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要成就自己先培养习惯
1785000000031

第31章 独立自主,求人不如求己(1)

一个人做生意赔了本,到庙里求菩萨保佑,他正在拜菩萨时,来了一个人,他惊奇的发现这个人长得和菩萨一模一样,便问:“你就是菩萨吗?”“是的”得到肯定答案后,商人更惊奇了:“那你为什么要求自己?”“求人不如求己!”商人顿有所悟。的确如“菩萨”所言,不管什么时候,自己才是最可靠的、最可以信赖的。

1、自立才能自强

自立是走向成熟的第一步,自立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从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中,就可以透析出一个人到底有没有独立自主的习惯。任何一个人都要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因为独立自主是成大事者必备的习惯之一。

当一个生命呱呱坠地时,可能就已经习惯了父母的呵护与抚爱。饥饿、寒冷、病痛、挫折……似乎都有人在为你遮风挡雨。但每个人都是要长大的,都要独自面对社会,在生活中能够独挡一面。所以就要尽早的不要依赖父母,养成独立的习惯。因为独立的习惯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一位美国的成功人士,谈了他怎样培养孩子独立习惯的一段经历。为了让16岁的儿子能够早日成才,他狠下心来把孩子送到一所十分有名但是离家很远的学校去念书。他的儿子每天都需要转三次公共汽车,换两次地铁,穿越纽约最豪华和最肮脏的两个街区,历时三个多小时。而纽约的地铁又是世界上最乱最不安全的地方之一。每天都有抢劫、强奸,甚至杀人的事件发生。

为什么这位美国朋友放着离家近的学校不去,而冒那么大的风险,让孩子整天奔波上学呢?成功人士的答案。第一,是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习惯。第二,是希望孩子能够理解父母的苦心考上名牌的学校。

成功人士认为: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要经过这一关,都要穿越这样的危险地带,否则就难以在这错综复杂、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生存下去。所以从小必须学会独立,长大了才能应付错综复杂的社会,以致于更早的立足社会,找到一个立足之地。

一位成功人士教育儿子说:人生之路是危险的,只能走一次路线,而每一步跨出去都是自己不曾熟悉的路,若一步稍有不慎,你就会栽跟头,他会影响你整个人生的行程。所以他在给儿子的信中着重写道:“孩子,你渐渐会发现,当你真正独立的时候,会变得格外聪明,当你离开父母的时候,你才会知道父亲是对的。在你以后的生活中每走一步都要小心谨慎,而且独立去完成,爸爸相信你是成大事的人。”

欲成大事者就应该有一个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并且用这种习惯去面对世界,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也许,你会遇到一些问题:觉得社会太黑暗;抱怨人生道路险恶。尝尽世间的人情冷暖、势力以后,你就会变得孤单、冷酷。随之就是一堆堆的烦恼挥之不去。倘若你有一个独立的习惯你就会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似乎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也就不会去埋怨道路的坎坷,人心的险恶。并一如既往的走下去。可想而之,独立对人是多么的重要。

说起鲁迅先生大家都非常地熟悉,在鲁迅很小的时候,由于家庭的贫寒和父亲的病情,使得还是孩子的鲁迅过早就承担了家庭的重任,他每天都在学堂和药店之间来回奔波不仅要学习,可即便这样他还是勤勤肯肯的读书。—次,由于上学迟到,受到老师严厉的批评,鲁迅于是就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上了一个“早”字,这不仅仅是对自己的提醒,更是一个人生观的体现:自立、自强。

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陪你一生一世,每个人都需要学会独立生活,独立面对社会。

一个娇生惯养、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孩子,要想迅速地成熟起来,最好的方法是让他远离父母,去过独立的生活。

正如一个婴儿,只有当他挣脱了双亲扶持的双手,自己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我们才会惊奇地叫道:宝宝会走了。

正如一位先生所说:“若想让小鸟学会飞,就让它自己飞吧。”

每个人都可能有这样的经历,被一位朋友领着穿过几条不曾到过的小巷,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第二次自己来时,竟然无法辨认上次走过的路线。只有按图索骥,走一路问一路,再来时你才能十分肯定地找到要找的目标———这就是独立的好处。

独立的境界是美妙的,独立的习惯却是需要自己去学习和培养的。独立地面对社会、面对自然、面对自己、面对生活。

独立的习惯是成大事者应该必备的条件之一。

一个独立的人,会坚守信仰、保持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人生道路上不迷失方向,才能为人生涂上一道亮丽的色彩。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拒斥邪恶,保持自我真性情,“出污泥而不染”,要有不沾世俗气的独立。

