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曼联秘辛:1945-2005六十年曼联人物志
18301300000022

第22章 约翰尼·莫里斯(JOHNNY MORRIS)

生于:1923年9月27日,兰开夏郡,拉德克里夫

逝于:2001年4月6日

场上位置:内锋

加盟曼联:1939年8月由曼联青年竞技队选拔入队

曼联首秀:1946年10月26日主场对阵桑德兰(英甲联赛)

曼联荣誉:1947/48赛季足总杯冠军

曼联告别战:1949年1月29日主场对阵布拉德福德公园大道(足总杯)离队:1949年3月转会至德比郡,转会费2.45万英镑

曼联生涯统计:联赛首发83场,32球;足总杯首发9场,3球;其他比赛首发1场,0球;总计首发93场,35球。

其他荣誉:1949年代表英格兰国家队出场3次。

其他俱乐部数据统计:1948/49-1952/53赛季:德比郡,130场44球;1952/53-1957/58赛季:莱斯特城,206场33球。

约翰尼·莫里斯是我最喜欢的球员。他是当年轰动一时的巨星,若要为那些运气不好没能看到他踢球的观众来形容他是什么样的一个球员,那么形容他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保罗·斯科尔斯一点都不为过。

莫里斯是战后那支曼联经典前场阵容中的一员,我很乐意向你们提起这些名字:德莱尼、莫里斯、劳利、皮尔逊,还有米滕。而莫里斯在场上几乎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

他的右腿粗壮有力,左右开弓时更是威力无比。他个子不高,但是制空能力却很好。他不仅是一个得分好手,更能帮助队友攻城拔寨。他头脑灵活、行动迅速,他在带球的时候让对手感觉棘手,没有人可以对他形成阻碍……关于莫里斯的事迹我连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我小时候曾经于1948年新年在缅因路球场看过一场他代表曼联出战伯恩利的比赛。那天下着瓢泼大雨,他在那座泥泞的球场上所爆发出的力量令我几乎不敢相信。他的跑动覆盖了球场的每一寸草地,尽管那天是德莱尼的帽子戏法和米滕的梅开二度帮助曼联5-0拿下了比赛,但是莫里斯牢牢地吸引住了我的目光。

他有一记横跨球场的精准传球,是从右内锋的一侧传给了左边锋米滕。他还也给自己这边的边锋德莱尼送出过一记精妙的传球,同时还和劳利、皮尔逊一起很好地串联起了曼联的攻击线。

但遗憾的是,后来莫里斯和巴斯比之间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唯一解决的办法,只能是让仅有25岁的莫里斯就此离队。这个做法确实有些不妥,因为在离开球队时,莫里斯为曼联效力的时间加起来还不满三个赛季。

当然,如果不是因为战争的爆发,莫里斯一定能为球队贡献更多。德比郡足足花了2.45万英镑的转会费才把莫里斯从曼联买下,这在当时也创下了英国足坛的转会费纪录。那时他还年轻,还有很长的足球生涯在等待他。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样一名优秀的球员仅仅只为英格兰国家队出场了三次。

我本以为入选国家队的球员比莫里斯更优秀,因为必须是具有非同寻常的实力的球星才足以挤占本该属于他的机会。可实际上,那些国脚们并没有几个人称得上比莫里斯更优秀。无论英格兰国家队征召多少位名声在外的内锋,我都觉得他们难以跟莫里斯相提并论。

我知道,巴斯比和莫里斯确实有原则问题上的矛盾,这也是最终导致后者离开梦剧场的原因。莫里斯是个度量狭小、脾气火爆的人,总是有什么说什么。只要是他认定的事,拴上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因此,我觉得正是因为师徒二人的脾气都很倔,遇事均不肯退让一步,的确无法在一起长久共事,才最终造成了莫里斯的出走。

遗憾的是,在莫里斯离队之后,曼联一直没能找到一个完美的替代者。其实,这也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他的足球天赋根本没有人能够完美取代。

无论从球员的角度还是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莫里斯都是我的菜。我们俩一起在莱斯特城踢过球,也建立了一段长久而牢固的友谊。不过,这段经历并不是我对他做出如上评价的原因。

如果你们不相信我的一面之词,那大可以去听听与他一同踢过球的内锋斯坦·皮尔逊的说法。皮尔逊除了球技精湛以外,还具有十分深厚的评球功底。他曾经说过,莫里斯是他见过的球技最为高超的球员。怎么样,够有说服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