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卓越私营公司十堂必修课
1761900000025

第25章 品牌管理:独霸市场风云(4)

良好的质量是企业的感觉,是理论上的数据,但更是顾客心中的标尺和对商家的认可承度。如何保持产品质量,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使顾客对之满意是保持品牌旺盛活力的重要手段。

其实有时候质量越高并不一定符合消费者的需要,质量过高还可能形成质量过剩。例如历史上可口可乐公司曾一度放弃老配方、采用质量和品牌都是一层的新配方,结果耗时长达两年多,耗资高达枷万美元,新配方的测试效果也确实令可口可乐公司振奋,但好景不长,不久以后可口可乐的形势急转之下,先是人们抢购老可乐,继而愤怒的公众给公司打投诉电话,写投诉信,最后竟然成立了“老可口可乐爱好者联合会”,散发印有抗议字样的T恤衫,并威胁要法庭见。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成为当时美国的头号新闻。

百事可乐也趁可口可乐公司穷于应付之机,利用各种策略进行品牌宣传,抢占了许多属于可口可乐公司的市场份额,两个月后,可口可乐公司不得不宣布放弃新配方,继续使用原配方。可见产品的质量应该以符合消费者的需要为标准,否则,再“好”也不能算是好质量。

产品质量,在保证顾客满意的同时,是不是也有其固有的物理化学指标呢?答案是肯定的。

但一般而言,下列几个标准是消费者首选的标准。第一是安全性标准,安全是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最基本的要求。很难想象刹车容易失灵的汽车会得到消费者的青睐。第二是耐用性,消费者一般都较实际,较容易选用耐用的产品。当然耐用性要有一定尺度。如制造出来的价格昂贵的能穿20年不坏的皮鞋不一定能赢得多少的消费者。第三新颖性,喜新厌旧似乎是人类的特点之一,新颖性能使消费者产生美好的视觉方面的效果。

总之,企业应将产品质量面向消费者,注意质量需求的层次与满足,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质量过剩”,反而出力不讨好。

(3)注重售后服务——为品牌涂脂抹粉

在现代商品大潮中,质量无疑是杀手利剑,但光有质量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服务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在产品品牌树立之后,再以良好的信誉服务,无疑是锦上添花,妙趣横生。

在国内,海尔等企业率先在中国实行及时、高效、完美和顾客百分百的满意度服务,在市场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例如海尔的“一个电话,就保证用户在24小时内用上空调”的服务承诺,在空调市场上出尽了风头。在国际市场上,IBM公司更是坚持不懈地贯彻“IBM就是服务”的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公司坚持最佳服务的竞争原则,积累起了IBM的品牌声誉,被誉为“蓝色巨人”。在一次大停电事故中,空调、电梯、照明一概失灵,IBM员工却身背各种配件,不辞辛苦地攀登高层大楼,为顾客维修设备。

IBM公司的服务是一流的,其服务也是多方位的,他们努力向用户提供一整套计算机应用体系,包括硬件、软件、安装、调试、传授使用方法以及维修技术等一系列附加服务,使用户一次购买就可以满足全部要求,许多客户之所以愿意购买IBM的产品,就是因为使用IBM的产品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可以获得最佳的全方位服务。

另外,企业的售后服务不仅要针对各种耐用消费品,如果你是一家非耐用消费品生产厂家,你更须注意这方面的服务。例如日本资生堂公司,这是一家美容化妆品公司,为了打开美国市场,他们推出一系列迎合美国妇女爱好、包装精良、使用方便、气味高雅的美容化妆品,同时以优质的服务取胜,他们不仅待客亲切有礼、服务周到,而且还免费提供脸部按摩,耐心为顾客讲授美容方法,甚至记得打电话祝贺顾客生日快乐。

服务质量是质量竞争中最后一个领域,因为各公司的产品质量等硬件都无可挑剔时,挑剔的“上帝”会把眼光转向服务质量这个软件,服务质量低劣,你无疑是把顾客拒之门外,你也无疑关上了企业兴盛之门。

六、制假贩假,就是砸自己的牌子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是在今天的商场,经营者面临着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着入世的大好机遇和挑战,在寻求发家致富赚钱发财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有一条正规的道路,那就是在法律约束下合理合法地经营。经营者千万不能做出与各种法律相悖的事情来,像在经营活动中经营者为了牟取私利,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贩卖假冒伪劣商品的活动,坑害了消费者、坑害了顾客,虽一时赚取了利润,但终究要受到法律的应有制裁。

