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生于那个年代
17716900000001

第1章 胡锦山

胡锦山这里属于农村,大多数人都穷,交不起学费,再加上这会的思想还是有把子力气就行,就去种田,所以许多人都没有读书直接去下地干活了,认的字还没有张甫行认的多。

张甫行曾从两个村里人旁边走过,一个就说“看见没,小教书先生呢。哪像你,斗大字不识,扁担掉地上不知道是个一字。”而另一个明显嘴笨未曾理论。张甫行却是很高傲的不屑一顾。

整个胡锦山就一个横路小学,一个老师,也就是张甫行的父亲,横路小学离家里也有几百米远,张文亭带着张甫行一早起来便向那里走,有的在山那边的早上5点都要起来走一个小时的山路过来上学了,没有办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有的却是家里又不养闲人,在家里要干农活,去读书好玩一点。

两父子从村头走到村尾,村民都起的早,许多村名都将炉子里的火发起了,便下地干活,回来直接便可以煮饭,村民们看见两父子都亲热的打招呼,张甫行都会骄傲一笑。

横路中学,方圆几十里唯一的一所学校,还是张文亭回来了,几个村长一商量才合资建的一所学校,并且是少有的用砖建成的,要知道周围几个村的村长都是住的土房,可想而知这是下了老本了。

说是学校,不过是一间两亩宽的房间,一块大黑板,几十个学生在里面学习,而张文亭上午就教一二三年级的,下午就教四五年级的,没有办法,就这么一个老师。

此时学校已经有许多孩子到了,全都是灰色的补丁衣服,而张甫行的一身灰色衣服却是新的,这时候能有一套穿的就不错了。不过都在门口等着,钥匙在张文亭身上,他们看见张文亭都亲热的喊着张老师好,张文亭前去打开门,学生们都有序的走了进去,屋子里却只有凳子而没有桌子,连凳子都是几个村子咬牙凑出来的,参差不齐,也没有办法了,条件只有这样了。

众人都是将书拿在手中,这书可是最宝贵的东西,不准带回家,上完课就必须收回放在教室,这可是张文亭好不容易去县城弄来的,就那几十里的山路张文亭跑了三次,一双脚都磨破了皮,也只弄回来了二十本,只能两个人看一本。

但张甫行却特别骄傲,喜欢这座学校的所有,而这时候的社会还属于过渡时期,语文课本还是自左向右翻阅,采用旧时的竖行排版方式,印刷为繁体字,不过经过张文亭的学习从小抓起,张甫行的一手繁体字特别的工整。

而这时候却没有粉笔,只有那种白石灰块,连那个白石灰块也是张文亭从老远的县城才买回来的,张甫行最喜欢跟父亲去县城了,虽然路途遥远,却很高兴,因为县城里面好玩多了,比胡锦山这里好玩多了,有时候还能碰到卖糖葫芦的,一分钱一串,父亲便会为他买一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