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现当代伦理思潮
18395100000001

第1章 引言

当我们立于人类历史的奥林帕斯山上俯瞰数千年伦理文化的传承、演变与发展之时,最能够吸引我们视线也最激动人心的恐怕莫过于刚刚逝去的20世纪。没有一个世纪能够像20世纪那样使人深感社会的急变而热切地呼唤价值重估和伦理革命,也没有一个世纪能够像20世纪那样使人深感价值重构和伦理文化现代化的需要而不断提出新学说、产生新学派、形成新思潮,同时也没有一个世纪像20世纪那样尖锐地提出伦理文化建设上世界性与民族性、批判性与继承性诸问题以及因两次世界大战、科学技术革命、全球范围内的改革开放所生发的一系列必需解决的伦理道德问题。20世纪是一个人类伦理文化风云际会的伟大世纪,也是一个继往开来的跨越千年的转折世纪,从西向东、从东向西的各民族伦理文化大融合、大沟通在20世纪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伦理学理论因激荡澎湃的社会生活而获得新的发展契机,不仅形成了系统的规范伦理学、严谨的分析伦理学和丰实的描述伦理学,而且产生了许多为其他世纪闻所未闻的伦理学新学科,如生命伦理学、生态伦理学、技术伦理学、核伦理学、空间伦理学、管理伦理学、经济伦理学、网络伦理学等等。

20世纪的中国伦理学是20世纪人类伦理学殿堂中最引人注目也最有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的伦理学。五千年悠久文明的中国直到20世纪才真正拥有了学理化、系统化的伦理科学,从刘师培的《伦理教科书》,谢蒙的《伦理学精义》,江恒源的《伦理学概说》,谢扶雅的《伦理学》,温公颐的《道德学》,汪少伦的《伦理学体系》,谢幼伟的《伦理学大纲》直到罗国杰主编的《伦理学》等,代表了建构中国特色的伦理学学科体系的不懈努力,汇成20世纪中国伦理学理论建设的滚滚江河。不仅如此,20世纪中国伦理学是面向生活现实、转化社会风习、锻铸国魂、民魂的真正化理论为德性的实践科学和价值科学。从世纪之初“壮士竞言招国魂”,改造国民性,中经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道德建设,到八九十年代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伦理文化、培养“四有”新人,人们对伦理变革、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给予了特殊的关注,竞相提出“救国莫先乎救人”“伦理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四个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等观点,使伦理学改造社会与人心的实践理性得以充分的发挥与拓展。“道德哲学在开放之时代尤要。”毛泽东:《〈伦理学原理〉批注》,《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133页。中国伦理学在20世纪开放之时代对于解放思想、变化民质、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它不仅是时代的产物而且也参与着时代的创造,反映着开放之时代的本质要求和价值理性,并有效地扮演着引导时代和推动时代前进的历史角色,以自己的如椽大笔写下了人类伦理文化的辉煌篇章。

百年沧桑万古情,潮涌中华天地新。风云际会的历史机遇,催生孕育了伦理文化领域新见迭出、思潮竞起的壮观景象。国粹派、东方文化派、甲寅派、新潮派、西化派、新月派、新儒家、马克思主义等活跃在中国伦理文化的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又一幕伦理文化的活剧,真可谓“一波才动万波随”“万紫千红总是春”。就对中国伦理文化和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的程度而论,构成20世纪中国伦理思潮主旋律的当推自由主义西化派、现代新儒家和马克思主义三大家,其他诸种流派和学说或者在演进发展的过程中受三大思潮的影响而发生着特有的分化和解体,或者因这样那样地受制于三大思潮而成为其补充或支流,或者被三大思潮融合吸纳而成为其有机的组成部分。自由主义西化派、现代新儒家、马克思主义三大流派围绕着如何走出中世纪、走向近现代,实现中国伦理文化现代化的核心论题展开着积极的争辩与思想斗争,并在相互辩难论争的过程中又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各以其特有的方式求解着中国伦理现代化的路径与方案,表现出特有的价值取向和理论品格。而今,当我们处于新世纪的初始阶段,伦理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情势和挑战,批判性地省察三大伦理思潮的发生发展及其当代演变,观照其内在机理及其本质特征,剖判其优长缺失与正误对错,不仅是系统地清理20世纪中国伦理文化遗产的需要,而且也是建构新世纪的新型伦理学说,凝聚和重振中华民族的伦理精神的需要。有人说21世纪将成为中国人的世纪和中国伦理文化的世纪。为了使这一说法成为现实,除了孜孜勤勉于当代的改革开放大业和致力于伦理文化的建构外,也需要我们正视现在和既往,对刚刚逝去的20世纪的伦理文化进行全面的反思与深入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在系统了解与总体把握20世纪诸种伦理思潮消长盛衰的成因、机缘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找到建构新世纪的新的中国伦理文化的契机和突破口。也许新世纪的伦理建设在向未来探索的行程中内在地包孕有向现实和历史扎根的因素,在探求世界精神文明建设总趋势的路径中必然地涵盖着民族伦理精神传统的弘扬与发展。20世纪是中国伦理文化现代化的创世纪。三大伦理思潮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中国社会道德和个人价值观念的错综复杂的影响,使得任何关心中国伦理现代化、关心民族道德建设的人们不能不正视它们的存在,不能不生发出探究其内在底蕴及其精神特质的理性冲动或求知热情。

本书立意于建设新世纪先进中国伦理文化的时代使命以及总结百年来伦理文化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的特定要求,试图从宏观总体与微观具体相结合的角度审察反思三大伦理思潮,坚持从历史的动态把握中去寻求理论的答案,在理论的分析阐发中展现出历史的轨迹与内容,即史论结合,史思并重,使理论的反思、求解与史料的介绍、叙述兼容一体,实现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统一。考虑到三大伦理思潮内在的历史发展及其传播的特殊情势,本书采用了一种开放式的写作方式,即将我国港台地区、海外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伦理思想置于特定伦理思潮的框架中予以介绍评析,从而使其完整地展现出20世纪中国伦理思潮的整体风貌。我们以为这种写作方式不仅能够较真实地再现20世纪中国伦理思潮在回应西方伦理思想挑战的同时,发展自己进而再传播到西方世界即西学东渐和中学西渐互动的历史情况,而且也使20世纪中国伦理思潮的中国范围更符合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的内在特点和内在要求。

我们已经昂首阔步地迈入了新的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时代已把我们推到一个必须深入地总结20世纪中国伦理思想才能更好地建设新世纪先进伦理文化的交接点上。让我们倾听时代的呼声,做一次20世纪伦理思潮的全面回溯与系统反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