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弯腰 懂得迂回
1794300000004

第4章 弯腰是为了更好的前行(3)

日本国民中广为传颂着一个动人的小故事:许多年前,一个妙龄少女来到东京帝国酒店当服务员。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也就是说她将在这里正式步入社会,迈出她人生第一步。因此她很激动,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但她万万没想到的是:上级安排她洗厕所!

洗厕所!谁也不爱干,何况她从未干过粗重的活儿,细皮嫩肉,喜爱洁净,干得了吗?洗厕所时在视觉上、嗅觉上以及体力上都会使她难以承受,心理暗示的作用更使她无法忍受。当她用自己白皙细嫩的手拿着抹布伸向马桶时,胃里立刻“造反”,翻江倒海,恶心得几乎呕吐却又吐不出来,太难受了!而上级对她的工作质量要求特别高,高得骇人:必须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

她当然明白“光洁如新”的含义是什么,她当然更知道自己不适应洗厕所这一工作,真的难以实现“光洁如新”这一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因此,她陷入困惑、苦恼之中,也哭过鼻子。这时,她面临着人生第一步怎样走下去的抉择:是继续干下去,还是另谋职业?继续干下去——太难了!另谋职业——知难而退?人生之路岂有退堂鼓可打?她不甘心就这样败下阵来,因为她想起了自己初来时曾下过的决心:人生第一步一定要走好,马虎不得!

正在此关键时刻,同单位一位老者及时地出现在她面前,帮她摆脱了困惑、苦恼,指导她迈好了这人生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帮她认清了人生路应该如何走。而他并不是用空洞的理论去说教,只是亲自做了个样子给她看了一遍。

首先,他一遍遍地抹洗着马桶,直到抹洗得光洁如新,然后,他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喝了下去!竟然毫不勉强。实际行动胜过万语千言,他不用一言一语就告诉了少女一个极为朴素、极为简单的真理:光洁如新,要点在于“新”,新则不脏,因为不会有人认为新马桶脏,也因为背后马桶中的水是不脏的,是可以喝的;反过来讲,只有马桶中的水达到可以喝的洁净程度,才算是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了,而这一点已被证明是可以办到的。

她目瞪口呆,热泪盈眶,恍然大悟,如梦初醒!她痛下决心:“就算一生洗厕所,也要做一名最出色的洗厕人!”

从此,她成为一个全新的、振奋的人;从此,她的工作质量也达到了那位前辈的高水平,当然她也多次喝过厕水,为了检验自己的自信心,为了证实自己的工作质量,也为了强化自己的敬业心;从此,她很漂亮地迈好了人生第一步;从此,她踏上了成功之路,开始了她的不断走向成功的人生历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日本前邮政大使——野田圣子。她是认认真真从小事中一步步慢慢成长起来的。在这里,她受到了锻炼,也经受了考验,正是在这个卑微的位置上,她长成了参天大树。从低处起步还可以免占他人关注的目光以免引出不必要的麻烦。正所谓不显眼的花草少遭摧折。

在不被人关注的岗位上工作,很少与别人发生矛盾,你的秘密也不容易被人知晓,你可以节省许多宝贵的时间——用来应付不必要的烦恼,来静心地做自己的事,而不会有人来妨碍你。

9.收敛出格言行,营造良好人际关系

在言行上趾高气扬、放浪不羁历来是做人的大忌。而弯腰做人谨言慎行,正好可以收敛自己的过分言行。

如今社会上有一些人喜欢说大话、吹牛皮、翘尾巴、抖精神、摆架子、耍威风,张扬卖弄,神气十足,到头来只能淹没在别人鄙夷的目光中,他们不管显达也好,落魄也罢,都可能要比别人经历更多的挫折,承受更多的社会心理的龃龉和舆论的轻蔑。所以,只有学会弯腰做人,才能为自己营造出更温馨的生存空间和更融洽的人际环境。

社会要求人们在说话的时候讲究平易、和善,多一些关爱、谦虚和随和,少一些教训、责难和讥讽。

一个人为人处世要力求在现实生活中摒弃那些趾高气扬、盛气凌人、指手画脚的行为。大家都知道“格物致知”一词,其能格物者,亦必能致知;能致知者,亦必能格物。就是说,万事万物都自有其格,社会行为亦自有其格,出乎其格者便有失于人们的认识规则和心理认同理念,这当然是很深的哲学问题。而弯腰做人则正是对人生哲学的活学活用。

