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搭建心灵沟通平台
1794900000020

第20章 如何面对罪恶感

现在换个焦点,谈谈如果你犯了些错或伤害了别人而被别人痛恶,同时自己也觉得有罪恶感的情况。在这一段篇幅中,我们将告诉你,当你真的伤害了别人,使自己怀着不必要的罪恶感,并且遭他人指责时该怎么办?

“有罪恶感”真正的含意是什么?

在我们谈这个主题之前,先阐述一个观念,假设你故意犯下了一个不道德、不合法或是反社会性的举动,因你的任性而伤害了别人,而你也因为自己的恶行或错误而觉得有罪恶感,假设这些都已经证明,毋庸置疑,你故意犯错,所以你是有罪的。但这一定表示了你非得有罪恶感不可吗?未必吧!

你的罪恶感最好是仅此一种--诚心避免再犯并帮助无辜受害的人复原,而非因错误就自责为烂人或决心折磨自己。罪恶感表示有缺失与自暴自弃的感觉。让我们更仔细地看看,原罪、罪恶和自责这些字眼到底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觉得有罪恶感时,我们到底在想些什么?

为什么会有罪恶感?

如果你坚信以下的想法时,罪恶感就来了:

“我犯了一个错,我得负起全责。因为我犯这个错,所以我是个混蛋、是个罪人、是个烂人。”

你觉得这听起来合乎理性吗?我们来看看。

辩证:

(1)这个信念合乎逻辑吗?

基本上,这个信念所陈述的是:“我该为我的过错负责,因为我犯了这个错误,所以我是个没用的人。”可是,在“我犯了错”和“所以我是个没用的人”

这两者之间并没有逻辑上的关连!这种推论纯粹是一种武断的价值判断,是在一个人犯了错之后所下的一个令人质疑的定义罢了。

(2)这个信念合乎现实吗?

这句话的第一个部分是符合现实的:“我该为我的过错负责”。这是可以客观被确认的。至于第二部分呢,“因为我犯了这个错,所以我是个浑蛋、是个罪人、是个烂人”--真的是这样吗?好,我们来检视一下好了。如果你真的细心去定义“烂人”的话,你会发现世界上根本没有这种人存在。

为什么?因为,所谓的“烂人”是指:偶尔会做错事的人类;或者,有人会说,偶尔会动歪脑筋的人。这包括了你,因为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圣人,总有犯错的时候。我们之中,有谁是天使呢?

现在再假设你,或是我们,常常犯错好了,那么我们就算是烂人了吗?

答案当然不是。因为烂人意味着天生为恶的本质,并且坏到骨子里。那句话的意思是说他/她:①永远只做坏事。②注定永远只做坏事。③内在烂到极点,所以该死。请问,有谁能如此证明?况且,就算你能指出我们现在有“多么”坏,我们怎么知道我们将来会永远“一样”坏呢?我们总是在变!人是会变的,而烂人却是一成不变的。

再一次地,如同我们已经辩证过的,把一个人的整体人格贴上“烂人”

(或“好人”)的标签,是一种过于草率而不当的做法,而且在逻辑上或经验里都站不住脚。这个世界上有的只是些带有优点与缺点的人,并没有那种绝对的好人或坏人。可能你会觉得这点令人难以接受,但是,一旦你想清楚了,就不会再责备自己或别人是烂人了,不论这些人的表现到底有多差,但绝对不是烂人。

(3)这个信念有助于达成目标吗?

除非你的目标是要变成一个悲惨而自暴自弃的人!你愈坚信你自己是个烂人或无赖的话,你就会变得越像那种人。你会逐渐背离成为一个健康幸福而守法的好国民的目标。如果你因为犯了错,而真的相信自己是个没用的人、该受惩罚的话,那么,使你外在的表现可能合乎道德而守法,但是你的情绪会因此纷乱,使你忘记了问题的重点不在于“你有多烂”,而在于“我犯了一个错,该怎么避免这种情形再度发生?”总之,放弃那些制造罪恶感的信念吧!用些更理性的想法来取代他们。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有机会达成你的目标。

如果不改变信念的话,你的罪恶感会让你犯下更多的错误,而你也将离你的目标愈来愈远。要摆脱自我防卫的思路,就得剪断那团罪恶感的乱麻--包括我们说过的那些非理性的信念,再以理性的方案来取代它们。

面对罪恶感的理性方案

面对罪恶感的理性方案是悔改。你该为你的错误感到遗憾,而非波及你的个人价值,你可以这么相信:

“我承认我犯了错,我很后悔并且该负起责任。我很希望我不曾犯这个错误,但事实上错误已经造成了。然而,并没什么法则保证我绝对不会犯错。总之,不会因为我犯了错我就是个无药可救的烂人,活该受折磨与惩罚。我只不过是个偶尔会犯错的凡人罢了。此刻关键的是,我该如何补救过失,更重要的是,如何避免再伤害别人。”

用这些更理性、更健康的态度,更能鼓励你集中精力改善你错误的行为,避免重蹈覆辙,而不会只陷在为已发生的错误而自责的泥沼里。如此,将更有助于你学习、成长。总之,如果你把精神花在自责与自罚上面的话,你越会加深做出反社会或不道德的举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