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要成就自己先培养习惯
1785000000035

第35章 随时提醒自己,免得犯同样的错误(2)

俗语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态度,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再大的困难也能迎刃而解。倘若做事半途而废、畏首畏尾,遇到困难逃之夭夭,再容易的事也不会成功。

实际上,并不是做任何事情都困难重重,有时候只要稍微坚持一下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偶尔遇到一些小磨难,只要人们具备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足够的耐性。困难是可以轻松解决的。所以无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要养成轻言不放弃的习惯。

一些人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并非上天的厚爱,也非机缘巧合,而是日积月累自我反省的结果,千万不要心存侥幸,否则,机缘、幸福、成功将与你擦肩而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告诉了我们培养持之以恒的好习惯,不是靠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一日曝之,十日寒之,十日所辍,不但不会养成持之以恒的好习惯,反而成功也会在身边悄然溜走,离你越来越远。

许多人总是痴痴的等着天上掉馅饼,或者幻想着一夜成名、一夜暴富。存在这种侥幸心里的人,于是忘记了持之以恒的训诫,疯狂地去做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有的变卖所有家产,去投资股票;有的东拼西借去做“大生意”;更有甚者用辛苦积攒的血汗钱购买了一箱彩票。这些人的结果便可想而知了,并没有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到;更没有一夜暴富的。要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过幸福、富裕的日子,就必须踏踏实实去拼搏去努力。

俗语说得好:滴水穿石,持之以恒的乌龟能快过灵巧敏捷的野兔。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人每天积攒一角钱,天天坚持存储,多年下来同样是一笔可观的财富,一滴一滴的氺最终也能把坚硬的石头穿破。正如布尔沃所说的:“恒心与忍耐力是征服者的灵魂,它是人类反抗命运、个人反抗世界、灵魂反抗物质的最有力支持,它也是福音书的精髓。”

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多达1000多种,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与他持之以恒的习惯有很大关系,他曾今也失败过一千多次,但是他都没有轻言放弃。他曾说:“我从来不做投机取巧的事情。我的发明除了照相术,没有一项是因为幸运之神的光顾我才成功的,完全都归结于我的努力和轻言不放弃的态度”。一个人无论做什么只要下定了决心,知道该何去何从,就会朝着自己定的目标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从爱迪生活生生的事例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态度,加上不轻言放弃的习惯方能获得成功。

人生旅途中,人们会经历种种磨难,有的可能会被人们遗忘,而有些挫折可能给人们留下永生难忘的印象,甚至会给人们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成为终身难忘的痛。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沉浸在悲痛之中,永远消沉下去,可以将其淡化,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为了目标的实现,继续努力奋斗,养成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5、怨天尤人,天人共弃

抱怨是成功的天然克星,成功最忌讳的就是埋怨。碰到任何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不要总是一味的抱怨,要学会控制自己,并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时常进行自我反省。

在人生道路上,困难挫折不计其数。当人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不是抱怨出身不好,就是抱怨社会阅历肤浅,要么抱怨社会竞争太激烈。殊不知,困难、挫折却偏宠爱这些喜欢抱怨的人,他们越是抱怨,困难、挫折就越发多。所以,一个想要成功的人必须要有正视困难的勇气,养成善于接受挑战的好习惯,不要怨天尤人,要学会接受、面对。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遇到不利因素时,要学会接受,不要自怨自艾。不利因素,能够磨练成长中的人们。要养成善于接受挑战的好习惯,切勿让抱怨毁了大好前程。

一个自以为学识渊博的年轻人,一直得不到重用,为此,他总是怨天尤人,自怨自艾,异常苦闷。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去问上帝:“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上帝听了沉默不语,只是捡起了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并把它扔到乱石堆中。上帝说:“你去找回我刚才扔掉的那个石子。”结果,这个年轻人翻遍了乱石堆,却无功而返。这时候,上帝又取下了自己手上的那枚戒指,然后以同样的方式扔到了乱石堆中。结果,这一次,他很快便找到了那枚戒指——那枚金光闪闪的金戒指。上帝虽然没有再说什么,但是他却醒悟了:自己只不过是一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石子,与那金光闪闪的金子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自己因能力不足所以得不到重用。因此,自己根本没有资格怨天尤人,也没有权利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

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他没有给你一扇窗的同时,必定给你敞了一道门。对不佳的际遇,一时的坎坷,一些人总是抱怨命运的不公、上帝的捉弄,却不能正视自己,找到问题的根源。

的确,尘世琐屑,红尘纷扰,难免遭遇凄厉的狂风、淋漓的冷雨,但是,这并不是苦难,而是恩赐,正是上天对我们生命的打磨与锤炼。因为,生命的初始,就像一块璞玉,质朴而粗糙,没有光泽,需要我们细细地打磨,耐心地锤炼。这样才能去粗存精,显示出生命的厚重与光华。

