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弯腰 懂得迂回
1794300000018

第18章 弯下腰来做(3)

8.“弯腰”以宁静,宁静而致远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有的时候,采用“弯腰”的做事方式,能“于无声之处闻惊雷”,能不费吹灰之力而力揽山崩。

也许你经常见到这样的事情:一个单位某主任高升,出现一个空缺时,本来被看好的两个人都未晋升,反倒是平时看来能力相对较差的一个得到这个难得的晋升机会。表面上看似乎不可思议,但如果你明了其中的奥妙,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原来背后捣鬼之人,恰好是能力较差的那一个。他左右煽风,挑动两个强者争得不可开交,令主管上司无法摆平,最后只好起用虽然能力一般,但却老实听话,而且没什么争议的差者。

这种事在历史上也屡见不鲜。吴王夫差灭越之后,为争夺中原霸主,联合鲁国去攻打齐国,引起了齐国内乱。齐国人杀了齐悼公,归附了吴国,立齐悼公的儿子为国君,是为齐简公。齐简公拜陈恒为相国,让他掌握齐国的大权。

刚出任相国的陈恒立功心切,对齐简公说:“小小的鲁国竟敢跟着夫差来欺负咱们,这个仇不能不报。”

齐简公也觉得堂堂一个昔日的霸主大国,竟然在鲁国的攻击下认输了,实在太丢面子,就命陈恒发兵去攻打鲁国。于是,陈恒派国书和高无丕两位将军领兵,前来攻打鲁国。

这时孔子正在鲁国编书,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吃惊,就对他的学生说:“鲁国是我的祖宗的坟墓所在之地,你们是应该去制止他的。”于是就派他的弟子子贡去见陈恒。

陈恒一见子贡,迎头就说:“先生是替鲁国说话的吗?”

子贡说:“不,我是来替齐国说话的。可是,我不能随便说。”说着就往四下里张望一下。

陈恒明白他的心意,命跟前的人全部退下。然后心平气和地向子贡拱了拱手,说:“请先生多多指教!”

子贡说:“相国执掌着齐国的大权,难道就没有大臣跟你争位吗?就拿你这次派来的国书和高无丕来说吧,他们来打软弱无能、国小兵寡的鲁国,准能马到成功。他们的功劳一大,势力也就大了,总有一天要与您争夺相位。要是您叫他们去攻打强大的吴国,把他们牵制住,相国治理齐国可就方便得多了。”

一番话把陈恒说得连连点头。他就按照子贡所说的去做,把人马驻扎在汉水边按兵不动,派人去探听吴国的动静。

接着,子贡又去到吴国,面见了吴王夫差。

那夫差早有称霸的野心,一向骄傲自大,并且特别喜欢人家奉承他。

子贡一见面就对吴王说:“上回贵国联合鲁国去打齐国,齐国认为这是个极大的耻辱,老想着报仇。如今齐国的大队人马已经到了汉水,他们打算先把鲁国灭了,然后再向贵国报仇。要让我看,大王倒不如先发制人,派兵去攻打齐国的军队。您要是把蛮横的齐国打败了,不光是救了鲁国,中原的霸主还不是您的吗?”这话句句说到夫差的心窝儿里,他立即派兵向汉水进发。

等子贡回到鲁国向孔子报告时,吴国已经把齐国打败。就这样,子贡凭着自己的一张巧嘴,左右煽风,挑起两个强国之间的矛盾,保住了鲁国的安全。

子贡的成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坐山观虎斗”招术的功效,但用这一招时心里一定要明白,无论怎样去说,怎样去做,弱者毕竟是弱者,这种手段只能是姑且行之,前提还是要仰强者的鼻息。所以,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最根本的解决方法,还是要设法使自己由弱者变成强者。

9.弯腰成事,奇货可居

做事靠的是智力,人都是有猎奇的心态,因此,只要你改变做事策略,弯一下腰,让人觉得“奇货可居”,便能达到做事的目的。

战国末,吕不韦奇货可居,将刚怀孕的侍妾献给在赵国为人质的秦王孙异人,以为他日后谋取政治捞得资本。如果你本来没有什么“奇货”,但你可以假造一个,也就是针对对方感兴趣的方面,去人为地进行包装、宣传和夸大。

例如,日本的伊那镇地处荒僻一角,风景平淡无奇,当地政府却希望它变成“奇货”,当地政府实际上就是在求人,求人们来到这个荒僻的地方旅游。他们是怎么办的呢?他们派了一队人马,四处了解民风民俗。经过几个月的折腾,好不容易搜集到了一个民间故事——古代一位侠客勘太郎的神奇经历。尽管这只是子虚乌有的神话,但主管部门却不管那么多,由这一点开始他们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过不多久,伊那火车站广场上,奇迹般树起了一座勘太郎的铜像;书店里,突然冒出了许多描写勘太郎锄强助弱、侠骨仁心的神奇传说的图书;旅游品商店里,勘太郎的木雕、勘太郎腰带、勘太郎兵器等新玩意层出不穷,甚至民间开始到处传播赞颂勘太郎的歌曲。勘太郎一下子成了家喻户晓的大英雄。顺理成章的是,勘太郎的“诞生地伊那镇”自然成了英雄圣地,成了闻名遐迩的观光胜地。无中生有,点石成金,平淡无奇的地方却成了财源滚滚的风水宝地,成为当地政府的可居“奇货”。

