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这些事让孩子自己去做
1838300000057

第57章 让孩子大方地和异性交往(2)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同时,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性、恋爱、婚姻教育,先打打早恋的预防针。当发现孩子有早恋的苗头时,父母不要惊慌失措,如临大敌,要对孩子进行热情的帮助,给孩子讲道理,可以告诉孩子: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曾经说过,“英俊少年哪个不善钟情,妙龄少女谁个不善怀春”,喜欢心目中特定的异性是这个阶段的孩子都会发生的事,但这种喜欢只能保持在友谊的层面,不能成为“恋爱”。并告诉孩子不能早恋的原因,要教孩子自尊自爱,区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适当地向孩子讲讲爱情的社会道德性和爱情的权力责任,使孩子对恋爱、婚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2.运用“冷处理”的办法

父母对待孩子的早恋问题切忌态度粗暴、方法简单。如果发现孩子陷入早恋,孩子对所爱慕的对象魂不守舍时,父母不能用讥讽、责骂甚至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不能偷看孩子的信件、跟踪监视孩子,更不能冲向学校或对方家中,弄得满城风雨,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最好的办法是理解孩子,体贴孩子,运用“冷处理”的办法,采取“跳、”“冻”、“隔”的方法。因为当孩子产生恋爱情感时,随着憧憬与激动,也会为伤感、社会环境压力、甚至性欲的纠缠而苦恼。父母不但要洞察孩子这种内心情感,而且还要从旁加以引导,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并给孩子以热情、严肃的忠告,让孩子“跳”出来,将感情“冻”起来,要告诉孩子初、高中生谈恋爱最后“终成眷属”的还不到3%,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早恋对中学生学业有影响。尽量把两个孩子“隔”起来,少接触。父母的教育要和风细雨,又要有一定严肃态度,不能埋怨、责备,帮助孩子走出“早恋”的困惑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3.转移其注意力

父母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对身心健康有益的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发泄其充沛的精力。校内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校外的旅游、交友、公益劳动等既可锻炼身体,又可益智、养性。同时,鼓励孩子根据个人兴趣,发展个人爱好,如进行集邮、读世界名著、练习写作投稿,使课余的时间充满情趣,充满快乐,也许,早恋的情感会适当减弱和转移。

明智的父母应该首先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感情,承认它是美好而纯洁的。同时,父母要以一个朋友和父母的身份告诉他们:青春期是一个人学习的最佳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对今后的成才是个很大的障碍。

附录

测试一:你的孩子懂得文明礼貌吗?

测试中的句子描述着孩子们经常会表现出来的行为,并说明他们在日常行为中如何表现自己的文明礼貌。在每个句子后面的横线上写上你认为最能代表孩子目前水平的数字,然后将这些数字加起来,得到总分。

评分标准:5=完全符合4=符合3=基本符合2=不太符合1=不符合

1.到别人家做客时,能够很好地遵守礼节,赢得主人的赞赏。

2.在影院、图书馆等公共场合注意保持安静,不影响周围的人。

3.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能够诚恳地道谢。

4.给别人带去麻烦时,非常诚恳地道歉,并积极寻找补救的办法。

5.有客人到来时,能够热情地欢迎,客人离开时礼貌相送。

6.说话温文有礼,不出口骂人,不说脏话。

7.不受行为粗鲁或者出言不慎的朋友的影响,认为讲礼貌才是正确的价值观。

8.购物或坐公车时自觉排队,知道照顾老、弱、病、残的人。

9.衣着整洁,行为端庄,与人交谈时注视对方的眼睛。

10.爱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

总分

结论:

40—50之间:恭喜你,你的孩子是一个很有礼貌、很有教养的孩子,从他的身上也能看到你的修养。

30—40之间:如果让孩子注意一些细节的话,他将会做得更出色,也更能受到周围人们的欢迎和好评。你的教育还得再加把劲,这将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20—30之间:你的孩子在礼貌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有时候他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礼貌的。可能你得反省或调整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以适合孩子的实际情况。

10—20之间:如果再不采取措施,你的孩子可能就会成为一个行为粗鲁的“小坏蛋”。也许你并不适合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建议你请教一下专业人士,相信他们会给你一些有益的建议。

测试二:你的孩子会结交朋友吗?

测试中的句子描述着孩子们经常会表现出来的行为,并说明他们怎样在友情中享受着生活的美好。在每个句子后面的横线上写上你认为最能代表孩子目前水平的数字,然后将这些数字加起来,得到总分。

评分标准:5=完全符合4=符合3=基本符合2=不太符合1=不符合

1.喜欢热闹的场合,每次都玩得很开心。

2.能够和陌生人友好相处,很多朋友都是从陌生人转换而来的。

3.能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第一次相处后很多人都会主动和他联系。

4.喜欢向父母说一些自己的感受,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5.当有新同学或者新邻居来到时,总能热情地向他们表示欢迎。

6.节假日经常会和朋友们或者同学们一起外出活动。

7.生日或节日总能收到很多贺卡和礼物,也会给别人寄出礼物。

8.与人相处遇到障碍时,能够积极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9.说话简单明了,总能很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10.与异性交往时大方自然,很受异性欢迎。

总分

结论:

40—50之间:你的孩子非常善于交往,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能与他友好相处;他有很多好朋友,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得到朋友们悉心的照顾。

30—40之间:你的孩子能够跟自己喜欢的人友好相处,他交往的基础也是趣味相同。如果能让孩子扩大交友范围,和形形色色的人结为朋友,相信会让他受益终身。

20—30之间:孩子在交朋友方面存在着问题,与陌生人相处时会显得紧张。可能你的教育方式需要调整一下,以适合孩子的特点。

10—20之间:孩子很内向,虽然他也渴望友谊,但羞于开口,跟人相处时有恐惧心理。也许你并不适合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建议你请教一下专业人士,相信他们会给你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测试三:你的孩子懂得节俭吗?