生命是美丽的,而且异常精彩。面对不幸,面对潦倒,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应该是敢于正视困难,善于接受挫折的洗礼,承受苦难,直面打击,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打磨成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要知道,上帝永远是公平的。等到有一天,真正将自己打磨成一块熠熠生辉的金子时,任何人都掩不住那灿烂夺目的光辉。

神父去拜访一位久未到教会做礼拜的教友。

教友说:“教会的是非问题太多了,一堆人聚在一起,就喜欢说人是非,我感觉非常累了,我不喜欢这样的教会。如果教会能为人提供一片净土,我会去的。”

神父没有办法,因为他自己也觉得教会的是非问题很多,而这问题也持续了很久。

他沮丧地回来请教有经验的老神父。

老神父去找教友,教友又把他的话重复一遍,“如果教会是个单纯的地方,我就会去。”

老神父听完一笑,问:“你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教会呢?”

教友想了想,摇头说:“没有看到过。”

老神父说:“如果有的话,我劝你也不要去。”

教友疑惑地问:“为什么?”

老神父答:“你去也只是污染教会而已。”

对于生活中许多不顺遂的事,人第一个反应就是抱怨。抱怨也并不会犯法,但是它容易令人们陷入负面情绪中。

教友抱怨教会是非多,而事实也正是如此,但教会也有它自身的优点,一味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教会的缺点上,那就容易将缺点放大,而忽略了它的优点。试着去看事物可令自己学习成长的部分,而不要专注那些对自身成长无益的方面。

那些喜欢抱怨的人常说:“公司根本就不了解我的实力”、“上司没有眼光,所以我再努力也得不到他的赏识”、“大家都无法欣赏我的能力”等等。这种人往往是能力一般,和公司里的员工没有什么两样,公司老总凭什么提拔你而提波别人。一个人如果凡事都怪运气不好,那么他很难跳出那个圈子。总之,最重要的是不要随随便便地把一切责任往命运上推。宿命论者,大多非常地灰暗、悲观。他们越是这样,幸运女神就越不会去眷顾他们,他们就更相信是运气不好,这样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事情做得好不好基本上不是问题,而问题的关键是人们总把一切阻碍成功的因素推到命运上。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相对立的两个方面都是相互关联的。有黑一定有白,有好一定有坏,这是原本存在的事实。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你会发觉同样的东西会有不同的闪光点。像不同的两个人看同样一朵玫瑰花,有的人看到了漂亮的玫瑰花,而有的人却看到了漂亮的玫瑰花下的刺。所以任何事情都不要抱怨,抱怨是一种无聊、幼稚的做法,其实是给自己的失败找一个理由作搪塞。任何时候不要抱怨,要养成杜绝抱怨的好习惯,任何一个成就大事的人不会把时间用在抱怨上,相反是把时间用在踏踏实实的行动之上。少说话多做事是成功色箴言。

凡存在,必有价值,这是肯定的。同一样东西对不同的人来说,都有不同的价值,主要看人对物的需求。

鸦片对很多人来说是毒品,但对有需要的病人来说,却是抗痛良药。运动是健康的,但对某些患有特殊疾病的人来说,却是危险且会致命的。万事万物都不是绝对的。如果只想品尝成功的甘甜,而躲避困难的苦涩,只会令自己不快乐。

谁都没有创造宇宙的力量,除非学会接受,否则难以在现今这个宇宙里生存。既然如此,培养接受好习惯,是对自己对他人都绝对必要的功夫。

一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它需要有一定的耐力与毅力。因此,人们必须做到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在培养好习惯的同时,还要磨炼自己的耐性与承受能力。刚开始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的确有点困难,但习惯就好了,生命中的喜悦也将源源不绝地到来。

6、知错就改,为时不晚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生活中人是会犯错误的,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有了错误,可是却不改正,继续错下去,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知错就改,为时不晚,以后在同一个问题上注意,避免同样错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随时都有可能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但犯错不要紧。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需要人们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有的人会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后悔不已,也有人会因此而消沉,但是还有一种人就是为自己犯下的错找一个借口来掩盖错误。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为其灌输诚实、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思想。其目的就是想培养孩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因为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作用。尽管如此,仍然有许多人忽略这个好习惯的重要作用。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我不会做”、“我犯错是因为……”“其实我也不想……”“那不是我的错”等,这些都是在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都是推托之辞,是不被提倡的。面对自己的过错说一声“对不起”之类的话,并不会使你颜面尽失,也不会招致他人的厌恶,反而,别人会认为你是一个敢作敢为的“好汉”。这对树立威信、聚集人气、获取成功百利而无一害。有些人根本不能体会到知错就改这一好习惯的妙处,一旦犯下错误,就要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甚至是掩盖自己的过失,生怕失信于人,害怕在小辈面前失去威严,殊不知这是面子在作祟,如果只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而纵容错误的蔓延,只能落得失信、丢脸的下场。

