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针对张飞脾气暴躁的性格,常常采用“激将法”来说服他。每当遇到重要战事,先说他担当不了此任,或说怕他贪杯酒后误事,激他立下军令状,增强他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的斗志和勇气,扫除轻敌思想。
我们在办事儿时虽然被求者的情况有种种不同,如对方的兴趣、爱好、长处、弱点、情绪、思想观点等,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内容,但身份与性格无论如何是很重要的“情况”,不得不优先注意。
战国时期着名的纵横家鬼谷子曾经精辟地总结出与各种各样的人交谈的办法:“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事,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战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因此,我们在求人办事儿之前,一定要对办事儿对象的情况作客观的了解。只有知己知彼才能针对不同的对手,采取不同的会谈技巧。
例如,知识高深的对象,对知识性的东西抱有极大的兴趣,不屑听肤浅、通俗的话,应充分显示你的博学多才,多作抽象推理,致力各种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
文化低浅的对象,听不懂高深的理论,应多举明显的事例。
刚愎自用的对象,不宜循循善诱时,可以用激将法。
爱好夸大的对象,不能用表里如一的话使他接受,不妨用诱兵之计。
脾气急躁的对象,讨厌喋喋不休的长篇说理,用语须简要直接。
性格沉默的对象,要多挑逗他说话,不然你将坠在云里雾中。
头脑顽固的对象,对他硬攻,容易形成僵局,造成顶牛之势,应看准对方最感兴趣之点,进行转化。
从语言了解对方,是取得胜利的关键。我们可以从言谈的微妙之处观察对方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活动。
性格刚强自信的人,很少使用“那个……”“嗯……”“这个……”这类的口头禅。反之,小心谨慎、神经质的人常用这类语汇。一个语言心理学家认为,在谈吐中常说出“果然”的人,总自以为是,强调个人主张。经常使用“其实”的人,希望别人注意自己,他们任性、倔强、自负。经常使用“最后怎么怎么”一类词汇的人,大多是潜在的欲求未能满足的人。
御人之道在于随机而变,这样就能无往而不利,才可以称得上是方圆做人。
谈话的语言要视对方的修养而选择,做到能雅能俗,才不会有格格不入的反感。
谈话的话题应该视对方的情形而定,再好的话题,若不能符合对方的需要,就无法引起彼此共同的话题来。
在日常谈话中,一般人都是说些身边琐事,这或许是想向对方表示亲切。在正式交谈中,希望你不要把老婆、儿女当作谈话的资料,否则总不免给人以娘娘腔和不务正业的感觉。
谈话先从政治、经济等比较严肃的题目开始,然后再涉及到文学、艺术、个人的兴趣方面等比较轻松的话题。总之,将自己的观念见解堂堂正正地公布出来,使得彼此都能有共同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谈话。
一个懂得圆满做事的人,一定很注重礼貌,用词考究,不致说出不合时宜的话,因为他知道不得体的言辞往往会伤害别人,即使事后想再弥补也来不及了。相反地,如果你的举止很稳重,态度很温和,言词中肯动听,双方自然就能谈得投机,求办的事自然也易办成。
所以为了要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必须言语和善,讲话前先斟酌思量,不要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样引起别人皱眉头自己还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心直口快的朋友平时要多培养一下自己的深思慎言作风,切不可像随地吐痰似的脱口而出,那样会影响到自身的形象。
既然要托人办事,大多是因为工作生活出现了困难和危机,比如家人生病、婚姻不睦、事业不顺等等,这些因素都会使人心力交瘁,丧失信心,不仅影响情绪,而且影响和周围人的交往。在处于情绪低潮时,请求别人能寄予关怀,伸出援助之手。但千万记住,不要把过度沮丧的情绪带到别人面前。托人办事儿,总是一副哭丧脸,会使人感到晦气。
既然生活中的人有各种各样的类型,我们在办事时就肯定能碰到,对不同类型的人说不同的话,才能达到最好的做事效果。
9.为人信任就是你的做事资本
任何人都应该懂得:人格是一生最重要的资本。要知道,糟蹋自己的信用无异于在拿自己的人格作典当,而方圆做人也就无从谈起了。
一个人的习惯会影响到他的品格,从而影响其日后的发展。越是细小的事情,越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人一旦失信于人一次,别人下次再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或发生贸易往来了。成大事希望最大的人倒不是那些才华横溢的人,而是那些最能以亲切和蔼的态度给人以好感的人。
如果一个人凭着自己良好的品性,以圆满做事的道理使人在心里默认你、认可你、信任你,那么你就有了一项成大事者的资本。
一个年轻人如果希望闻名世界、流芳百世,他首先要获得人家对他的信任。一个人如果学会了如何获得他人信任的方法,真要比获得千万财富更足以自豪。
但是,真正懂得获得人信任的方法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大多数的人都无意中在自己前进的康庄大道上设置了一些障碍,比如有的态度不好,有的缺乏机智,有的不善待入接物,常常使一些有意和他深交的人感到失望。
