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弯腰 懂得迂回
1794300000015

第15章 弯下腰来忍(3)

美方讲了几个小时之后,终于开始记起要征询一下日本公司代表的意见。不料,日本公司的代表似乎已被美方咄咄逼人的气势所慑服,显得迷迷糊糊,混沌无知,日方代表只会反反复复地说:“我们不明白”,“请给我们一些时间回去准备一下”。第一轮谈判就在这不明不白中结束了。日本人这显然是在运用“火到猪头烂”的计策。

几个月以后,第二轮谈判开始。日本公司似乎因认为上次谈判团不称职,所以予以全部更换。新的谈判团来到美国,美方只得重述第一轮谈判的内容。不料结果竟与第一轮谈判一样,由于日方对谈判项目“准备不足”,日本公司又以再研究为名,毫无成效地结束了谈判。

经过两轮谈判后,日本公司又如法炮制了第三轮谈判。在第三轮谈判不明不白地结束时,美国公司的老板不禁大为恼火,认为日本人在这个项目上没有诚意,轻视本公司的技术和基础,于是下了最后通牒:如果半年后日本公司依然如此,两公司间的协定被迫取消。随后,美国公司即解散了谈判团,封闭了所有资料,坐等半年以后的最终谈判。

万万没有料到的是,才过几天,日本即派出由前几批谈判团的首要人物组成的庞大谈判团飞抵美国。美国公司在惊愕之中仓促上阵,匆忙将原来的谈判成员从各地找回来,再一次坐到谈判桌前。

这次谈判,日本人一反常态,他们带来了大量可靠的资料、数据,对技术、合作分配、人员、物品等一切有关事项甚至所有细节,都做了相当精细的策划,并将精美的协议书拟稿交给了美方代表签字。

美国人一下傻了眼,又找不出任何漏洞,最后只得勉强签字。不用说,日本人拟定的协议对本方极为有利。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见,当时机已成熟时,就不需再忍、再磨,当机立断、迅速出击,让对方陷入极其被动的境地,那么自己的事情也就极可能成功了。

9.“忍”、“磨”就要不动声色

做事时,懂得藏匿,不动声色,使意图不为外人所发现,是最有可能取得成功的。因为这种韬光养晦的方式能让你在做事时少去许多人为的阻碍而增加许多想要的帮助。

一个能成大事的人必懂得韬光养晦、深藏不露的哲学,因此为达目的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

中国古代帝王隋炀帝就是这样一个深藏不露,善于伪装自己的高手。

隋炀帝杨广在登基前本是隋文帝的次子,文帝内定的接班人原是杨广的同胞哥哥皇太子杨勇。为了夺取太子之位,将来做隋朝第二代皇帝,杨广可谓煞费心机。

作为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珍惜国力,崇尚节俭。他的妻子独孤皇后深得文帝宠信,政见常与文帝相和,宫中称为“二圣”。她有两大特点:一是节俭,反对奢侈;二是嫉妒,反对男人纳妾,尤其反对男人与妾生养子女。这是一个具有奇异癖好的女人,不但自己吃醋,也为别的女人吃醋。

太子杨勇是一个大而化之的花花公子,疏阔豪爽,不注意小节。老娘独孤皇后最讨厌男人有姬妾,杨勇偏偏有很多姬妾,而且生有很多子女,以致妻子郁郁而死。老爹杨坚最讨厌大臣花天酒地,杨勇偏偏喜欢音乐歌舞,饮宴达旦。这些本都是小的缝隙,但已够杨广有计划地楔人。杨广妻子萧妃一个人,仅此一点就使他老娘高兴。其实,杨广同他哥哥一样,也是个纨绔子弟,声色之徒,但他在父母面前将这些斑斑劣迹统统掩盖了起来。每逢父母来他家,他都将娇妾、美姬藏于密室,只留老丑者穿上普通衣服侍候在自己左右。他还撤去华美的屏帐,改用廉价的素缣,弄断乐器的丝弦,使其落满厚厚的尘土;更甚者,掐死庶出子女,以示只和正妻生儿育女。这样,显示自己处处以父母为榜样,勤俭持家,不近声色。杨坚夫妇见状不由大喜。老夫妇每派人到儿子们那里,杨勇只把他们当仆人看待,杨广却不然,他和妻子一定双双站到门口,亲自迎接,致送厚礼,于是老夫妇耳畔听到的全是赞扬杨广的声音。杨广出镇江都,每次入朝辞行时,都痛哭流涕,依依不舍,父母看儿子如此孝心,也流下眼泪,不忍他远离膝下。杨广知识程度很高,有很好的文学素养,待任何人都很诚恳,谦虚有礼,尤其曲意结交政府重要官员。他所展示出来的,全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标准领袖,具有肝胆相照、义薄云天的英雄性格,和救国救民的圣贤抱负。节俭、朴实、谦恭、虚怀若谷、好学不倦、礼贤下士、不爱声色犬马——集人类美德于一身。