其实错了就是错了,大的错误也是错,小的错误也是错,就算一点错也还是错。只要知错就改,仍然是人们所欢迎的人,仍然可以得到他人的欣赏与赞许。

杰克住在纽约市中心附近,在他家旁边,有一片野森林。春天的时候,黑草莓丛野花盛开,松鼠在林间筑巢育子,马草长得高过马头。这块没有被破坏的林地,叫做森林公园———它的确是一片森林,也许跟哥伦布发现美洲那天下午所看到的并没有什么不同。杰克常常带着雷斯到公园去散步,它是一只友善不伤人的小猎狗。因为在这片森林公园里很少能碰到人,所以,杰克常常不给雷斯套狗链或戴口罩。

有一天,他们在公园里遇见一位骑马的警察,他好像迫不及待地要表现出自己的权威。他训斥杰克:“为什么让你的狗跑来跑去,却不给它套上链子或口罩,难道你不知道这是违法的吗?”“是的,我知道,”杰克轻柔地回答,“不过我想它不至于在这里咬人。”“法律是不管你怎么认为的。它可能在这里咬死松鼠或咬伤小孩。这次我不追究,但如果下次再让我看到这只狗没戴口罩出现在公园里,那你就必须去跟法官解释了。”杰克客气地答应照办。

经过这次遭遇,杰克果然给雷斯戴上了口罩。可是,麻烦又来了,雷斯很讨厌戴口罩。因此,杰克想碰碰运气。起先很顺利,可惜好景不长,不久他同雷斯就撞上了暗礁。

一天下午,雷斯和杰克在一座小山坡上赛跑,突然间那位骑马的警官再一次出现在他们的视线范围内。见此状,雷斯快速地朝那个警察冲去。

杰克知道这下完了,所以不等警察开口他就说:“警察先生,这次你当场逮到我了,我有罪,我没有托辞,没有借口了。你上星期已警告过我,带狗出来时,必须给狗戴链子或口罩,否则就要接受惩罚。”

“是啊!我已警告过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呢?不过你承认错了,这很好,”警察的回答变得柔和了,“我知道在没有人的时候,谁都忍不住想带自己的爱犬出来散步。”

杰克回答说:“的确是忍不住,但这是违法的。”

“这样一条小狗大概不会咬伤人吧。”警察说。

“不,它可能会咬死松鼠。”杰克接着说。

“哦,你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了,”他告诉杰克,“你看这样办吧,你只要吸取教训,保证今后不再这样,事情就算了。”

由杰克的经历可以看出知错就改的好处。如果杰克有意为自己辩护的话,那么结果可能是另一番景象。如果知道自己错了,免不了会受责备,自己何不先认错呢?自己谴责自己不会比被别人指着鼻子骂、批评好受得多吗?如果人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提前作了指责和批评,别人十之八九会宽容、饶恕你的错误。

精确、一丝不苟,是制作商业广告和出版读物的重要原则。有些艺术编辑要求他们的下属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发生一些小错误。曾有一位艺术组长,总是喜欢从鸡蛋里挑骨头。下属们每次离开他的办公室时,总觉得倒胃口,不是因为他的批评,而是因为他攻击人的方法。

有一次,他的一位下属李子向他交了一件匆忙完成的画稿,没过多久他就给李子打电话,要他立即到办公室,说是画稿出了问题。当李子走进他的办公室后,正如预料的那样,惹来了很多麻烦。他恶意地准备责备李子。李子见状忙说:“先生,如果你的话是正确的,那么我的失误一定不可原谅。我为你画稿这么多年,该知道怎么画才对。我觉得很惭愧。”

他立刻开始为李子辩护起来说:“是的,你的话没有错,不过这终究不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只是……”

李子再次打断了:“任何错误都要付出代价的,这我知道,但是我一定会改。”

他开始插嘴,但李子没有让他把话说出来,继续检讨自己的错误。说:“我应该更小心一点才好,你给我的工作很多,照理应该让你满意,因此,我打算重新画一次。”

“不!不!”他反对起来,继续说:“我不想那样麻烦你。”他开始赞扬李子的作品,告诉李子只要稍微改动一点就行了,又说,一点小错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失,毕竟,这只是小节不值得重新画一次。

李子急切地批评自己,使他怒气全消了。结果,这位刻薄的艺术组长还邀请李子共进午餐,分手之前,他给了李子一张支票,又交待了另一件工作。

傻瓜才会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而聪明人会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因为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谅解,并给人以谦恭有礼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