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品质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1826800000014

第14章 回报的方式

一位法国农民夫妇15岁的儿子得了一种恶性皮肤病,夫妇俩借了所有能借到的钱,领着儿子到处去看病。那年冬天,在马塞一家医院里,母亲陪护儿子治疗,儿子睡在病床上,母亲就和衣坐在冰凉的地板上,几十个日日夜夜,她没有安静地睡过一宿觉。母子俩吃的是从家里带来的面包,大夫们实在看不下去,午餐的时候,总会给他们打来两份牛排,而母亲依旧吃冷面包,把牛排留给儿子吃。

后来,儿子的病情不断恶化,医生告诉母亲:“孩子的病治不好了,维持生命需要很多的钱。”母亲回到病房,默默地收拾行李,然后平静地对孩子说:“咱们回去吧。”

再后来,孩子的不幸遭遇被巴黎一些媒体报道了,好心的人们纷纷捐款,希望能留住他的生命。然而,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孩子还是死了。

孩子在离开人世之前,把能够知道姓名的好心人一个个地记在笔记本上,他告诉父母:“我不想死,可我知道自己的病拖累了你们。我死之后。一定要把这些钱还给人家。”

埋葬了孩子,家里已是空荡荡的,连生活都成问题,但孩子的父母还没有忘记孩子的遗愿。夫妇俩变卖了家产,踏着积雪,敲开那一扇扇门,把钱一笔一笔地还给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并对那些好心人说:“孩子已经走了,多谢你们帮忙。”

人们拒绝接受,他们哭了:“孩子的心愿不能违背呀!”大伙只好含着泪收下。用那些无法退回的钱,他们建立了一个基金,谁家有病有灾的,尽可以拿去使用。他们说,养了一年的牛可以卖了,种植的葡萄园也能收入点钱,他们想把那基金再充实一下……

人处于世,谁会一帆风顺?谁会没有难处?谁不受恩于人?

古语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古人教育我们要知恩图报,是因为它是人类共同的道德准则,是高尚情操的表现。

这位15岁的法国小孩,死时要求父母偿还捐款,父母也遵照孩子的遗愿,变卖家产,踏雪还钱。

这正是法国孩子回报的高尚品行的传承与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