早上被周侗拖起来晨练,中午时候传授一下厨艺,赵希安居然又回到了先前的咸鱼状态,连着拿了六点咸鱼值。

这让他兴奋不已。

眼看着再过两天就又能抽奖了,好期待呀。

然而,世事往往不遂人意。

最新传来的消息是,历经多日后,余大奎终于被放出来了。

县衙的理由是查无实据。

这一方面是赵希安不追究的缘故,另一方面,余大奎自己也有靠山,赵希安即便是追究下去,无非也就是多关上几天,对于大局丝毫没有影响。

对于这一点,那天吴县令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

因此当消息传来,赵希安并不像赵普想象中那么担惊受怕,丝毫未改咸鱼本色。

只是外出的次数更少了,甚至连往日里唯一的消遣钓鱼都免了。

成天抱着吴县令送的那几本书,目不转睛。

也不知道在钻研着什么,而且赵普虽然识字不多,依然能看出来,那几本被赵希安成日价捧在手心的,并不是圣人经典,而是科考是不太用得到的史书。

但赵希安倒是读得津津有味,似乎沉迷其中。

原来本朝太祖便是郭威郭雀儿?

那世宗应该就是柴荣了。

文宗皇帝又是谁?

为何他会杯酒释兵权?

这些疑问,无疑都是赵希安发出的。

通过钻研百年来的史书,他终于发现历史轨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跑偏的了。

这大周朝,就是史书上五代十国中的后周啊。

原本短命的柴荣,居然比原本的历史上多活了足足二十年。

原来历史上,只有短短六年的显德年号,也足足用了二十六年。

这样一来,本来在柴荣死后,黄袍加身的赵匡胤顿时便坐蜡了。

柴荣手段高明,心思缜密,用赵匡胤而不被他反噬,南征北伐,用了更短的时间内就平了北汉和南唐,十年拓天下之后,便贯彻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方针,安安稳稳做了十几年的皇帝。

他驾崩之后,太子柴宗训继位。

与原本历史中,年幼不服众被赵匡胤篡位的结局不同,足足当了二十多年太子的柴宗训,早就被柴荣历练得经验老到,登基不久就杯酒释兵权,解除了赵匡胤、石守信、高怀德等掌军大将的兵权。

这些大将的结局就是获得高爵厚币,外加大量的田亩,乖乖做一个富家翁去。

之后柴宗训当了五十年的太平皇帝,天下景服,文治武功被称颂一时,日后更被尊谥号为文宗。

绵延百年,有小惊无大险,大周朝就维持到如今。

原来一切的一切,根子就在柴荣多活的那二十年啊。

找到跟脚的赵希安很是高兴,这说明最起码在显德六年之前,和自己熟知的历史并没有太大不同。

至于之后,只要把大周当成是一个强化版的北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