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教你西方绘画史
18044000000010

第10章 十九世纪的欧洲艺术:新古典主义

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到来,文艺领域也充满着变革。资产阶级的兴起,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使这个世纪成为丰富多采的变革的世纪。西方的美术也借着这股“东风”,冲破了文艺复兴确立的再现性的传统和古典风范,踏上了现代艺术之路。此时的流派包括了新古主义典、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等众多流派。

绘画在帝國艺术特征“古典主义”,十七八世紀時,不断的经济发展和殖民扩张,也同时注意到小亚細亚及巴尔干,故而兴起“古希腊研究”热潮,而当时的艺术家思想为:“艺术的理想绝不是在于个性的一点上,只有深得調和勻称中庸之美的艺术,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此中庸之道的绘画恰和革命时代显示帝國威风的法國人相合,为政治、艺术相形影响的最佳佐证。強調完全拋弃个人的主观情感,而以理智的、調和的书法为理想,以正确的素描为宗,色彩則被斥为感情用事的東西,作风和佛罗倫斯派接近。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新古典主义取代了罗马艺术而占统治地位。这一时期的法国成为西方文化艺术的中心和西方近代美术主要流派的发源地,一些重要画家均在法国产生,法国的艺术发展成为欧洲艺术的主流。

古典主义艺术从广义上讲,是指以古希腊罗马艺术为典范,并加以推崇、摹仿的艺术。在欧洲艺术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复兴”古代艺术的艺术思潮。第一次是文艺复兴,第二次则是在17世纪的法国,以普桑为代表的学院派美术及其美术思潮,被特指为“古典主义”美术。而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流行于法国的古典主义思潮则被称为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的绘画产生于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资产阶级推崇古典风格,推行古希腊、罗马的艺术语言、样式、题材、风格,是为其达到喻古讽今的目的。由于与法国大革命的密切关系,赋予了古典主义以新的内容,使得许多艺术家能够突破古典主义的程式束缚,创造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因而新古典主义又常被称为“革命的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绘画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崇尚古风、理性和自然,其特征是选择严肃的题材;注重塑造性与完整性;强调理性而忽略感性;强调素描而忽视色彩。新古典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是路易·达维特和安格尔。

路易·达维特(1748~1825)不仅是法国杰出的画家,而且还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社会活动家。达维特出生在巴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十岁时父亲去逝,由叔父抚养。从小就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后进入皇家美术学院接受教育。曾去意大利游学,在那里深受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作品的影响,并认为文艺复兴的美术才是真正的艺术。早期的达维特作品严格遵守着学院派的制作法则,而且保留着罗可可风格的痕迹,但由于在意大利学习期间受到人文主义传统的影响,开始转向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的创作。他常常选择古希腊、罗马历史中的英雄人物故事为题材进行作品的创作。在形象塑造上,以古代雕塑为范本,力求表现人物的共性,构图上力求严谨、均衡,对素描的追求超过了对色彩的注重。在形式上,力图用古典的法则来“改造”实际生活中的物象,表现一种静穆而严峻的美。达维特的代表作品有《荷拉斯兄弟的宣誓》《马拉之死》等。

安格尔(1780~1867)是法国古典主义、学院派的重要画家,是达维特的学生和追随者。安格尔1780年生于蒙托邦,父亲是位室内装饰家。他曾在图卢兹美术学院学习,1797年来到巴黎进入达维特的画室学习。安格尔在学习上非常勤奋,在还很年轻的时候就已是一个出色的画家了。他在达维特的画室里深受“理想美”信条的熏陶,把自己称为拉斐尔和古典艺术的热情崇拜者,并声称他所创作的作品是对实物的精确反映,只是在必要之处,依据古典艺术的准则加工了一下。安格尔以准确娴熟的写实技巧和典雅的画风著称。他精于观察,对形的追求以现实为基础,并能加以适当的主观处理。在人体和肖像画中多把体态线条做了变形,形成有节奏的曲线,加强流动感,他自始至终地追求着理想化的美。

安格尔是一位杰出的肖像画家,可以说他是在肖像画中取得了最大和最应该受到承认的地位。著名的作品有《圣玛丽夫人肖像》《里维耶夫人肖像》及《泉》。

新古典主义艺术由达维特到他的学生安格尔是一个转折,在内容上由革命的、与时代相关的事件转向了脱离现实的神话和纯艺术的表现。在形式上由严格的古典主义风格走向了带有华丽东方色彩的古典主义。

《大宫女》使法国的贵族上层对具有强烈的东方情调的土耳其内宫生活极感兴趣,一些画家为满足贵族这种视觉需要刻意去描绘土耳其闺房的淫艳生活。安格尔先后画过好几幅土耳其宫女的形象。《大宫女》这一画题是为区别他的另一幅油画《宫女》,就是这时期他描绘裸女题材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在巴黎展出时,引起了观众更大的抨击。人们说,作为达维特的学生,安格尔走得太远了。他们讽刺说:“安格尔先生画活人,就象几何学家画固体一样。为使其预算好的线条赋予素描以立体感,他什么事都做了!他把人体的各个局部忽而放大,忽而缩小,就象普洛克鲁斯特床上的俘虏,传说中的古希腊强盗,缚其俘虏于铁床上,如身长过榻则断其足,如不及则强伸之使与榻等一样随意伸缩。有时他感到沮丧,便不再去加强这种可诅咒的立体感,开始使轮廓完善。这就叫舍本求末,用刀鞘代替宝剑来决斗。”评论家德·凯拉特里说得较为中肯些,他曾对安格尔的学生说:“他的这位宫女的背部至少多了三节脊椎骨。”然而安格尔的学生、曾为其老师作传记的阿莫里·杜瓦尔说得就更中肯:“他可能是对的,可是这又怎么样呢?也许正因为这段秀长的腰部才使她如此柔和,能一下子慑服住观众。假如她的身体比例绝对地准确,那就很可能不这样诱人了。”这幅《大宫女》就严格的古典风格去要求,确实存在很多“越轨”之处,首先,色彩的“音域”受到严重破坏,背景上很强的蓝色和裸体肌肤的黄色,以及人体的明暗和粉红色调极不谐调,其次是前面所说的夸张了的形体,这个女裸体几乎成了变形美的一种试验,它完全背叛了老师的庭训。安格尔的学生杜瓦尔为此曾竭力为他作辩解,他说:“我并不想说,安格尔先生是个浪漫主义者。但我也要肯定,他从来不是当时所理解的那种意义的‘古典主义者’。”安格尔似乎在这幅画上显示了自己在自然面前的独立性,但由于安格尔的美学信念的坚定性,这里的表现反而给人们造成对他的见解的模棱两可性,攻击与批评是在所难免的。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我们觉得安格尔具有他的探索勇气,尽管他所画的这个人物是有着很大的虚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