一切布置成熟后,杨广便把“诬以谋反”的法宝罩到杨勇头上,杨坚下令把杨勇贬为平民,囚禁深宫,改立杨广当皇太子,杨广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阴谋。

几年后,杨广隐藏已久的狐狸尾巴终于露了出来。当父亲病危,杨广被召入宫中侍奉时,他内心的兴奋使他无法再继续控制自己,不久就对老爹最宠爱的陈夫人,垂涎三尺。一天,乘着陈夫人换衣服的时候,上前一把抱住。陈夫人挣扎逃掉,杨坚看她神色仓皇,问她怎么回事,她垂泪说:“太子无礼”。杨坚大怒,但此时已后悔莫及。杨广不久就派亲信闯入宫中将病重的文帝杀死。

杨广杀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他的美丽庶母陈夫人睡觉,第二件事就是派人驰赴长安把他那已经罢黜的哥哥杨勇杀掉。杨广从开始采取夺嫡行动,到他行凶之日,历时十四年,在这段漫长岁月中,一直保持伪装,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杨广竟做得天衣无缝,可见他具有绝顶的聪明才能。当然他的行为是不值得我们提倡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个人必须在适当的时候把握好藏与露的关系,何时当露锋芒,是没有一定之规可循的,只有相机而动,任时而出,如此才能成大事,否则只会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一般来说,当自己的力量处于弱势,比如党羽还不够众多,威望还不够高等等不及别人的情况下,必须韬光养晦,做到深藏不露。但藏而不露的根本目的不在藏而在露,你必须看准时机在该露的时候毫不犹豫,立刻脱颖而出。当然,在藏的时候,并非被动地四处躲藏而是藏中有露,时而藏时而露,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样才能保证他日时机一到,你能一出必成。武则天初期摄政时,在高宗面前将其目的深藏不露,而在文武大臣那里,已经显示了她执掌政权的实力,所以日后她能一举成功取高宗而代之。10弯腰控制情绪,性情中人有时难做事

性情中人多以自我感性为出发点去做事,当所遇之事与自己的性情相抵触时,他们往往不能弯腰忍受,这样导致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失败。

艾森豪威尔说:“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可以成就任何大业。”

清人傅山说过:愤怒达到沸腾时,就很难克制住,非“天下大勇者”不能做到。中国古语讲:“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你想和对方一样发怒,你就应想想这种爆发会发生什么后果。如果发怒必定会损害你的身心健康和利益,那么你就应该弯下腰来,努力约束自己、克制自己,无论这种自制是如何吃力。

唐代宰相娄师德的弟弟要去代州都督府上任,临行前,娄师德对弟弟说:“我没多少才能,现位居宰相,如今你又得州官,得的多了,会引起别人的嫉恨。该如何对待?”他弟弟回答说:“今后如果有人往我脸上啐唾沫,我也不说什么,自己擦了就是。”娄师德说:“这正是我担心你的。那人啐你,是因为愤怒,你把它擦掉了,这就是抵挡那人怒气的发泄。唾沫不擦自己也会干的,倒不如笑而接受呢。”

娄师德兄弟的这番谈论,有打比方、开玩笑的成分,其中意思就是要忍耐,要退让,不要去和对方“针尖对麦芒”。否则,就会更加激怒对方,使矛盾尖锐化,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在法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阿兰·马尔蒂是法国西南小城塔布的一名警察,这天晚上他身着便装来到市中心的一间烟草店门前。他准备到店里买包香烟。这时店门外一个叫埃里克的流浪汉向他讨烟抽。马尔蒂说他正要去买烟。埃里克认为马尔蒂买了烟后会给他一支。

当马尔蒂出来时,喝了不少酒的流浪汉缠着他索要烟。马尔蒂不给,于是两人发生了口角。随着互相谩骂和嘲讽的升级,两人情绪逐渐激动。马尔蒂掏出了警官证和手铐,说“如果你不放老实点,我就给你一些颜色看。”埃里克反唇相讥:“你这个混蛋警察,看你能把我怎么样?”在言语的刺激下,二人扭打成一团。旁边的人赶紧将两人分开,劝他们不要为一支香烟而发那么大火。

被劝开后的流浪汉骂骂咧咧地向附近一条小路走去,他边走边喊:“臭警察,有本事你来抓我呀!”失去理智、愤怒不已的马尔蒂拔出枪,冲过去,朝埃里克连开四枪,埃里克倒在了血泊中……

法庭以“故意杀人罪”对马尔蒂作出判决,他将服刑30年。

一个人死了,一个人坐了牢,起因是一支香烟,罪魁是失控的激动情绪。

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当事人因不能弯下腰来克制自己情绪,而引发争吵、骂吵、打架,甚至流血冲突的情况。有时仅仅是因为你踩了我的脚,或一句话说得不当。在地铁时争抢座位,在公交车上挨了一下挤,都可能成为引爆一场口舌大战或拳脚演练的导火索。在社会治安案件中,相当多的案件都是由于当事人不能冷静地处理事情——许多本就是小事一桩而发生的。

