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要成就自己先培养习惯
1785000000020

第20章 重于思考,盲目行动易吃亏(1)

所有的目标、计划和成就,都是思考的产物。人的思考能力,是一种自己能够控制的思维。如果没有正确的思考,盲目行动最终会吃亏上当。

1、理性战胜感性,想清楚该做什么

三思而后行,想好了再做,事情做起来就会相对比较容易。不经过思考,就盲目行动,这样不仅容易吃亏,还浪费时间,做起事情来难度还会比较大。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一味地鲁莽行事,而应分析时局,把握好时机,在关键的时候适当做出让步,透析以退为进的大道理。三思而行,想清楚自己该干什么。

大难来临,往往容易打乱人们的正常思考方法,容易使人在慌乱中做出错误的决断,这样做的结果无疑就是雪上加霜,使处境更加危险。

春秋末年,越国与吴国交战,越王兵败,成了夫差的俘虏。越王勾践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做了一番思考,是自杀殉国还是向夫差臣服伪装自己以图东山再起?选择前者容易,一了百了;选择后者就要备受煎熬。经过再三权衡,勾践选择了后者,做了夫差的俘虏。

勾践与夫差达成了协议,夫差可以不杀勾践及其臣僚,也不灭亡越国,但是要勾践和妻子到吴国做奴仆,与之随行的还有大夫范蠡,任凭差遣。

夫差为了替父报仇,于是对勾践百般羞辱,令他们在父亲的坟旁养马。主仆三人过着忍辱负重的日子,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布单衣,住的是一座冬天如冰窟、夏天似蒸笼的破烂石屋,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三年。夫差为了百般的羞辱勾践,他出去坐车时就令勾践在车前为他领马。每当从人群中走过,就会遭到旁人的讥笑:“看,堂堂一个国王现在沦落成马夫,与其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勾践每每听到这样的讥笑时,心里都特别难受,比万箭穿心还要痛苦。但是为了报耻血恨无论什么样的羞辱他都可以忍受,任凭吴王一次又一次的羞辱。

一次夫差病了,病得很重,勾践前来探望,正赶上夫差出恭,为了表达自己的忠心,勾践亲自尝了夫差的大便。然后告诉夫差尽管放宽心,用不了几日夫差的病就会好的。不知是上天垂青勾践还是夫差的病该好了,总之,勾践探视过后没几天,夫差真的痊愈了。

尝粪便一事改变了勾践的命运,夫差觉得勾践对自己忠心耿耿,除了勾践外没有人能够做得到。同时,夫差还认为,经过三年的磨难,勾践放弃了复兴越国的想法,便决定将他放了。

回国后的勾践带领群臣励精图治、十年教训、十年生聚,他要等待时机灭吴兴越。机会终于来了,他趁夫差统兵出征争夺霸主之时,大举兴兵攻吴,最终包围了吴国的都城,夫差见此情形,想起当年自己曾经厚待勾践,便派手下人去向勾践求情,说自己愿意臣服,做勾践的奴仆,勾践经过认真思考,想到自己的复国之路,没有答应夫差。他很清楚,如果自己意气用事,放过夫差,很有可能还会自食其果,灭了自己。

勾践是个聪明人,在大难来临的时候不慌乱,尤其是在两次关键时刻能够做出正确决断。

与勾践形成鲜明对比的、被人们称之为英雄的西楚霸王项羽,他就不懂得“思考”,没有长远眼光。乌江岸边,乌江亭长热情地招呼他说:“江东虽小,足可够大王称王称霸,请大王速速过江。”项羽觉得自己被刘邦打败,没有颜面见江东父老,于是自刎乌江。项羽没有想清楚,自己与刘邦争夺天下,屡战屡胜只有这一次打了败仗,而刘邦每次被打败都能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如果这一次项羽能够听乌江亭长的劝说,回到江东整顿兵马卷土重来,结果可能会是另一种景象。

俗话说得好:“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把一件事情彻底想清楚兴许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男子汉大丈夫要提得起来放得下去。可见思考对一个人的影响之大,大到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小到可以改变眼前的状况。所以要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也许就是不经意间的思考就创造出一个奇迹。

2、该舍弃就舍弃,不要犹豫

正确的思考往往蕴含于取舍之间,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手段去做事,是由一个人的思考力来决定的。没有正确的思考,就克服不了一些坏毛病,如果没有一个积极思考的习惯,那你很难在一件事情上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取舍。

懒于动手脚或懒于动脑筋的人都是一些平庸无知的人,都是一些懒惰的人。有这种懒惰习惯的人往往很难成就一番大事业,相反那些成大事业的人大多都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不会让问题累积成山,最后变成阻碍成大事的绊脚石。

