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111

第111章 松赞干布唐蕃和睦,汉藏一家

松赞干布(约617—约650)唐代吐蕃赞普。唐贞观三年(629年)继位。定都逻些(今西藏拉萨),创文字,定制度、法律,采用历法;贞观十五年(641年),迎娶文成公主,并派子弟入长安国学学习汉族文化和生产技术,输入汉地医药、历算等知识,促进了藏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位期间,唐蕃和睦,往来密切。被唐受封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

松赞干布在位时,主动与唐通聘,迎娶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入藏后,对藏族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毛泽东说西藏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藏族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高度称赞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历史贡献。

1951年5月24日,当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来北京参加和平签字仪式,毛泽东就用为藏族同胞所熟悉的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勉励大家为加强汉藏族人民的团结作出贡献。

毛泽东相当欣赏初唐时期这种成功的和亲模式。他赞许唐太宗李世民的民族政策。他说,唐代的繁荣富强和李世民较好的民族政策有很大关系。唐朝的名将中有不少是少数民族将领。毛泽东熟悉初唐历史,深知李世民相当器重有才干的少数民族首领,放手给他们带兵,在这中间有名的如阿史那社尔(东突厥)、契苾何力(铁勒)、黑齿常之(百济)。

毛泽东晚年再次称赞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1975年秋天,在与芦荻谈话时,特别谈到了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婚事,说那时的吐蕃和唐政府就是一家人了。松赞干布是个很有远见、很有作为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