有些年轻人开始经商时,常常有着这样的看法,即认为一个人的信用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一个有钱的人、有雄厚资本的人,就有信用,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与百万财富比起来,高尚的品格、精明的才干、吃苦耐劳的精神要高贵得多。
任何人都应该努力培植自己良好的名誉,使人们都愿意与你深交,都愿意竭力来帮助你。一个明智的商人一定要把自己训练得十分出色,不仅要有经商的本领,为人也要做到十分的诚实、和坦率,在决策方面要培养起坚定而迅速的决断力。
有很多银行家非常有眼光,他们对那些资本雄厚,但品行不好、不值得人信任的人,决不会放贷一分钱;而对那些资本不多,但肯吃苦、能耐劳、小心谨慎、时时注意商机的人,他们则愿意慷慨相助。
银行信贷部的职员们在每次贷出一笔款子之前,一定会对申请人的信用状况研究一番:对方生意是否稳当?能否成大事者?只有等到觉得对方实在很可靠,没有问题时,他们才肯贷出款子去。
罗赛尔·赛奇说:“坚守信用是成大事者的最大关键。”一个人要想赢得人家的信任,一定要下极大的决心,花费大量的时间,不断努力才能做到。
如何获得别人的信用呢?以下几点可供借鉴:
第一,必须注意自我修养,善于自我克制,做事必须恳切认真,建立起良好的名誉;应该随时设法纠正自己的缺点;行动要踏实可靠,做到言出必有信,与人交易时必须诚实无欺——这是获得人信任的最重要条件。
第二,一个想要获得他人信任的青年人,必须老老实实做出业绩来让人看,证明他的确是判断敏锐、才学过人、富于实干的人。一个才能平平的人把多年的储蓄都拿来投资到事业上,固然是很好的事情。但如果他在某一方面有所专长,他给人留下的印象更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因为在这样一个企业和职业都专业化的时代,一个无所专长又样样都懂一点的人物,与那些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的人相比,总是竞争力不够。所以,如果一个人身上有一笔最可靠的资本——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那么无论他走到哪里,都将受到别人格外的重视。
第三,一个青年商人要想方圆做人,更需要一种最可贵的资本——良好的习惯。有良好的习惯的商人远比那些沾染了各种恶习的人容易成大事。世界上本来已有不少人快跨入成大事者的门槛,但是因为有一些不良的习惯,使得人家始终不敢对他抱以信任,他的事业因此而受阻于中途,无法再向前发展。那些沾染了各种恶习的人,大都自己是不太清楚的,但那些与他发生交往、产生业务往来的人却看得很清楚,因为他们大多是很看重这些问题的。
一个人的习惯会影响到他的品格,从而影响其日后的发展。有些青年人原来品格优良,但后来因为沾染了一种恶习.结果再也没有出头之日。很多年轻人一开始很不注意自己的习惯,觉得那只是暂时的小事。但是,久而久之,他可能会因为一些恶习而为人所排挤,到时候他可能会懊悔起来,开始反思:真没想到那样随便玩玩也会成为改不了的癖习。但是,到时再懊悔又有什么用呢?
一个有志要方圆做人的青年,为了自己的前途,无论如何都要抵制不良的诱惑,在任何诱惑面前都要坚定决心、不为所惑。他必须永远善于自我克制:不饮酒、不参与赌博、不弄虚作假、不因为毫无意义的项目而举债、不上赛马场。他的娱乐项目应该是正当而有意义的。否则,只要稍动邪念,他就可能一下毁掉自己的信用、品格和成大事的机会。如果去仔细分析一个人失败的原因,就可知道多半是因为那人有着种种不良的习惯。
查尔斯·克拉克先生这样认为:
“很多人能够成就大事靠的就是获得他人的信任。但到今天仍然有许多商人对于获得他人的信任一事漫不经心、不以为然,不肯在这一方面花些心血和精力:这种人肯定不会长久地发达,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要失败。我可以十分有把握地用一句话去奉劝想在商业上有所作为的青年人:你应该随时随地地去加强你的信用。一个人要想加强自己的信用,并非心里想着就能实现,他一定要有坚强的决心,以努力奋斗去实现。只有实际的行动才能实现他的志愿,也只有实际的行动才能使他有所成就。也就是说,要获得人们的信用,除了一个人人格方面的基础外,还需要实际的行动。任何一个青年人在刚跨入社会做事时,绝对不会无缘无故立即得到别人的信任。他必须发挥出所有力量来,在财力上建立坚固的基础,在事业上获得发展,有所成就。然后,他那优良的品行、美好的人格总会被人所发现,总会使人对他产生完全的信任,他也必定能走上成大事者之路。社会交往中,人们最注意的不是那个成大事者的生意是否兴隆,进账是否多;他们最注意的往往就是那个人是否还在不断进步,他的品格是否端正,他的习惯是否良好,以及他创业成大事的历史、他的奋斗过程。”
很多青年人都没有注意到:越是细小的事情,越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获得他人的信任,除了要有正直诚实的品格外,还要有敏捷、正确的做事习惯。即使是一个资本雄厚的人,如果做事不知方圆,优柔寡断、头脑不清,缺乏敏捷的手腕和果断的决策能力,那么他的信用仍然维持不住。
一个人一旦失信于人一次,别人下次再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或发生贸易往来了。别人宁愿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愿再找他,因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会生出许多麻烦来。
在平时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第一印象。如果一个人能做到与人初次见面就达到一见如故的程度,那可真是妙之又妙。
.