汉元光五年,信奉儒家学说的汉武帝征召天下有才能的读书人。年已70多岁的川人公孙弘的策文被汉武帝欣赏,提名为对策第一。汉武帝刚即位时也曾征召贤良文学士,那时公孙弘才16岁,以贤良征为博士。后来,他奉命出使匈奴,回来向汉武帝汇报情况,因不合皇上意图,引起皇上发怒,他只好称病回归故乡。这次他荣幸地获得对策第一,重新进入京都大门,就思量着要吸取上次教训,凡事必须弯腰,避免冲突,保持低调些才好。

从此,公孙弘上朝开会,从来没有发生过与皇上意见不一致时当面庭争的情况。凡事都顺着汉武帝的意思,由皇上自己拿主意,汉武帝认为他谨慎淳厚,又熟习文法和官场事务,一年不到,就提拔他为左内史。

有一次,公孙弘因事上朝奏报,他的意见和主爵都尉汲黯一致,两人商量好要坚持共同的主张。谁知当汉武帝升殿,邀集群臣议论时,公孙弘竟推翻自己先前的主张,提出由皇上自己拿主意。汲黯顿时十分恼怒,当庭责问公孙弘说:“我听说齐国人大多狡诈而无情义,你开始时与我持一致意见,现在却背弃刚才的意见,岂不是太不忠诚了吗?”汉武帝问公孙弘说:“你有没有食言?”公孙弘谢罪说:“如果了解臣的为人,便会说臣忠诚;如果不了解臣的为人,便会说臣不忠诚!”汉武帝倒也十分同意公孙弘的说法。左右幸臣每次诋毁公孙弘,皇上都宽厚地为他开脱,几年后提拔他为御史大夫。

公孙弘平时是个谈笑风生、博学多闻之人。他常常说:“君主常犯的错误往往是不虚心纳言,臣子常犯的错误是生活奢侈不节俭。”

公孙弘在皇上眼中是个谨慎淳厚的臣子,但有些大臣却以为他是个伪君子。有一次,主爵都尉汲黯听说公孙弘生活节俭,晚上睡觉盖的是布被,便入宫向汉武帝进言说:“公孙弘居于三公之位,俸禄这么多,但是他睡觉盖布被,这是假装节俭,这样做岂不是为了欺世盗名吗?”汉武帝马上召见公孙弘,问他说:“有没有盖布被之事?”公孙弘谢罪说:“有此事。现在汲黯是九卿之中与臣最友好的朋友,然而他今日当庭责备我,这正好说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居三公而盖布被,诚然是用欺诈手段来沽名钓誉。臣听说管仲担任齐国丞相时,市租都归于国库,齐国由此而称霸;到晏婴任齐景公的丞相时从来不吃肉,妾不穿丝帛做的衣服,齐国得到治理。今日臣虽然身居御史大夫之位,但睡觉却盖布被,这无非是说与小官吏没什么两样,怪不得汲黯颇有微议,说臣沽名钓誉。况且陛下若不遇到汲黯,还听不到这样的议论呢!”汉武帝听公孙弘满口认错,更加觉得他是个凡事退让的谦谦君子,因此更加信任他。元狩五年,汉武帝免去薛泽的丞相之位,由公孙弘继任。汉朝通常都是列侯才能拜为丞相,而公孙弘却没有爵位,于是,皇上又下诏封他为平津侯。

公孙弘活到八十岁,在丞相位上去世。以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嫠相继成为丞相。从李蔡到石庆,丞相府的客馆都形同虚设,到公孙贺、刘屈嫠任丞相时,原来的客馆都被人误认为是马厩车库了。这些人中只有石庆在丞相位上去世,其他人都遭到诛杀。看来,公孙弘不肯廷争、取容当世也是一种不得已的做人方法。而他身居相位,能做到厉行节约、布被粗饭,却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今有些人,得势便不饶人,狂妄嚣张的不得了。这显然不是一种理智的处世态度,要知道花开总有花落时,花落还有车碾过,何必让自己的行为招摇于众目之上呢?10适时的糊涂是为人处世的大艺术

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方法有很多种,而糊涂处世亦是精妙之法。有的人外表似乎固执守拙而内心却世事通达,才高八斗;有的人外表道貌岸然而内心却空虚惶恐,底气不足。

社会是个万花筒,一个人在变幻莫测的社会当中要用足够的聪明智慧来权衡利弊,以防失手于人。但是,人有时候不如以静观动,守拙若愚。这种做人的艺术其实比聪明还要胜出一筹。聪明是天赋的智慧,糊涂是后天的聪明,人贵在能集聪明与愚钝于一身,需聪明时便聪明,该糊涂处且糊涂,随机应变。孔子论人,以智、仁为别,正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解释为: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聪明之区别于糊涂,大抵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