做人要独立,惟有如此,才能思想自由,不断探索;才能从事学术工作才能解放思想,富有创造性,而且能埋头钻研,上下求索,以追求真理为宗旨;才能促进学术的发展与进步;才能在将来成就一番事业。

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走出“死读书”、“读死书”的圈子。在学问上有所见解、有所创新,才是我们生活中所要求的样子。

我们生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不可能孤立存在,你必然会与许许多多的人交往、合作。但这并不代表你要放弃独立而随波逐流。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社会的进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奇异的变化,每个人都充满了智慧,又都有一副适应自己人生经验的“如意算盘”。

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无论世界有多大的变化,你都能应付自如,强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2、去除依赖心理,改掉依赖习惯

依赖心里就像一颗毒药,会腐蚀人们的心灵。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都不要养成事事依赖他人的习惯,依赖的习惯时间久了,人就会变得懒惰,终究一无所成。

依赖别人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坏习惯。依赖性是很多人不能成大事的劣根性所在,这种习惯是把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而自己不舍得出一点力气,这也是普通人和成大事者的主要区别。成大事者的习惯是依靠自己成就事业。

要实现心理独立,首先就得摆脱对他人的依赖。请注意,这里讲的是“依赖的需要”,而不是“与人交往”。一旦你觉得需要别人,你便成为一个脆弱的人,一个难以独立的人。就是说,如果你身边的人离开了你、变了心或死去,那么你必然会陷入无法自救、精神崩溃的绝地,可能也会到走投无路的地步。

现实告诫我们,不要在心理上依赖父母、老师、上级等各种各样的人。

你或许总是在等待某些人的安抚,如果你觉得必须根据某人的意愿做事情,而且有做了感到怨恨,不做又感到内疚的情绪,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你已陷入误区,这时,你要做的是想尽办法走出误区。

他在总结自己闯天下谋发展的教训时,认识到自己浪费了近十年的最佳时光。失败的原因是过于依赖别人,在别人的手心里练功。而要想谋事业、求发展,命运一定要把握在自己手里。

小玲是一个农村到城里来打工的女孩,不到20岁的她身材高挑、苗条。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在大城市里找一份服务员的工作还是不难,在小玲上班的第二个月认识了来饭店就餐的小王,两人一见钟情后坠入了爱河。小王收入还不错,在市里有了自己的房子,小玲早就厌倦了服务员的工作,觉得男朋友能够养活她,于是把服务员的工作辞了,和小王住到了一起。从此就开始依赖男朋友,也不出去找工作,天天呆在家里不是看电视就是睡觉。两个人的生活费都是小王一个人支出的。短短的几个月,小玲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变得好吃懒做,就连每天的家务活都要男朋友来做,但是小王连一句怨言都没有。就这样小玲变得处处都依靠男朋友了。

一次周末,两人出去游泳,男朋友不幸溺水身亡。男朋友过世不到一个周,小王的父母把房子收回去了,并要求小玲一周之内搬离儿子的房屋。小玲一下子失去了靠山,在举足无亲的陌生城市,没有朋友、没有工作、也没有积蓄,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可想而知,以后的生活有多艰辛。毕竟好吃懒做的她一下失去全部的靠山。为自己的依赖性、好吃懒做的习惯付出了代价。这实例就告诉了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过度依赖他人,人永远靠的都是自己,如果连你自己都救不了自己,那没有人会救得了你。像小玲这样的人我想应该不少,她们别说成大事,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维持。这就是人类依赖性最致命的弱点。

有一句话说得比较好,“就是靠山山倒,靠人人倒,惟有靠自己永远不会倒”。这句话告诉了人们,无论何时何地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也许你会说我可以靠朋友,但是朋友能靠一辈子吗?朋友不是不能靠,他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重心还得靠自己来支撑。

一个想成就大事的人,不会依赖别人来帮他完成大业,而是利用一切的靠山来辅助自己完成大业。要尽可能的利用靠山,而不是依赖靠山。

依赖别人会使人失去精神生活的独立自主性。依赖别人的人不能独立,缺乏创业的勇气,其肯定性较差,会陷入犹豫不决的困境,也就一直需要别人的鼓励和支持,借助别人的扶助和判断。

依赖者还会表现出剥削的性格倾向—好吃懒做,坐享其成,他们会形成一些特有的症状。他们缺乏社会安全感,跟别人保持距离;他们需要别人提供意见,或依赖媒体的报道,经常受外界指使,自己好像没有判断能力;他们潜藏着脆弱,没有机智应变的能力。

