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活自立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1830400000015

第15章 恪守情操的吴隐之

东晋末年,朝纲失禁,吏治腐败。豪门权贵,大小官员竞相以奢侈腐化为荣,以盘剥肆虐百姓为乐,甚至监守自盗,将国家必备的军需财务窃为己有。然而,也有为官数十年一尘不染、理财数载两袖清风的廉洁楷模,吴隐之就是其中的一个。

吴隐之的六世祖父是曹魏时的侍中吴质,为魏文帝曹丕所信赖。后来家道衰落,吴隐之的父亲似乎没有做过官,是最下层的寒门士族。家中本来就不富裕,到吴隐之十几岁的时候,父亲不幸病死,家境就更加困难了。一家人常常以粗糙的豆类和咸菜充饥度日。贫苦的生活,磨炼了吴隐之的品德。他少年老成,不仅勤奋好学,吃苦耐劳,而且孝顺母亲,敬重兄长。他为人处世,品行端正,从不贪图非分的财物。

不久,母亲也去世了,吴隐之悲痛欲绝。哭泣之声感动得过路行人都为之落泪。他的邻居是韩康伯,官拜太常。韩康伯的母亲是位贤惠明达的老妇人,被吴隐之的操行所感动,就对康伯说:“如果你以后负责挑选官吏的工作,一定要举荐像吴隐之这样的人。”后来韩康伯果然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于是提拔吴隐之为辅国功曹,随即又改任参征虏军事。吴隐之本来为人谦和,又博涉文史典籍,善于言谈,长得仪表堂堂,所以很快就获得了“儒雅之士”的好名声。

公元385年,吴隐之以奉朝请的身份被卫将军、尚书令谢石聘请为卫将军主簿。其后,适逢吴隐之的女儿出嫁,这在一般人家也是件大事,何况是官宦人家。谢石知道他一向清贫,就派了自家的厨师带着物品去吴家帮助操办婚事。当厨师来到吴家时,除看到他家的婢女牵着狗到市场上去卖外,其他与往常一样,根本看不出官宦人家嫁女的喜庆场面。

后来,吴隐之出任晋陵(今江苏常州)太守。晋陵地处京师附近,西晋末年随迁的侨民很多,鱼龙混杂,秩序混乱,为地方官吏搜刮民财提供了方便。然而吴隐之在任职期间,始终恪守情操,从未利用职权谋私骚扰百姓、加重过人民的负担。他甚至连仆人都不用,砍柴烧饭做家务都由妻子一个人承担。

任职期满后,吴隐之被调回朝中做官并任中书侍郎、国子博士、散骑常侍等职,接连迁升至廷尉、秘书监、御史中丞、左卫将军等高级官职。当时东晋王朝动乱迭起,官场污浊不堪。许多达官显贵或争权夺势,或沉溺酒色、醉生梦死。吴隐之则出污泥而不染,清廉之风没有任何改变。他既不贪图淫逸,也不攀附巴结权贵,所得俸禄和赏赐,总要和贫穷的亲族共同享用,不肯为自己积蓄和添置衣服被褥等。史载吴隐之寒冬腊月,都没有一床像样的新被褥。身上穿的衣服不仅破旧,而且没有替换的。妻子给他洗衣时,他经常披一块棉絮待衣服晾干再穿,清贫俭朴,和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两样,因而得到朝野的一致赞誉。

一个官吏能在众人皆贪的氛围里依然保持清苦的家风,不贪不占,不巴结上司,不侵吞老百姓,这是很难做到的。在这里,我们要记住从古至今那些清正为官、躬身为民的好官,他们用自己无私奉献的双手,廉洁奉公,造福一方,他们永远是为官者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