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为人处世方与圆
1797900000030

第30章 高人一筹的30条做事之道(1)

当我们面对世事繁杂、尔虞我诈的时候,往往表现出愤怒和畏惧,其实那些都是生活的小插曲,是我们不能改变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态和处事的方法,学会圆通行事。圆通做事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让我们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的坎坷。

1.决不优柔寡断

优柔寡断就是浪费做事的机会,成功就会与其擦肩而过。

不要追求尽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要不违背大原则,就可以决定取舍。

遇事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这是做事中常见的现象。有人上街要买台彩色电视机,由于价钱较高,又都不是名牌,往往反复比较,反复动摇。结果跑了许多家商店,去了许多次,就是决定不下来。心理学家认为,人在做事时所表现的这种拿不定主意、优柔寡断的心理现象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为什么有些人做事易反反复复、优柔寡断?这主要是因为:

①心理学认为,对问题的本质缺乏清晰的认识是使人做事拿不定主意,并产生心理冲突的原因。只要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优柔寡断多发生在青年人身上,这是因为青年人涉世未深,对一些事物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的缘故。

②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旦遇到类似的情境,便产生消极的条件反射,踌躇不已。

③一般说来,优柔寡断者大都具有如下性格特征:缺乏自信,感情脆弱,易受暗示,在集体中随大流,过分小心谨慎等等。

④这种人从小就在备受溺爱的家庭中长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成生活,父母、兄弟姐妹是其拐杖。这种人一旦独自走上社会,做事易出现优柔寡断现象。

另一种情况是家庭从小管束太严,这种教育方式教出来的人只能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一旦情况发生变化,他们就担心不合要求,在动机上左右徘徊,拿不定主意。

怎样克服这种做事拿不定主意、优柔寡断的毛病呢?

①培养自信、自主、自强、自立的勇气和信心,培养自己性格、意志独立的良好品质。

②心理学认为,人的决策水平与其所具有的知识经验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其决策水平就越高;反之则越低。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有胆有识,有识有胆”。

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平时经常开动脑筋,勤学多思是关键时刻有主见的前提和基础。

④排除外界干扰和暗示,稳定情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仔细分析,亦有助于培养果断的意志。

犹豫——如果有,你便会被挤到没有机会的死水中。

其实,凡世间众人皆有犹豫,但并非所有情况都会在同时发生,它甚至根本就不会发生,因为犹豫是来自自己的想象,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便能将之克服。若能了解这些,接下来的就只有如何去克服问题。如果你能再达成下列几种心理建设,则剩下来的问题也将烟消云散。

每当面临一个新的机会,在斟酌得失之间,犹豫便会在你的内心里悄然出现,阻挠你制胜的决心。这虽然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变化,但若不趁早加以克服,便将慢慢累积扩大,当它爬满你的心,且进而侵蚀你的骨髓时,就难以救治。如果你正保持着维持现状的观念,即应早日医治,阻止病菌继续蔓延,并从而将残留在体内的病源完全根除,以免到头来后悔不已!

至少消除犹豫的方法,只有从正面迎击,别无他法。因为犹豫一旦被姑息,便会常留在你的身边,把机会从你身旁逼走。因此,为能获得机会,就必须先消除犹豫。完成这个步骤,接下来忙不完的工作会迎面而来,多得使你不得不从中选择机会,会让你没有时间去考虑害怕的问题。

请牢记,对自己绝不可放纵,你应正视自己的问题,从正面去尝试解决。譬如你害怕在大庭广众前发表意见,就应在大庭广众前与人交谈;如果你为了加薪问题想找上司谈判,但因心生胆怯,事情一拖再拖,一直无法获得解决。建议你不妨一鼓作气走到上司面前,开门见山地要求加薪,相信结果一定比你想象的还好。

如果你现在心里有尚未完成而需要完成的事,切勿迟疑,赶快开始行动吧。

2.做事懂得自信的重要

拿破仑·希尔曾说:“信心就是‘不可能’这毒素的解药。”海伦·凯勒的一生,就阐明了这话的真理。

自我创富的奠基人拿破仑·希尔博士在其《心理创富》一书中提出:财富=想象力+信念。

信念就是信心、爱心和恒心的统一。信念是一种指导原则和信仰,让我们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方向。一个没有信念的人,就像缺少了发动机的汽车,不能行进一步。所以在人生中,必须要有信念的引导,它会帮助你向着目标,不断追求,创造你想要的人生,使你在人生中办任何事都成功。可以说,这种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它能改变恶劣的现状,创造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的人永远击不倒,他们是事情的主办者。信心是做事成功的秘诀。

信心对于做事成功者具有重要意义,成功的欲望是创造和拥有财富的源泉。人一旦有了这种欲望,并经由自我暗示和潜意识的激发后形成了一种自信心,这是一种相信自己能获得成功的信念。这种信心转化成一种“积极的感情”,它能帮助人们释放出无穷的热情、智慧和精力,进而帮助人们获得财富与事业上的巨大成就。