成大事希望最大的人倒不是那些才华横溢的人,而是那些最能以亲切和蔼的态度给人以好感的人。
通常,教师认为最有前途的学生往往就是那最能博得他欢心的孩子;老板认为最称心满意的店员,也就是那最能投合自己心理的人。
人类仿佛有一种共同的心理,那就是如果有人能使我们感到高兴喜悦,即使事情与我们的心愿稍有相背,也不太要紧。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例子都可以证明,能博得别人的欢心,获得人的信任,是为人处世必不可少的。要想博得人们的欢心、获得人们的信任,首先一条就是要有一种令人愉悦的态度,脸上要时时带着笑容,行动要轻松活泼。无论你内心中是否对别人有好意,但如果人们从你的脸上看不到一点快乐,那么谁也不会对你产生好感。
与人交流,最好要少说自己的身世、自己的遭遇和好恶,你应该学会做一个倾听者,常常流露出对别人的谈话兴趣,能仔细听对方说话。这样做对你自己丝毫无损,而你所表现出的对别人的同情却是他们心中最心爱、最重要的礼物。
任何事业要成大事者都需要持之以恒,同样,要获得别人的信任也是如此。良好的态度要一以贯之,千万不要今天扮了一天笑脸,明天难以自制而故态复萌,显出粗俗急躁的本性。一个志向高远、决心方圆做人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始有终,而不会半途而废,否则,绝难获得人们的信任。
10.宽容——让他三尺又何妨
宽容不但是做人的美德,也是一种明智的处世原则,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常有一些所谓厄运,只是因为对他人一时的狭隘和刻薄,而在自己的前进路上自设的一块绊脚石罢了;而一些所谓的幸运,也是因为无意中对他人一时的恩惠和帮助而拓宽了自己的道路,明白这个道理,也就能向方圆做人更迈进了一步。
宽容犹如冬日正午的阳光,去融化别人心田的冰雪变成潺潺细流。一个不懂得宽容别人的人,会显得愚蠢,大概也会苍老得快;一个不懂得对自己宽容的人,会为把生命的弦绷得太紧而伤痕累累,抑或断裂。
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不忽视功利的环境里,但倘若太吝惜自己的私利而不肯为别人让一步路,这样的人最终会无路可走;倘若一味地逞强好胜而不肯接受别人的一丝见解,这样的人最终会陷入世俗的河流中而无以向前;倘若一再地求全责备而不肯宽容别人的一点瑕疵,这样的人最终宛如凌空于高高的山顶,因缺氧而窒息。
曾有人把人比喻为“会思想的芦苇”,弱小易变,因而情绪的波动随时都在改变对事物的正确了解。人非圣贤,就是圣贤也有一失之时,我们何以不能宽容自己和别人的失误?
宽容并不意味对恶人横行的迁就和退让,也非对自私自利的鼓励和纵容。谁都可能遇到情势所迫的无奈,无可避免的失误,考虑欠妥的差错。所谓宽容就是以善意去宽待有着各种缺点的人们。因其宽广而容纳了狭隘,因其宽广显得大度而感人。
在日常生活中,当自己的利益和别人利益发生冲突,友谊和利益不可兼得时,首先要考虑舍利取义,宁愿自己吃一点亏。郑板桥曾说过:“吃亏是福。”这绝不是阿Q式的精神自慰,而是圆满做事,方圆做人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清朝时有两家邻居因一道墙的归属问题发生争执,欲打官司。其中一家想求助于在京为大官的亲属张英帮忙。张英没有出面干涉这件事,只是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力劝家人放弃争执,信中有这样几句话:“千里求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听从了他的话,邻居也觉得很不好意思,两家终于握手言欢,反而由你死我活的争执变成了真心实意的谦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