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礼仪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1827300000006

第6章 拜访礼仪

拜访是社交中的一种重要礼仪形式,通过亲朋之间的拜访,能增进了解促进友谊。作为交往的重要方式,在当今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拜访的含义

拜访就是指个人或单位代表以客人的身份去探望有关人员,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交往方式。

拜访通常可分为正式拜访与非正式拜访两种。正式拜访是指有正式的拜访由头,通过事先预约,确定见面时间与地点,并按时赴约的活动;非正式拜访一般是指朋友之间的往来。正式拜访与非正式拜访之间不但没有严格的界限划分,而且两者也可以互相转化。拜访实质上是拜会、会见、拜见、访问、探访等的统称。从这一定义中可以看出它有以下特征:

首先,拜访是社会交往的一种方式;其次,拜访是为一定目的而进行的,也就是说任何形式的拜访都有一定的目的;再次,拜访是个人或单位都要运用的。

拜访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拜访有不同的类型。

(一 )以目的的不同为标准划分

(1)商业拜访。是为了加强业务联系、推销产品、购进产品而进行的拜访。

(2)政治拜访。是国家首脑或党政要员等为达到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拜访。

(3)情感拜访。是为交流感情、增进友谊而进行的拜访。

(4)礼节性拜访。是为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关心而进行的拜访。

(二)以公私性质的不同为标准划分

(1)公务拜访。是机关团体、工商企业为达到团体的目的而进行的拜访。

(2)友情拜访。是个人、家庭之间为促进感情交流、加强联系而进行的拜访。

(三)以拜访方式的不同为标准划分

(1)应邀拜访。是拜访者接到有关团体或个人发出的正式邀请后进行的拜访。

(2)主动拜访。是团体或个人为自己的目的而主动联系的拜访。

拜访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社会交往的方式逐渐增多,如电报、电话、传真、可视电话、网络电话等,都可以在人们的情感沟通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们与直接会面的拜访相比,毕竟有“不同的感觉”、不同的效果。拜访更直接、更亲近,交流的内容更广泛、更深入、更易达到交往的目的。具体地说,拜访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如下作用:

(1)促进联系,提高工作效率

因为拜访是面对面的交往,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使双方把一些观点、看法及细节性问题谈出来,以达成共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促成合作。

(2)交流感情,了解信息

古语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的就是朋友相见,分外高兴。通过亲朋之间的拜访,畅叙友情、增进了解,自然可以促进感情的交流和加深。同时,通过拜访,还可以了解到书本外的知识和工作中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开阔视野,扩大信息量,这就是所谓的“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拜访的准备

为使拜访的目的能够得以顺利地实现,拜访最好能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主要是拜访时间的选择、拜访前预约以及其他一些拜访准备工作,如拜访目的等。

(1)时间的选择

选择好拜访时间是让对方愉快接受拜访的首要条件。正式的拜访,时间最好能事先征得拜访对象的意见后再确定。非正式的拜访,时间最好能选择在节假日的下午或平时的晚饭以后,尽量避免在对方吃饭的时间前往,避免午休时间、临下班的时间前往。现在人们都有看电视“新闻联播”节目的习惯,因此,平时的拜访时间选择在晚七点半以后较为合适,但也不能太晚,更不要在对方临睡的时候去拜访,以免影响对方的休息,引起对方的反感与不满。一般来说,上午9~10点,下午3~4点或晚上7~8点钟是最适宜的时间。

(2)事先预约拜访

拜访他人,应该先约好时间,以免扰乱被访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这样既可避免成为不速之客,也可防止扑空。如果事先已约好,就应遵守时间,准时到达。如确有意外情况发生而不能赴约或需要改期或改时间,要事先通知对方,并表示歉意。失约或迟到过多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3)拜访的目的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无事不登三宝殿”,一般来说,拜访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如需要商量什么事情,拟请对方做哪些工作等,怎样交谈更为妥当,事先都要认真地设想和安排一下,尤其是拜访身份高者或年长者更要注意谈话的方式。如果有必要,也可将你登门拜访的目的委婉地告诉被访者,使得对方有一定的准备。如看望老人、病人、走亲访友或拜见上司需要哪些礼品,也要事先准备妥当。

预约的方式。

无论哪种类型的拜访,预约的方式都大致为电话预约、当面预约或书信预约。

无论何种形式的预约,都要用客气的、商量的或恳求的口吻,而不能用命令的口气要求对方,以免引起不快。

赴约的准备

当拜访者的预约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就应认真地做好赴约准备。可以说,赴约准备充分与否,对拜访目的的实现,具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赴约的准备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讲究仪容仪表