自信是成功做事的一种保证。因为缺乏自信的人生是不可能有所建树的。个人心理学的创始者阿德勒医生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卑情结。自卑感是这样形成的:我们在孩提时候,觉得父母都比我们大,而自己是最小的,要依靠父母,仰赖父母;另一方面,父母会加强我们这种感觉,令我们不知不觉中,产生了“我们是弱小的”这种感觉。这种社会文化因素造成的自卑感,并不会因为年纪稍长而自动减低。也由于这种基本的自卑感,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补偿心理——优越感的追求,意愿则是战胜人性弱点的法宝。每个人都会面临困境,只有对生命的热忱和永不服输的意志才能促使我们面对困难,不气馁,一次一次的尝试,不断努力工作而直到成功。旅店大王希尔顿的话令我们深思,他说:“成功是诱人的。然而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却是荆棘密布,险象环生,在无以数计的挫折、失败面前,是勇往直前,还是一蹶不振?”对希尔顿来说,得意时使他更具远见和信心,而失意时则会体会到真正的谦卑。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希尔顿欠债累累一筹莫展。朋友把他拉进了一个价值11万元的“赌博”——投资。希尔顿借到了5.5万元,如果成功,数目就翻倍;如果失败了,将再次变得一无所有,此时的希尔顿口袋里仅有8角8分钱,他孤注一掷在借据上签了字。因为他希望成功,他明白如果不给自己以信心,不做出决断,他就不会再拥有机会。以后的三年中,他的这一次投资——油矿,为他付清了所有的欠款。每个人在失败时都会出现怀疑自己的情绪,重要的是如何调整自己,尽快从自卑感笼罩的失败感中走出来,把握好下面的机会。正如一句话所说:如果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又会错过月亮了。

海伦·凯勒是着名的残障人士,她的一生,就是“信心”的写照。她在导师安妮·苏利文女士的悉心培养下,克服了多重残障,学会了阅读、写作与说话,在麻省的莱奇夫大学以优异成绩获得学位,并取得一系列的荣誉。她的毅力震撼了世上所有的人。海伦19个月大的时候,得了一场疾病,变成了一个又瞎又聋的小哑巴。疾病使小海伦性情变得孤僻而暴躁,她双亲绝望之余,聘请了一位教师照顾她,谁也没想到,这位安妮·苏利文女士成了海伦的光明天使。

苏利文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和完全生活在黑暗中、绝对沉默不语的海伦取得了沟通。她教给海伦的是:自我成功与重塑命运的工具——信心与爱心。关于这件事,在海伦·凯勒所着的《我的一生》中有感人肺腑的深刻描写:一个年轻的复明者(苏利文曾在14岁时差一点失明,后被医院治好),没有什么“教学经验”,全凭无比的爱心与惊人的信心,灌注到一个全聋全盲全哑的小女孩的身上——光靠着身体的接触,为大家的心灵架上一道桥,可通过心灵互相沟通。海伦在自传中描述一个既瞎又聋且哑的少女,初次领略到语言的喜悦时,她写道:“在我初次领悟到语言存在的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兴奋不已。那是我第一次希望赶快天亮——我想有其他人可以感受到我的喜悦吧。”仍然是失聪、耳聋、瞎眼的海伦,凭着触觉学会了与外界沟通。她10岁多就名扬全美国,成为残障人士的模范。

海伦并不因为引起国内的关注而自满,她继续孜孜不倦的接受教育。在20岁那年,终于进入大学就读,苏利文教师和她同行。这时,她已经可以通过盲人触摸点字的方法“看”书,能够写字和说话,接着,她又学会了用打字机着书和写稿。海伦克服了许多残障,她对生命充满信心,充满热忱,她喜欢游泳、划船、下棋、编织、用扑克牌算命以及在森林中骑马。大学毕业后,她的演讲、着书和公众活动频繁,推动保障肢体残障者的福利工作。海伦虽然是位盲人,但她读过的书却比视力正常的人还多得多。而且,她还写了7本书。她的耳朵全聋,但她却比正常人更懂得鉴赏音乐。有9年时间,她完全不会说话,后来,她却能巡回全国各州发表演讲,甚至有4年时间致力于戏剧的演出。

海伦的一生,是成功者的一生。她用信心和毅力克服了肢体残障,创造了心灵的财富。

3.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

玉不琢不成器,人的潜能也一样,不去挖掘就有一潭死水,日久便会发臭。

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恐怕是谁也无法回答的。因为按照科学家的说法,人的一生一般只能用去其脑力的1%,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都有99%的潜能有待挖掘。

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潜能是因为人都有惰性,如果可以依赖,如果可以不动脑筋,那么就没有人刻意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来,这个现象在女性身上最为明显。也许是因为社会的浮躁,也许是因为“男权”社会的余波,女人在社会中总是扮演依附性的角色(当然并不代表所有的女性都是依附于男性的)。可是如果一旦失去男性的依靠,女人往往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比如离婚的女人,因为有过失败的婚姻,对男性的信任度也下降,因此她们更多的需要靠自己创造生活。而事实上,很多女性已经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女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原来她们离开男人会生活得更好!

