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这些事让孩子自己去做
1838300000035

第35章 让孩子把一件事尽快做完

教子心经

孩子做事爱磨蹭,通常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一样具有时间紧迫感,他们的时间概念比较模糊。一般而言,孩子并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尽快做完之后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他也不认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的。要让孩子知道和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就要从小给他们灌输时间的观念,让他们从小就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让他们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自觉地建立节约时间的意识。

孩子缺少时间概念。比如说吃饭,成人都会知道,不快点吃饭就凉了,吃完饭还有其事情,而小一点的孩子不会明白这许多,当然他也不知道吃得慢一些究竟有什么不好。再如,大人们知道,自己上班和孩子上幼儿园都不能迟到,而孩子则不然,爸爸妈妈上班和自己去幼儿园晚了,对他来讲都是无所谓的,他想的只是眼前的事情,这些都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

孩子爱磨蹭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这些:

1.天生的慢性子

有一些幼儿明显的比其他孩子动作慢,不论在什么情形下、做什么事情都慢,即便是有强烈地外界刺激他仍然是行动迟缓,慢条斯理,紧张不起来。这类孩子的神经类型往往属于相对安静而缓慢型,这是孩子一生都不太可能改变的先天气质。正所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家长首先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然后再想办法慢慢改变。

2.注意力易转移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旁边有什么好玩的事就会让他忘记了初衷。正在吃饭时,窗前有小鸟飞过,孩子就放下饭碗去看个究竟;本来要去刷牙,可是走到浴室里发现有一池水,孩子就开始玩起来了,刷牙当然就放在一边了;正画图的时候,忽然听到电视里的声音,孩子就会丢下画了一半的画,跑去看个究竟。于是,孩子在做一件事时,就出现了边干边玩、慢慢吞吞的样子。

3.不感兴趣

做喜欢的事动作很快,做不喜欢的事就动作慢慢吞吞,这是很多小孩的毛病。孩子想到室外去玩,可妈妈非让他把玩具收拾整齐,孩子心里不高兴但又不得不干,自然就会磨蹭起来;吃饭的时间到了,可孩子在饭前喝了许多饮料、吃了许多零食,他一点饥饿感都没有,对吃饭不感兴趣,当然就会磨蹭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低落,每天都是硬着头皮在应付,你让他读书、写作业,他肯定是能拖就拖。

4.动作不熟练

有时孩子磨蹭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因为他对所做的某件事动作不熟练,缺少操作的技巧。孩子就是孩子,他的思维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尚处在发育之中,他在做事情时可能不知道如何安排做事的先后顺序,如何以较少的时间来做更多的事情;也可能没有掌握好穿衣、洗漱等的基本技巧,比较“手笨”;还可能在做作业时对知识掌握得不牢,许多题目做起来很困难。

5.缺乏安全感

有的孩子胆子比较小,与生人在一起相处会有不安全的感觉,因此这类孩子总是希望与自己的亲人,尤其是爸爸妈妈多呆一些时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孩子也会慢吞吞的。比如,有的孩子不愿与学校或幼儿园的老师和同学相处,而希望和爸爸妈妈更多地呆在一起,在上学的路上,他的动作就会变得特别慢,以此来延长与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

6.缺乏自信心

有的孩子在做事情时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他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出错,所以做起事情来也是瞻前顾后、畏畏缩缩的,速度自然就快不了,然而越是担心,越是害怕,孩子的动作也就越慢。如果大人这时候再在一旁不断地责备、催促,孩子的自信心又会受到影响,他的动作不仅快不起来,反而会更慢了。

7.父母的榜样没有做好

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有的父母自己做起事情来经常拖拖拉拉,不讲效率,本来可以很快做完的事情要拖很长的时间,本来应当提前做完的事情也要拖到最后一刻。家长这种做事慢吞吞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时间长了,孩子也会养成办事拖沓、磨磨蹭蹭的不良习惯。

8.家长包办,造成恶性循环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包办,也造就了孩子的磨蹭:嫌孩子吃饭慢,妈妈就把饭碗拿过来喂孩子;嫌孩子洗脸耽误时间,妈妈就帮孩子洗;嫌孩子书包整理的工夫太长,妈妈就天天帮孩子整理。殊不知,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孩子会渐渐养成更加磨蹭的习惯,他的惰性也会越来越强,他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大。因为孩子知道,吃饭、穿衣、洗漱、整理等事情,即使自己不会做也没关系,反正爸爸妈妈会来帮他的。

9.与成人做事的目的不一样

成人做事是为了取得更多、更好的结果,因此成人一般都会自觉地抓紧时间尽快地完成所做的事情。但孩子则不一样,孩子做事在很多时候是为了享受做事的过程,是为了体验做事的过程,他们做事的主要动力是“好玩”,他们更感兴趣的往往是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他们花在做事的过程中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于是,在大人看来很快可以完成的事情,孩子却迟迟不能完成。

10.与家长消极对抗

现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很少给孩子空闲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一件任务完成了,家长另一件任务又布置出来了,家庭作业做完了还有额外的作业。于是孩子便想出了磨蹭的招数:慢点做,要不做完了,还有别的任务。

永远替孩子代劳,实际上会害了他们,我们应该让他们自己照顾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那么针对这些问题要怎么解决呢?可用以下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

告诉孩子,自己也很忙,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时间很紧张很宝贵。告诉孩子,不要磨蹭,要自己节约时间,珍惜时间。

2以身作则法

家长主动做出榜样,让孩子进行学习。家长是孩子身边接触最多的人,是孩子行为的准则和参照物,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育和道德建设,所以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

3.老师配合法

大部分孩子都十分听老师的话,老师的话就是圣旨。所以你可以和老师建立同盟,有意让孩子因为磨蹭迟到一次,然后让老师对其进行教育。但是要注意方法,不可太粗暴,但也不能蜻蜓点水,要把握好火候,才能对孩子起到切实的影响。

4.训练锻炼法

像部队上要求战士一样,对孩子适度严格要求,要有适度严格的纪律,而且要在一定时间内盯紧,养成习惯之后,就会好转。但是不能完全参照部队上的军事化管理,只能说是学习,不能因为追求速度磨灭孩子做事情的兴趣。他们毕竟还是在学习和享受生活的,一切要适度,要有人情味,不能过于苛刻。同时也要因人而异,每个小孩子有不同的标准。可以要求他们在5分钟只能穿好衣服,然后10分钟之内洗刷。要慢慢改变他们磨蹭的习惯,也许一开始他们不能达到标准,但是慢慢会有进步的,有进步就好,要提出表扬,千万不要视而不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5.自己动手法

不要替孩子代劳做事情,比如穿衣服,要让他们自己动手穿。一开始可能会很慢,因为他们的动作不熟练,但是千万不要因此而伸出援手,这样他们会永远等待父母的帮助。有些事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做,时间长了,他们养成习惯以后,动作就会熟练了。

自立小故事

鲁迅先生争分夺秒挤时间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12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对传说、绘画有深切的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