生活的真正实质在于独立。或许你非常害怕冲出依赖关系,但是你要是向一个有依赖性的人问一些问题的话,就会惊奇地发现,他最钦佩的,正是那些敢于独立思考、独立行事的人。正因为这样,你要是独立了,别人就会尊重你,特别是那些拼命要支配你的人会更敬佩你。

3、可坚持己见,不固执己见

如果你想做一个成功的人,那你应该先做一个独立的人,首先你就应该对自己负责。独立的品性能够磨练人的意志,使人变得更坚强。

养成一个独立的习惯,无论对一个人的事业、未来、人生都有极大的好处,所以一个年青人若想成就一番大事业,这是一个不可少的习惯。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过于依赖别人,或轻易接受别人表面上的话,也是很危险的。一位名校的学生、成功人士李力在儿童时期,由于父母过分的溺爱,变成了一个十分依赖于父母的人。因为家里有钱、有地位,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家里出面来解决问题,家里人是处于对他的关爱,然而就会父母百般的关爱,才养成了一个事事依赖别人的习惯。

李力说:“如果那时候我是一个叛逆者,就不会像今天这样郁郁寡欢了。的确孩子的成长大部分都源于父母的教育和影响。如果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孩子养成独立的习惯,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依靠别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当然比自己亲自来解决问题容易得多,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有个人来商量内心总是要踏实一些。如果再进一步,别人如果愿意替你来完成任务使自己完全松懈下来,时间长了,容易滋生一种依赖因素,渐渐也就成为了一个无法独立的弱者。

人最忌怕的就是自欺欺人,有这种习惯的人容易走极端。要把自己看作是一个独立的整体,要尽量用自己的才干和能力来完成自己的事情。要发挥自己相当的独立能力,但是也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听取他人的意见并不是依靠他人来完成自己的事情。

一位资深的学者曾经说过:“如果你过分依赖别人,那你迟早会上当,因为你无法分辨别人的话对还是不对,也无法辨别他人的动作对自己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害。

如果你想成就大事业,那首先你要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这样遇到事情时自己才能独当一面,要学会为自己负责,如果你自己都不能对自己负责,那这个世界上就更没有人能对你负责。有一句话说:“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由此可见独立自主是成功的关键。

我们生活在芸芸众生当中,遭遇逆境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自己,而不是想到别人可以来帮你。所谓的想到自己并不是让你去单打独斗,也不是让你万事不求人。而是想告诉你,别人没有哪个义务一定要帮你。

天助自助者,说的是这样一个道理。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思想上的独立者。在学习中也应该有这种的独立习惯,对自己负责。

在北大坚持己见、独立的人大有人在。在课上,某教授和某学生在一个问题上,学术问题意见刚好相反,而且师徒两人互不相让。直到学期终了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不知道是教授有意为难还是选择得意之点,考题正好有哪一道题,学生还是按自己的观点答题。教授也是按自己的观点来阅卷,于是判其错误,该学生还得补考。补考成绩按九折计算,所以补考的试卷上照样改了一条,上写:“注意,六十七分及格。”补考之时教授为了不让步还是出了那道题,但是学生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结果考试还是60分,还得再补考,教授还是出了原题,那学生还是考了60分,但是这次算及格了,问为什么?说是规定只说补考打九折,没有说补考的补考还得打九折,所以不答折扣了。这是典型北大解决学术问题的方法。

这些敢于向权威发起挑战的“独”行者们身上,闪烁着智慧的光环,使他们能够保持自我的真风彩,在人生的奋斗过程中不失本色,保持真我之品格,独立而又坚定。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保持独立的习惯。

5、天助自助者,自主靠自己

学会做自己的主人,自己是惟一能够控制自己的人,做自己的主宰,你就是你,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你。

我们通常都会说:“做自己的主人”,但到底怎么做,却又困惑着许多人。成大事者都是真正做了自己的主人,走自己拯救自己道路的。

只有独立的人,才不会面对困难充满恐惧,也只有自我独立的人,才不会在年轻的时候白白浪费大好光阴而不去成就一番大事业。自我独立对于人的一生有着难于估量的作用,甚至可以说:“人的一生成功与失败,首先取决于是否实现了自我独立。”一个人的独立都是以品性独立为基础的。没有实现品味上的独立,成功便无从谈起。

那么,我们年轻人怎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品性独立,从而养成独立的习惯,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为自己的事业拼博?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格在幼年的时候就已经定型了,而且会影响人的一生,以后改变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

弗兰克是犹太裔的一位心理学家,曾二战期间被关进纳粹集中营,遭遇及其悲惨。他的亲人都死于纳粹的魔掌,最后只剩下一个妹妹,惟一的亲人。他自己也受到严刑拷打,朝不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