这就是潜能的力量。但是很可惜,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释放出自己的潜能。所以我们更应该在日常做事中就学着逼迫自己,对自己要求得更高一些,去办那些你认为自己做不来的事,也许你就会发现,很多能力都是要靠自己深挖掘才能表现出来的。优秀的人就是懂得如何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的人。

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个人死后升上天堂,圣彼得在天堂的门口迎接他,并带他到处参观。走到天堂的车房,那人看见停泊着的车辆中,有很多辆日本制造的小房车,而只有寥寥可数的几辆劳斯莱斯大房车。这位天堂最新的公民有点奇怪为什么有那么多日本房车而比较少名贵的汽车,于是要求圣彼得解释一下。圣彼得摊开双手无可奈何地说:“我们也没有办法,下面的人祈祷的时候,绝大多数要求天主赐给他们日本房车,只有很少数的人敢要求拥有劳斯菜斯,所以就有现在这种奇怪的现象存在了。”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呢?它是说大部分人都小觑自己的能力,自己限制自己本身的发展,有小小的成就马上以为自己已经到达巅峰状态,于是不肯再冒险,坚决不再向上爬,结果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潜能,错过无数向前推进的机会。

下面来看网上读到的一个故事。

一个名叫杜彬的小伙子,长得一表人才,是一小康家庭的独子。他自幼便表现出过人的智商,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观察力极强,对于处理自己的生活更是井井有条。

杜彬读高中时,有位老师对他说:“以你的成绩及读书天分,你大可以转到任何一间名校就读,那将来你考进全国最高学府的机会更大。”杜彬听了,马上摇头,然后说:“名校不是我这种庸才读得上的。”一番好意的老师不禁为之惋惜。

参加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时,杜彬的成绩好得他自己也不敢相信。他原本有资格申请就读麻省理工学院,可是他却选择了去一间三流的学校。他还是相信名校不是他“这种人”可以读的。

大学毕业后,他的同学都进了大公司工作,因为他们希望有较大的发展。可是,杜彬却选了一间小规模的公司,他的理由是:“人少的公司学习的机会多些,竞争也没有那么大。”

可是世事的安排却似乎与杜彬作对,他服务的那间小公司因为业绩不断进步,进行了一连串的扩张,而在水涨船高的原理之下,杜彬的职位也愈升愈高。

每一次升级,杜彬的情绪总要低落一阵子,他总是说:“这次必死无疑,我哪里有能力担任这个职位呢?这简直是要了我的命!”

由于杜彬对自己的潜能毫无认识,因此他对自己的能力一点信心也没有。他变得愈来愈紧张,而随着这种情绪而来的是他的工作表现显着地退步,他犯错的次数也日益增加,他不能处理分内的工作,最后他的精神终于崩溃了。

后来杜彬不得不在疗养院中痴痴呆呆地过日子。若是有人在他面前轻声说一声“工作”两字,就可以把他吓得半死,看来他至少还需要恢复好长一段时间。

杜彬是个不了解和不接受自己潜能的特殊例子。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对自己潜能不充分了解而因此自限的人。假如这些人能够充分了解及利用自己的潜能,那他们岂不是可以为自己创造更丰富更美好的人生?所以,只有不断地发掘、了解、利用自己的潜能,才能将自己的成就推上一个又一个的高峰。

了解及利用潜能的宗旨在于去办好那些你真正喜欢做的事情。

有一个人自小就非常喜欢绘画,他的作品时常被老师选出来贴堂,因此有一段时期,他常梦想自己将来会成为出色的画家。可是这个人的父母看见他对绘画的兴趣及天分却吓了一跳,因为他们认为以绘画为生是一件很不稳定的工作,于是他们千方百计地去劝阻孩子发展绘画的潜能。

他们告诉孩子:“你完全没有绘画天分。”他们对孩子所画的图画不但不欣赏,还诸多批评。渐渐地孩子开始相信自己对绘画真的没有天分,他对这个曾一度喜爱的嗜好失去兴趣,他放下了画笔。再过一段时期,他发觉自己根本不懂得作画。不久,他甚至一提到绘画便露出憎恶的神色。

孩子的父母终于达到了他们的目的。孩子长大以后,做了一名中学的数学教师,这份工作他也算称职,但他总是提不起劲投入工作,不到30岁,他已经意志消沉得想完全放弃工作,不过基于对父母及自己家庭的责任感,他咬着牙一直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