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自信与机遇(漫漫求知路)
1830900000008

第8章 善于广结朋友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方圆交友的人要善于储存朋友。人与人之所以会成为朋友是因为在友谊中彼此能收获一份美好的情感或其他想收获的东西。所以要收获友情,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能给予别人什么。

卡耐基有这样一位朋友,既没有学历,也没有金钱,更没有人事背景,但是他却成为了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到底是如何成功的呢?他是一个很会体贴他人的人,他对周围人的体贴,甚至超过了别人的需求。只要你说要上他那里玩,他都会表示万分的欢迎,希望你能在他那儿住几天。背地里,无论是多么拮据,内心多么苦恼,他都好像随时在等着你的来临,热情地接待你。甚至在你回去的时候,还要为你准备些小礼物、土特产。

无论是多么忙碌,他都不会表现出你的来访对他会是一种麻烦和困扰。就连平时最害怕打扰朋友的人,也会常去他那坐坐。他说:“像我这样既无学历,又没财力,更没有人事背景的人,能有今天的成就,实在有不足为外人道出的辛苦。像我这样一无所有的人,如果要与别人来往,就不能不令对方感到和我来往,会得到某些愉快与益处。”

事实上,以前的他,是孤独的,别人都不愿理他、与他往来。他一直忍耐着寂寞,努力奋斗,度过那段日子,而他也就在其中学会了与人交往之道,比如给别人某些方面的益处,别人是不会无动于衷的。所谓某些方面的利益,有时是精神方面的,有时是物质方面的,总之,别人得不到益处,是不会来接触他的。

朋友交往之道,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给予而不是索取,只想索取是无法交到朋友的。出身名门的富家子弟,他也想能成功地做出某些事情来。但是,当他与别人来往的时候,首先就会考虑这个人对自己有什么利用的价值。也许与这个人交往,以后向银行贷款时,会比较容易;也许与这个人做朋友,他会教给致富之道;也许这个人会将土地廉价出售给自己,也许会将办公室借给自己。他就是如此这般地,对周围的人怀着期待之心,算计之意,认为与自己接触的人,都会带给自己某些利益这样的人太过急功近利,不要说能交成多少朋友,即便是有些朋友,到头来也会渐失人心,成为孤家寡人。

其次,交朋友不能太挑剔,这样才能广交朋友。固然,我们都推崇交“知己”、“好友”,但是朋友有很多类型,分离疏远近,多交各种类型的朋友才能编织更大的人际关系网。我们不但要有生死与共、患难不移的朋友,也要善于和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甚至是反对自己的人交朋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广泛地结交那些不同职业、不同爱好、不同身份的朋友,有时也能相得益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结交各式各样的朋友,对于取长补短,开阔视野,活跃思维,都是有益的。

还要注意的是网罗你的朋友的过程要循序渐进,不能太操之过急,否则就会“吓跑”朋友。

布朗先生参加一个社交聚会,交换了一大堆名片,握了无数次手,也搞不清楚谁是谁。

几天后,他接到一个电话,原来是几天前见过面,也交换过名片的“朋友”,因为那位“朋友”名片设计特殊,让他印象深刻,所以记住了他。

这位“朋友”也没什么特别目的,只是和他东聊西聊,好像两人已经很熟了那样。

布朗先生不高兴,因为他和那个人没有业务关系,而且也只见了一次面,他就这样打电话来聊天,让他有被侵犯的感觉,而且,也不知和他聊什么好!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情形常会出现,以这位“朋友”来看,他有可能对布朗先生的印象颇佳,有心和他交朋友,所以主动出击,另外也有可能是为了业务利益而先行铺路。但不管基于什么样的动机,他采取的方式犯了人际交往中的忌讳——操之过急。

我们要遵循的法则是:“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而不是“一回生,二回熟”!“一回生,二回熟”还太快了些,“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则是渐进的,而且是长期的、对方不知不觉的。这样才能如你所愿地交上朋友。

最后不要私下判断谁对你重要、谁会成为你的好朋友。第一印象往往是最不可靠的,所在在未与人交往一段时间之前,不要立即对一个人妄加判断。同时,也不要随便听信别人的闲言碎语,让自己保持一个开朗的胸襟,以眼见的事实客观地去评断每一个人。这样你才会有一个交友的广泛空间,才能有足够的空间,让你去交你想交的朋友。

卡耐基认为,人要想立足社会、出人头地,千万不能“友”到用时方恨少。不论眼下如何,随时随地广结人缘,先多“储存”些朋友再说,这一种人是最聪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