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这些事让孩子自己去做
1838300000041

第41章 让孩子支配自己的时间

教子心经

很多父母有一个教育误区。他们往往对孩子照顾得细微到极致,从孩子几点起床,几点入睡,到孩子看什么书,玩什么游戏,不但过问,还要干涉。尽管父母的用意是好的,但是如果把孩子能自由支配的时间全部规定得死死的,孩子看上去一刻都不闲着,那么孩子永远也长不大。一个真正长大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孩子,他能成为自己的主人。主人就必须有自由,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来安排生活。

什么是快乐的孩子?我们每个人的经历都会告诉自己,自由的孩子是快乐的孩子。强制生活对于孩子来说,几乎和牢狱没有什么不同。即便物质上再优裕,也是很难忍受的。在儿童时代大家都很贪玩,其实玩是孩子的一种学习的方式、交友的方式,是他锻炼胆量、锻炼意志的方式。有的时候他这种玩能给他带来很大的成长的动力和人生的启示。

回首童年,让你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是在课堂里上课吗?是在家里写作业吗?很可能都不是。最难忘的可能就是你和伙伴玩的时候。玩的时候你能否痛痛快快地玩呢?当你写完了作业,完成了学习任务,能不能痛痛快快地玩呢?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有的时候对事情缺乏热情?可能就是他的自由的游戏太少了。他内心的情感不能释放,他那种主动性没有激发出来,所以他是被动的。一天的24小时都是大人给安排,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自习,什么时候写作业,什么时候睡觉,没有自主性。没有自主性的生活,孩子不可能有热情。一个人如果总是被动地生活,那他的人生是很可怜的。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按自己的要求安排时间,都希望孩子在生活中没有危险,但是,如果你控制了孩子所有的时间,也就意味着你控制了孩子的生活、快乐和意志,这样给孩子带来的必然是被剥夺自由的痛苦。连自由都被剥夺的人,你还能指望他独立、有思想、有创新吗?

一个不能安排自己时间的人,怎么能长大呢?越被严密监视的人,逃跑的意识越强烈,何不让孩子自己把握自己的生活呢?况且,疲惫不堪的人,应该有理由放松心身。只要孩子不选择危险的活动,父母就应当宽容。学习很重要,但培养健康的人格更为重要。不论进行什么方面的教育活动,都不可忘记这一总的原则。

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自由的人,而自由主要体现在这个人能够自由、有选择地支配自己的行为。这种自由感不是凭空产生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童年时期对自由支配时间的体验。我们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可自由利用的时间。相反,我们却用功课和其他有关学习的活动占满了孩子的时间。自由支配时间,还意味着孩子具有了热情的实现自我、用创造性的方法表达自我的机会。剥夺孩子的自由支配时间,实际上是在剥夺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机会。调查表明,有更多自由支配时间的独生子女,自信心更强,并且比自由时间较少的孩子有更强的成功需要。因此,父母们应转变观念,帮助孩子有效地利用时间,发现生活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让孩子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那么,怎样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孩子享受自由的乐趣呢?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1.每天给孩子留出可支配的时间

一些父母总怕孩子的时间空下来,当孩子写完作业以后,马上给他安排了画画,刚画完画,又安排了学外语,外语学完了还有钢琴。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孩子没有了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几乎成了一个机器人。孩子在大人的紧张安排下失去了自我,以至于越来越懒散、麻木和消极。

2.学习时间和玩乐时间要分开

有的父母总是埋怨孩子写作业太磨蹭,边写边玩,却不知道这些坏习惯可能正是自己给孩子养成的。因为父母经常无限地给孩子加压,使孩子没有玩的时间,复习了这科又复习那科,都复习完了以后还要做些高难的题目,这样做不仅使孩子对所学的科目厌烦,而且容易使孩子养成磨蹭的坏习惯。孩子没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只好采取迂回的办法,以争取可玩的时间。

3.不能让自由成为一匹脱缰的野马

自由是需要的,每一个人都需要自由,每一个孩子也需要自由,没有自由就不可能有创新,就不可能有民主,就不可能有身心充分的发展。但是自由不是无边无际的,自由是要受到一些制约的。父母有责任告诉孩子有些事情是危险的,规则是要遵守的。给孩子自由,但不能够让孩子随意地滑向任何一个方向,一定要给他立下警示标,此路不通,这个办法不行,必须要怎么样。因为任何自由都应该和责任相对应,责任和权利是统一的,有自由就有义务,有义务就会有自由。

延伸阅读

如何引导孩子自己合理安排时间

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产生在业余时间。从这位大科学家的话里,就可以看出他是多么重视、珍惜时间,同时他也是运用时间的能手。那么家长应如何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呢?

1.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的习惯

“时间老人”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给勤奋的人留下智慧和力量;给懒惰的人,留下的是悔恨和惆怅。勤奋的人、聪明的人、有志的人把时间看得比任何东西都重要,这是因为他们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光阴失落无处寻”的道理。珍惜时间的人必将为时间所珍惜,抛弃时间的人必将为时间所抛弃。我们现在经常看到车站上有人看书,出差时,书也随同出差;会场开会前有人看书,这就是珍惜时间的表现。

教育孩子珍惜时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必须从小对孩子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使孩子热爱生命,理解时间,讲求效率,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2.指导孩子做时间的主人

家长可以指导孩子科学地分配和利用时间。

“整块时间”内,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上课、作业。

“零碎时间”也不能浪费,可解决一些零散问题。如利用午饭后的那一段时间整理书包、抽屉,背几个英语单词等。

学科之间可交叉学习,以防脑疲劳。脑子疲劳时,或阅读课外书,或写日记,或远眺景色,或静静地伏案等,来调节一下。

告诉孩子,对硬任务可采取“倒计时”的方式激励自己。例如,在一个月内必须完成的事情,算算还有多少天,自己就要规定每一天要及时补上。如果不能按时完成,错过了机会,就会前功尽弃,十分可惜。

学会统计时间。将自己每天的时间进行统计,明白自己每天在做些什么。有一位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就对自己实行了一种“时间统计法”。每天自己做了些什么,时间是否用得得当,他都有详细记载,56年如一日,他一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可以创造奇迹。道理虽然十分简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懂得珍惜时间的人却不是很多,尤其是孩子。所以,家长应当引导孩子像那些科学家一样惜时如金,分秒必争。这会使孩子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