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之中兴蜀汉
18058400000009

第9章 未雨绸缪

兼并了惠平之后,年迈的陆羽再一次意识到,属于自己的时代啊,终究还是过去了(虽然他一生也就...),不过没事,自己的儿子还是很能干的,最重要的是,陆汉兴整日在他耳边念叨说以后一定要复兴汉室,还说什么,复兴汉室要从曲阳做起。

老陆羽一听这话,甚是欣慰呀。

一改自己多管闲事的毛病,每天该吃吃,该喝喝,有时候应儿子的邀请,去处理一下政事,也过得乐哉。

而陆汉兴呢,那可就忙了起来,夺下惠平,意味着把由东向西近一百五十公里的直线连在了一起,中间的小村落,小集镇也被统一管理,最高行政长官自然是陆羽,不过头衔是虚的,实权在陆汉兴手上。

两地的联络,给曲阳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后盾,两边采取了通商政策,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大量荒地被集中开垦。

陆汉兴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那就是改变汉朝原有的政治制度(当然只在曲阳改),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心里很明白现在什么制度最能让曲阳有质的发展,两千多年的典例和战例告诉他,此时的汉朝如果一成不变,必定灭亡,历史书已经给出了证明,曲阳面临同样的困境。

革新,变法。

这是陆汉兴心中的构图。

但不能乱来,得有周密的部署,陆汉兴先把此事同父亲商议,却遭到了陆羽坚决反对。

本来已经过闲适生活的陆羽在此刻变得倍加坚定,他义正言辞地告诉陆汉兴:我不管你有多强大,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你没有资格去改,你虽然管理着曲阳,惠平,但两地永远都是汉朝的国土!

一番爱国之心在陆羽那永远没有被磨灭,反而在历史的洗刷之下愈发坚挺。

想在想来,如果大汉能多几个人能有陆羽一样的心理,而不是落井下石,各自安好,没准汉室真能第三次崛起。

老父亲的苦衷,陆汉兴也明白,这不只是陆羽一个人的心病,而是天下所有对汉室还有感情的人的通病。

当然,陆汉兴同样在其间。

他不再去反驳自己的父亲,他也不去卖弄自己的武艺和特有的先知能力,当父亲正面跟他对峙的时候。

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某一刻,他从父亲的眼眸里,看出了一种境界。

这使得他,醒悟过来,我们总是站在今世的角度去评判古人。

我们批判着,赞扬着,自豪着,悲戚着,但如果真的设身处地,陆汉兴看到了一个朝代的兴衰,一个民族的魂。

那是四百多年的风土人情,那是一个延续百年的朝代,是它结束了中国的往古社会,从而迈入封建社会,他的名字叫——汉。

每一个年代,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每一段历史都不可磨灭,世界永远在向前,我们含着泪水告别昨天,却又只能扬起泪痕未逝的脸庞,迎接明天...

知道历史或许不全是好事,陆汉兴突然有点接受不了,在那么多人为了汉室拼尽全力之后,还是会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可悲可气,就像,你知道你父亲的死期,你花了许多年去做好心理准备,当你觉得你可以适应之时,父亲过世了,你仍然会抛下一切,趴在父亲生前最后一幕之下痛苦不已..

这就是人性啊。

陆汉兴决定一改从前的作风,现在,他要做出一个他一辈子都要为之奋斗的目标:

绝不能让汉亡!

跟陆羽争执之后的陆汉兴,来到了曲阳最偏僻的山头,对着前方云雾缭绕,若隐若现的城镇,那广袤无垠的大地上的人烟,发出了一声雷霆之吼:“我陆汉兴在此立誓!今生今世,为汉室的复兴宁愿肝脑涂地!”

为了增强仪式感,陆汉兴还拔出随身佩戴的宝剑在一块突兀的岩石之上,刻上“吾心不死,大汉不灭”八个大字。

一阵欣赏之后,陆汉兴才平复心情,心满意足地回去了。

这座山,叫做——兴山。

不过这么一闹,这法是变不了了,但如何在这种旧制度下完成最好的收益呃,唯有放宽民间的各种制度,一方面得让百姓们吃饱饭,使他们有事干,有田种。

另一方面,在军事上,巩固惠平和曲阳的城防,陆汉兴根据历代战法,在城外开阔地构建了大量壕沟,来形成直接战场。

募兵也在持续进行中,除了左智,陆汉兴还说服了狱中的宁启,让他改过自新,为自己效命。

宁启心里很服气,于是也就推推搡搡的接受了,男人嘛,口是心非。

于是宁启被派去做惠平的募兵负责人了。

一切就绪,随着一天天过去,两地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甚至超过了周边,商品贸易来去广泛,民生环境好。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陆汉兴借父亲之手,把百姓的赋税从五成降到了三成,赢得两地百姓的一致好评,而陆汉兴不单单是为了去发展经济,也不是为了提高百姓好感度,那些都是政客们要考虑的事情,同他并无直接关系。

他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应付在中平元年发生的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巾起义。

距离黄巾起义的时间不足两个月,陆汉兴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

那便是,如何在乱世之中,把曲阳和惠平安然保留下来,作为自己日后发展发根基。

根据史实,黄巾军的起义是密谋的,而且是多方面全面起义,也就是说,在184年初期,整个神州大地上几乎满是黄巾军,他们攻城略地,焚烧官府,攻打郡县。

曲阳和惠平只是两个不怎么起眼的小县,但严重的是,就在曲阳和惠平北边有一个大城市——河内。

黄巾军和政府军在这里发生了极其惨烈的战斗,据说波及四分,那么曲阳就包括在内了。

陆汉兴仔细掐算手里的兵力,除去无法调动的军队(用于守城和治安),手上灵活的大约有三千人,一旦爆发战乱,用三千人去巩固一百多公里,很难做到,那么就得取舍。

可是基业越做越大,贸易做出去了,很难收回来,现在中止无疑是巨大的损失...

陆汉兴几乎每日每夜都在思索这方面的问题,黄巾起义真的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同时,中平元年一到,意味着陆汉兴开始他在东汉的十六个年头。

终于,曲阳在新年钟声的震撼下,迎接了中平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