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践(谷臻小简·AI导读版)
18293000000001

第1章 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理论篇

一、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内涵

(一)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行政学和政策科学的基础。从广义上讲,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构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斯图亚特·内格尔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为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所做出的决定。”陈振明认为,公共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内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这种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和条例的总称”。张金马认为,政策是执政党和政府采取的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的行为准则或指南。

(二)公共政策绩效评估

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是公共政策评估层面更为具体的领域。从现有文献看,绝大部分公共政策研究者并没有将政策绩效评估从政策评估中独立出来,而是将其等同于政策评估或内含在政策评估之中。

如果将公共政策绩效评估与公共政策评估区分开来,那么从逻辑上看,可以将公共政策绩效评估视作基于绩效导向的公共政策评价。相对于政策评估,公共政策绩效评价更加强调结果导向,更加关注政策目标群体的满意程度;其实质是用绩效标准来衡量公共政策工作量或投入量的成果,比较政策的实际成就与原来希望的理想水平,衡量政策是否产生了预期成果。

(二)检验政策成效的途径

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是检验公共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的基本途径。一项政策在付诸实施后究竟有否达到预期目标,产生预期效果,或产生了哪些非预期的连带的效果,这都需要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评估。

二、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意义

作为政府的重要管理服务手段,公共政策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可执行性、是否充分反映了民意、是否具有严肃的法律地位,都反映着政府公共管理的有效性问题,它不仅决定着政府的工作效能,还对整个社会管理的优化和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确保政策合法的前提

公共政策的制定作为公共行政行为的一种,合法性是其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公共政策合法性,可理解为公共政策获得公众的同意、认可、接受和遵从。

(二)检验政策成效的途径

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是检验公共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的基本途径。

(三)调整公共政策的依据

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是进行公共政策调整、提出政策建议或制定新政策的重要依据。由于客观环境和人的主观价值的不断变化,政策在执行了一段时间后应何去何从,是否应该继续、改善、扩展或缩减,都要依据政策评估所提供的结论。

(四)合理配置资源的手段

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是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政策资源怎样配置才最为合理就体现出了政策绩效评估的重要意义。只有通过政策绩效评估,才能确认每项政策的价值,并决定投入各项政策资源的优先顺序和比例。

(五)提高民主参与的要求

在现代民主国家的政府行政过程中,民意即群众性利益的输入与表达,是政治系统正常运作和做出合理输出行为的基本前提条件。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完全有必要让群众进行参与,通过绩效评估环节对公共政策进行参与和监督。

(六)优化公共关系的渠道

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是构建良好公共关系的有效策略和渠道。

三、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渊源

1.政府绩效管理理论

绩效管理的观念是在传统人事考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在西方国家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政府绩效管理是综合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激励管理等基础之上的统一系统管理,也就是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财务资源以及公共政策实施效率进行绩效管理。

2.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其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形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公共选择的主题与政治科学的主题是一样的: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学,官员政治等等”。

3.民主行政理论

民主行政理论研究的是在行政领域如何贯彻和保证民主的问题。从理论上说,政府与公民之间是一种服务关系,而不是统治关系;是一种双向合作关系,而非单向管理关系。因此,要实现民主行政则必须开通公民表达利益要求的民主渠道,建立相应的民主行政模式。也正是基于此,这些理论成为公民参与政策评价的重要理论支撑。

(二)发展演进

随着政策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发展,对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研究也不断深入,政策评估的理论和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以政策评估在不同时期关注的核心内容为标准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四代评估阶段划分法,可分为:效果评估、使用取向评估、批判性评估、回应性建构主义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