如果是正式的公务拜访,穿着一定要整齐大方、干净整洁,要和自己的职业、年龄相称。如果是朋友之间的拜访,虽不必太讲究,但要整洁大方,同时还应注意仪表的修饰。

(2)内容材料要详细

拜访是有一定目的的交际活动,因此拜访者在拜访前一定要根据拜访的内容,把材料准备充分,以免措手不及,东拉西扯,浪费时间,达不到拜访目的。

(3)规划交通路线

作为拜访者一定要对拜访的地点有所了解,特别是对自己首次去的地方,要提前了解一下交通路线,以免耽误时间。因为只知大概方向,不知具体确切的路线,会影响按时赴约。

(4)名片礼品要备齐

在拜访前,拜访者一定要把自己的名片准备好,并放在容易取出的地方,同时,根据情况的需要,可适当地准备一些礼品。因为适当地赠送礼品是进退之道,处世之方,它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有着良好的润滑作用。

拜访的礼节

拜访礼节是指一个人在拜访过程中应遵守的礼仪规范。可以讲,拜访者的表情、态度、谈吐和行为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拜访目的的实现,因此,文明礼貌的语言和优雅得体的举止是对拜访者永恒的要求。具体说,拜访者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更多的注意:

(1)按时到达

按时赴约,这是拜访的基本礼节。一般情况下拜访要按预先约定的时间提前3~5分钟到达。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到得早主人没有做好迎客的准备,出现令主人难堪的场面;另一方面也不会因到得晚而让主人焦急等待。拜访时按时到达,给对方一个守信、守时的印象,可以使双方的交流合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礼貌登门

到朋友家或拜访对象的办公室,事先都要敲门或按门铃。等到有人应声允许进入或出来迎接时方可进去,不可擅自闯入。即使门原来就敞开着,也要以其他方式告知主人有客来访。否则,会被视为缺少教养。

(3)注意物品的搁放

有时拜访者需要带一些物品或礼品,或随身带有外衣和雨具等,这些都应该搁放到主人指定的地方,如无指定的地方,可在征求主人的意见后,按主人的意见放置,不可乱扔、乱放。礼品一般应该放置在较为隐蔽处。

(4)做客彬彬有礼

对主人房里所有的人,无论熟悉与否,都应一一打招呼。如拜访对象是位年长或身份高者,应待主人坐下或招呼坐下以后方可坐下;对主人委派的人送上的茶水,应从座位上欠身、双手接过,并表示感谢;主人端上果食,应等到其他客人或年长者动手之后,再取之;吸烟者,应尽量克制,必须抽时,应先征得主人和在场女士的同意。进门后,应按主人的指引进入某一个房间,而不应该径直走进主人的卧室;如果主人家里铺有地毯等地面装饰物,则应征求主人意见,是否换鞋后再进入。

(5)掌握交谈技巧

交谈要随机应变,处理得当。交谈者除了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外,还要注意倾听对方谈话的内容,观察对方情绪与环境的变化,并注意对应。如对方谈兴正浓,交谈时间可适当长些,反之可短些;如对方发表自己的观点,应适当插话或附和;如自己谈得太多,应注意留给对方插话或发表意见与建议的时间和机会。专程到住宅拜访与顺访、闲聊不同,一般有较强的目的性,如果请主人帮忙,应开门见山,把事情讲清楚,不要含混不清,令主人无从做起。如果主人帮忙有困难,就不能强人所难,硬逼着他人去办。

(6)把握辞行机会

在与主人交谈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主人心不在焉,或时有长吁短叹,说明他心情烦躁,或有急事想办又不好意思下逐客令。这时,来访者应适时、礼貌地提出告辞。如果主人处另有新的朋友来访,一定是有事而来,这时,即使主人谈兴正浓,也应在同新来者简单地打过招呼之后,尽快地告辞,以免妨碍他人。

(7)礼貌告辞

不管拜访的目的达到与否,都应该十分注意告辞的方式。告辞之前要稳,不要显得急不可耐。告辞应由客人提出,最好是自己讲一段带有告别之意的话之后,或者是双方对话告一段落,新的话题没有开始之前提出告辞,或者被拜访者有了新的客人而自己又不认识时提出告辞。态度要坚决,行动要果断,不要嘴上说“该走了”却迟迟不动身。辞行时,应向主人及其家属和在场的客人一一握手或点头致意。

在拜访的交谈中,拜访者要语言适度、表达准确,不夸大其辞,亦不要过于谦卑。并要注意告辞的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