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要成就自己先培养习惯
1785000000007

第7章 调整心态,心态决定一切(4)

在今天的生活中,商品的定价几乎都要余点尾数,很少是整数。比如,商家往往把300元的东西定价为299.9元,副食品的定价多数为8.99元、0.9元……等等不一而足,据说,这样定价的意思是使消费者感觉定价严谨合理,一张整钞拿出去,总是还有找回的余钱。无论多少,实际上仅是个心理感觉罢了。所以,在消费中,一角的硬币,对商家来说是很需要,但对消费者来说,常常是多不足惜。现在日渐流行使用信用卡,对很多人来说,硬币更是个无足轻重的东西。在大路上、草丛中,我们也懒得弯一下腰,把它拾起来。更常常看到的是,人们经常用硬币来取乐,如练瞄准、抛距离、撞运气……在一家超市室内的喷泉池里,我经常看到很多人拿着硬币往鲤鱼嘴里扔,结果池子里常常撤满白花花的硬币,据说,商场的清洁工因此而有了固定的不薄的小费收入。

其实生活的中的许多事情都是从小事做起,一点一点来,点滴积累。比如说中国人学习汉字,都是先从拼音开始学起,没有上来就教给笔划的。拼音掌握后,才开始教给汉字里的点、横、撇、竖、捺,最后一点一点的教给方块字。

想成功就从那细小的萌芽开始生长,就从那一撮泥土筑起,就从此时此刻开始,从坚实的土地上迈步,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

要成就自己就先从小事做起吧,脚踏实地,一点一点的积累自己的能量。在不鸣之前完善自己,有朝一日会让自己冲上天空,一鸣惊人。

10、避免唠叨,从容豁达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往往都会不满足于现状,由此而引发一连串的唠叨。殊不知,唠叨是破坏人际关系的罪魁祸首,无论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日常工作中,大凡爱唠叨的人都不受人们欢迎。这就要求人们要避免重复唠叨的习惯,从容豁达地看待当前境遇。

一个人牢骚多了,对自己的形象会有很大的损害。

玛丽亚小时候和姑妈一起住在英格兰。姑妈经营着一家小店。每当有牢骚满腹、喋喋不休的顾客来小店时,她总会把玛丽亚叫到身边,不管玛丽亚在做什么重要的事都要过去。然后,她把玛丽亚拉到身边神秘而又认真地说:“丫头,来,进来。”乖巧的玛丽亚很听话地按照姑妈的指示去做。这时姑妈会向她的主顾打招呼,说:“托玛斯老弟,今天过得怎么样啊?”

托玛斯就会长叹一声对姑妈说:“不怎么样,实在是糟糕,糟糕透了。你看这该死的夏天,天气热得要命,我一点也不喜欢它,噢,实在是烦透了。天气闷热得几乎快使我窒息了,可把我折腾得够呛。我受不了,真的快要命了。”

姑妈经常是一只手托着下巴,淡漠地站着,一边低声地嘟哝着:“唔,嗯哼,嗯哼。”一边向玛丽亚使眼色,确信玛丽亚已经将这些唠叨听进心里去了。

又有一次,一个牢骚满腹的人道:“耕地这种活儿真让人讨厌,尘土飞扬让人闹心不说,骡子也犟脾气不听使唤,真是要人命的苦差事,我实在是讨厌它,再也干不下去了。还有让人无法忍受的是,我的腿脚,还有我的手,酸痛得难以忍受;眼睛也被风扬起的尘土迷了;鼻子吸入尘土后也被呛得难以忍受,哎呀,实在是受不了了!”

这时候姑妈还是重复同样的动作和表情,淡漠地站着,嘟哝道:“唔,嗯哼,嗯哼。”然后再向玛丽亚使个眼色。

当这个牢骚满腹的家伙前脚出店门,姑妈后脚就把玛丽亚叫到跟前,一遍又一遍地不厌其烦对她说:“丫头,你听到这些人如此这般地唠叨了吗?”

玛丽亚总是乖巧地点点头,静静地听姑妈的教导。姑妈见玛丽亚乖巧的模样就会接着说:“丫头,记住,每个夜晚都会有一些喜欢唠叨的人,不管他是黑人还是白人,是富人还是穷人。当他们酣然入睡后,却可能一睡不起。不觉中,温暖的被窝却已成了冰冷的灵柩;柔软的羊毛毯却变成了裹尸布。他们再也不会有机会抱怨天气的糟糕或干农活的劳累了。记着,丫头,唠叨最容易让人失去生命。”

如果你对那件事感到不满意,但又不可能让它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那就换种态度去对待,切勿唠叨。

11、勤勉踏实,一步一个脚印

一个人的想法不管有多好,也要靠实际行动来实现。想法再好,如果不为之付出行动,成功也与之无缘,这样的人难成大器。当然,这里所强调的敢干并不是告诉人们要盲目地付出蛮力,而是在正确的想法上,勤勉踏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干。

“勤勉踏实,才能避免漂浮。”是成功人士不断勉励自己的成功箴言。漂而无根,就要随风摇摆;勤勉踏实,才可遇事不乱。要想有所作为就要不断对自己说这些话,不厌其烦地提醒自己,因为这对你是终身有益的。

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地干,才能实现目标,才能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