测试中的句子描述着孩子们经常会表现出来的行为,并说明他们怎样在日常行为中体现节俭的思想的。在每个句子后面的横线上写上你认为最能代表孩子目前水平的数字,然后将这些数字加起来,得到总分。

评分标准:5=完全符合4=符合3=基本符合2=不太符合1=不符合

1.爱惜学习用品,不乱丢橡皮、铅笔,知道一纸多用。

2.不浪费粮食,吃净自己碗里的饭菜,不随意倒掉剩菜剩饭。

3.不乱买衣服,不因过时丢掉衣服,也不因为攀比买昂贵的衣服。

4.节约用水、用电,能做到用过关水,人走关灯。

5.合理利用自己的零花钱,不乱买东西。

6.了解各种商品的价格,买东西时会到各个商场看看,买价格最合理的。

7.珍惜各种自然资源,爱护公共财物。

8.知道什么东西都来之不易,感谢父母为自己提供的一切。

9.愿意“忆苦思甜”,喜欢听父辈们讲艰苦创业的故事。

10.懂得储蓄,在银行开有账户。

总分

结论:

40—50之间:你的孩子非常懂得节俭,这应该归功于孩子的性格和你平常的教诲。

30—40之间:你的孩子懂得节俭,但有些细节上还不太注意。如果你在这方面再加把劲,会使你的孩子受益终身的。

20—30之间:你的孩子在节俭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或许你的教育思想不大适合他,你应该考虑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以适合孩子的实际情况。

10—20之间:可以用四个字形容你的孩子——铺张浪费。在他的头脑中没有节俭的思想,他认为这是个物质的世界,人们要做的只是消费,无需节俭。也许你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行为,看自己有没有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或许你并不适合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建议你请教一下专业人士,相信他们会给你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测试四:你的孩子有责任心吗?

测试中的句子描述着孩子们经常会表现出来的行为,并说明他们怎样以言行对自己和他人负责。在每个句子后面的横线上写上你认为最能代表孩子目前水平的数字,然后将这些数字加起来,得到总分。

评分标准:5=完全符合4=符合3=基本符合2=不太符合1=不符合

1.能够按时完成父母指配的任务。

2.做事情时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产生的影响。

3.关心父母的感受,能够真诚地分担父母的忧愁。

4.在家中主动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5.尊重别人的权利和意愿,尽力不使自己的行为损害别人的利益。

6.答应别人事情时,总能尽力完成。

7.不能按时回家时会及时通知父母,不让家人为自己担心。

8.如果因故不能完成答应别人的事情时,会非常真诚地道歉。

9.不说大话,不信口开河,不向别人许下没有保证的诺言。

10.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

总分

结论:

40—50之间:恭喜你,你的孩子责任心很强。

30—40之间:如果孩子的责任感能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将会使他受益终身。作为父母,你对孩子的责任心教育还得再努些,让他成为一个在责任心方面无可挑剔的人。

20—30之间:孩子在责任感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父母,也许你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恰当,或者是否适合孩子的特点。

10—20之间:孩子的责任感很危险,也许你并不擅长从事这方面的教育,建议你请教一下专业人士,相信他们会给你一些有益的建议。

测试五:你的孩子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吗?

测试中的句子描述着孩子们经常会表现出来的行为,并说明他们怎样以独立自主的思想影响着自己的言行。在每个句子后面的横线上写上你认为最能代表孩子目前水平的数字,然后将这些数字加起来,得到总分。

评分标准:5=完全符合4=符合3=基本符合2=不太符合1=不符合

1.攀登一些比较危险的山峰时,孩子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爬到山顶。

2.自己安排活动,比如星期天到哪里玩,假期在哪里度过。

3.自己参加学校举办的活动,并能够经过长途跋涉到达指定地点。

4.会自己洗衣服,整理床铺,父母不在家时会自己做饭吃。

5.能够根据自己的志愿和兴趣选择学校和专业。

6.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忽喜忽悲。

7.能够自己安排时间,明白自己在什么时间里该做什么事儿。

8.当看到一些事情时,能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9.不人云亦云,也不亦步亦趋,做事时喜欢另辟蹊径,体现自己的特点。

10.不喜欢别人指手画脚,喜欢摸索着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总分

结论:

40—50之间:恭喜你,你的孩子是一个非常独立自主的人。

30—40之间:如果孩子的独立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他将受益终身。也就是说,你需要加把劲,让孩子能够彻底地摆脱家庭的“束缚”。

20—30之间:孩子的依赖性比较强,身为家长的你要反省与调整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看看自己的方法是否符合孩子的特点。

10—20之间:孩子的独立性比较差,需要有人时时在身边关照自己。也许你并不适合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建议你请教一下专业人士,相信他们会给你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