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料事如神
1832900000002

第2章 千夫所指

王嘉,字公仲,西汉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生性刚毅质朴,敢于直言。公元前4年,他接替平当做了丞相,经常上书给汉哀帝刘欣,指出朝政的得失,同时推荐了一批有用的人才,因此在一段时间里,深得哀帝的信任。

哀帝有个侍臣董贤,长得眉清目秀,相貌出众,加上性格柔和,善于奉承,因此哀帝非常宠幸他,每次出游,总让他同乘一辆车;召进宫来,就要他形影不离地随侍在左右。

有一天,董贤在宫中陪哀帝睡午觉。他一翻身,把哀帝的衣袖压住了。哀帝醒来时,见董贤睡得正香,为了不惊醒他,就叫宫人用剪刀剪断自己的袖子后起身下床。

一人受宠,全家得福,董贤的妻子被召进皇宫,同享富贵;妹妹被选为妃子,地位仅次于皇后;父亲董恭赐爵关内侯,后来又升任卫尉(掌管宫门禁卫);岳父和小舅子也都当上了朝廷大官。

哀帝又下令在皇宫北面为董贤建造豪华富丽的住宅,其中的装潢和陈设精美无比,屋柱和窗格子都用锦缎包裹。四方进贡的奇珍异宝,哀帝自己只用次一等的,最贵重的全都赐给了董贤。

就这样,这个对国家没有尺寸之功的董贤,由于博得了哀帝一人的欢心而身价百倍,平步青云,成为西汉末年炙手可热的权贵。可是,哀帝仍然感到不够,还想找个机会加封董贤。

哀帝没有儿子,而且体弱多病,这就使一些宗室近亲产生了非分的想法。东平王刘云和王后谒曾经请巫士傅恭、高尚等搞过迷信诅咒活动,希望哀帝早日去世,让自己即位做天子。

在封建时代,背后诅咒皇帝,被看作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事情传到息夫躬和孙宠两个朝臣耳中,他们认为升官的机会来了,就联名写了一封告发的奏章,通过太监宋弘送交给哀帝。

哀帝看到奏章后勃然大怒,立即下令严加追查。东平王畏罪自杀,王后谒和其他有关人犯都被处死。

案子了结以后,朝廷准备论功行赏。侍中傅嘉迎合哀帝的心意,劝他趁此机会封董贤为侯。他说:“息夫躬和孙宠的奏章是通过宋弘交上来的,陛下只要把宋弘的名字换成董贤,不就名正言顺了吗?”

于是,哀帝命人拿来奏章,把宋弘二字改成董贤,又亲自起草一道诏书,说明自己决定封息夫躬、孙宠、董贤三人为侯,以示嘉奖。诏书下达以后,丞相王嘉立即和御史大夫贾延联名上书,表示极力反对。

王嘉和贾延的奏书,措辞非常激烈。他们要求把息夫躬、孙宠的奏章在朝廷上公布,让百官们讨论董贤在这一案件中有没有功劳,是否应当封侯。哀帝感到有点心虚理亏,只好把这件事暂时搁置起来。

过了几个月,哀帝决心不顾大臣们的意见,下诏封董贤为高安侯。王嘉再次极力反对,他用历史上周武王、汉文帝等贤君的治绩来反衬哀帝滥用权力、宠幸近臣的错误。哀帝听了很不高兴,从此对王嘉日益疏远。

公元前2年,哀帝的祖母傅太后去世,哀帝又借用太后的遗命,下诏加封给董贤二千户。王嘉接到诏书,把它封起来还给哀帝,同时附上自己的一份奏章,进行劝谏。

王嘉在奏章中说:“董贤依仗陛下的宠幸,骄奢放纵,不知收敛。他的恶名传闻四方,已经引起了公愤。俗语说: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臣不能不为他今后的下场感到寒心。希望陛下顾念祖宗创业的艰难,不要再这样做了!”

王嘉尖锐激烈的批评和封还诏书的行动,触怒了汉哀帝。哀帝以欺君罔上的罪名派使者召王嘉到廷尉那里受审。使者逼王嘉服毒自杀,遭到王嘉的坚决拒绝。这位耿直的大臣被关在监狱里绝食二十多天,最后终于呕血身亡。

王嘉死后,没有人再敢直言进谏。董贤又被任命为大司马(三公之一),百官的奏章都要通过他才能呈送给哀帝,连新任丞相孔光见了他也十分恭谨小心。他的权势超过了所有的公卿大臣,几乎和天子相等了。

可是好景不常,仅仅过了一年多,哀帝因病去世,董贤失去了靠山,地位一落千丈。王太后以“不合众心”为理由,罢免了他的官职。董贤和妻子当天就忧惧自杀。他的家财全部被没收变卖,总数达到四十三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