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113

第113章 张公艺九世同堂,一个“忍”字

张公艺,山东寿张(今河南台前)人。举族同居,美称“九世同堂”。自北齐、隋至唐初一百年间皆全族和睦,而耆名于朝野。唐麟德二年(665),唐高宗李治封禅泰山路过,特往其家探问,即写了一个“忍”字以答。李治大为感动。

1918年秋,毛泽东和新民学会其他成员罗章龙、陈绍休等到北京。开始他们住在湘乡会馆,后来为了方便,住在城里北京大学三间很小的房子。它就是三眼井吉安所夹道7号。当时的生活相当艰苦。毛泽东后来在《新民学会会务报告》里说:“八个人聚居三间很小的房子里,隆然高炕,大被同眠”。

大被同眠,即出自唐初布衣张公艺故事。相传张公艺人口众多,他倡议全家人住在一个屋里,盖一条大被子。毛泽东对这个故事很有兴趣,此处他恰如其分地、随手捡来运用了这个鲜为人知的典故。

1958年8月,毛泽东在山东济南接见聊城地委书记,同赴的还有寿张县委书记刘传友和张公艺家乡寿张县台前村党支部书记。

毛泽东在讲述了聊城过去叫东昌府和梁山好汉在东昌府一带活动的历史传说故事后,接着就问刘传友:“寿张历史上有个张公艺,九世同堂,有没有这回事?”在刘传友回答“有,在寿张城东关,至今还有张公祠遗址”后,他就说道:“寿张县,原来叫寿阳县,后来为了纪念这位张公,把寿阳县改为寿张县”。(《毛泽东与山东》第451页)