当然这是比较冒险的,也许有一天被人发现是被骗上当,到最后可能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所以你也可以加工一个真的“奇货”,也就是制造机会,去做一些抬高自己身价的事情,或掌握一些对方感兴趣的“资源”。

例如,王君廓本是个盗贼头子,投降唐朝后,凭借超绝的武艺和勇猛作战,立下了不少战功。然而真要谋取大官,更需要的是政治资本,所以王君廓的战功只换来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右领军。王君廓不满现职还想混一个大官,但凭他的能力,是有难度的。

唐高祖有个孙子叫李瑗,无谋无断,不但无功可述,还为李唐家族闹过不少笑话,但高祖因顾念本家,不忍心加罪,仅仅把他的官位一贬再贬。这一次高祖调任李瑗为幽州都督。因为怕李瑗的才智不能胜任都督之位,便特地命右领军将军王君廓同行辅政。李瑗见王君廓武功过人,心计也多,便把他当作心腹,并把女儿嫁给他,联成至亲,一有行动,便找他商量。王君廓却自有打算,他想现成的“奇货”难得,干脆自己造一个。当然,这个无勇无谋却手握兵权的李瑗,自然成了他瞄准的目标。于是,他开始精心加工他的“奇货”了。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自己坐上了太子之位。不少皇亲国戚对此事不敢公开议论,但私下各有各的看法。于是李世民做了太子之后,对故太子、齐王家采取了“斩草除根”的做法,大家更是认为太过残忍。这时李世民召李瑷进京面圣。此去当然是凶多吉少,但王君廓对这一政治情形是看得清清楚楚。于是,当李瑗来问他“现在该不该应诏进京”时,他便煞有介事地献计道:“事情的发展我们是无法预料的。大王奉命守边,拥兵10万,难道朝廷来了个小小使臣,你便只能跟在他屁股后面乖乖地进京吗?要知道,故太子、齐王可是皇上的嫡亲儿子,却也要遭受如此惨祸,大王你随随便便地到京城去,能有自我保全的把握吗?”说着,竟做出要啼哭的样子。

李瑗一听,顿时心里“明朗”了,愤然道:“你的确是在为我的性命着想,我的意图坚定不移了。”于是李瑗糊里糊涂地把朝廷来使拘禁了起来,开始征兵发难,并召请北燕州刺史王诜为军事参谋。

兵曹参军王利涉见状赶忙对李瑗说:“大王不听朝廷诏令,擅自发动大兵,明明是想造反。如果所属各刺史不肯听从大王之令跟随起兵,那么大王如何成功得了?”

李瑗一听,觉得也对,但又不知该怎么办。王利涉献计道:“山东豪杰,多为窦建德部下,现在都被削职成庶民。大王如果发榜昭示,答应让他们统统官复原职,他们便没有不愿为大王效力的道理。另外,又派人连结突厥,由太原向南逼进,大王自率兵马一举入关,两头齐进,那么过不了十天半月,中原便是大王的领地了。”

李瑗得计大喜,并非常“及时”地转告给了心腹副手王君廓。王君廓清楚,此计得以实施,唐朝虽不一定即刻灭亡,但也的确要碰到一场大麻烦,自己也不见得能捞到多少好处,于是赶忙对李瑗说:“利涉的话实在是迂腐得很。大王也不想想,拘禁了朝使,朝廷哪有不发兵前来征讨之理?大王哪有时间去北联突厥、东募豪杰呀?如今之计,必须乘朝廷大军未来之际,立即起兵攻击。只有攻其不备,方有必胜把握呀!”

李瑗一听,觉得这才是真正的道理。便说:“我已把性命都托付给你了,内外各兵,也就都托你去调度吧。”王君廓迫不及待地索取了信印,马上出去行动了。

王利涉得此消息,赶忙去劝李瑗收回兵权。可就在这时,王君廓早已调动了军马,诱杀了军事参谋王诜。李瑗正惊惶失措却又有人接二连三地来报王君廓的一系列行动:朝廷使臣,已被王君廓放出;王君廓暗示大众,说李瑗要造反;王君廓率大军来捉拿李瑗……李瑗几乎要吓昏过去,回头求救于王利涉,王利涉见大势已去,早跑了个无影无踪。

李瑗已无计可施,带了一些人马出去见王君廓,希望能用言语使王君廓回心转意。没想到,王君廓与他一照面,便把他抓了起来,不容分说就把他送给了朝廷。

诏旨很快下来了,李瑗废为庶人,王君廓代庐江王李瑗的老位子——幽州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