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孝敬父母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1833100000009

第9章 荀灌娘搬兵救父

荀灌娘生于晋惠帝元康元年,从小不喜欢读书写字,更与针织女红无缘,却偏爱舞枪弄剑,打拳踢腿。小小的女孩儿家,比男孩子还要剽勇。她的父母无可奈何,索性顺其天性发展,并聘请名师传授武艺。荀灌娘10岁以后已能骑马张弓,一根小银枪更是挥舞得出神入化,俨然就是个小女侠的模样。

荀灌娘的父亲是被誉为“履孝居忠,无惭往烈”的荀崧,他世袭侯爵,曾任襄阳太守,继擢升平南将军,坐镇宛城,都督江北诸军事,后封曲陵公。

荀崧由襄阻太守擢升平南将军,是在晋愍帝建兴元年,当时驻节宛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南阳。就在荀灌娘13岁这年,春耕刚过,几万贼兵在匪首杜曾带领下由西域流窜到宛城。当时宛城守军仅有千人,又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贮存的粮草十分有限,势难长期固守,情况非常危急。

荀崧自忖城中兵力薄弱,守御尚且不足,更不可能轻言出击,然而长此困守,待至矢尽粮绝又当如何呢?想来想去,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派遣一个智勇双全的人突围出城,驰往临近的襄阳求救。因为襄阳太守石览,是荀崧的旧部,这时他驻守襄阳,兵强粮足,雄视一方,只要能发兵前来,必可解救宛城之围。荀崧把自己的计划向文武官员宣示以后,大家虽然十分赞同,但却没有一人愿意担任突围求救的任务。

荀崧感叹不已,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蓦然间荀灌娘由屏风后转出,朗声说道:“女儿愿往襄阳投书请援!”荀崧大惊,加以拒绝:“满庭文武都不敢担此重任,你一个小小女孩子,如何能够突出重围,又如何能够抵挡贼兵的追杀!”不料荀灌娘却答道:“女儿虽然幼小,但却习得一身武艺,乘敌不备,出其不意,必可突围而出。与其坐以待毙,何不冒险一行。倘能如愿,不仅可以保全城池,实际上也拯救了黎民百姓的生命财产,如果不幸为贼兵所阻,顶多也不过是一死而已,同是一死,何不死里求生,冒险一行呢!”

事实确实如此,荀崧考虑良久又作了一番研究与安排,终于同意了女儿的请求,于是选派了壮士10余人,组织了一支闪电突击队,借着浓浓的夜色作掩护,一涌而出,向襄阳城飞奔而去。马快情急,穿垒而过,贼兵措手不及,眼睁睁地看着一队人马消失在黑暗的远方。

一路奔波,第三天的午后抵达襄阳,襄阳太守石览看到老上司的求救信,又听到荀灌娘的慷慨陈词,对一个13岁的女孩子甘冒矢石,突破千军万马包围的精神和胆识,不禁大为感动。当即发兵,而且还修书一封昼夜飞驰荆州太守周仿,请他协同出兵解救宛城之围。

大军赶到,如火如荼的战斗展开,荀灌娘挥舞银枪左冲右突,大获全胜。

一个人的一生,有一件事足以传世者即可俯仰无愧,何况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子,竟能力排众议,突出重围,以其勇毅与纯诚,搬来大军救援,复以奋不顾身的胆识与豪气,连番击杀贼将,获得辉煌的胜利,宛城的军民得以保全,整个国家也深受其利。她的行为,大而言之,是为了拯救一座城市;小而言之,是为父分忧,但从她的年龄上来看,说她是为父分忧更恰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