人皆有七情六欲,遇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时,难免情绪激动、发火、愤怒,这是人的一种保护的本能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但这种激动的情绪不可放纵,因为它可能使我们丧失冷静和理智,使我们不计后果地行事。因此,我们在遇到事情时,在面对人际矛盾时,要学会弯腰克制,学会宽容,而不要像炮捻子,一点就着。

如果你忍不住别人的刺激又快要如火山一样爆发,就试试曾是美国总统的杰弗逊所教的方法:“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就先数到一百。”

11.在忍耐中积蓄实力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意思是说,宁可假装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做,也不要自作聪明地轻举妄为。

在古今中外的政治、军事斗争的较量中,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采取韬光养晦之计,装疯卖傻,或故意毁其所爱,假利于人,以此掩盖自己的企图,麻痹对手的事例,实在是太多了。匈奴单于冒顿就是运用此战术成功的人。

匈奴单于头曼有个太子叫冒顿,冒顿的母亲早逝,头曼后立的皇后又生一个儿子。受新皇后的怂恿,头曼想要废掉冒顿而立这个小儿子为太子。于是,就将冒顿送到月氏做人质。冒顿在月氏做人质,而头曼却急不可耐地攻打月氏,因此月氏就要将冒顿杀掉。冒顿听到这个消息,偷了月氏的一匹好马,骑着它连夜跑了回来。与其坐而待毙,不如立即行动,只有活着,才有抗争的力量。

头曼感到冒顿还是个有勇气的人,就让他做了一支骑兵的将领。但冒顿却耿耿于怀,与他父亲结下了深深的仇怨,他从此便韬光养晦,弯腰忍耐,暗中培植自己的实力。

他用一种能发出响声的箭头,训练他的射骑手。命令道:“凡是我这响箭射中的地方你射不中,就被杀头!”开始他射一些鸟兽,那些射不中的部下都让他给杀了。

接着他又用这种响箭射他偷来的那匹好马。这在常人看来,就是傻干法,自己心爱的救过自己性命的好马,竟要白白射杀。然而,谁也没想到冒顿是在装“傻”,而且“傻”得如此真实,他不折不扣地执行他的军令,凡射不中响箭所射者,斩!尽管这样,左右还是有人下不得手,他便将这些人立即杀掉。又过了一些日子,他又以同样的办法,让射骑手射他的爱妻。很多人心惊胆战,实在下不得手,于是冒顿又将这不敢射者杀掉。看来,这小子简直是疯了,马也杀了,爱妻也射死了,他想干什么?拭目以待。

有一天出猎,他又用这种响箭射向父亲的一匹好马,这回左右射骑手都争先恐后拉弓射箭,没有一个人敢怠慢。冒顿这时感到这些人都可以利用了,于是,便开始实施他的最重要的人生计划。

一天,他带一批射骑手随他的父亲去打猎,他拉起响箭,射向他的父亲。这既是复仇的一箭,更是决定他命运的一箭。不可一世的头曼还没来得及思考,已被利箭射死于马下。随后,冒顿便回到宫中,尽诛其后母、兄弟及头曼的近臣,自立为单于。

强盛的东胡部落听说冒顿杀父自立,便要趁火打劫,立即派人到匈奴,要求得到当年头曼喜爱的一匹千里马。冒顿刚刚即位,地位不稳,不愿与强大的东胡结下仇怨,便召集群臣商议。大臣们都认为千里马难求,不能轻易送给别人。这时冒顿并没有怒不恕地拒绝东胡的要求,而是弯腰忍耐,暗中积蓄实力。冒顿说:“为了睦邻友好,损失一匹马算得了什么!”于是,便把千里马送给了东胡。

东胡得寸进尺,时过不久又派使者向冒顿索要其身边的爱妃。群臣一听,个个气愤异常,坚持反对。冒顿若无其事地说:“失去一个女人算什么?而与邻国和好事关重大,不能因为一个女人而与邻国失和。”

两次三番得手之后,东胡以为冒顿软弱可欺,全不把冒顿放在眼里。不久,东胡又来索要与匈奴交界处一片无人居住的土地,群臣认为冒顿连宝马和爱妃都送给了东胡,哪里会在乎一片无用的荒原?因此,很多人都主张送给东胡。可是冒顿一反常态,勃然大怒:“领土与宝马、美女不同,是国家赖以生存的根本,怎能轻易送给他人?”他下令,将凡是建议割让土地的大臣一律处死。然后召集部队,向东胡发起猛烈进攻。东胡做梦也没有想到一向软弱可欺的匈奴竟会发兵攻打自己,根本没做任何防备。在匈奴的强进攻面前,措手不及,一败涂地,东胡王也被杀掉。

冒顿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假装弯腰忍耐,迂回前进,麻痹敌人,使其骄纵懈怠,然后伺机一举将其消灭,正是对迂回前进的最好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