只要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本职工作,即使是一个能力一般的人,也可以取得比较不错的成绩。

如果你是公司的一位员工,就要脚踏实地、勤勉踏实、全神贯注、充满热情地工作,那么很快就会得到老板的赏识。

同时,也向上司表明了你的忠心,使他更贴近你,并且你的积极心态常常感染着上司,激励着上司积极进取。

让上司放心的就是你这份积极心态,影响上司的也是这份心态。领导者常常排斥那种冷漠、粗心大意、懒惰的员工。

人们对待工作的不同态度,产生着不同的结果。因为,人们都知道一心一意和三心二意的结果有着天壤之别。

“来到这个世界上,做任何事都要全力以赴。”罗斯金的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没有贵贱之分,没有高尚和卑微的职业之别。

上帝使每个人都从事着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使每个人都在属于自己的行业里找到快乐与满足。

有一些擅长做家务的主妇,她们不管是做饭、擦家具,还是铺床、洗衣,都有一副自得其乐的专注神态。她们以积极的心态做着各种事,并从中感受到乐趣。

看着她们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做事,看着她们那发自内心的满足,真是一种享受。她们使家庭的氛围变得温馨、舒适,使人的心灵得到慰藉,使生活更为美好。

还有另外一些家庭主妇,她们把家务活当成天下最乏味的事,只要稍有可能,她们就会拖延或干脆省掉那些家庭劳动。即使是被迫做了一些,结果也不能令人满意,整个房间一片狼藉,毫无舒适感。在这样的家庭里,身心怎么能得到放松呢?你只会觉得一切都是乱七八糟。

一份卑微的工作并不能代表什么,即使是补鞋这么低微的工作。有一些鞋匠把它当做艺术来做。不管是打一个补丁还是换一个鞋底,他们都会一针一线地精心缝补,本着勤勉踏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原则,去迎接每一位顾客。

另外一些鞋匠却截然相反,随便打一个补丁,根本不管它的外观,好像自己只是为了谋生,根本没有热情来关心工作质量。

前一种人热爱这项工作,不是总想着从修鞋中赚多少钱,而是希望自己手艺更精湛,成为当地最好的补鞋匠。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生活中有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不管是最伟大的道德家,还是最普通的老百姓,都要遵循这一准则,无论世事如何变化,也要坚持这一信念。它就是在充分考虑到自身能力和外部条件的前提下,进行各种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然后集中精力、勤勉踏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下去。”

约翰·密尔这段话的意思是:勤奋工作是快乐的源泉。有人要他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生活准则时,他说:“这条准则可以用一个词表达:工作。工作是生活的第一要义;不工作,生命就会变得空虚,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也不会有乐趣。没有人游手好闲却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对于刚刚跨入社会门槛的年轻人来说,我的建议是:工作,工作,工作!”

如果你仔细观察每个人,就会知道哪个是喜欢自己工作的人,因为他们许多表现都出于自发性、创造性、谨慎和专注。

这些人与那些在工作中应付差事、乏味无聊的人截然不同。喜欢自己工作的人总是充满热情,干劲十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

不但如此,他们还总是主动去找事情做,期望事业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而那些每做一件事都觉得乏味的人,这一生都会受生活所累。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心存着“人人都在命运之神的掌握中,我们只要等待好运降临到身上就行了”这样的想法。但现实中有这种想法的人结果都是非常可怜的。

诗人朗费罗则说:“日常生活看似枯燥乏味却非常重要!就像时钟的发条一样,可以让钟摆匀速地摆动,让指针指示正确的时间。当发条失去动力时,钟摆就会停止,指针也不再前进,时钟静静地躺在那里,不再有任何价值。”只要我们能鼓起勇气,拿出力量和行动来,勤勉踏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那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了。

“工作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至今仍保存完好,它是最有效的心灵滋补剂,是医治精神疾病的良药。这从自然界就可以得到体现。一潭死水会逐渐变臭,奔流的小溪会更加清澈。如果没有狂风暴雨,没有飓风海啸,地球上将全部是陆地,空气也会静止不动,这样的世界毫无生气。在气候宜人、四季温暖如春的地方,人们十分惬意地享受着生活,自然容易产生懒散心理,甚至对生活产生厌倦,养成好吃懒做的恶习。但是,如果每天要为生计奔波,与大自然作激烈的搏斗,经受各种锻炼,一个人就会精神抖擞,发出最强的力量。”这是迪恩·法拉对脚踏实地、勤恳工作的阐述。

金斯利说:“每天早晨起床后,不管你喜不喜欢,都得想着自己有事做,强迫自己工作并尽最大努力做好,这样可以培养自控能力和勤奋、意志力等各种美德。在懒惰人那里,是没有这些优点可言的。”

要立即采取行动,发展自己的个性,提升自己的人格,去做想做的事情。

如果缺乏勇气、魄力、忍耐力和决断力,那就磨炼自己具备这些能力。应该深信,上帝赋予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使人们能够改变自己。

取得良好成绩的人正因为每天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工作,才使其走向了成功。

每天早起一点,就能用有限的时间去做一些事情;每天对待工作认真一点,就会在工作上少一些阻碍,多一些舒畅。

人们必须脚踏实地地生活,勤勤恳恳地工作,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际行动中,用勤劳的好习惯充实着人生,以此来提高个人修养与丰富个人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