也许有许多经营者认为,现在的年月,守法经营“吃亏”,“歪路生财”致富,抱这种想法的人就大错特错了。试想你靠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能在市场上站得住脚吗?你也可能会一时蒙住贪占便宜的消费者,但却不可能长久地占领市场。销售商也一样,顾客在你的店里,在你的摊位上上一回当,就会警觉起来,不再光顾你的店、你的摊。也许你会这样想,我一天骗一个人,我这辈子也才骗全中国人的多少多少分之一,简直是微不足道,这样就会更错。记得聪明透顶的犹太商人曾说过商道上有这样一个宇宙法律,说空气中氮气跟氧气的比例是78:22,而在商店里,尤其是中小商店里,回头客掏钱买东西与生顾客掏钱买东西的比例也是78:22。可见回头客光顾商店的机会要多得多,你用假冒伪劣产品欺骗他,他也就会毫不客气地离你远去。

更值得生产经营者注意的是,你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终究会受到无情法律的制裁。经商者只要不聋不瞎,就不难看到报纸上、电视上,就不难听到电台上、广告里经常报导的执法人员没收、查封、销毁假冒伪劣产品。作为经营者,尤其是初涉商场的经商者,若也干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勾当,弄不好被执法人员“拿出来晒晒太阳”,得个“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结果,更惨的则会被“绳之以法”,尝尝“铁门、铁窗、铁锁链”的苦涩生活。比如前一个时期,报纸上曾报道过的杭州中意乳制品厂自1991年-1992年5月,大肆制造伪劣产品达33种,共计4142吨,销售额3295万余元,非法获利516万元的丑行。请看他们的做法是多么的怵目惊心,岂能不引起消费者的愤懑!

其一:制售假药。这个厂制售的假药有人参饮品、冲饮西洋参、冲饮双宝素三种,计924吨。生产上述药品该厂总共仅用去西洋参1.5千克。若按该厂规定含西洋参配方万分之一的比例计算,也只能生产15吨药品,而其余909吨药根本不含西洋参成分。

其二:制造假加药食品。该厂生产的人参乐口福、参参乐口福、西洋参乐口福、人参麦乳品、花旗参茶、蜂皇乳品等加药食品,经检验根本不含人参成分。

其三:制造假营养食品。该厂制售的假营养食品有双宝乐口福、八宝乐口福、桂圆乐口福、荔枝乐口福、蜂蜜乐口福、银耳品、蛋奶品、丰丰增长奶粉、椰奶等16个品种,共计1308吨。

最终,他们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企业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严厉处罚,没收了全部非法所得,吊销其《卫生许可证》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停产整顿,并依法追究该厂法人代表、厂长的刑事责任。

在商场上,以坑人开始,势必以害己告终。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靠制假贩假,不是长久的赚钱发财之计,更不是发家致富的门路,到头来必受法律的制裁。杭州中意乳品厂在经营管理上的做法,值得现在走向市场的经营者引以为戒。

现在,我们国家正在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也就告诉每一个参与市场的经营者,不应该把片面地追求金钱与利润作为自己经营活动乃至人生的唯一目的。经营者之所以在自己的经营活动中乐于搞制假贩假,最重要的是被制假贩假能够获得高额利润所诱惑。别人的产品出名了,成了名牌,打打别人的牌子,打打别人的旗号,自己的劣质产品也可以当名牌出售,高额的附加值就有了,何乐而不为?别人店里经销的正宗名牌产品,进价高,我进劣质品当名牌卖,蒙你顾客,使你花了眼,进价比你低得多,卖价跟你一样,或比你稍低,拉走了你的顾客,取得的利润比你高,何乐而不为?假若经营者“利”字当头,那么违法的事都可能干出来,制假贩假也就不例外了。

做广告是经营者促销的主要方式,说实话是广告的命根。做广告只要实事求是,说实话不虚夸,再加上构思新颖,形象鲜明,是能起促销作用的。西方许多企业都信奉一句名言:“最好的广告就是满意的顾客”。日本产品能打入并占领美国市场,除了产品质优价廉和瞄准市场的时机外,开展大规模的攻势也起了相当的作用。如在1969年,美国汽车公司花了1200万美元推销了27万辆汽车,而丰田花了1850万美元反销售13万辆汽车,日本人在每辆车上花的广告费显然大大超过了美国竞争者。广告都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以迎合美国人的爱好和取悦于美国人。日本人的广告不吹牛,不虚夸,按照产品质量如实介绍,许诺的服务也说到做到,使买汽车的美国人感到放心。经营者在促销活动中千万不可玩做“假广告”的把戏,来蒙骗消费者。倘若经营者视广告“命根”于不顾,砸的只能是自己的生意。

最后,告诫每一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经营者,必须守法经营,多动动脑筋,多在自己的生产经营领域里重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多在改进品种、设计上下功夫,多在自己全方位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在公平竞争中求发展,切不可把制假贩假看作是一条发财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