佛里几亚国王葛第士曾经在古希腊的战车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要是能打开这个结,就可以征服亚洲。一直持续到公元前334年,都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地将绳结打开。这时,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小亚细亚,他来到葛第士的绳结之前,思索了一下,便拿起刀砍断了绳结,他的举动和想法都是人们以前不曾想到的。最后亚历山大果然一举占领了比希腊大50倍的波斯帝国。一个善于思考、想象力丰富的人,其思考起来都是与众不同的。

可以这样说,亚历山大最后做出的决定是砍断绳结,这也是一个适当的取舍,也是来源于思考的。任何一个有意义的构想和一个宏伟的计划都是思考出来的,而且思考得越深刻,取到的收益也就会不同。一个不善于思考的人,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取舍不定的问题,就不知道该怎样去选择。相反,善于思考的那些人碰到问题就会积极的去思考,很快就能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取舍。

在遇到问题时,要在第一时间做出适当的取舍。就要经过大脑思考,如果思考的角度不一样,最后下的决定也有所不同,做任何事情都要从长远考虑,不要为了远处的鲜花而踏坏近处的牡丹,只要善于思考,无论你是成人还是孩子,你做出的取舍都是有利于自己的。

很久以前有一个孩子在山里割草,被毒蛇咬伤了脚趾,孩子疼痛难忍,而医院在远处的小镇上。如果到医院就诊毒素就会扩散到全身甚至连命都保不了。可是一个孩子毫不犹豫地用镰刀割断受伤的脚趾,然后忍着巨痛艰难地走到医院。他现在虽然缺少了一个脚趾,但孩子以短暂的疼痛保全了自己的生命。

孩子的选择是一个很适当的取舍,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事业上我们都要养成一个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任何事情都要从长远来考虑,并做出适当的取舍。

一位朋友到一家餐馆应征做钟点工。老板问:在人群密集的餐厅里,如果你发现手上的托盘不稳,即将跌落,该怎么办?许多应征者都答非所问。朋友答道: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尽全力把托盘倒向自己。最后,朋友顺利通过了面试。

亚历山大果断地砍断绳结,说明他舍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小孩果断地舍弃脚趾,以短痛保全了生命;服务员果断地把即将倾倒的托盘投向自己,才保证了顾客的安全,这些都是正确思考给予的回报。

正确思考往往蕴含于取舍之间,因为不这样做,就那样做,这些都是由一个人的思考力决定的。不少所谓的聪明人,他们会因为难以舍弃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了更长远的利益。

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往往就是抓住了被别人容易忽视的机遇而获得了成功,要做到这些,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在人生道路上进行果断的取舍。

少数正确思考者一直都被当作人类的希望,因为他们在事业上,都扮演着先锋者的角色,充分展示了他们的优势。他们创造工业和商业,不断使科学和教育进步,并鼓舞发明和创造。他们所创造出来的价值无不来源于思考。

爱默生说得好:“当上帝释放一位思想家到这个星球上时,大家就得小心了,因为所有事物将濒临危险,就像在一座大城市里发生火灾一样,没有人知道哪里才是安全的地方,也没有人知道火什么时候才会熄灭。科学的神话将会使世界发生变化;所有的文学名声以及所有所谓永恒的声誉,都可能会被修改或指责;人类的希望、人类的思想、民族宗教以及人类的态度和道德,都将受下一代摆布。普遍化将成为神力注入思想的新汇流口,因此悸动也跟着而来。”这是爱默生经过思考总结出来的。他告诉了我们思考的力量是如此之大。

如果你想要做出一番大事业,就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做对自己有利的取舍。该舍弃就要当机立断的舍弃。

3、发挥想象力,造就大事业

正确的思考方法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中慢慢总结和培养出来的。在任何时候你都要启动思考的引擎,充分发挥想象力做出正确的思考。

格林·克拉克曾经说过:“人类所有天赋之中,最神圣的就是想象力”。想象力可以说是一种天赋,是人类创造活动的最大源泉,也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毁坏了这种天赋,人类将停滞在原始的状况中。因此,一个人一生的成就,全归功于能建设性地、积极性地利用想象力。

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就要具备敢于突破陈规、打破故步自封的思想、发挥想象力,时时保持正确的思考能力,脑子里存着“金点子”。一个不会思考的人谈不上成就一番大事业,因为成功的人都有一个爱思考的习惯。

松下电子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被称为日本的“电子之父”。他是一位非常有智慧、善于思考的成功人物,每当人们问及他成功的秘诀时,他总是淡淡一笑说:“靠的是比别人稍微走得快了一点,比别人多想了一点点”。其实他也就是凭思考和行动来成就大事的。

他在1917年就确立了自己事业的方向,靠的就是有强烈的超前意识。严格地讲,他和电器结下不解之缘并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他的祖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是从事米行的,而他进入社会首先是涉足商业,祖上的事业与电器制造相隔甚远,可以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一个行业,但是他能凭着自己的思考在商界创造一个丰功伟业。

有关电的行业在当时还比较少,可以说是很稀有。然而他却深信电作为一种新兴能源,不仅能给人类带来方便,而且还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欲望。辉煌的电气时代如同电灯一样将会照亮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他看好了这个电器化的时代并投身于电器制造,再自己看来想必前途一片光明。

在刚开始创业的阶段,他就受到了很多挫折和打击。然而,就在这种打击和压力之下使他的超前意识更具有了坚强信念和必胜的把握。正是因为他凭着“稍微走得快了一点”这种意识才使得松下电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一步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济又逐渐的复苏起来,世界又恢复了新的和平。经过战争洗礼后的日本农民仍然对生活和工作还保持着高度的热情。战争后人民的士气还是这么高涨,然而睿智的松下幸之助又“超前”地看到“新文明”将带来世界性的“家电热”。对于“松下电器”,既是一次发展壮大难得的机会,也是一次艰巨而又严峻的挑战。他相信胜利的曙光是属于自己的。

松下幸之助正是因为有“稍微走得快了一点”的信念作为支撑,才能够大刀阔斧地进行机构调整和技术革新,从而使松下电器在新的挑战前景下得以长足发展。在上个世纪50年代,松下幸之助第一次访问美国和西欧时发现:欧美强大的生产主要基于民主的体制和现代的科技,尽管日本在这方面还相当落后,然而这一趋势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松下幸之助因为有了深刻、正确、和长远的思想意识。在日本产业界率先进行了民主体制改革。政治上给予产业充分的自主权,建立了合理的劳资体制和劳资关系。经济上他首先提高了员工的工资,使职工工资超过欧洲,接近美国水平,并建立了必要的职工退休金,使员工的物质利益得到满足。劳动制度上实行每周五天工作日,这在当时的日本还是第一家。

松下幸之助认为:这一改革并非单纯为了多休息一天,而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员工有了足够的休息时间才会对工作更加卖力,从而对工作更加富有积极和热情。只有这样,生产才能突飞猛进,效益才能日新月异。

“时势造英雄”,环境的改变会给人类带来一种新的时势、新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地理环境、交际环境,还是职业环境、人文环境,每一次改变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有思想有能力的人能够借用这个空间来发展自己,状大自己。

事实证明,许多创造性的想法是在不经意时就如黎明前的曙光一样突然产生,使自己的思想焕然一新。不过,如果没有思考的意识,创造性的思维即使将临了你也发现不了。这足以说明了会思考会想象的人才能想的开、看得远。为了接受“灵感”或“预感”,一个人必须对这个特殊的问题加倍重视,思想成熟并付之行动,并对它产生浓厚的的兴趣。想办法把稀有的企业,不常见的东西让更多的人们去认识并且使用。

遇到问题,就要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去解决,不要让问题堆积如山而不动于衷。这方面我们要借鉴大家都熟悉的爱迪生。爱迪生在找不出问题的答案时,总是躺下来小憩片刻,而并非坐立不安。

达尔文在写《物种起源》的时候,遇到问题有时候努力地思考几个月也想不出办法来解决问题。其后,想的多了就会感觉到有一个直觉突然闪进脑际。他说:“我还记得,当我坐马车在路上走时,突然有一个令人兴奋的答案自动跑来找我。”这正是我想找寻的答案。

罗素说:“我发现,如果我要写比较深刻的题目,最好的方法是努力地加以构思,尽我所能地用几个小时或几天来构思,最后再命令自己不去想它,任它在暗地里自行滋长,几个月后,当我再想这个题目时,却发现文章的内容已经全部完成了。以前我没发现这个办法,老是因为没有进展而连续忧愁几个月。忧愁并不能解决问题,那几个月的忧愁只能白白浪费时间。现在我可以将这几个月的时间用在想其他的问题上了。”

从旧模式到新模式的转换,意味着用全新的视角、全然不同的新方式来思考原有的问题。要转换成为新的模式,就要改变以前对工作的看法。首先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相信休闲是一种值得追求的事,和我们以前所从事的任何工作一样有价值。纯休闲的生活并不一定一点好处都没有。休闲并不意味着就孤独地锁在家里,在充满了无聊的电视肥皂剧生活里虚度。在休闲的国度里,我们的生活其实可以变得很有意义。

生于春天的松鼠没有经历过严冬,但一入秋,便会匆匆忙忙地囤积果核,准备冬天时食用。小鸟不用教就能筑巢,不用教就能飞行。候鸟能飞行数千里,甚至飞过汪洋大海,它们没有报纸或电视的气象报告,也没有先驱者或探险者的经验指引,然而它们却知道寒冬何时来临,甚至也知道数千里外温暖气候的正确地点。

经过分析后,发现这类动物的“本能”可以成功地帮助它们对抗环境。因此可以简单地说,动物有“成功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